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力推進,當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都面臨著提高資金利用率和資源配置優化的問題,而 為適應現代化高校制度改革趨勢,預算績效管理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財務制度改革和管理改革的重點任務。本文將在全面預算 績效管理視角下,對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深入探究,針對績效管理系統性不足、事前績效評估缺乏合 理性、結果應用機制不完善、監控力度不夠以及缺少信息化工具的應用等問題,以績效為導向提出相應建議,希望為高職院 校提升整體績效評價水平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構建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43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院校教育資源重視 程度的提升,在高職院校中的經費投入比例顯著增 長,構建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已經成為 政府和學校所共同面臨的教育問題。2020年12月, 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印發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 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績效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出,要 求高職院校基于總體目標,結合建設單位的實際情 況和自評結果,積極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對 相關建設單位實施整體績效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 對方案進行整改,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利用率為導向,推動構建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 系的進程,保障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
1 構建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 系的價值
1.1 提高學校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在新時期背景下,推進高職院校現代化治理體 系建設是重中之重。高職院校應當深化現代大學改 革制度,切實做到“全校一盤棋”的系統管理,真正 以建設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現代大學為發展目標, 完善內部組織結構,提高治理能力。這需要高職 院校努力協調好行政、學術及民主權利,優化資源 配置,強化人才培養能力,提高學校的品牌建設水 平。構建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是提高學 校現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經之路,是真正實現“三位 一體”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關鍵舉措[1]。
1.2 提高資金配置和高職教育發展水平
構建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是提高學 校資金配置和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在 “雙高計劃”項目建設的發展階段,多數高職院校 的資金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為提高預算資金的配 置水平,構建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開展全過程 跟蹤管理工作已經刻不容緩。推進高職院校的“雙 高計劃”的項目建設進程,對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 產教融合和政策制度體系都有著明確的要求。而構 建預算管理指標體系可以為高職院校的資金統籌、 項目設計和考評機制建立等方面的建設提供發展空 間,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總體發展質量的提升。
2 當前高職院校構建預算績效管理指 標體系所面臨的問題
2.1 績效管理缺乏系統性,事前績效評估缺乏合 理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績效管理系統尚 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對高校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 不夠。資金編制預算需要與學校的年度計劃掛鉤, 在明確年度教學計劃的基礎之上,對經費的投入方 向和預期的績效指標進行合理劃分,才能夠形成科 學合理的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模糊將會帶來目標低 設的后果,為后續的項目建設帶來困難。事前績效 評估體系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保障 項目論證過程的完整性、可行性和必要性,高校項 目建設需要對實施期限、投入成本和預期效益進 行合理控制;另一方面是確保高校項目立項和決策 機制的合理性。
2.2 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機制尚不完善
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績效管理的 過程中,績效的評價結果應用機制一直都是薄弱環 節。多數評價結果的報告不規范、對通報和反饋環 節重視程度不夠、忽視預算環節和整改環節、激勵 制度和問責制度模糊不清是現階段眾多高職院校 所共存的關鍵性問題。
2.3 績效監控力度不夠,缺少信息化工具的應用
高職院校績效目標和同步監控的執行缺失導 致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的構建難以形成完整的 關系鏈,導致最終的完成效果和預期目標計劃存在 嚴重偏差。現階段我國多數高職院校仍缺乏績效監 控管理意識,無法對經費的利用情況和分配情況進 行全程監控,導致資金的利用率和教育資源配置的 優化程度難以達到理想目標。高職院校在推動構建 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軟件設 施落后的問題[2]。
3 構建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 系的具體策略
3.1 健全績效管理系統,完善事前績效評估體系
高職院校需要以完善頂層設計為前提健全績 效管理體系。應當以學校發展戰略目標為規劃藍 本,將年度計劃作為依據,統一口徑,確保單項指標不重疊且與整體指標存在關聯性。學校應當在進 行預算編制前期就完成年度教育計劃和項目投入 計劃的制定,將其作為預算績效計劃制定的根本依 據。學校還應當加強對于績效管理的約束力,深刻 落實責任主體,強化制度的硬性要求,形成強有力 的約束機制,提高相關人員的服從性,成立專門的 績效管理機構或部門組織。實現多部門協調合作, 提高績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完善事前績效評估 體系需要做到3點:(1)對年度項目的資金投入增加 滾動管理和篩選機制;(2)擴大評估范圍,提高對 資金投入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把控力度, 從資金投入、績效指標和方案實施等維度設置評 估內容;(3)加大對于預算編制的審核力度,必要 時委托第三方機構組織進行論證管理,確保事前績 效管理的充分性和合理性[3]。
3.2 建立績效評估結果應用機制
高職院校的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機制應當集報 告、通報、反饋、整改、激勵和問責等幾方面于一 體,多方面協調作用,形成閉環式評價體系。高職院 校應當建立以公開為常態,以不公開為例外的信息 公開機制,增強各相關部門績效意識,使各部門重 視績效管理,提高績效管理的規范性。學校應當結 合當前所存在的實際結果評價與目標存在偏差的問 題,實施分級預算計劃整改措施,由財務部門對評 價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并反饋,針對問題 的大小予以暫緩預算工作進度或者督促整改的處 理辦法。形成績效評估結果的閉環應用機制,可以 有效促進高職院校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的形成,提高 資金利用率,優化資源配置。
3.3 落實全過程績效監控,完善信息化系統管理
全過程績效監控由歸口部門進行管理操作,做 到對績效信息的定期分析、預警和糾偏,保障績效 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 形成預算、內控和績效管理的一體化監控體系,同 時加大監控力度。對于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根 據績效評估結果應用機制進行處理與問責。高職院 校應當轉變管理觀念,適應現代化高校治理觀念, 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完善績效管理信息化系統建 設,將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同步歸納其中。將信息 化系統和軟件充分應用到動態監控、審批反饋和執 行過程中,對有關項目實施同步監管。學校應當及 時對資金的投入和效果產出進行評價與分析,真正 實現全方位的績效管理體系。
4 結 語
自“十三五”以來,我國對于高等職業院校的 教育資金投入力度顯著增加,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 配置也在不斷優化,規模也在不斷壯大。當前我國 已經邁入“十四五”發展階段,為適應現代化經濟社 會的高質量發展趨勢,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和質量 必須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切實滿足社會發展 所需。高職院校應當以績效為導向,建立多級聯動 績效管理機制,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切實落實績效 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促進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楊靜薇,陳三華.全面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高職院校整體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探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 報,2023,22(4):16-20.
陳燕飛.戰略導向下高職院校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構 建[J].大眾投資指南,2023(6):179-181.
孫睿軒.“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構建[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4):18-21.
作者簡介
劉甜,碩士,主要從事財務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