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高莉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易出現課堂上發言不積極、缺乏動手操作的機會等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具體談談我的解決策略。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應該有意識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展示、敢于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生課堂上搶著上黑板展示,同時競爭中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在數學課堂上也真正地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讓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并且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會積極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且事實證明,學生只有在高漲的情緒下,學習效率才會倍增。
二、關注學困生
教師應多和學困生談心聊天,讓其在思想上樹立起自信心,知道今天比昨天進步,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就是一種成功。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積極與教師溝通交流,同時教師要針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
同時在學習方法上,教師要引導學困生學會預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讓學困生在課堂展示的時候有話可說,有言可發,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及時關注學困生的變化,并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及時給予肯定、表揚與鼓勵,以激發其積極性。且在作業,自習課等各個環節上及時關注他們,及時解決學困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問題。
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部分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驗的能力的培養。教師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如,三角形內角和180度。讓學生動手操作,剪下三角形的三個角,把三個角拼在一起,發現是一個平角。在操作中學生就會牢牢記住三角形的內角和定律,在運用中融會貫通。再如,小學生剛開始學加減法的時候,可以用擺小棒的方式讓學生動手練習,讓學生掌握減法運算的規則。
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可以使學生的表象認識轉化為內心體驗,并且可以從操作過程中將以往積累的知識進行綜合利用,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總結能力。雖然動手操作的好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要根據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和動手能力來安排操作活動,對于簡單易學的知識,可以做到操作與思考相結合,但是一些較難的知識點,教師應適當采取演示和總結進行教學。
四、注重作業分層布置
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是存在的客觀事實。教師不只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在作業的設計上,應該有意識地分層。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自己想要的桃子。教師通過分層作業布置可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實現一對一輔導,讓學困生體會被重視的感覺,增強自信心,不再產生畏難情緒;讓中等生在掌握基礎數學知識的前提下嘗試新的突破,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讓優等生迎難而上,數學學習熱情高漲,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對作業進行合理的分層布置,同時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分層講解,教師將作業分層布置的教學理念付諸實踐,才能保證每個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體驗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