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韋華
基金項目:2023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粽子行業發展現狀及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3KY1463);2023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粽子行業發展現狀及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3KY1463)
摘 要:在我國鄉村振興事業持續深入的當下,各個地區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特色農業發展。廣西河池市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推動了農業示范區構建,形成了“三鏈同構”模式。在此種背景下,如何將該地區特色農產品推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成為廣西河池市農業發展棘手問題。本文將以廣西河池市為例,對新時代下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機遇與困境進行詳細分析,提出新時代下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以便促進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發展、穩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關鍵詞:新時代;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持續發展,促使我國實現了科學技術、農業技術全面發展。為了有效緩解城鄉矛盾、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我國各個地區開展了特色農業建設,致力于大力推廣農產品、拓展特色農產品銷路。在互聯網技術和電商平臺的持續創新下,“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模式的推出,有效為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河池市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農產品因為具備綠色、自然、健康等特質,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電子商務平臺中,消費者可以更加深入感受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品牌品質、包裝形態、潛在文化價值,真正為農村地區特色發展、農民就業創業帶來了新機遇。但是從客觀角度來看,我國特色農產品發展模式引入時間較晚,很多地區在發展特色農業、推廣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時,容易出現諸多問題。為此,本文將以廣西河池市為例,對新時代下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相關問題進行細致分析。
一、廣西河池市特色農產品介紹
河池市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邊陲、云貴高原南麓,介于東經106°34'~109°09'、北緯23°41'~25°37'之間,全市土地面積3.35萬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有壯族、漢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8個世居民族,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素有“六鄉之譽”。針對河池市來說,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數量諸多,有“巴馬香豬、羅城野生毛葡萄酒、龍灘珍珠李、都安山羊、東蘭板栗、南丹巴平米、環江香粳米、大化七百弄雞”等諸多品類。一直以來,河池市都致力于特色農業發展,截至2023年9月,河池市累計獲認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2219個,其中,自治區級示范區74個(包含2023年9月公示的9個)、縣級示范區89個、鄉級示范園397個、村級示范點1659個。2019年,都安瑤族自治縣獲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肉牛)產業園項目,2022年1月,通過認定,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2年4月,河池市作為主導市獲批創建首個國家級蠶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助力推動河池市千億桑蠶繭絲綢產業集群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已經成為河池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一道亮麗的名片,更是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為了積極踐行我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河池市在2021年,制定了“推動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戰略,致力于推動河池現代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強調借助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實現全市特色農業發展轉型。
二、新時代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機遇
1.鄉村振興戰略為特色農產品營銷賦能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河池市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帶來了政策和環境的扶持。鄉村振興戰略非常強調農村產業的發展,河池市通過扶持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形象。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政府部門為農產品生產者提供了資金支持、技術培訓、市場推廣等幫助,促進了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規模和效益提升,為特色農產品營銷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此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河池市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部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使交通、電力、水利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提高了特色農產品的運輸和儲存條件,也使農產品更便捷地進入市場,為河池市特色農產品營銷提供了較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條件。
2.消費升級促使特色農產品需求增加
在新時代,消費升級是一個重要趨勢,不僅促進了人們對品質和特色的追求,也推動了特色農產品的需求增加。河池市作為一個擁有豐富民族特色農產品的地區,正面臨難得的營銷機遇。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人們對食品安全、健康和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渴望品嘗到不同地區的獨特美味,以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欲和內心的情感需求。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對高品質、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而河池市的特色農產品正好符合這些要求,例如瑤族蜜、旱藕粉絲、土雞蛋、山地果蔬等,不僅味道獨特,同時也具有傳統工藝的特點,深受市場歡迎。為此,河池市利用豐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宣傳推廣和市場拓展,將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提升消費者對特色農產品的認知和認可度,優化產品品質和營銷策略,促使河池市的特色農產品銷售更好發展。
3.農村電商拓展了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
在新時代,農村電商的興起為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和渠道,通過電商平臺,農河池市特色農產品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直接面向全國市場,進一步擴大銷售范圍。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河池市由于交通和信息不便,特色農產品很難進入城市市場,很多優質的農產品被浪費或者以較低的價格轉手。而現在,通過農村電商平臺,河池市農民可以直接發布自己的產品信息,與城市消費者進行交流和銷售,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附加值。此外,通過電商平臺,河池市民族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可以展示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從而逐步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提升,加強消費者對河池市特色農產品的認可度和忠誠度。與此同時,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往往存在生產成本高、銷售周期長等問題,而通過農村電商的發展,農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調整種植和養殖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從而實現農業產業的升級和增值,為現代化農產品銷售提供良好平臺。
三、新時代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困境
1.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
河池市雖然擁有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如香菇、竹筍、臘腸等,但是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不暢是顯著問題。河池市是山區地區,交通不便,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不完善,道路條件較差,這導致農產品的運輸成本較高,也限制了銷售范圍的擴大。此外,河池市的一些農戶,依然依賴傳統的集市或者小型批發市場銷售農產品,但這種銷售模式存在信息不對稱、價格波動等問題,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品質與安全的需求。一些零售商和超市等銷售機構,對農產品采購更傾向選擇市場需求量大、供應穩定的農產品,而對于特色農產品可能會存在采購數量少、存貨占用時間長的風險。由于供需信息不暢、合作渠道狹窄,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難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
2.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不足
河池市作為一個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獨特的特色農產品,然而在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缺乏有效的宣傳和推廣,導致消費者對其了解程度不高。因為缺乏專業的品牌宣傳策劃團隊,從而影響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此外,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離不開高品質特產,但是河池市特色農產品在品質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很多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種植技術、加工工藝等良莠不齊,如果不能提供優質的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則難以為繼。為此,想要實現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創新,必須加大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缺乏創新性
河池市一直以來都以傳統銷售模式為主,少數民族地區在銷售時,主要是通過傳統的批發市場或農貿市場進行,與大眾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相比較為脫節。此外,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模式缺乏有針對性的市場定位和品牌建設,導致產品競爭力不足,消費者很難將產品與品牌形象結合,無法打造知名度高,難以提升消費者文化認同感。當前河池市的農戶們,大多都缺乏創新的銷售模式和經營理念,難以引入先進的銷售技術和理念,并且電子商務模式在該地區的覆蓋率較低,從而很難推動銷售模式向品牌化、專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四、新時代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
河池市作為一個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為了提升特色農產品的營銷水平,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必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促進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奠定扎實基礎。其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農田灌溉、道路和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提高農田灌溉系統的效率,確保農田灌溉供水充足并能及時滿足農作物的蓄水。同時,還應該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道路的質量和連通性、提高農產品的運輸效率。其二,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河池市各行業主管部門,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為各個地區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幫助農民組成合作社,并為其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合作社可以在規模化生產和市場營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將農民聯合起來,集中采購生產資料,統一銷售渠道,降低生產成本和運營風險。其三,加強農民培訓和技術支持。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技術交流會等形式,加強河池市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引導農民學習和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通過以上措施,河池市可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而促進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工作發展,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推動民族地區的農業現代化建設。
2.發揮當地特色優勢、持續建設特色農業品牌
河池市擁有豐富的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資源,想要真正促進河池市特色農業標準化發展,提升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水平,應該充分展現當地的特色文化、特色優勢,持續建設特色農業品牌。其一,深入挖掘當地的農產品特色,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了解當地農產品的種植、養殖、加工等優勢,例如葡萄、柚子、山茶油等特色品種,可以通過增加種植面積、改善種植技術、提高品質和產量等手段,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其二,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建立健全的農業標準化體系,制定嚴格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規范,對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和溯源管理,加強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提高消費者對當地農產品的信任度。還應該加強農產品的加工和包裝,提高附加值,通過加工和包裝,將農產品打造成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高品質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其三,建立市場體系。加強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制定有針對性的銷售策略。與農產品銷售相關的企業、超市、餐飲等建立合作關系,拓寬銷售渠道,通過電商平臺等新興銷售渠道,將特色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其四,科學開展農產品營銷推廣活動,拓寬銷售渠道。與電商平臺合作,打開網絡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的曝光度和銷售量。與此同時,還可以與旅游業相結合,將農產品銷售與旅游業開發相結合,創造農產品體驗式銷售方式,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覽和貿易洽談會,擴大產品影響力、開拓新的銷售市場。通過充分發揮當地特色優勢、建設特色農業標準化品牌,可以有效提升河池市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銷效率,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3.引入信息化技術、構建特色農業電子商務平臺
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持續發展的當下,河池市應該認識到技術創新帶來的營銷新機遇,引入信息技術并構建特色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有效促進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工作發展。其一,搭建農產品信息平臺。建立一個集成農產品信息的平臺,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質量檢測等全方位的信息,引導消費者對特色農產品進行了解,激發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意愿,結合市場需求和流行趨勢,有針對性地生產和銷售農產品。其二,推廣電子商務渠道。通過建立農產品電商平臺,農民可以將自己的農產品直接上架銷售,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購買途徑,增加特色農產品的曝光度。其三,創新營銷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開展多樣化的營銷活動,如線上直播農產品推介會、線上限時搶購等。同時,也可以借助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精確研究目標市場并制定個性化營銷策略,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競爭力。其四,加強合作和聯盟。通過成立特色農產品電商聯盟或合作社,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合作推廣特色農產品。聯盟可以提供統一的電商平臺和品牌形象,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引入信息化技術和構建特色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河池市可以更好地保障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工作發展,這將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還能夠推廣特色民族文化,并促進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河池市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農產品因為具備綠色、自然、健康等特質,可以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了獲取更廣闊的農產品營銷市場,河池市應該加大自身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成立農民合作社,通過標準化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為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奠定扎實基礎。大力引入現代化科學技術,構建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實現傳統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為穩定踐行鄉村振興事業助力。
參考文獻:
[1]李姝篪.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農產品”發展路徑探究——以武漢石榴紅村為例[J].商場現代化,2023 (15):28-30.
[2]杜雨婷,曾京欣,譚宇茜,等.“互聯網+”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研究——以長白山人參為例[J].商場現代化,2023 (15):73-75.
[3]徐嘉憶,張梁雨.“新零售”背景下吉林省農產品對老年消費群體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稅務與經濟,2022 (6):107-110.
[4]周東亞.基于新媒體平臺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果樹,2022(11):123.
[5]周旖.“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的新媒體營銷方法——評《農產品全網營銷》[J].中國農業氣象,2022,43(10): 865.
作者簡介:李媛媛(1983— ),女,壯族,廣西河池人,學士,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少數民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