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3年度安慶全市黨校系統重點課題“安慶市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同研究”(項目編號:23AQDX07)。
【作者簡介】汪飛(1990-),男,安徽蕪湖人,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摘? 要】近年來,安慶市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渡階段,經濟運行和科技創新取得較快發展,但也面臨科技總體發展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等困境,因此,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有利于安慶市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論文通過梳理相關文獻,首先闡釋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其次將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納入一個研究體系當中,構建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法和綜合指數法進行測度,得出安慶市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調發展度演進趨勢,最后從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支撐安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以科技創新與經濟協同發展構建安慶市新發展格局兩個維度提出對策。
【關鍵詞】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4.3;F1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3-0067-03
1 研究背景
新一輪科技革命必然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安慶市經濟正處于從高速發展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渡階段,經濟增長動力由過去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經濟新格局,不僅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相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勢必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十四五”期間,安慶市要成為長三角中心城市和區域重點城市,必須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二者的有效耦合。
2 研究綜述
目前,學界對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較多,梳理文獻發現,現階段國內外學者對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厘清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構建評價體系進行量化分析,如任海軍等[1]建立了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曹亞麗[2]基于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對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予以界定。二是研究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如謝泗薪等[3]以京津冀地區為例,分析了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創新的耦合協調關系;張旭等[4]分析研究了縣域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協調演進。本文通過研究安慶市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協同發展,暢通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雙通道,對安慶市構建新發展格局、融入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實際意義。
3 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3.1 科技創新的界定及內涵
科技創新是以科學技術的應用及創造市場價值為前提,其包括對現有理論知識體系的更新和創造,從而產生新的技術,并將新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中,進而創造市場價值的一系列過程。從科技創新的目的看,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是提升人類的生產力,豐富物質財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從科技創新的過程看,其是對現有知識的創新,對系統的知識、技術、制度等要素進行打破重組,最終呈現新的系統。由此,科技創新的發展必然能夠帶來資源配置的優化與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此,進一步對科技創新進行科學測度,必然要從創新的目的、過程等方面綜合考慮。本文綜合科技創新的關鍵要素,從人才支撐、資金保障、科技創新水平等3個維度進行分析。
3.2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界定及內涵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指在保持經濟增速的同時,實現經濟結構優化、綠色低碳轉型、經濟質量提升等目標,一般具備穩增長、優結構、高效益等3個基本特征。其中,穩增長反映整體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是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基本前提;優結構是指經濟系統中不同要素的關聯性與分配比例更加合理,從而實現資源的配置趨于合理、效率達到最優;高效益是經濟活動中以盡量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量多的經營成果。因此,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量”的增長,更是“質”與“量”的統一,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測度標準應由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兩部分組成。本文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經濟的高質量增長是通過對各種制度、資源、技術等要素的優化,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提升、環境的保護和民生的改善。因此,結合安慶市經濟發展實際,本文從“五位一體”的角度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科學測度。
4 實證分析
4.1 安慶市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狀
新時代十年,安慶市以雙招雙引、科技創新等為抓手,不斷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2 767.46億元,增速為2.9%。同時,安慶市在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2022年科技創新實力顯著增強,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00家,技術合同交易總額突破200億元。雖然安慶市經濟發展及科技創新亮點凸顯,但也面臨新的困難與挑戰,如科技總體發展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夠等困境。安慶市要想突破困境,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真正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
4.2 構建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按照可比、可測等原則構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評價指標體系。以科技創新作為目標層,對應的人力資源、產出情況等作為準則層,包括人力資源、地方政府資金投入、科技產出水平、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服務水平,并對準則層進一步分解指標。以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目標層,以“五位一體”發展理念作為準則層,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5個子系統又由若干個指標層加以測量。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本文利用熵值法對數據標準化處理及確定指標權重。通過極差法處理原始數據,正向指標按照式(1)測算,負向指標按照式(2)測算。
正向指標: wij=■? ? ? ? ? ? (1)
反向指標:wij=■? ? ? ? ? (2)
式中,i表示年份;j表示測算的指標;wij表示對第i年第j個指標進行公式處理后的數據;Eij表示第i年第j個指標的初始數據;Emax表示最大值;Emin表示最小值。
對數據進行平移化處理,防止數據數值為0,計算公式如下:
Aij=wij+1? ? ? ? ? ? ? ? ? ? ? ? ? ? ? ? ? (3)
本文利用熵權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計算公式如下:
Kj=■? ? ? ? ? ? ? ? ? ? ?(4)
Rij=■? ? ? ? ? ? ? (5)
Q=■? ? ? ? ? ? ? ? ?(6)
式中,Kj表示熵值;mij表示測量指標所占的比重;Rij表示第i年第j個指標在所在指標樣本中所占的比重;n表示年數;Q表示指標的權重;m表示指標個數。
根據以上相關計算公式和計算結果(見表1),即可計算安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發展水平的評價分值P,計算公式如下:
P=■AijQ? ? ? ? ? ? ? ? ? ? ? ? (7)
4.3 安慶市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調發展度實證分析
由于本文的研究對象只有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簡化耦合度模型,如下所示:
D=2■? ? ? ? ? ? ? (8)
式中,D表示耦合度;V1表示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指數;V2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指數。D的取值范圍為0~1,取值越大則二者相互作用越強,反之則越弱。
計算得出二者的耦合度,再計算耦合協調度。協調度能夠反映指標間的共振關系,其數值越大,表明二者之間的影響越強,反之越弱。計算公式如下:
V12=aV1+bV2? ? ? ? ? ? ? ?(9)
C=■? ? ? ? ? ? ? ? ? ? ? ? ? (10)
式中,V12表示綜合發展指數;a、b表示未知系數,取a=b=0.5。
協調發展度C的取值為0~1,數值越大,表明協調程度越高。為更好地比較,本文將協調度劃分為高度協調、基本協調、基本失調、嚴重失調4個階段。若0.5>C≥0,處于嚴重失調階段,表明科技與經濟之間的關系較弱;若0.7>C≥0.5,處于基本協調階段,表明科技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增強,二者發揮協同效能;若0.9>C≥0.7,處于基本協調階段,表明科技與經濟之間的關系較強,二者發揮協同作用較好;若1≥C≥0.9,處于高度協調階段,表明二者之間協調度很高,實現協同耦合發展。
為進一步分析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調度,本研究選擇安慶市2018-2022年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數據作為樣本數據。數據來源包括《安慶市統計年鑒》,統計局、科技局官網等。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安慶市2018-2022年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協調發展度情況
從表2不難得出,安慶市雖然在2020-2022年受到疫情沖擊,但經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科技創新方面也保持著較快的增長。根據協調度劃分標準,安慶市2018-2022年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度均處于嚴重失調階段,說明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作用不強。但通過縱向對比,協調度數值呈現遞增趨勢,表明二者正朝著契合的方向發展,未來二者之間的協同作用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5 對策建議
第一,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支撐安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要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化政策導向,健全完善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同時,培育龍頭企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集聚地,推動科技領軍企業主導創新創業,支持其建設高水平開放式創新平臺。二要完善科技人才發展體制。建立聯合培養模式,鼓勵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起來培養人才、創新技術,促進政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為區域經濟貢獻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三要加快推動科創成果的轉化應用。建立成果轉化平臺,以市場為導向制定科技成果定價機制,鼓勵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加大成果轉移轉化的財政和稅收支持力度,同時,鼓勵各類創新主體設立科技貢獻獎,并提供資金支持。
第二,以科技創新與經濟協同發展構建安慶市新發展格局。一要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s小耦合協調度的地區差異,提升整體的耦合協調等級,在穩步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同時注重科技創新。強化安慶市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并且整合資源,多鏈融合,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改善科技創新環境,促使技術、人才、資金等深度融合。二要暢通科技產業金融循環體系。充分發揮財政稅收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激勵作用,提高政府研發投入強度,用足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提高財政對科技創新事業的支持力度。同時,需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三要重塑協同發展創新生態。利用安慶獨特的區位優勢,突破科技創新壁壘,統籌資源配置,打造優勢互補的高質量經濟布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加強與滬蘇浙的深度聯系,實現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
【參考文獻】
【1】任海軍,崔婧.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J].統計與決策,2022,38(13):31-34.
【2】曹亞麗.陜西省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測度研究[D].西安:西安財經大學,2021.
【3】謝泗薪,胡偉.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創新耦合協調:以京津冀地區為例[J].統計與決策,2021,37(14):93-96.
【4】張旭,魏福麗,袁旭梅.縣域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評價[J].統計與決策,2021,37(20):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