王丹艷 陳麗青



摘? 要:“學、練、賽”一體化能使課堂呈現扎實、高效、靈動的狀態,從活動設計、活動表現以及師生融合等都體現出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低階思維到高級思維的感知、實效、靈動的態勢,因此找準“學、練、賽”在體育教學中的著力點,才能落實和踐行“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習得方法、內化技能、學以致用是“學、練、賽”在體育教學中的著力點。
關鍵詞:學、練、賽;小學;體育教學;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4-0029-03
《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配套用書提出以“學練三個一”深化教學策略,即一個單一身體練習,一個以此為核心的組合練習,一個以此為核心的游戲或比賽共同圍繞教學內容的“學、練、賽”而展開。“學、練、賽”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積極向導作用,盡管目前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已經基本實現“學、練、賽”一體化,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具體的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及課堂成效上還是存在一些偏差,難以掌握其核心所在。因此只有找準“學、練、賽”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著力點,教師才能精準設練,學生才能自主探究,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學”技術,習方法:“學”的著力點是習得方法
“學”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引導學生建立某一技術的運動表象,這里主要是通過單一身體練習來學習適合終身發展和運動能力的理論知識、基礎技能和簡單方法。從單次課來說是這堂課要教學的單一身體練習,從單元來看是教學的某一基礎練習,從大單元來看是整體進階性某一階段,因此這里的“學”主要是學技術、習方法,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通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使學生獲得學練的基本方法,主要從動作方法、練習方法、運用方法三個不同課次來領悟“學”的著力點。
(一)動作方法中習得方法
在水平二《多種形式的運球動作方法:原地運球》教學中,以單一身體練習——原地運球練習為例,通過學練內容、學練標準找出“學”的著力點。在單一身體練習中重在學習技術的方法,這個方法一定是某個比賽或者生活需要的完整性練習的某個階段習得練習方法(表1)。
單一身體練習教學時,首先可以讓學生認知原地運球的關鍵技術,并通過先體會再認知,或先認知再體會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能習得幾種基于單一身體練習的方法,如原地左右運球,能讓學生知道五指分開、掌心空出,使學生通過不同的方位體會原地運球的練習方法,從而感知迎球和隨球的動作表象,并能在練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學技術,觸類旁通習方法。
(二)練習方法中習得方法
對于動作方法和練習方法的單一身體練習所設計的內容及著力點,會不會因為階段的不同而改變其教學中的著力點呢?
在《多種形式起動的練習方法1:不同姿勢的靜態起動》課中,設計以站、蹲、坐、躺等靜態姿勢起動,借助聽、看、觸等信號就地起身占領對方位置。其著力點是讓學生習得在不同信號下快速蹬地、起身。在此基礎上,通過兩人一組,相距3米,設置一人為小裁判,一人為運動員,借助“1—2”口令習得不同角色感知快速起動的時機(表2)。
(三)運用方法中習得方法
前面列舉了動作方法、練習方法中單一身體練習的著力點,以下是運用方法中單一身體練習的著力點。
在《多種形式的滾翻運用方法:改變條件的前滾翻》單一身體練習教學時,在技能學習的同時,可以改變周圍環境,也可以疊加技能,主要起到鞏固技能的作用,為接下來的組合、游戲或比賽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其著力點是以學練標準為探究點,借助不同環境來感知前滾翻,再通過做出兩個完整的前滾翻動作來習得技能(表3)。
二、“練”組合,強技能:“練”的著力點是內化技能
“練”是指通過各種方法持續、反復的運動,從而內化運動技能,這里的“練”是建立在單一身體練習基礎上,以強化技能為支點的組合練習,其著力點在于將單一的身體練習通過各種支點來進行組合,將其熟練化,并不斷內化,為該技能生活化、競賽化及游戲化做好鋪墊。
(一)內容百變,指向核心
組合設計可以是多維度疊加開展,上至前技能的銜接,如接球后原地運球;下至后技能的關聯,如原地運球后可以傳球,或投籃等;還可以左右并聯,如原地運球后行進間運球(圖1)。這些所有的關聯都圍繞著原地運球這一技能展開,使其形成技能或項目的逐漸完整性,通過不同形式、不同維度的組合練習,不斷強化該技能,使其不斷內化技能。
(二)形式百變,指向需要
組合練習的形式是多樣的,只要從需要出發,并能切實發揮所學動作價值的組合,都能內化其技能。如在《多種形式起動的練習方法:不同姿勢的靜態起動》基本部分中,從單一身體練習的靜態起動到組合練習的動態起動,逐級組合練習,并在不斷改變信號的情境中,強化快速起動的練習方法,如從原地的動態小步跑/高抬腿跑/開合跳+快速起動往返跑,前滾翻/后滾翻/側滾翻+快速起動往返跑等。主要以音樂為信號高頻率強化技能,在此基礎上,再改變信號以打中籃板、投籃成功、綠燈等信號快速起動,不斷以“快速起動”為中心點,延伸的同時內化技能,使學生在“學”的基礎上,以疊加內容的方式進行組合練習,以此強化快速起動這一關鍵問題(圖2)。
(三)組合百變,指向整合
在一堂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組合練習中,需要合理選擇組合,不要為了組合而組合,其著力點在于強化技能,使其不斷內化,因此組合練習要考慮幾個層次才能使著力點更有效,在圖3中《多種形式的滾翻運用方法:改變條件的前滾翻》教學中,在用墊子布置場地后,將其描述成一個“逃生記”情境,在路途中會碰到很多坎坷,結合現實問題,不斷強化前滾翻技能。
三、“賽”運用,展成效:賽的著力點是學以致用
“賽”指一堂體育課中需要給予學生發展性和檢測性評價,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里的“賽”或“評”是建立在單一身體練習的基礎上,通過組合的不斷強化,將其運用到比賽或游戲中去開展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互評或自我評價[3]。多維度的顯性評價將課堂教學與對生活中的銜接運用做好鋪墊。
(一)游戲中學以致用
運動技能的學習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使其獲得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人生,因此練習的過程可以是愉悅和輕松的。通過游戲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趣地獲得技能,并能在游戲中不斷強化其技能的運用能力。游戲的方式有很多,筆者主要以進階游戲和展示游戲兩種方式簡單闡述技能運用。
1.進階游戲,有層次的運用
游戲可以評價技能的運用熟練程度,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知所學技能運用的方式方法,而進階游戲可以使學生由易到難不斷地運用挑戰,使所學技能得到運用。比如在《多種形式的運球動作方法:原地運球》中,設計了三個層次的進階游戲。進階1,紅隊隊員搶斷藍隊隊員球,若未成功則繼續行進間運球挑戰另一藍隊隊員;進階2,藍隊原地運球,紅隊搶斷球,若搶斷球成功則交換角色,若搶斷球失敗則繼續行進間運球挑戰其他藍隊隊員;進階3,兩隊隊員可以行進間運球,也可以原地運球,進行全場搶斷球游戲。三種游戲都緊緊圍繞原地運球這一技能展開,并很好地運用到實際的游戲當中,充分展示賽(評)的著力點。該游戲主要設計了原地運球+搶斷球+行進間運球,在游戲中分成兩組,一組原地運球,一組行進間運球自由挑戰搶斷原地運球的學生,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搶斷球成功人數多少定成效,原地運球組評價的是被搶斷球次數最少者為勝等,依此不斷進階。
2.展示游戲,有情境的運用
展示游戲主要通過學、練掌握和強化一定技能后,在具體情境中以個人或小組快速展示為評價手段將其運用。比如在《多種形式的滾翻運用方法:改變條件的前滾翻》教學中,“滾出安全”游戲環節就以展示游戲為手段,在發出緊急警報的情境設計中,學生個人或小組以前滾翻為中心內容結合側滾翻、后滾翻、單肩后滾翻等技能,快速躲避危險(圖4)。
游戲中可以前滾翻+前滾翻、后滾翻+前滾翻、前滾翻+側滾翻等進行多種組合展演,主要以展示的圓滑度及所呈現的美感來開展游戲環節,很好地強化和鞏固了單一身體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
(二)比賽中學以致用
比賽是評價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這樣的評價簡單、高效,通過比賽可以將學習技能運用其中,在不一樣的對手、不一樣的環境中靈活運用,可以通過各種維度來開展比賽,例如比速度、高度、遠度,也可以是比整齊度、美觀度、準確度等,可以是通過一場比賽、一個游戲、一項主題等將技能學以致用。
1.組合比賽,融入規則
比如在《多種形式的運球動作方法:原地運球》教學的基本部分“賽(評)”環節所設計的比賽,在原地運球+傳球+投籃的組合基礎上,加入適當的規則,如不能走步+投進的基礎上比速度,移動+接球+原地或行進間運球的切換+投籃,再融合規則,主要以組合呈現比賽(圖5)。
如圖6,可以是運球+投籃、運球+傳接球、移動+搶籃板球+運球等,以組合+規則的形式開展比賽,強化以運球為核心的項目化比賽,讓學生將技能學以致用。
2.項目比賽,融入氛圍
賽場上能將所學技能運用自如并在生活中將技能充分運用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提高學生自信、促進身體健康的重要途經。在以運球為支點的籃球比賽中可以是一對一運球投籃比賽、二對二籃球賽或三對三防守實戰賽等(圖6),在比賽中將單一身體練習在不可控且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運用自如,在技能內化的基礎上學以致用。
通過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例的分析后,可以清晰地關注到“學、練、賽(評)”的著力點所在,鎖定著力點后對確定教學內容及方法就顯得簡單有效,每一個單一身體練習最終都將演繹學生成長的軌跡,向練習深度行進,向高階思維發展。在練習中使學生不斷在自己的元認知基礎上挑戰與進步,所有教學設計、活動過程中都能體現教學規律以及以生為本、能力為先的長效發展,為終身體育奠基,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找準“學、練、賽(評)”的著力點非常重要,以不打破原有技能整體為設計目的,按課時從整體技能中重點習得某一身體練習的方法,并將其內化并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