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 要:大單元教學設計主要是一種整合了某一單元內的所有知識點的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模式具備體系化、全方位及學生主動參與的特點。通過深入理解其定義與特性可以得知,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引入大單元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并吸收高中生物知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因此,本文旨在探索新課標背景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入大單元教學的具體實踐路徑,以此幫助學生培養生物學科素養,建構整體性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生物學科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路徑
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仍然存在著較為陳舊的教學方法。這些過時的授課策略,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熱情,也會影響他們對于生物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在新課標背景下,實施高中生物的大單元教學策略,可以解決傳統課堂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根據新的課程標準來探索高效推進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的方法。
一、新課標下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的意義
(一)展現生物教學的規律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引入大單元教學策略,可以展示出知識的規律性,突出教學結構化特性。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第一,透過大單元的教育方式,能顯現出知識的規律;第二,它也能強化知識的結構化特征。根據新的課程標準,高中生物學習更強調對知識的綜合與運用,通過把不同主題的知識點相互連接并組合起來,構建起知識體系[1]。
(二)凸顯學生地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結合個人理解,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將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點內容之一。通過采用高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可以凸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性,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生物課堂學習中,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和學科思維能力。教師應該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實現素質教育目標。這個觀點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得到體現:
第一,最關鍵的一點是,采用高效的整體教學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激發式的教導方式或以問答為核心的教學策略,來鼓勵學生積極地自我探索并提出疑問,培養他們的自學技能和質疑精神。此外,實行高效的大單元教學模式,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識。根據新課程標準,高中階段的教育更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和持續發展理念的培育,這需要借助教材中的主題元素和實際操作環節,使他們明白生物與自然界的關系,以此強化其環保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
第二,高中生物教學融入大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培育學生的社會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情懷,并通過教材的講解和實例解析,來啟發他們對生活意義及價值的理解,塑造他們的道德理念和職責意識。最終,實行高效的大單元教育,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造力發展。依據新的課程標準,高中生物學的核心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潛力,這可以通過教材的學習和實驗室的設計活動來實現,以增強他們的觀察、試驗、邏輯推理和創新技能。
(三)輔助教學,降低學習壓力
實施高中生物的大單元教育模式可以填補教科書中的空白,并減小學生的學困程度。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其一,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能利用擴展課程內容、添加相關的例子與實際應用等手段,充實課本信息,讓學生對生物科學有更為深入且完整的認識。其二,根據新的課程標準,高中生物教育強調提升學生的學習技巧及問題處理的能力,借助不同的教學方式和策略,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領悟和吸收生物學科的內容,減輕學習的負擔。
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實踐路徑
(一)引入大單元教學策略,明確教學主題
對于高中生物教育而言,其涵蓋了眾多領域的信息。若缺乏清晰的核心教學目標,可能會導致學生只停留在表面理解,而非深入探究知識背后的原因和根本。基于此,新課標要求教師重視大單元教學的目標,并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拆分和提取生物學科的大單元知識點,確立出大單元的主要脈絡,以更有效的方式推進生物大單元的教育。這樣可以使學生專注于生物領域的知識探索,為其整個單元的學習提供穩固基礎[3]。
比如,當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節時,教科書會涉及諸如細胞成長和發育等問題。因為這部分是關于抽象生理解剖學的知識點,所以在正式授課前可以確定大的模塊化的教學方向。基于這個理念,“細胞學說”作為主要知識點來展開課上講解。教師可以通過連接不同類型的生理現象,并引導他們具體分析實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如何認識細胞繁衍(Cell Reproduction)導致的新個體生成,及各類特殊功能性的細胞形成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并且逐漸深入地領悟相關原理,把握住其間的關聯關系,最終達到強化他們的生態觀的目的,并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達成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的目標要求。
(二)制訂大單元教學目標
對于大單元教學的目標設定是深入理解和進行大單元教學的關鍵步驟,它能顯著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重視制訂大單元教學目標。在課堂教案的制訂過程中,教師需確保避免簡單地復制教材內容,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以此為基礎提高他們的水平[4]。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1《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節時,一旦確定好教學焦點后,教師可以設定更具象化、易于觀測和評估的學習目標。首先,利用課本中提供的圖像及相關的理論,模擬并深度研究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活動,同時探索基因信息的傳遞一致性從父母到子女之間的關系;其次,嘗試進行一次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切片,并仔細研究這一實驗,建立染色體、核DNA等相關的生物模型;再將這些模型應用于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去。最終,基于細胞生命的整個周期,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例如癌癥和細胞衰老等現象。通過這種層層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到生物體是由許許多多微小結構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種逐級推動各種教學目標的方法,有助于學生在掌握生物學知識的旅程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物與生活的關聯以及科技的重要性,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推進大單元教學,提高學習自主性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品質。為了高效實施高中的大單位教育模式,教師應重視激發并指導他們去理解基本生命科學理論的基礎部分。同樣重要的是,要站在他們的視角來審視這些挑戰,以便更深層次、全面性地掌握相關學科內容及技能。實際上執行過程中,教師應該依據實際情況制訂合適的策略,讓學生能夠自我驅動式探索課本內容。此外,利用這種激勵式的教導方式,能更大程度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把學習的思維轉化為探究各領域知識點的精神力量達到整體能力的升華[5]。
(四)創設單元情境,激發學生內驅力
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教師被要求在教授生命科學時提升他們的生物學知識水平,并且要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根據這些新的課程標準,可以得出結論,即高中的生物學科的整體學習過程,必須由教師創建主題環境,以激起學生的內在動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考慮以下兩點:第一,他們可以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問題作為基礎構建主題場景。第二,他們可以設置有難度的任務或項目,以此來刺激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與內部動機。再者,通過使用多媒體工具和交互式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去。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1《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播放受精卵細胞在母體子宮分裂的動畫,以此向學生展示細胞是如何由一個母體細胞,經過不斷的分裂,形成細胞集合,并最終由細胞不斷的分裂,形成了機體內的一個個器官。除了播放受精卵的細胞分裂的動畫過程,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克隆的猴子細胞從新生細胞,到細胞分裂、老化的過程,以此創設單元情境,利用動畫、視頻的方式,可以充分聚焦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感興趣程度,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內驅動力。
(五)開展小組合作,深入單元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下,強調了高中生物教師應重視探索式學習的應用,在生物學科的教育過程中,要求教師可以充分激勵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并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容。基于這些原則,教師需要指導他們的班級實行團隊協作的方式,去深度研究各個主題模塊。實施此策略時需考慮如下幾點:第一步,把學生劃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包含5位同學參與其中。第二步,為各小組的成員制訂一連串的活動任務,讓他們共同完成與探討。第三步,包括舉辦小組研討會及公開演講環節,以便學生能共享其所學知識及其個人見解。第四步,利用這種集體模式對成績做出評估,并對結果給予回應。綜上四條路徑,都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關鍵能力提升,且減輕他們在學業上的負擔感。
比如,當教授人教版必修一《細胞的生命歷程》這部分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每名學生完成一次課內的任務,或者把這個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里,讓整個組一起提交。這種課內任務的制訂應保持與當前課程內容的難度相匹配,且只涵蓋了本節課所講授的內容,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一些基本的問題來引導他們思考,比如說細胞分裂和老化之間有什么不同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推動并優化教學進程。
再如,當教授人教版必修一“走進細胞”這個主題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石”這部分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收集關于糖類、脂肪和癌癥等相關的視聽材料,并將其轉化為具體的人物角色來呈現,這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同時,在大單元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細胞如何影響人類的健康狀況,用生動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住相關知識點,還能推動他們的創造力發展。然而,教師需要意識到,在制訂課程計劃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使用現代化的教育工具,為學生提供更貼近生活的情境設置,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到生物學知識。
(六)組織大單元教學評價
對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來講,其核心是通過評估和反省來持續提升自我。以生物學的大單元課程教學為例,這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在大單元課程的設計過程中,仍有許多空缺之處。同時,實際操作也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引入大單元教學,由于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的試驗,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提升教學評估的質量,并積極地參與到反思過程中。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中的“遺傳因子的發現”這個主題的時候,強調的是引導學生去深入了解和掌握孟德爾關于豌豆雜交研究的相關理論知識。因此,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在課堂上就必須利用實驗場景的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深化他們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給學生做實驗方面的輔導工作,包括如何使用儀器設備、觀察的關鍵點等。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得到更具個性的思維體驗,提升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另外,有些實驗設備的要求非常苛刻,如果學校不能滿足這些條件的話,教師們可以通過收集一些相關的科教影片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此外,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有關基因發掘的科普短片,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部分的內容。當然,教師也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線索,用實物作為參照,貫徹生活教育的原則。最后,教師要關注培養學生的實驗素質,以便順利地展開教學。
結束語
簡言之,基于新的課程標準,教師更應關注培養學生在引入大單元教學策略的高中生物課堂上學習的效果,以此根據學生的實際反饋,教師可以結合新課標的核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教學策略的靈活調整。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可以設定大單元教學主題、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推動自我導向的學習方式、構建可遷移的課堂環境、創造適合的教學場景、強化實驗室實踐操作和評估教學效果等措施來改進教學模式,以助推學生形成關于生物學的思考,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束欣卓,劉嫻.大概念統攝下的高中生物單元教學設計策略例析:以“遺傳的細胞基礎”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2,38(5):18-21,24.
[2]張麗娟.基于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探討[J].大眾文摘,2022(10):49-51.
[3]姚斯儒,陳穎.大概念視角下高中生物單元教學策略:以“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教學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3(1):76-78.
[4]夏靜.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生物學單元教學設計:以“生物的進化”單元教學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2,38(6):8-10.
[5]范懷華.大單元教學實踐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策略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23,9(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