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摘? 要:“信息化教育”“互聯網+教育”是目前的重要形式,是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新方向,呈現了教育新面貌,不斷優化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進而提升教育質量。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詩文學習中應用,是“新”與“舊”的迭代。各類信息技術的應用也促進了高職階段的教學形式發生變化,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突出“學”,以學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讓學生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利用先進手段獲取知識。文章以高職三年級在線課程“樂讀詩文”為例,探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探討該模式的應用原則和應用策略。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高職;詩文
中圖分類號:G434;H1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4-0202-03
作者簡介:唐? 娟(1983.02—? ),女,漢族,江蘇省淮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2022江蘇省第五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五年制高職語文中融入SPOC多元化分段教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YB212)。
引言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詩文“教”與“學”中,推動了傳統模式下的教與學創新和改革,將學生放到了更高的地位上,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發展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于高職院校的教育而言,要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詩文學習作為一種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審美情趣的重要文化內容,在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的路上,詩文學習就是奠基石。并且,在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今天,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專業技能等都會影響學生的發展,進而應重視詩文教學,發揮其作用,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皹纷x詩文”作為高職三年級階段的在線課程,每周一次,學生是學習詩文的主體,教師作為關注者和引導者,關注學生課下學習情況,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學習,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打破時空限制。
一、優勢體現——重塑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
(一)運用大數據庫,共享優質學習資源
眾所周知,大數據庫、海量資源推動了各個領域的發展,于教育領域而言,同樣也可借其優勢,獲取到更多優質學習資源。其一,有利于教師為學生拓展優質學習資源。隨著教育的發展,僅依靠教材資料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知識的實際需求,線上+線下的資源拓展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線上詩文解讀視頻、詩文內容、經典古詩文新解、現代詩人的創作等各種各樣的優質資源都可以作為學生拓展學習面的資料。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其他學習平臺獲取到更多與詩文學習有關的資料,擴充教材知識,如上海辭書出版社打造的“問道國學APP”,可以在其中欣賞到非常多的優質詩文。其二,有利于教師拓展優質教學資源。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網絡平臺尋找更多的優質資源應用到課堂上,突出主題,實現互補,完善教學材料,進而豐富教學內容。其三,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師師之間都可以依靠統一的學習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而且同校交流、跨校交流都能實現突破時間、空間限制。
(二)轉變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更多元化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融入先進教學技術和教學工具,讓高職教育模式得到了創新和改革,是線下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育的融合。在此期間,無論是教學活動開展,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都變得更加暢通和便捷,線上線下更多元化。與傳統的高職教育相比,可以讓教學活動展現信息化、智能化模樣。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有了更多的教學模式選擇,也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多元化地創新教學模式。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該模式在不斷更新和優化,優化了關于課堂枯燥單一、學生積極性低、學生被動學習等問題,讓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更具趣味性、娛樂性,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積極性更高[1]。
(三)以生為本,轉化“教”“學”主體
一部分詩文與普通的課文內容相比,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尤其是經典古詩文內容,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傳統課堂下教師主講,師生互動較少,課堂如同教師的“單人脫口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則有效地避免了這一不足,使課堂成為學生的“主場”,教師則是“一個樂于捧場的觀眾”、引導者、組織者,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充分利用線上教學便利和交互優勢,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同時與學生互動,關注學生想法和學習動態,及時回復學生的質疑,跟進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如遇困難也可以及時通過網絡渠道與教師交流。其二,協作學習模式的打造更便捷,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學生與學生利用線上渠道、線上互動軟件等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討互動都更加便捷。進而改善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思想與思想的交流,取長補短,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協作學習之中,了解學生合作情況,在教學活動開展期間檢查學生合作情況,并做針對指導,讓學生學習合作技能和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為學生今后步入職場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二、原則根本——以內容、效果、融合為重心
(一)樂讀詩文,以內容為重
海量數據庫是優勢,但每個人的時間和學習能力都有限,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高職階段的學生學習,也不是所有知識都滿足學生發展需求。于高職詩文學習而言,古今中外有非常多的詩文內容在網絡途徑都可以尋找到,為提升學習效果,在應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時要緊緊圍繞教材,關注學生發展需求,以內容為重心。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音頻、視頻、PPT課件等形式的學習內容,相關內容的選擇要依照學生學習詩文的需求去做規劃,以此保證教學有針對性。
(二)成果導向,以效果為要
明確學生學習目標,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首先,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啟發式教學為主,啟發學生思考探究,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時還要強化實踐教學,浮于表面的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深入記憶,借助優質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鍛煉,提升學生的審美,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發展。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成果檢驗,從學生課堂表現、知識儲備、作業測評、大討論、答辯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檢驗和評價,使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在檢驗和評價中得到正向反饋,逐步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更好的發展。
(三)強化質量,以融合為方向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時避免線上與線下脫節,避免融入課堂的知識與課堂內容不相符,要使整個教學活動開展形成整體,以融合為方向,重視系統性、整體性、連貫性,這樣才能發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優勢。其一,知識與知識間融合,結合詩文教學知識有針對性地拓展優質學習資源給學生,讓學生學習的知識針對性更強。學生在拓展學習知識期間也要圍繞單元主題內容進行,讓學習有計劃,以此提升自主學習質量。其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壁壘,詩文是生活的升華,脫離生活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理解詩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也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而應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讓詩文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浪漫元素”,豐富學生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促進學生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和體會,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情操[2]。
三、應用策略——課前、課中、課后綜合應用
(一)課前詩文學習,擴大閱讀面
詩文作為優秀文學,很多詩文語言含蓄精煉,富有較強的意境,高職階段的學生已經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的詩文內容,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樂讀詩文教學應更加重視學生自身對詩文的理解和在詩文欣賞過程中情感的表達。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長時間積累,通過大量的詩文內容閱讀和內容積累,循序漸進地鍛煉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同時高職學生會學習較多的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詩文在課堂學習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僅僅利用課堂教學很難達到詩文教學的最終目標的[3]。因此,應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混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強化課前詩文學習。
首先,單元主題進行學習,結合各單元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導學案”。學生開學初就進行單元研究選題,通過網絡渠道尋找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進行編輯,精簡至5~8分鐘,發送給學生結合視頻內容提前預習,或者以PPT課件、音頻、文本、圖文結合等形式將教學資源發送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選單元選題內容進行學習。同時明確設計學習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需要深入對詩文內容進行研讀,并自主尋找資料,深入對所選擇的內容進行研究。通過目標和任務的設計讓學生學習和研究有方向,避免學生發生盲目拓展知識面的現象發生。其次,強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按照學生所選擇的單元主題內容,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期間所遇到的問題,給予針對性指導。最后,豐富課前形式,使學生自主學習相對開放和自由,利于學生去探索,利于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時,課前設計趣味性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會自主拓展知識,如設計“詩文背誦活動”,每一次課堂教學時,利用課前幾分鐘邀請學生輪流背誦詩文,該活動會促進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更多的詩文內容,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中詩文學習,學生為展示主體
通常情況下,作者在創作詩文的時候都會受到自身的情感和環境的影響,想要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體會到詩文的語言美,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體悟和感受文章中所蘊含的“美”[4]?;诖耍谡n堂上要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展示詩文和展示自身的學習成果,教師的指導也要不斷優化和創新。
首先,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詩文的精妙之處在于用詞、用字優美、富有豐富的思想情感和意境,因此,可結合詩文的優美之處賦予研究成果展示更強的意境,將文藝性體現出來。要讓學生突出詩文的魅力,以此促進學生去研究其魅力之處,使其受到詩文熏陶,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通常情況下都是以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一個小組研究同一個單元的內容,或者會有多個小組以不同的方式研究同一單元內容?;诖?,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示出群體和個體價值。其次,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所能夠接收到的思想文化越來越多,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看遍大千世界,那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生所接觸到的東西確實越來越寬廣,但這也導致學生的思想呈復雜趨勢。進而不能忽略網絡渠道,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例如,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觀看影視節目由央視出品的《中國詩詞大會》,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建議學生去參加更多的實踐活動,將相應的活動內容分享給學生。教師發揮引導作用,挖掘一些優質資源,分享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有更多的渠道去拓寬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并且強化與學生的共同交流,可以利用學生群,與學生共同探討一個詩文內容,促進所有的學生可以加大對詩文的探索。并且在大討論環節引導所有學生輸出有價值的內容,結合各課程所設計的內容,要做明確的引導策略,通過提問引導、多次點撥,讓展示的學生順利闡述完成自身所研究的內容,也讓其他學生能在其中獲取到有價值的內容,以此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詩文學習質量。最后,為學生拓展實踐空間。應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要充分利用各渠道所開展的活動,積極主動地激勵學生參與,使學生得到鍛煉的同時,也為其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臺。
(三)課后詩文學習,強化情感升華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從多元的角度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引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途徑來強化詩文知識學習,使學生能夠受到詩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影響,促進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使學生能夠感知自身精彩的人生,更加珍視生命,讓學生詩文學習的質量提升[5]。
首先,設計課程內容相關的項目,引導學生以小組協同模式完成。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活動或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例如設計調查任務“關于高職學生對詩文的了解”,或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詩文創作”,使學生有更多的方式去了解詩文,提升學生積極性,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優化作業設計,線上線下協同教育,教師在作業設計期間要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深入研究,作業的針對性、綜合性、實踐性等都要有機體現出來??茖W地設計作業,能夠讓學生在作業中學習到更多關于詩文的知識,發揮出作業的功能性作用。此外,應強化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的詩文教學應充分應用網絡交流便捷的優勢,設計線上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小組成員相互評價環節和通道,提前設計好各課程教學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案,在課時教學結束以后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成效評價。在評價內容設計期間應全面考慮學生在詩文學習中會涉及的內容、學習態度、學習效果檢測、合作參與度等形成對學生全方位的評價。同時,將學生所接收到的評價進行存檔,在一個階段總結的時候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并將相應的評價內容作為優化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的依據。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已是大勢所趨,應充分抓住該機遇,優化教學模式,轉化以“學”為中心,推動詩文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雖然會遇到很多挑戰,教師要不畏懼挑戰,不斷總結經驗,使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渠道,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更多的詩文知識,增強學生情感體驗,進而提升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顧思晨.“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5):200-202.
[2]尹麗,孫艷,高純,梁爽.高職古詩文微課程設計與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170-172.
[3]趙麗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5):242-243.
[4]易彬.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上),2020(2):104-105.
[5]譚玉林.促進深度學習: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要義[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3(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