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
摘?要:本文從教師和導師的雙視角出發,探討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路徑。教師和導師應從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嚴格遵守學術規范和倫理、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加強科研指導和管理、培養科研氛圍和文化等方面著手,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同時,教師與導師應該建立有效的協同機制,實現課程教學與科研訓練的有機結合,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本文的研究結果對于推動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提升路徑;教師;導師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39
0?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加快建設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體系,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問題,涉及到政策制度、管理體制、資源配置、評價機制等多個方面。其中,教師和導師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執行者和參與者,他們的角色定位、職責擔當、能力水平等對研究生培養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和導師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區別之處。從共同之處來看,教師和導師都是研究生學習和成長的引領者、指導者、促進者,都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專業素養、科學精神等基本素質。從區別之處來看,教師主要從事課堂教學工作,注重傳授知識、理論和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導師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注重指導實踐、創新和論文,面向個別學生。因此,從教師和導師的雙視角出發,分析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主要因素,探討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文從教師和導師的雙視角出發,分析了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主要因素,探討了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路徑,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些啟示和建議。
1?研究生培養目標
研究生培養目標是指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應達到的預期效果,包括知識、能力、素質和價值等方面。不同類型和層次的研究生培養目標有不同的側重點,但都應體現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即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研究生培養目標是研究生教育的靈魂和指南,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和目的,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標準和尺度。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建設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在科技創新、社會發展、國家治理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高層次人才。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1.1?學術目標
研究生應掌握本學科或專業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或專業的發展動態和前沿問題,具備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學術探索和創新的能力,能夠撰寫符合學術規范和要求的論文或設計作品,為本學科或專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1.2?創新目標
研究生應具備開拓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夠在本學科或專業領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設計并實施有效的解決方案,取得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1.3?實踐目標
研究生應具備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能夠在不同的工作場景中展現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能夠與他人有效溝通和協作,能夠承擔社會責任和使命感,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1.4?素質目標
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科學、追求真理、勇于創新、嚴謹求實,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研究生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2.1?研究生招生規模與教育資源不相匹配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從2010年的51.8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03.5萬人,增長了近一倍。這一方面反映了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研究生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和利用,以及研究生的質量參差不齊。一些高校和學科為了追求規模擴張,降低了招生標準和質量控制,導致了研究生的入學質量下降和結業質量不穩定。同時,由于研究生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和差異性,不同地區、不同高校、不同學科之間在研究生教育投入、支持、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影響了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均衡性和公平性。
2.2?研究生培養評價體系不完善和規范
研究生培養評價體系是指對研究生教育質量進行監測、評估和反饋的制度和機制,包括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主體、評價結果等方面。目前我國對研究生培養評價體系還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規范的問題,過分依賴于論文發表和學位授予,忽視了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導致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不高。一些高校和學科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評價缺乏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只重視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因子,忽視論文的質量和創新性。同時,也沒有建立起全面、多維、動態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沒有涵蓋研究生在知識、能力、素質、價值等方面的表現,也沒有考慮到研究生在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不同角色下的表現。這些問題影響了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真實反映和有效改進。
2.3?研究生培養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
目前我國的研究生培養還主要遵循一種統一化和標準化的模式,忽視了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專業特長和職業規劃,導致研究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和創新能力低下。一些高校和學科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研究生采用相同或類似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沒有根據研究生的具體需求和特點進行差異化和個性化的設計。也沒有充分考慮研究生在未來就業或升學中所面臨的不同挑戰和機遇,沒有為研究生提供多樣化和靈活化的培養路徑和選擇。這些問題影響了研究生在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實踐鍛煉等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4?教師與導師的作用和責任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教師是研究生培養的主體和核心力量,對研究生的學習、科研、創新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然而,當前教師對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指導不夠有效和及時,不能根據研究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提供適合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方式,導致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效果不佳,影響了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導師是研究生培養中最重要的指導者和推動者,其水平、態度、行為等對研究生培養質量有著直接和深遠的影響。在我國目前的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的作用和責任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溝通和指導不夠有效和及時,導致研究生的學習進展和科研成果不理想。一些導師由于工作繁忙、能力不足、態度不端等原因,不能給予研究生足夠的關注和支持,甚至出現忽視、壓榨、剝奪等不良現象。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溝通和反饋機制,導師對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情況了解不夠,也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研究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影響了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信任和合作,也影響了研究生的學習效果和科研水平。
3?教師和導師雙視角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路徑
教師和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他們的作用和責任直接關系到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因此,從教師和導師雙視角出發,探討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3.1?教師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路徑
教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念的傳授者和引導者。要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教師應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學科前沿動態,參與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法,注重課程設計和實踐環節,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專題教育、主題討論、案例分析等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國際主義情懷,培養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關注研究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規劃。教師應該尊重研究生的個性差異和選擇權利,根據研究生的學習特點、專業方向、職業目標等因素,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的課程指導、學業輔導、職業規劃等服務,幫助研究生實現自我價值。
3.2?導師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路徑
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科研訓練和學術規范教育,是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者和監督者。要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導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做到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學風。導師應該以自身為榜樣,秉持科學精神,堅持嚴謹治學,遵守學術規范,維護學術尊嚴和科研誠信。導師應該以身作則,強化研究生的學術規范訓練,教育研究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如抄襲、剽竊、造假等。
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反饋機制,提供及時的指導和支持。導師應該與研究生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了解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情況,發現和解決研究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導師應該根據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進展,提供合理的指導方案和建議,給予研究生必要的科研資源和平臺支持,鼓勵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促進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的提升。
關心研究生的成長和發展,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導師應該關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素養,關心研究生的思想動態和情感需求,給予研究生溫暖和鼓勵。導師應該培養研究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幫助研究生拓寬視野,增強自信,為研究生的未來就業或升學提供指導和幫助。
3.3?教師與導師共同培養視角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路徑
教師與導師是相互補充、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的雙重角色,他們共同構成了研究生培養的主體力量。要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教師與導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建立教師與導師的協同機制。教師與導師應該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平臺,定期交流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情況,共同制定和調整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協調課程教學與科研訓練的安排和進度,解決研究生在學習和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教師與導師應該形成互補互助、互相促進的關系,共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實現課程教學與科研訓練的有機結合。教師與導師應該根據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需求,設計符合研究生特點和水平的課程體系,注重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和創新性,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與導師應該將課程教學與科研訓練緊密結合,以課程為載體,引導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開展科研實踐、提高科研能力。教師與導師應該將課程教學與科研訓練相互滲透,以科研為支撐,促進研究生拓展知識面、深化理論基礎、提升學術水平。
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師與導師應該關注研究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培養研究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研究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教師與導師應該鼓勵研究生參與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志愿活動等,增強研究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服務能力。教師與導師應該支持研究生參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活動,如學術會議、論壇、訪問、交流等,拓寬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結語
本文從教師和導師雙視角出發,探討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路徑。本文首先闡述了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內涵和要求,并分析了研究生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如招生規模與教育資源的不匹配、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和規范、培養的針對性和個性化的缺乏、教師和導師的作用和責任的不充分發揮等。然后,從教師和導師的雙視角出發,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路徑: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研究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規劃;導師需要做到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學風,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反饋機制,提供及時的指導和支持,關心研究生的成長和發展,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與導師需要建立協同機制,實現課程教學與科研訓練的有機結合,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些路徑對于解決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楊世昇,吳海江,樓世洲,等.從客體到主體:研究生學術管理制度下的學生地位與權益維護[J].中國高教研究,2021,(11):4248.
[2]肖建國,李雨豪.地方高校研究生“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路徑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04):104113.
[3]唐劍鋒,王放,李冠男,等.產出導向的課程設計助力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以材料物理學課程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7(08):117124.
[4]藍文婷,彭林,熊建輝,等.高等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培養路徑研究——以美國密歇根大學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22,(09):1825.
[5]蘇俊宏,徐均琪,吳慎將,等.科研賦能教學模式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02):3639.
[6]黃河,錢麗萍.一流學科指引下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J].中國高等教育,2021,(1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