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甜甜 張曄明 章姍丹 王梓妍
摘要:本文依托校級平臺——電商與物流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開展關于《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思政模式探索,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挖掘課程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思政元素,并結合當前課程教學流程中的關鍵節點,進行“致知力行”背景引領下5E教學模式的課程設計,把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技能相結合,比之以往教學,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將德育放在首位,通過教育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以期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跨境電商人才。
關鍵詞:跨境電商;致知力行;課程思政;5E教學法
引言
自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部署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吳巖司長在相關專題會議上做出總結:“在高校的學習時間比例匯總,學生學習時間的80%以上是專業課程學習,意味著專業課及專業課教師是對他們成長影響最深的部分,因此專業課就是高校培養學生德育的主戰場和重要的渠道”[1]。針對高校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在課程思政元素的收集和整理過程中,其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憲法法治、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是進行課程思政的五個重要的支撐點,因此針對高校電商類的專業課程,教師需要著重提煉“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素養[2]。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從課程思政拓展的廣度、深度、溫度以及知行合一等方式方法總結,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繼續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揮各類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是當前的工作熱點,也是利國利民的教育大事,同時也是關系到教師成長的重要環節。
隨著我國全球化經濟戰略的推進,高校電商人才不僅應當具備知識和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尤其是與全世界交流的大國自信素養。《跨境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類人才培養的特色課程,通過這門課建立專業基礎和正確價值觀、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較為重要[3]。通過在認清跨境電商教學特點、學情和課程思政教育實施方向和方法的前提下,力求從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角度出發,探索《跨境電子商務》的課程思政融合路徑。
一、“致知力行”的理論內涵及其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先秦時期,儒家經典《大學》中就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強調了通過實踐去探究事物原理的重要性。而“力行”這一概念,在古代文化中也有著深遠的淵源。在宋明時期,知行觀大熱,尤其是大儒朱熹,總結了較為系統的知行觀,“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強調二者都重要,既要“致知”又要“力行”,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強調了道德認識的能動性,提高實踐的自覺性,所謂“知行常相須而不相離”也。同時,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提煉,以“格物-致知-窮理-行事”為讀書學習的方法論,形成獨特的思政元素,增進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朱熹在《答呂子約》(《朱熹文集》卷四十)中就說到了:“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在這里,朱熹強調了知識和實踐的緊密結合,認為人的認識的全部價值,只有經過實踐,才能實現。因此,可以說“致知力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傳統。
“致知力行”強調了知識與行動的緊密結合。致知,即致力于獲取知識、理解原理和真理;而力行,則是指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通過行動來檢驗和完善認知。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致知力行”的豐富內涵。“致知力行”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行為準則。它鼓勵教師和學生在不斷求知的同時勇于實踐、敢于創新。這種理念對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案例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思政實踐設計與其他電商類專業課略顯不同,主要因為跨境電商是全球經營模式,因此具有即時性跨境商品貿易的商業模式特點,不受時空限制,信息傳播面較廣、變化多、變化快,減少中介機構,直接面對別國消費群體,同時也是產品質量、資金電子流通、網絡安全、交易主體信用等諸多風險高發的領域[4]。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跨境電商課程更為迫切和自然。
因此本課程以“致知力行”為基本操作原則,總結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探索融入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提升課程學習的多維度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潤物無聲地弘揚正能量,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整個課程內容和教學評價之中,形成“一個核心+三條主線+內容支撐”的思政育人模式,見圖1。
(一)課程大綱和標準的完善
課程標準的設計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是人才培養的根本。同時,它也強調了人的全面發展,包括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提升,注重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以此為基礎針對《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標準進行修訂與完善,深入挖掘本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點,以及系列內容支撐,并將其融入課程素養目標以及課程設計之中。
目前《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總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基礎知識與技能,能進行跨境電商平臺基礎操作,同時能夠注重德育和品質,培養學生踏實肯干、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以及誠信友善、善于溝通、團結合作的工作品質,達到學以致用、致知力行的素養目標[5]。
1.內容分類。課程的知識體系整合設計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跨境電商的前世今生。具體包括跨境電商概述、跨境電商境外市場分析、跨境電商平臺的比較與選擇;第二部分是跨境電商的大運營體系。具體包括跨境電商選品與定價、跨境電商網店實操、跨境電商網絡營銷、跨境電商數據分析、跨境電商物流與海外倉服務、跨境電商支付與結算;第三部分是跨境電商拓展。具體包括跨境電商產業園、跨境電商前沿與實踐等。
2.針對這三大知識體系,進行思政要點和融入方式的凝練。以第一部分教學內容“跨境電商的前世今生”為例,需要學生和老師了解中國制造,如跨境電商平臺的出海品牌排行榜等,了解國家發展跨境電商的宏觀和微觀意義,文明經營,“當以實事自律”;在學習海外市場相關知識點時,講究腳踏實地,“言不妄發,發必當理”誠信做事,勇于跟上行業發展步伐,提升國際視野,“四海之內皆兄弟”;及時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發展狀況,判斷市場趨勢,做出準確選擇與判斷,提升學生的市場敏感度等。在課程進行過程中,通過理論學習、實訓項目、真實企業調研任務、網絡討論等融合方式,拒絕生搬硬套,潤物無聲地進行“軟”思政,進行課程思政融入,達到德育目標。以此類推完成課程內容與德育融合的教學任務。
(二)融合5E教學方法的課程教學設計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堅持三條主線原則,形成理論學習和素養能力培養的閉環。并引用5E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最早起源于生物學科的教學,是由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BSCS)開發出的一種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該模式的五個階段具體指的是:第一是吸引(Engagement),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習動力;第二是探究(Exploration),需要在探究過程中自主思考、嘗試和修正,從而培養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第三是解釋(Explanation),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澄清概念、建立聯系,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第四是遷移(Elaboration),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情境中的過程;第五是評價(Evaluation),學習成果的檢測和評估[6]。
1.課前采用學生助教自學模式,學生進行線上平臺、教材二維碼微課的自主學習。課程開始前為學生布置了超星平臺自主思考的案例,主要任務是激發對線下課堂內容的興趣和辯思(5E-吸引),通過學委和小組長輔助,進行完成度管理,促進學習習慣養成。
2.課中注重學情和教學方法,豐富課程思政。授課中,以數據分析和交談方式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展示和進一步了解,迅速整理學生疑問的地方(5E-探究)。在課程講授環節中,梳理主題與解析學生學習的難點、重點,隨時調整(5E-解釋)。注重課程思政的故事化和親切化改進。
3.課后布置線上與實踐作業,學生互評、教師點評(5E-評價),進行答疑。拓展時事熱點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等篇章的閱讀與理解(5E-遷移)。同時,《跨境電子商務》在實踐教學環節,利用校內外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室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真實項目式教學(5E-吸引),提高學生專業實戰能力,直接對接地方企業需求,產教融合深度培訓,正是與“致知力行”一致,進一步增強學生職業能力、提升職業道德素養,體會工作不易,珍惜學習機會。
思政教學設計與課堂總體教學過程結合,促進人才培養的思政教育應用成效提升。
(三)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設計
形成多元化評價方式,真實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環節延伸至課外,可以從線上考核比例及項目、線下考核比例及項目、職業素養考核及項目三個維度建立評價架構,以課前預習效果和態度、課堂討論積極度、作業完成態度和效果、課堂表現、期末考試等作為項目細化,多方面突出課程思政效果和成效,注重知行合一的學習習慣養成,見表1。
注重理論考核的同時,關注學生學風和學情,根據思政教學效果,豐富平時成績考核的層次。第一,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60%左右。試題側重知識點熟記,運用,思辨等能力,考查學生的能力與課程培養目標一致。第二,平時成績占總成績40%左右。包括課堂表現、實驗報告和作業完成情況、考勤成績、學習通學習時長、討論發帖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評定成績的時候注重學習態度和作業完成度,如學習過程中能夠及時預習,積極提出疑問,對內容的好奇程度,作業或者任務完成的及時性、創新性等,最后通過師生評價、生生互評等環節形成分值,并折算成比例,計入平時成績之中。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的環節會展現出不同的情感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創新意識,因此需要將學生的這些表現及時進行觀察和記錄,形成相應的評價。通過該評價可以發現學生現存的優缺點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便于因材施教。
綜上,形成“一個核心+三條主線+內容支撐”的思政育人模式的實踐路徑。
(四)思政教育引領師資隊伍素養提升
由于教師在課程思政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此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具備熟練的跨境電商專業知識;一方面需要熟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善于從電商行業、歷史、國內外等不同角度收集整理思政案例和元素,做到潤物無聲,大繁化簡;另外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注重教學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思路,不斷改進教學效果。
通過每學期定量開展思政教研活動、教學團隊活動、實地調研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等環節,引導專業教師對傳統文化思政元素的提煉和熟悉,并以課程實踐內化思政元素,再以課程考核結果明細完善教學過程。注重教研教改思路總結,提升科研能力。
結語
運用傳統文化,尤其是“致知力行”等優秀元素進行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做好傳統文化普及工作,對于提升高校師生的人文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學好做人的道理,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堅持知行合一地落實在整個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之中,培養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逐漸成長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人才,形成高校校園文化的品牌特征。
本文系1.2022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致知力行”視域下《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教學探索(LGJG2022052);2.2023年福建省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重大研究項目: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FBJY20230131);3.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協同創新”專項課題:區域經濟發展與應用型高校專業集群的融合發展實踐研究(Fjxczx23-45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正乾,孫士權,陸謝娟等.思政元素在水質工程學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踐——以氧化還原與消毒單元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1,7(S1):92-95.
[2]盛劍會,劉鳳華,王佩雪.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Linux系統應用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09):66-67.
[3]汪曉君,楊奕.課程思政融合在《跨境電商基礎》課程中的探索[J].商業經濟,2019(11):133-134.
[4]王大海,穆麗,高波.知行合一的跨境電商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跨境網店運營”課程為例[J].中國新通信,2022,24(01):238-239.
[5]王松,劉碩.創新創業視角下《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對外經貿,2021(05):157-160.
[6]王蕾.BSCS 5E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上)[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12):24-27.
(作者單位:福州理工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