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強

摘 要:紅色革命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激勵著中華民族勇敢向前。在山西這片紅色熱土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山西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偉大抗爭,鑄就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等,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革命遺跡,形成了山西紅色革命文化。本文探索了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基本內涵,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要求,深刻挖掘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山西;紅色革命文化;基本內涵;當代價值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輝煌的一百年,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創新能力、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可是,我國在文化層面的影響仍十分有限,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加強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紅色革命文化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激勵著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一、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基本內涵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精神信仰
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中國共產黨人對革命理想信念的不懈堅持是紅色革命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山西各地黨組織多次遭到打擊,革命形勢危急,面對艱難的環境,頑強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沒有退卻,堅持必勝的信念,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廣泛領導煤礦工人、鐵路工人等進行革命活動,在曲折中勇敢前進,積極向黨中央靠攏。山西女英雄劉胡蘭加入共產黨時,曾莊嚴宣誓:“我入黨后,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一定革命到底!”劉胡蘭將民族解放、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崇高的革命理想,將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斗終生作為自己的精神信仰。[2]最終,劉胡蘭用她的生命兌現了自己的誓言。矢志不渝是劉胡蘭精神的精髓之一,同時也是無數革命烈士的崇高信仰。新時代下,堅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精神信仰是激勵人們奮斗的精神動力,是指引人們不斷前進的明燈。
(二)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大無畏氣概
太行山紅色文化和呂梁山紅色文化是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數英雄兒女犧牲在太行山、呂梁山上,鑄就了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大無畏精神。左權將軍血染十字嶺、誓死守衛中華的英雄事跡在全國廣為流傳,左權將軍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英雄氣概是太行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武鄉縣被稱為八路軍的故鄉、人民子弟兵的搖籃,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有為八路軍送信的小英雄李愛民、保護八路軍的郝愛則大娘,無數的英雄兒女壯烈犧牲在這片沃土上。在太行山和呂梁山根據地的軍民抗戰過程中,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的勝利,革命英雄那種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大無畏精神永遠回蕩在太行山和呂梁山上,激勵著新時代的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勇敢奮斗。
(三)艱苦奮斗、團結一致的優秀品質
抗日戰爭時期,面對艱苦的環境,中國共產黨領導軍民在根據地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如在黎城縣開渠引水、修灘開荒、種菜種糧,在山西地區留下了軍民自力更生的紅色印記。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新時代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揚的優秀精神品質。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走群眾路線。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中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3]在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山西的人民群眾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解放軍的作戰,為新民主主義勝利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新時代下,我們應該積極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團結一心的優秀品質,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思想價值
1.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強化責任擔當意識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之魂,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最珍貴的美德,山西紅色革命文化包含著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革命戰爭年代,一批又一批的愛國志士為了民族解放、國家的未來而拋頭顱、灑熱血,許多英雄壯烈犧牲在太行山、呂梁山上,譜寫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們應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以紅色革命精神引以為豪,激發愛國熱情,鑄就三晉大地歷史新輝煌。我們應將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與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內涵特征相結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強化責任擔當意識。例如,組織參觀黃崖洞兵工廠、左權將軍殉難處等,感受八路軍將士為國犧牲、為民族奉獻的大無畏精神,進一步增強愛國意識,激發愛國熱情,強化新時代下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責任擔當意識。
2.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
山西紅色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激勵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批又一批的共產黨員在社會主義旗幟的引領下,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感召下,頑強拼搏、勇毅前行,從而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進一步弘揚山西紅色革命文化,可以筑牢人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們指明奮斗方向,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人們成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共同努力,需要有強烈責任感的青年們不斷奮斗。我們可以通過新型課堂教學、短視頻播放等方式學習山西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體會山西第一位共產黨人高君宇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堅持不懈,感受劉胡蘭在鍘刀面前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二)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政治價值
1.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山西地區蘊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廣泛建設著紅色實踐教育基地,有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等。新時代下加強對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學習,有利于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強化共產黨人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具有良好的政治教育價值。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物質層面、精神層面進一步豐富。同時,少數共產黨員干部在糖衣炮彈中逐漸迷失了自己,走上了貪污腐敗的道路,站在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因此,加強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止黨員干部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做好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新時代下,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等,有利于共產黨人紅色基因的迸發,凈化黨員的心靈,強化黨員的使命觀。紅色革命文化是黨建工作的思想源頭,是黨建工作的精神動力。深挖紅色革命文化的政治價值,弘揚紅色革命文化的基本內涵,有利于筑牢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進而提高黨的科學執政能力,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4]
2.有利于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為人民服務是人民政府的宗旨。山西紅色革命文化蘊含了黨與人民的“魚水之情”,黨與人民群眾同舟共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山西人民積極參軍,為前線運輸戰略物資,養育了人民軍隊,同時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反哺人民群眾,在根據地內開展土地革命等,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山西紅色革命文化得到了繼承和創新,右玉精神、大寨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勇敢向前、服務群眾的優秀品質,拉近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新時代下,我們要積極宣傳紅色革命文化,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的內涵價值,通過實地探尋紅色足跡、重溫紅色經典故事等方式,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不斷實踐中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真正做到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三)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文化價值
1.有利于紅色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山西地區蘊含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西漢霍去病將軍“匈奴不滅,無以家為”的愛國思想,有楊家將血染戰場的民族氣概,有不畏嚴寒、勇敢向前的走西口文化等,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山西紅色革命精神得到繼承和發展。山西成為當時全國農業發展的排頭兵,“大寨精神”應運而生,毛主席在建設時期號召全國農業學習山西大寨,掀起了全國農業學習大寨的熱潮。地處晉西北的右玉縣,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了抗日根據地,成為華北戰場的主陣地之一,形成的右玉文化是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片神圣的土地再次煥發生機,右玉縣的歷屆縣委書記領導右玉人民堅持不懈種樹造林,努力改善惡劣的自然環境,形成了偉大的“右玉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右玉治理風沙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將“不毛之地”建設為“塞上綠洲”,右玉縣成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大寨精神和右玉精神是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的繼承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山西紅色文化的內涵。
2.有利于紅色遺跡遺址的保護與開發
大力弘揚和創新山西紅色革命文化,有利于保護傳承山西紅色革命文化遺產,促進紅色文化遺產、遺址合理利用。現階段山西紅色革命文化遺址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加之紅色革命文化遺址數目較多、分布較分散,整個保護任務壓力較大。石樓縣紅軍東征遺址是山西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該遺址地處山區,當地經濟發展緩慢,保護經費嚴重不足。山西省委、省政府面對貧困山區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困境,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提供專項扶持資金,加強紅色遺址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利用紅色項目,促進整體紅色文化資源保護。
(四)山西紅色革命文化的經濟價值
1.有利于推動紅色產業的發展
山西現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從原來傳統的資源型、能源型產業轉變為創新型、綠色型產業。同時,研究紅色精神譜系的熱潮出現,相應的紅色文化產業鏈相繼迸發,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紅色文化產業向前發展。山西具備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應以本地區特殊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借鑒井岡山、西柏坡、遵義等地區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創新山西紅色文化產業,打造山西紅色文化品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如今全國的紅色文化產業種類眾多,主要以紅色影視劇和紅色旅游為代表。近些年,山西省政府不斷開發和宣傳,山西地區紅色旅游接待人數持續增多,尤其以平型關大捷遺址、百團大戰遺址、八路軍紀念館最為突出,山西現已形成紅色旅游專線,利用專線巴士將所有的紅色旅游景點連接。以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為題材的紅色影視劇也頻繁亮相,如《紅光》《呂梁英雄傳》《劉胡蘭》等,進一步宣傳了呂梁精神、太行精神、劉胡蘭精神等,弘揚了山西紅色革命文化。除了紅色旅游產業和紅色影視產業,紅色教育、紅色科技等產業也得到了相應發展,成為山西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加大山西紅色革命文化宣傳和傳承的力度,可以營造積極向上的營商環境,為經濟建設構建良好的社會氛圍。山西紅色革命文化蘊含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等精神內涵,經過長期傳承,已經深深印刻在山西人民的心中。[5]新時代,人們在紅色基因的感召之下,有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有助于規范社會整體價值取向和經濟行為,促進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健康快速發展。
3.有利于紅色革命老區的共同富裕
積極弘揚山西紅色革命文化可以推動山西革命老區的發展。武鄉縣作為紅色革命老區,地處太行山深處,周圍大山環繞,長期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緩慢。近些年省委、省政府對革命老區的重視度不斷增強,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武鄉縣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修建了紅色旅游專線,大力宣傳開發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武鄉縣紅色文化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成為當地重要產業之一。石樓縣是紅軍東征時重要的戰略據點,石樓縣位于呂梁大山之中,人口較少,交通不便,近年來,當地政府著力打造了以石樓縣紅軍東征紀念館為中心的紅色文化產業鏈,拉動了石樓縣經濟發展。推動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既可以激發人們踔厲奮發的信念,又可以帶動紅色經濟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山西革命老區實現共同富裕。
三、結 語
山西紅色革命文化是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先進精神文化表現形態,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時代價值。繼承和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使命。在新的歷史時期,傳承紅色革命文化有助于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長治醫學院)
參考文獻
[1] 賀示婷,陳華平.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承的來源、脈絡和路徑探索[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22,43(2):14-19.
[2] 薛金蓮.劉胡蘭精神及其價值[J].文史月刊,2019(7):29-32.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7.
[4] 張巖,程蕊.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與路徑選擇:以大別山精神為例[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2,32(3):48-53.
[5] 蘭菲,趙改萍.意蘊·境遇·路徑:山西平順紅色文化傳承實踐進路論析[J].長治學院學報,2022,39(6):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