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郝劍鴻 孫娥仙
摘 要: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一項圍繞著學生發展所需的各維度素質能力開展考評的工作。 其一般采取定性與定量評價結合、過程性與結果性評價結合的形式,可以客觀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狀況、能力發展, 最終依據評價結果來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機制。本文通過分析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現狀,進一步分析了高職學生綜 合素質評價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實踐路徑。
關鍵詞: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高職院校,標準化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41
0 引 言
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高職院校開始立 足于實際發展情況設計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評 價體系。通過該標準化體系開展評價工作具有很高 的實施價值,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科學提升。
1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 價的現狀
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化體系是許多院 校的重要工作。但就目前調查情況來看,該項工作 的執行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實際評價主體較單一,導致評價效果不佳。大多數學生綜合素質 評價都是由輔導員或是班主任來執行,缺少更專業 的評價主體,也無法切實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同時,許多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智育評 價權重過高,在德育、美育、體育以及勞育等多方面 的考評不到位,片面地追求學生專業課程分數,忽 視了學生全面發展,導致綜合素質很難提升,評價 的目標甚至與職業教育要求相脫離,人文素養方面 的評價也有待改進,創新素質經常被忽略,不利于 學生未來的就業成長[1]。此外,新媒體環境下的高 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段也存在落后問題,運用信 息化平臺/的實踐較少,使得評價工作效率偏低。
2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 價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實踐
2.1 優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理念
以往大多數高職院校針對學生的評價都是依 據考試成績和名次,其具有“選拔”及“淘汰”的意 義,而評價本身的功能性卻無法切實發揮,甚至會 因為評價不到位導致人才培養走偏。評價工作最終 的目的還是確保結果證據合理,為學生提供一個目 標要求,進而改變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因此評價具 有指導功能。在新媒體背景下,要想體現出價值,還 要圍繞綜合素質搭建標準化體系,首先要做到的就 是優化評價理念,樹立起全方位評價和以人為本的 評價觀點,這也符合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綜 合素質評價的一切工作都應圍繞學生展開,切實了 解學生個性發展方面的優點與不足,再聯合激勵機 制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從而提升其綜合素質。 例如:融入綜合素質標準化評價體系中以人為本的 理念,學生評價不應只關注學生成績,更要關注學 生各方面素質和終身發展能力。全方位評價理念則 主要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從德育、智育、美 育、體育以及勞育等多個育人角度評價學生,如:智 育評價方面主要針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與實踐實 訓能力進行評價,結合結果性與過程性兩種評價形 式,培養出高技能型高職院校人才;德育評價方面 則是圍繞學生對優秀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踐行,具體來說是考評學生的奉獻精神、團隊 協作意識等;體育評價重點在于學生的體魄、意志 力以及體育精神;美育評價主要內容為學生涵養與 審美情操;勞育評價圍繞著理論知識與勞動實踐兩 個方面。
2.2 重點貫徹人文素養考核標準
在新媒體時代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 中,人文素養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一項素質要求, 因此,在搭建評價的標準化體系實踐中,也應重點 貫徹人文素養考核標準??梢曰趯W生基本情況構 建起四段進階式的人文素養考核機制,促進該項考 核內容的指標量化。當實施評價時,人文素養考核 標準還要圍繞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學生職 業發展的要求來設計制定。比如:可以依據學生專 業設定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應用能力、交流和主 持能力、共鳴素養與價值觀、國學須知、團隊協作 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職業道德與品質以及良好心 理素質等。在4個評價階段的實踐中,第一階段是 大一學年,針對剛入學的新生要普及教授人文素養 知識,并將人文素養量化處理后納入綜合素質評 價標準化體系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考評可以在班 級團課中進行,考核達到標準即可發放對應證書; 第二階段是大二學年,主要采用培訓班形式培養并 考核學生人文素質,培訓班開展的教育活動包括素 質拓展活動以及各類文體活動;第三階段主要是整 理前兩年學生人文素養評價的結果,同時,為保障 綜合素質考評到位也應當開展現代學徒實踐工作 和企業評定工作;第四階段則是安排學生實習,通 過實習情況來考評即將畢業學生的人文素養發展 狀況[2]。
2.3 制定體系化的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是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化體 系構建的關鍵要素,其也是開展評價的依據。評價指標的制定須站在學生角度,圍繞人才職業核心能 力、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就職素養養成以及職業規 劃能力4類內容進行。其中職業核心能力的評價指 標是針對學生就職過程中的英語水平、理論知識、 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等多個方面實施評價;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指標評 價的內容包括愛崗敬業、愛國明禮、遵紀守法、信 仰堅定、奉獻社會以及誠實守信等;就職素養養成 則包括了勞動素養、心理素養以及文體素養等多個 方面的評價;職業規劃能力針對學生的自我探索、 職業方向、就業能力、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就業準備 等方面開展評價。通過上述幾點標準化體系評價指 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進高職院校人才的綜合素質 提升。
2.4 搭建信息化評價平臺
在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 化體系構建過程中,還需注重搭建信息化評價平 臺,其可以為評價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技術支撐。 基于上述分析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點內容與科 學指標的制定,可以進一步細化人才培養目標中的 各評價點,并賦予每個評價點一定的考核分值。上 述即為學生綜合素質信息化評價平臺的關鍵內容。 同時,信息化平臺搭建也要基于不同崗位職責明確 具體權限,全面覆蓋各評價點。學生在參與各類素 質教育活動時,都要將實時信息上傳錄入信息化平 臺系統中。系統也會提供查詢功能,經過合理的流 程審核之后得出學生的分數、排名并進一步反饋, 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自我反省改進,全 面提升綜合素質。另外,搭建評價的信息化平臺,也 能匯總高職院校不同院系、不同班級的學生綜合素 質教育分數并輸出排名,可以作為獎懲依據。信息 化平臺還可根據操作人員的不同權限設計出差異 化人機界面,促進實現全員育人,進一步深化改革 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化體系[3]。
2.5 成立專業的評價隊伍
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化體系構建實踐除 了要做到以上幾點之外,還應當成立更為專業的評 價隊伍,使評價的系統性更強,保證工作質量。比 如:基于評價中的分工配置人員,學校書記、院長 擔任評價組長,主要負責教育工作的頂層設計與規 劃;副書記擔任副組長,負責決策實施及綜合素質 評價方案的制定與落地;輔導員則是組內的直接執 行人員,執行最終方案,上傳學生評價信息。
3 結 論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背景下構建學生綜合素質 評價標準化體系可以幫助高職院校改進教育機制, 有針對性地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學生的未來就業 能力。由本文分析可知,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 準化體系的構建實踐方向包括:優化學生綜合素質 評價理念、重點貫徹人文素養考核標準、制定體系 化的評價指標、搭建信息化評價平臺、成立專業的 評價隊伍。
參考文獻
郝楠,尹祥佳.新《職業教育法》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綜 合素質評價體系探究——以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甘肅教育研究,2023(8):20-24.
吳曉芬,包軍衛.基于提質培優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青年,2022(19):1-4.
段美玲.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思考[J]. 公關世界,2022(12):59-60.
作者簡介
王樂,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郝劍鴻,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孫娥仙,本科,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