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育浩
【摘? 要】 物理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發揮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當前初中物理教學在發揮育人功能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如育人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單一、實踐活動缺乏等。文章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從明確育人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加強科學實踐、融入信息技術、優化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議。只有將育人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才能充分發揮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策略;育人功能
一、初中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
(一)培養科學精神,塑造理性品格
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科學精神的培養,能夠引導學生樹立崇尚真理、求真務實的價值追求,塑造理性務實的科學品格。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學案例,講述科學家的偉大發現和科研歷程,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敬畏之心。同時,要創設探究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培養求真求實的治學態度。教學中還應滲透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矛盾分析、聯系發展等方法分析問題,形成辯證思維、理性思辨的習慣。另外,強調科學實踐,培養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感悟科學發現的不易,進而珍惜科研成果,崇尚科學文明。
(二)激發探究興趣,提升創新能力
物理學科知識的獲取主要依賴于科學探究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建立探究平臺,激發其探究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貼近生活的探究情境,鼓勵他們提出新問題、嘗試新方法、獲得新發現。在教學中,應合理設置開放性探究任務,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活動要注重過程體驗,關注學生在探究中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使他們在成功或失敗中感受到探究的樂趣。同時,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探究策略,以提高后續探究的有效性。
(三)應用科學方法,養成嚴謹態度
物理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強調嚴謹縝密的科學方法,物理學習過程也是科學方法訓練和科學思維培養的過程。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科學方法的滲透和應用,引導學生掌握并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逐步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例如,在講授力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質點模型”的方法,對復雜的運動問題進行抽象和理想化處理,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在學習電學知識時,要指導學生運用實物建模的方法,利用電路圖分析各種電路的特點,加深對電路的理解和掌握;在光學部分,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光路圖分析光的傳播規律,加深對成像原理的理解。同時,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引導他們運用數學方法分析物理問題,嚴謹地論證各種物理規律,加強邏輯思維訓練。在實驗教學中,更要嚴格要求操作規范,數據記錄翔實,處理過程嚴謹,體現科學實驗的嚴肅性和嚴謹性。學生在掌握科學方法的過程中,必然會形成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這不僅是學好物理的內在要求,還是未來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寶貴品質。
(四)聯系生活實際,增強責任擔當
物理學科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物理無處不在,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運用物理知識服務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各種生活現象,從而感受物理的魅力。同時,要注重物理學科的應用價值,讓學生了解物理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認識物理在推動社會進步、造福人類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要重視物理學科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引導學生樹立“物理為人民”的理念,激發他們運用物理知識造福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學習能源問題時,要引導學生關注能源短缺問題,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學習核能知識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性,堅決抵制核武器擴散;在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時,要引導學生增強法治意識,防范技術濫用,堅持科技向善的價值追求。總之,要引導學生胸懷“國之大者”,立志運用物理知識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在“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中綻放青春風采,在“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中譜寫華美樂章。
二、初中物理教學發揮育人功能的現狀
(一)育人目標定位不夠明確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對育人目標的認識仍然較為模糊,重視程度不夠。他們往往將教學的重心放在知識傳授和應試訓練上,而忽略了學科育人功能的發揮。課堂教學目標設計過于簡單化,缺乏對育人元素的考慮,沒有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此外,教學評價過于偏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成長和進步。特別是在應試壓力下,一些教師將提高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追求,過分強調題海戰術和考點訓練,導致物理教學的綜合育人功能受到削弱。
(二)教學方式方法相對單一
目前,部分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比較單一,主要采用灌輸式和講授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教師主導性較強,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不夠,其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因此,課堂氛圍顯得沉悶,缺乏生機活力,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標準答案”,缺乏鼓勵學生質疑的氛圍,學生獨立思考和大膽質疑的習慣養成程度不夠。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在探索、交流和合作中獲取知識的機會相對有限。另外,個別教師缺乏現代教育理念,滿足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忽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實驗實踐活動有待加強
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實踐在物理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就目前情況而言,初中物理實驗實踐活動的豐富程度還不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相對較少。一些學校的實驗室建設滯后,儀器設備陳舊,共享和開放程度不夠,導致實驗的開展率不高。另外,部分教師更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對實踐操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演示性實驗居多,學生參與度不高。有些教師由于擔心安全問題,不愿意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更傾向于簡單的演示。這樣一來,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實踐創新能力也無法得到充分發展。此外,一些教師的實驗教學流于形式,只是照本宣科,忽視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疑惑引導和方法指導,從而無法充分發揮實驗的育人功能。
三、充分發揮初中物理教學育人功能的策略
(一)明確育人目標,融入課程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舉例而言,在講授牛頓定律時,可以介紹牛頓持之以恒、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而在學習焦耳定律時,可以講述焦耳為科學獻身、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同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物理知識與社會熱點、時事政策適度關聯,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例如,在學習能源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國家能源戰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制訂教學目標時,不僅要關注知識目標,還要重視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計,使育人目標融入教學全過程。教學設計應該體現德育導向,將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提升綜合素養等教育內涵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真正做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實現知識學習與智慧啟迪、能力發展與人格完善的有機統一。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改變單一說教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本著“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廣泛開展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學,鼓勵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小組合作等方式,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內化技能。教師要合理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例如,在學習重力知識時,可以設計“你能改變地球上物體的重力嗎?”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各種設想和假說。要注重個性化教學,針對不同基礎、不同特點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學習任務和指導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同時,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直觀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模擬各種物理現象和實驗過程,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感性認識。此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自主探究的機會。
(三)加強科學實踐,培養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應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加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應完善實驗室建設,購置必要的實驗儀器設備,開放實驗室資源,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和條件。教師應合理設計實驗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角。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實驗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準備、方案設計、實施操作、結果分析等環節,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要注重將實驗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感受物理學習的應用價值。例如,在學習光學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身邊的光學現象,如彩虹的成因、眼鏡的成像原理等,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積極開展課外科技實踐活動,成立物理興趣小組,開展科普講座、科技制作、科學探究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培養興趣的廣闊舞臺。
(四)融入信息技術,拓展學習空間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創新物理教學模式、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提供了新的途徑。物理教師應主動適應“互聯網+教育”的新趨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支持。可以依托網絡平臺,開發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如微視頻、動畫、虛擬實驗等,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按需學習的機會。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進行跟蹤分析,為因材施教提供精準依據。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的直觀感知。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搭建網上教學平臺,開展在線答疑、網上討論等活動,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維度。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分享學習心得,展示學習成果,從而在互動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啟迪智慧人生。
(五)優化評價機制,注重素質培養
科學的教學評價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揮棒。物理教師應該改進傳統的評價方式,建立科學、多元的評價體系,全面評估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發展。首先,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不僅關注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還要重視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評價學生在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的進步。其次,要采取多元評價主體,突出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然后,評價內容要全面,不僅評價學生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考查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等綜合素養。此外,評價方式要靈活,采取筆試、口試、實踐操作、展示匯報等多種形式,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另外,評價要注重激勵性,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以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同時,教師要注重評價反饋,幫助學生總結經驗、發現不足,指導學生改進學習策略,優化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在物理學習中不斷進步、全面發展。唯有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才能更好地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引領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在全面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 紀賢勇,溫蕓. 初中物理跨學科實踐教學的路徑研究[J]. 教育觀察,2023,12(35):5-7+16.
[2] 楊德草. 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研究[J]. 華夏教師,2023(34):74-75.
[3] 孫艷青. 初中物理教學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策略研究[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05):106-112.
[4] 傅密. 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實踐研究[D]. 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