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虎 馬雯蒂


[摘 要]童話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內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喜歡閱讀童話,但缺乏深入的思考探究,且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究其原因,是童話教學過于功利性、成人化導致。為此,在童話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要通過角色表演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悟人物形象。這樣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童話閱讀的樂趣,充分發揮童話文本的育人價值,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童話教學;有效策略;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0-0036-03
童話的語言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故事情節曲折、充滿趣味性,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同時,童話故事往往蘊含著一些深刻的道理。學習童話故事,不僅能讓學生感悟人物形象,而且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要想走進童話文本,感悟故事情節,就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進行想象。這樣,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但是,受閱讀能力、生活經驗等的限制,學生對童話文本的解讀可能會出現偏差,這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在進行童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提高童話教學質量,充分發揮童話文本的教學價值。
一、童話教學的現狀調查
童話作為兒童文學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體裁,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樣式,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內容。為了解教師及學生在童話教授和學習過程中的情況,我們分別對128名教師和934個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在小學階段,有94.07%的學生對童話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興趣很高,有61.65%的學生所讀的童話著作為6到15本。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非常喜歡童話故事,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對教師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發現,有53.26%的教師更傾向于講述童話文本中的知識,很少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但自己的教學方法單一。因此,導致大多數學生比較偏向于聽教師講童話,較少學生愿意自己去探究童話、寫作童話。問卷調查還顯示,有79.96%的教師只是一般了解童話的語言特色和文本特征,所以對文本的解讀不夠透徹,導致學生對童話的學習無法深入。
總的來看,童話教學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和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理解不深等問題,導致童話文本的教學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
二、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一)童話教學偏于功利性
在童話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基礎知識作為重點,著重強調字、詞、句等內容的理解、記憶、積累,只是引導學生理解童話所蘊含的道理,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忽視學生的觀點、看法。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巨人的花園》一課時,有的教師只是讓學生知道“分享”的重要性,缺少對文本語言的品讀和內容的理解,既沒有通過文本來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也沒有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二)童話教學偏于成人化
有些教師對童話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童話故事更符合第一學段的學生學習,第二、第三學段的學生沒有必要進行童話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多以成人的視角來展開童話教學,注重學生接受知識,沒有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一些教師則過分強調童話蘊含的道理,進行生硬的灌輸。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寶葫蘆的秘密》一課,教師只是讓學生明白“想要取得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這個道理,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這是基于成人視角的教學方式,忽略了童話的特點和兒童的學習心理。
開展童話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創編故事中獲得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這是童話教學要達成的目標。
三、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指出:“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同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也強調“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這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以大單元教學為依托,立足學科的核心素養,整合目標、任務、情境與內容等,引導學生展開語文學習活動。統編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這為大單元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表1是統計童話文本在統編語文教材中的具體情況。
表1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童話篇目統計圖
[ 篇數 篇目 一
年
級 上
冊
3 小松鼠找花生 雨點兒 小蝸牛 下
冊
11 小公雞和小鴨子 樹和喜鵲 荷葉圓圓 要下雨了 夏夜多美 動物王國開大會 小猴子下山 棉花姑娘 咕咚 小壁虎借尾巴 小熊住山洞 二
年
級
上
冊
8
小蝌蚪找媽媽 我是什么 企鵝寄冰 霧在哪里 雪孩子 紙船和風箏 風娃娃 稱贊 下
冊 8 開滿鮮花的小路 筍芽兒 小馬過河 大象的耳朵 蜘蛛開店 青蛙賣泥塘 小毛蟲 月亮姑娘做衣裳 三
年
級 上
冊 7 賣火柴的小女孩 那一定會更好 在牛肚子里旅行 一塊奶酪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小狗學叫 下冊 無 四
年
級 上冊 1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下
冊 3 寶葫蘆的秘密 巨人的花園 海的女兒 五
年
級 上冊 無 下冊 無 六
年
級 上冊 無 下冊 1 騎鵝旅行記 ]
從表1可以看出,童話故事主要編排在第一學段、第二學段中,一些童話故事以單元的形式呈現。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會有單元導讀,包含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例如,四年級下冊的三篇童話故事《寶葫蘆的秘密》《巨人的花園》《海的女兒》被編排在第八單元,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奇妙的童話,點燃繽紛的焰火,照亮我們五彩的夢”,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編故事”。教學這一單元,旨在讓學生了解童話的內容,感受人物的真善美,體會童話的奇妙,品味童話的語言,掌握童話的特點。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大單元教學的特點,采取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學生在學習、思考過程中的體驗,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海的女兒》這一課,閱讀提示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一讀,說說你覺得奇妙的地方,再和同學交流那位最小的公主給你留下的印象”。教學時,教師可先提出問題:“你從哪里感受到小美人魚對人類世界的向往?請找出相關語句,和同學交流。”然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童話文本,找出相關語句。于是,學生找到這樣一些語句,如“她最大的樂趣是關于我們人類世界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她站在開著窗子的旁邊,透過深藍色的水朝上面凝望……”等,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感受到安徒生筆下童話世界的奇妙之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對語句、文本的理解講述出來。這樣加深了學生對童話故事內容的理解,以及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二)創設童話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童話的學習熱情
童話故事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學生閱讀,但是學生閱讀時往往只會對故事情節感興趣。童話是基于現實生活,卻又超越現實生活的想象類文體。在自主學習時,學生是無法自己走進文本的深處,理解文本豐富內涵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創設適宜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探究。
例如,在教學《我是一只小蟲子》這一課時,教師先通過一段昆蟲王國的視頻進行導入。在看完視頻后,教師問學生:“想一想,假如讓你變成一只小蟲子,你想變成什么?”有的學生說“想變成蝴蝶”,有的學生說“想變成小螞蟻”,有的學生說“想變成蜜蜂”……緊接著,教師創設情境:“請大家現在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變成小蟲子,你身邊的事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有的學生回答:“身體逐漸變小,周圍的景物開始變大了。”也有的學生說:“變成蝴蝶后,我就能在花朵上采蜜了。”根據大家的回答,教師總結:“看來,變成小蟲子之后,我們的身體都變小了,周圍事物都大了起來。這樣好不好呢?讓我們繼續保持小蟲子的樣子,走進課文,感受小蟲子的世界吧!”這樣,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對這篇童話故事有了學習欲望,迫切地想知道小蟲子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樣的。
(三)角色扮演,深化體悟人物形象
在教學童話時,教師會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但是,在組織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抓住重點,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導致學生收獲不多。在角色表演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先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再在小組內對人物形象、性格進行討論,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故事的感悟,形成自己的理解,對故事進行創編。
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將文本改編成劇本。他們或創編,或續寫,或增加其語言、動作等細節,使故事的情節性、戲劇性更強。在這個時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補充的內容進行指導。在正式表演時,教師讓學生抓住人物的情感變化,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如巨人剛開始的態度,以及發現沒有孩子的花園會變成冬天后,他態度上的轉變等。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點評,讓學生懂得與人分享便能收獲快樂的道理。
除了《巨人的花園》這篇文章,統編語文教材還有很多童話故事都可進行表演。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塊奶酪》這篇文章,描寫了螞蟻隊長在組織眾多螞蟻搬運食物時,頂住誘惑,堅守紀律,命令一只小螞蟻把掉下來的奶酪吃去的故事,體現了他紀律嚴明的特點。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學生是能夠感受到螞蟻隊長的形象的,也能回答出閱讀提示中“再說說你喜不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理由是什么”這一問題的。不過,想要對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就要通過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具體、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在上課前,教師布置表演任務,告訴學生要演一演這個故事。有了這個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會更加認真。在演出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動作等進行展示,將人物的形象特點呈現出來。這樣,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形象特征。
(四)保持童心,師生共讀童話
在教學童話故事時,教師要先深入閱讀童話故事,并保持一顆童心,讓自己喜歡上童話;再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不能以成人的思維去解讀童話故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帶著學生進入童話王國,感受童話的藝術魅力。
總之,童話故事教學不同于其他類文本的教學,教師要注意整合多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童話過程中感受到童話的魅力,喜歡上閱讀童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個性表達,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童話王國中自由翱翔。這樣,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王俏燕.關于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反思[J].讀寫算,2022(35):135-137.
[2] 楊曉玲.童話煥生機 情境促成長: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研究[J].科幻畫報,2022(7):145-146.
[3] 文妍.推開童話世界的門:談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之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81.
[4] 熊夢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22(28):46-48.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