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錫工藝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觀念也隨之進入我國,使得傳統(tǒng)手工藝的生存空間變小,錫工藝的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如何使錫工藝能夠傳承下去,煥發(fā)新的生機,進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伴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熱潮,相關學者研究出了眾多新型材料,這對錫工藝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錫器;竹木材料;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7-0012-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李正慧.錫在竹木材料中的應用探究[J].天工,2024(7):12-14.
基金項目: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珠寶學院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22YZBXY03)。
一、錫工藝簡介
(一)錫的簡介
金、銀、銅、鐵、錫為五金,錫為五金之母?!吨袊蟀倏迫珪分袑Α板a器”做了這樣的解釋:“錫器,以錫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屬工藝品?!卞a的熔點低,為231.9℃,在古代,人們會將錫板放入井底用來凈化水質。
戰(zhàn)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經制作出了純粹意義上的錫器。在商代中期,人們熟練掌握了銅和錫的冶煉技術,并能用這兩種金屬鑄成青銅。宋代所稱“錫母”實際上是鉛錫合金母錢,而不是純錫母錢。它的主要特點為:熔點低、硬度低、易雕刻,可以省工省時地制作出精美的“母錢”,因多次使用后磨損變形的“錫母”均會回爐重制新“錫母”,故現存“錫母”甚少,難得一見。在古代,錫器是每家每戶都會用到的生活器具,但其質地軟,長期使用磨損易穿孔,故錫匠走街串巷為大家修補,無法修補就回收,打造新的器型再賣給街坊,因長期有需求,這項工藝一直保留至今。
(二)錫器制作流程
錫器的制作流程包括熔錫、制片、放樣、下料、成型、整形、焊接、銼焊疤、初車、內車、精車、外車、拋光、揩擦、構思裝飾、手繪、雕刻、修整等20多道工序(見圖1)。
(三)斑錫
斑錫是純錫金屬結晶后產生的黑、白、灰的斑體,是傳統(tǒng)錫工藝的升華,實際上金屬均以結晶排列方式形成,錫的結晶體與其他金屬相比更加晶瑩剔透,錫制品經過敲打及車光后結晶體會受到破壞,經過特殊化學藥劑重新結晶和工藝顯斑處理,使錫器表面重新產生結晶斑化,呈現出黑、白、灰不同明度和多層次變化的肌理效果,讓斑錫工藝品更加玲瓏剔透、華光溢彩。斑錫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錫器傳統(tǒng)的視覺效果。
二、錫器的價值分析
(一)歷史價值
錫器具有深厚久遠的歷史文化,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青銅是銅錫合金,青銅文化也是銅錫文化,人們把錫稱為“史前金屬”,迄今人們發(fā)現的最早的錫器在埃及金字塔,制作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我國商代工匠已經可以把銅和錫分離,并熟練地掌握了這門技術。
研究錫器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作為歷史的載體,如傳統(tǒng)石范手工雕刻技藝以刀代筆在石模上刻畫精細的紋樣肌理,既考驗手藝人的技藝,也考驗手藝人的經驗,在這項傳統(tǒng)技藝中我們可以看到先人對錫工藝的熱愛及精益求精的精神[1]。不同紋樣映射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通過紋樣可以解讀歷史文化。我們可以透過錫器看到歷史的痕跡,也能看到文化的變遷。
(二)藝術價值
錫工藝品在早期主要作為日常用品及祭祀用品,隨著玻璃、不銹鋼等材料的出現,錫工藝品的使用頻率降低,但錫器由于具有平和柔滑的特性、高貴典雅的造型和歷久彌新的光澤,更多作為藝術品而出現,錫器已經不僅是一件實用器皿,而且擁有了更多的裝飾意味和文化內涵[2]。唐宋時期錫器十分流行,成了文人騷客手中的觀賞物件,這些錫器常常以花鳥、山水、書畫、詩集為主題,體現了文人書香筆墨的特點,增加了把玩的趣味性與觀賞性。一些傳統(tǒng)錫器在造型上、裝飾上都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從美學的角度分析,傳統(tǒng)錫器高雅動人,圖形裝飾符合形式美法則。
(三)實用價值
1.密封性
錫的密封性在金屬中最佳,生活使用率較高,能達到防潮效果,一般用于裝食物的器皿、食品包裝等的制造。錫罐具有密封和保鮮雙重功效,能夠防止藥材中的重要養(yǎng)分流失,因此自古宮廷內部都有用錫罐保存名貴中藥材的做法。現代一些大的中藥店,仍然保留了這一傳統(tǒng)保存方式,采用特大號錫罐儲存藥材。錫器還具有避光的特性(見圖2)。
2.抗氧化
錫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儲茶味不變,插花花長久”的美譽。在日本宮廷中精心釀制的御酒,也都是用錫器作為盛酒的器皿。錫器在世界各類金屬工藝品中占據獨特的地位。錫屬涼性,特別是在夏天用錫杯喝啤酒,溫度直降1°;白酒跟錫會有離子反應,讓酒喝起來更潤喉;因錫有凈化水質、抗菌的作用,用錫做的花器更是會延長鮮花的生命周期(見圖3)。
3.導熱性
錫的導熱性非常好,比如用錫壺煮水,錫壺整體很燙,會快速把熱量傳出去,這就是市面上有很多錫制溫酒器的原因(見圖4)。
三、錫器發(fā)展現狀分析
(一)中國云南個舊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被稱為“錫都”,有豐富的錫礦資源,是全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基地之一。個舊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有2 000多年的錫礦開發(fā)歷史,以錫儲量豐富、冶煉技術先進、精錫純度高而聞名國內外,是我國最大的現代化錫生產加工基地。一個城市的產品能在國際同類產品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世界各國所罕見。“錫都”個舊很早即被載入英國《大不列顛詞典》等著名辭書和教科書而蜚聲海內外。300年前,個舊出現走街串巷的“小爐匠”,在街頭為人們修鍋補盆,至清末民初,一家一鋪的錫工藝作坊在大橋附近的光明街聚集起來,具有相當規(guī)模,后將此街改名為錫行街,錫工藝從此成為個舊的一項傳統(tǒng)產業(yè)傳承至今。云南個舊錫器造型較為獨特,更加追求隨形、儒雅、方圓之道,設計元素更多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國畫、古詩詞等,將傳統(tǒng)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展現出來。材質搭配上有錫與竹、錫與木、錫與漆、錫與寶玉石等。
(二)馬來西亞吉隆坡
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曾享有“錫都”和“膠都”的美譽,這里錫礦資源豐富,錫器也聞名于世,在眾多品牌之中,最著名的是皇家雪蘭莪[3]。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發(fā)現錫器為馬來西亞的重要產業(yè)之一,有完整的產業(yè)體系,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錫器作為旅游紀念品一直深受大眾喜愛,產品類型有茶葉罐、酒具、獎杯、燭臺、棋牌、裝飾品等,材質搭配上錫與木(見圖5)、錫與玻璃(見圖6)結合較多。錫器制作工藝精湛,部分裝飾圖案來源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圖形,如蓮紋、魚紋、龍紋、牡丹等,部分產品結合了馬來西亞本土文化,如馬來西亞地標性建筑雙子塔造型錫器擺件。
錫器產業(yè)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錫由于自身材質的特性,深受大眾喜歡,國內外錫器產業(yè)對錫器創(chuàng)新做了一定思考,在文化、材質、造型、工藝上進行不斷探索。但依然存在一定問題,如在材質的搭配上沒有充分考慮兩種材質的融合性、匹配度,價格相對較高。
四、錫器與竹木材料融合的思考
(一)金屬錫與木結合設計的構思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者開始對生活品質提出了要求,花器、擺件等提高生活品質的裝飾品深受大眾喜愛,本次花器設計將錫與木結合,常用的木材有檀木、黃花梨、香樟木、胡桃木等,色澤鮮亮、紋理豐富。市面上大部分錫與木結合的產品中,木材更多是為了防燙,而沒有從產品整體的造型出發(fā),將二者融為一體。本次設計作品《生生不息》(見圖7)將木作為錫器造型的重要部分,錫工藝品的精致華美與木的質樸結合更體現出整體的文藝氣息,花器整體造型簡約,以不規(guī)則的造型為主,曲線感強烈,較柔美,口部做成翻轉形的喇叭狀,襯托花器造型,更加生動有趣,裝飾簡潔大氣,整體器型與花給人的視覺感受相符,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
(二)金屬錫與竹結合設計的構思
中國不僅是世界竹產品生產加工的第一大國,也是國際竹產品貿易的第一強國。竹子出材快、可再生、可塑性強,是上好的環(huán)保材料,且種類繁多,有不同花紋、形態(tài)。竹材常見種類有龜背竹、湘妃竹、芝麻竹、梅鹿竹、老玉竹、鳳眼竹等,花紋精美,有點、線、面等元素,可很好地裝飾錫器(見圖8),具有一定美學特征。還有一些造型奇特的異形竹、蟲噬竹,運用竹子自然形成的不規(guī)則造型,通過設計制作,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如圖9中的竹嵌錫壺根據竹子的造型及殘破感,剛好在殘缺部分制作出壺嘴,結合竹子自然生長的造型制作壺身,整體造型獨特。每一款竹嵌錫的器皿都得量身定制,無同款,不可復制,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需求。
五、總結
錫器深受大眾喜愛,使用范圍較廣,有較好發(fā)展?jié)摿?。筆者針對不同的使用領域與使用需求,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將錫與木、竹結合,不僅在視覺上對錫器起到了豐富的作用,在功能方面也發(fā)揮著各自材料的特性。通過對錫器及錫工藝的實踐探索,傳統(tǒng)手工藝與現代制作工藝、現代設計理念之間的融合促使著錫器行業(yè)不斷地向前發(fā)展,通過現代設計的方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錫器產品。
參考文獻:
[1]龍思琪.基于個舊錫工藝及文化的旅游紀念品設計[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2.
[2]胡競.對中國傳統(tǒng)錫工藝傳承的思考[J].人間,2016(27):241.
[3]甘在斌.皇家雪蘭莪:馬來西亞的錫器名品[J].光彩,2013(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