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萃萃 張琳尉
摘 要:結合跨學科理念實施學習任務群教學,可以切實強化教學的綜合性、開放性與實踐性,助力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與學科能力、素養的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這一舉措有助于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鍛煉知識運用能力。因此,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掙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樹立跨學科教學理念,把握學習任務群教學要點,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創新與改革?;诖耍瑢Τ踔姓Z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實踐路徑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
作者簡介:張萃萃(1994—),女,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周家中學。
張琳尉(1991—),女,山東省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小學。
課程標準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采取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教育指導,同時對學習任務群進行了分類,包括基礎型、發展型與拓展型。其中,拓展型任務群的建立對學生學科能力及素養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作為拓展型任務群的主要形式之一,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已逐漸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滿足學生的現實發展需要,為其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養分。
一、把握語文學科中心,深植學科本位
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其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與延展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跨學科教學手段組織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群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但在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跨”并不是毫無邊界或者盲目的跨越,而要有一定的標準。教師要把握語文學科中心,落實學科本位的教育理念。具體來看,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教師要秉承語文學科本位思想,在多樣化的學習任務群活動中凸顯語文學科色彩,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并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1]。
例如,教師可以以“如何運用現代化手段傳播北京胡同文化”為主題,帶領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活動,設計任務如下。任務一:引導學生走進胡同;任務二:引導學生了解胡同文化與胡同文化現象;任務三:引導學生解決胡同問題,并激發學生對胡同文化的熱愛與關注。
在三項不同的任務中,教師可細化出不同的問題。例如,針對任務一,可要求學生自主搜索與北京胡同有關的信息,并嘗試繪制胡同地圖與胡同游覽圖;針對任務二,可要求學生自主搜索與胡同文化有關的素材,并嘗試講述胡同中發生的趣味故事,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發展歷史,并聚焦北京胡同文化設計表演節目;針對任務三,可要求學生以走訪的方式了解胡同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如垃圾處理不及時、停車困難、綠化空間不足等,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探索胡同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設計解決方案。在解決以上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從語文學科出發,拓展運用其他學科知識。例如,在繪制游覽圖時需要運用地理學科的比例尺知識以及美術學科的繪畫知識;在了解胡同文化的過程中,則需要歷史學科的知識。不同任務所涉及學科知識并不相同,但最終都指向學生實踐能力與核心素養的發展。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語文學科本位的教學思想,通過跨學科教學推動學生能力及素養的發展。
二、變革育人方式,促進自主合作
在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秉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原則,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在課堂上實施灌輸式教學。在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習內容轉化成學習任務,注重利用多樣的教學內容與豐富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學習,逐步深化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
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生會接觸到《大自然的語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等闡明事理的說明文。在本單元學習中,學生會了解物候學的相關知識,培育科學精神;也會了解到很多與地理學、生物學有關的信息,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在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時,教師要從說明文特征出發,聚焦語文學科知識,延伸地理、生物等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使學生提升思考問題的深度。
以《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為例,在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時,教師可巧妙地加強語文與生物、地理等學科的融合,設計相應的任務,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物候學的相關信息,也可以為學生介紹竺可楨的個人資料,并引出第一個學習任務:自主了解這些基礎信息,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并對課文內容進行分層以及總結。在教學深入階段,教師可以提出與文章內容相關的物候學問題,并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地理和生物知識,以此引出第二個學習任務:從地理或生物角度分析物候的概念、生成原因以及意義。在教學總結階段,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物候研學觀測活動,并引出第三個學習任務:在實踐觀測、自主交流、分享心得等活動中,深入了解植物花期,總結物候的特征。學生在有效的學科整合與任務鏈條下加強知識理解,并培育良好的科學精神與核心素養。
三、加強課程整合,實現學習遷移
跨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以提高教學結果的開放性為根本,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設計,克服學科的單一性,并對相關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引導學生實現自主遷移[3]。克服學科單一性的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與學習視野,使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感受到語文教學的價值。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避免走入教學極端。一方面,不能設置泛化問題,這會導致跨學科教學變成學科“大雜燴”;另一方面,不能設置過于狹窄的問題范圍,以免限制學生發散思維。
整合相關課程是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對教學設計加以優化,也要對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分析,并對學科整合時可能會產生的效應進行合理預設??鐚W科整合并不等同于跨學科整理,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路徑,在有限的語言信息中促進學生思維認知發展。
以《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為例,作者用精準的數據、優美的語言介紹了石拱橋的面貌,既呈現了石拱橋的美,也具體闡述了石拱橋的特征。整篇文章不僅有語文學科知識,也涉及歷史、美術、物理等學科知識。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手段,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涵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審美能力。任務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嘗試總結課文中介紹的基礎信息,描述自己腦海中浮現的中國石拱橋畫面,并總結石拱橋的特點。任務二:要求學生結合文章描述,嘗試繪制一幅中國石拱橋的圖畫。任務三:要求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畫作,并扮演小導游為其他同學介紹中國石拱橋。
一切的學科拓展或學科內容整合,都要以語文教學為根本。比如,在為學生介紹石拱橋的外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文章描述嘗試自主繪制自己心中的石拱橋。教師將語文與美術學科進行有效整合,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石拱橋的美,體會中國建筑的特色。在有效的知識遷移下,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體驗,穩步發展自身的能力及素養。
四、確定教學目標,指向核心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跨學科意識。綜合來看,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工作中,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與創造能力[4]。為充分發揮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價值,教師要根據學情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
以《紅星照耀中國》閱讀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從本書的寫作背景出發,以信仰與精神為主題,帶領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活動。在本書中,學生會了解到豐富的文學知識、政治知識與歷史知識,教師可從不同角度出發,啟迪學生,培養其英勇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而在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也要考慮到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構建完善的學習任務清單。具體來看,本次學習任務為:第一,要求學生自主閱讀篇目,形成跨學科學習意識;第二,要求學生自主搜集與文本內容有關的拓展性資料,做好資料的整理與歸納;第三,要求學生自主制訂閱讀計劃并合作策劃讀書活動;第四,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自己的讀后感;第五,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活動回顧與總結,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系列主題活動涉及政治、歷史、美術與文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在有效的學科整合下,能夠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穩步提升。
五、創設任務情境,落實語言運用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以學科知識為根本,創設任務情境,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中,創設情境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提高其思維能力。對此,教師要確保所創設的任務情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真實性。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絕不能脫離真實的情境。語文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的學科,所以教師可以從真實生活出發,加強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整合,在合理的教學設計下,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第二,驅動性。在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確保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相統一,以指導學生在任務分析、任務處理的過程中,由任務驅動逐漸深化知識理解,體會跨學科學習的原理及核心概念[5]。第三,連續性。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并不是單一的學習任務,而是具有聯系的系列性任務。所以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也應體現這一特征,避免情境割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創設連續性教學情境的方式,形成情境鏈,打造完整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流程,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為發揮跨學科教學的積極作用,教師要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落實語言運用。在以“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和文化建設”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我為家鄉代言”的系列學習任務,并設置與真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并提高學習任務的可操作性。任務一: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家鄉的一位著名人物,通過網絡搜索、調查走訪等方式,收集與之相關的資料,為其撰寫人物志、傳記。任務二:要求學生自主搜索與家鄉文化生活相關的素材,并整合素材,制作手抄報,或者繪制相關主題的畫作,深化學生的認識,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素養。任務三:要求學生以家鄉美景為主題,撰寫一篇短文,介紹家鄉美景,以此增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并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學要點,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不斷驅動學生進行知識探索,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促進學習任務順利完成。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育工作中運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手段能夠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科素養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深入解讀課程標準,加深對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育思想的研究與分析,把握語文學科中心,創新育人模式,實現教學遷移,在遵循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徐虹.變革學科理念面向真實學習:“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理解與實施[J].語文教學通訊,2023(合刊2):156-159.
黃志勇.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設計理念[J].語文教學通訊,2023(17):15-18.
劉粵霞.有理、有趣、有法、有得: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實踐探究[J].語文新讀寫,2023(11):111-113.
黃友芹.“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實施的三個關鍵:以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觀摩課“大美中國色”為例[J].教育家,2023(19):36-38.
周思億.基于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