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斌 葛琳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進行了整合,旨在使學生從整體上基于數與運算,感悟數的概念和運算的一致性。教師要理解數與運算一致性的價值與內涵,引導學生理解數的概念及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深化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結構化的思維,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的認識;數的運算;一致性;數學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將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進行了整合,對數與運算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樣的整合,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數與運算,感悟數的概念和運算的一致性。教師要基于數與運算一致性的價值與內涵,引導學生理解數的概念及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深化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結構化的思維,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筆者以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中的“買菜”一課為例,談一談如何在深度勾連中促進學生理解算理,感悟數與運算的一致性。
一、勾連數的認識和運算,凸顯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體現學科本質、統領教學內容的核心要素。教師要從整體視角審視教學對象,準確提取單元主題的核心概念,以核心概念勾連零散的知識點,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地梳理單元內部知識結構,為達成教學目標,落實核心素養提供有力保障。那么,“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這一單元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我們從新課標、教材、學情等角度進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們從新課標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及教學提示中找依據(見表1)。
“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主要包括: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大小比較及小數的加減運算。小數的意義的教學是重點引導學生理解0.1,0.01,0.001等計數單位的含義;小數的大小比較也是基于計數單位多少的比較,而小數加減法對算理的理解也要追溯到數的意義,本質上就是小數計數單位個數的運算。所以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就是“小數的計數單位”。教師在教學時應以此為核心,立足數與運算的一致性,構建出本課的整體結構。
【教學片段】
師:數字寶寶要進行一場足球比賽,你們看,它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上場了。數字寶寶們組成了一個什么數?(1.43)看到1.43,你能想到在生活中它可以表示什么嗎?
生:可以表示1元4角3分。
生:可以表示1米4分米3厘米。
生:我們還可以用計數器、面積模型等來表示1.43。
【思考】在以上的教學導入中,教師從復習小數1.43的意義入手,引導學生“運用不同方法表示小數”,結合具體的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拓展到使用計數器表示,再到抽象的面積模型,深入理解1.43中的1表示1個1、4表示4個0.1、3表示3個0.01,從而達到對小數意義概括性的理解水平。此教學環節不僅調動了學生對小數的認識、計數單位及其意義的原有學習經驗,還為后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做好了鋪墊。
二、勾連直觀模型,從算法到算理
算法是指在解決相同類型的計算或問題時,按照一定的計算方法和步驟得到結果的程序。算理則是指說明這種程序合理性的理論依據(比如小數點對齊即相同計數單位相加減)。對學生來說,算法是學習的外顯性表現,而算理是內顯性理解。解決問題時,學生通常從怎么算入手,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于算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算法,以此實現算理與算法的真正勾連。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呢?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鼓勵他們思考遷移已有的經驗,用多種直觀模型探索1.25 + 2.41和3.66 - 1.25的計算結果,引導學生聯系數和運算的意義,在擺、撥、畫等操作活動中,感受計算小數加減法中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在探索算法中自覺地邁出感悟算理的第一步。
【教學片段】
笑笑去買菜,付錢時售貨員叔叔的算法是:一把油菜1.25元,一把芹菜2.41元,應該付3.66元。
師:售貨員叔叔算得對嗎?我們應該如何來驗證?
生:可以求笑笑買菜一共花了多少元。用加法計算,列式為1.25 + 2.41 = 。
師:這是一個兩個加數都是小數的加法算式,該如何計算呢?
生:我是用擺人民幣的方式計算的,先擺一個1元,2個1角,5個1分,表示1.25元。再擺兩個1元,4個1角,1個1分,表示2.41元。把它們合起來是3元6角6分,也就是3.66元。
生:我是借助計數器,把珠子畫在了不同的數位上,來表示大小不同的數字。
生:我是用面積模型來表達計算過程的。
師:你能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一下嗎?
生:先用第一個加數1.25與另外一個加數2.41相加。注意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百分位的5與百分位的1相加等于6,寫在百分位上。再用十分位的2與十分位的4相加等于6,寫在十分位上。最后,用個位的1與個位的2相加等于3,寫在個位上,點上小數點等于3.66。
在小數減法的教學中,為了保證一致性,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以上的四種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片段】
師:剛才同學們運用加法驗證了售貨員收3.66元是對的。聰明的你想想看,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老師,我想到還能用減法來解決。求3.66元減去1把油菜的價錢還剩多少元,如果等于一把芹菜的價錢,那就說明是對的。列式為3.66-1.25。
生:可以用擺人民幣的方法計算,可以借助計算器計算,可以借助面積模型計算。
師:這道題通過列豎式該如何計算呢?
【思考】本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擺人民幣、撥珠子、涂面積模型等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學生在求和、求差的過程中,直觀感受到相同數位上的數字相加減的過程,初步理解“只有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
三、勾連整數小數,感悟運算一致性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通過小數加減運算與整數運算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運算的一致性。培養運算能力?!痹诩訙p法運算中,無論是整數的數位對齊,還是小數的小數點對齊,都是為了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加減法運算背后的道理,用核心概念“計數單位”打通整數、小數之間的聯系。教師通過核心概念建構脈絡清晰、條理分明、相互聯系的數學知識體系,進而引導學生體會不同數學知識、學習方法之間的一致性和可遷移性,幫助學生學會用整體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這一部分我們設計了兩個層次完成。一是在“用豎式計算,總結算法”這一環節中辨析錯例,感悟整數、小數運算的一致性。
【教學片段】
師:這里有兩個算式,你能用豎式計算一下嗎?并試著說一說怎樣計算小數的加減法。
生:整數加減法末位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小數的末位可能不同,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當小數點對齊的時候才是相同數位對齊。
生:數位不同,不能相減。我們之前學過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添上個0就不容易弄錯了。
師: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只要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就對齊了,其他就與整數加減法一樣了。
【思考】對于學生豎式計算時得到的不合理結果,教師并沒有武斷地加以評判,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發現錯誤原因,并基于“計數單位”這一核心概念,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統整,引導學生在探究小數加減法的過程中始終抓住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來進行計算。學生通過與整數加減計算方法的對比,體會計算方法中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的道理,感悟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從而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是在總結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現在又學習了小數加減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尋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深化認知:末位對齊和小數點對齊,看似不同,其實都是保證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能進行相同計數單位的累加或減少。因此,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本質是相同的,實質上算的都是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異同,總結它們之間的規律,加深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運算的一致性的理解,為后續學習分數加減法運算打下基礎,形成對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整體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核心概念,幫助學生感悟運算的一致性,體會數與運算之間的密切關聯;要引導學生逐步把“數與運算”學習融入整個數的體系中,從整體視角抓住核心,建立結構;要引導學生利用遷移,學會聯系地思考問題,從而將零散、碎片化的知識整體化、系統化、邏輯化,促進思維可持續發展,促進深度理解,培養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趙莉,吳正憲,史寧中.小學數學教學數的認識與運算一致性的研究與實踐:以“數與運算”總復習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22(8).
[2]吳飛.數與運算的一致性內涵要重點把握的六個問題[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10).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