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本成果系甘肅省酒泉市教育科研課題《“雙減”政策下高中音樂教學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文號:JQ[2022]GHB290。
作者簡介:雷娜(1982~),女,漢族,甘肅省酒泉人,甘肅省酒泉市肅州中學,研究方向:高中音樂研究。
摘 要:高中音樂學科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減”教育政策之下,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變得尤其重要?!半p減”政策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教師需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課堂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課程。在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時,教師需遵循“雙減”的教育原則,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也要有效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生也能夠在音樂鑒賞課程、音樂創作等過程中激發個人潛能、培養個人音樂素養。
關鍵詞:“雙減”政策;高中音樂教學;高效課堂;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2-0001-05
在高中階段,教師有效傳輸音樂知識的目的,除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之外,也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提升音樂品位。高效的音樂課堂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高中階段提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一、 “雙減”背景下打造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要求
(一)要提供良好的課堂氛圍,挖掘趣味性教學
在“雙減”教育背景之下,打造高中音樂高效課堂,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圍繞學生的興趣點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使課堂更具吸引力,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相關音樂知識。這也要求教師不能以單一灌輸式的方法傳輸知識,而要以多種教學形式開展課堂教學,調動課堂生動活潑的氛圍。教師也可借助相關信息技術讓學生聆聽不同的音樂,在為學生營造良好藝術欣賞氛圍的前提下,體現音樂學科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二)要提高教學的審美性和實踐性
音樂是情緒表達的過程,是想象翅膀延伸的途徑。學習音樂知識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見聞,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情緒價值。在“雙減”教育政策之下,進行高中音樂學科課堂授課,需要教師能夠提升教學的審美性和實踐性,要讓學生可以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并嘗試進行歌唱表演。這些實踐性的活動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在“雙減”政策下,為了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形式,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讓學生了解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掌握節奏與節拍、速度與力度,了解音樂基本常識。此后,學生才能夠在音樂學科自主探究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長遠。
(三)注重音樂的教化性,強調立德樹人
在“雙減”教育政策影響之下,高中學科授課應當以提高教學效率為主,強調教育的教化性,高中音樂教師也應當立足于立德樹人來傳輸音樂知識。音樂教科書中包含了許多經典曲目,都是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藝術結晶,有助于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音樂特色。同時教師也可從音樂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凸顯音樂學科的教化性。例如,積極弘揚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欣賞相關音樂作品的同時可以樹立遠大的志向,增強思想道德意識。
(四)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
音樂歸根結底是藝術的體現形式之一,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人們的感觸、感性經過藝術加工后的產物,其最終的目的是取悅人的耳朵和大腦,所以音樂本身就極具人性化和感性化特色。在“雙減”教育政策之下,進行高中音樂學科授課,應當有效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欣賞美、發現美、延續美、創造美。所以在高中音樂教學時要求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嘗試從生活中獲取靈感,了解如何識譜、記譜,了解歌曲結構,清楚如何填詞。這些教育內容極具專業性和綜合性,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傳輸知識,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學生的長遠發展,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 高中音樂學科立足于“雙減”政策進行高效課堂構建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不同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時會呈現很多差異性。許多學生也會由于學習能力不夠,而無法有效掌握音樂知識,這也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部分擁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由于音樂律動基礎較好,所以更能在高中音樂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步伐。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改革工作,遵循“雙減”教育目的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還需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夯實個人的基礎,提高綜合素質。所以立足于學科特色和“雙減”教育政策,構建高效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不僅使學生能夠在音樂課堂上提升探究知識的效率和水平,也能夠延伸至其他學科、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涯中,可以讓學生更高效地探索知識,投入相關專業研究,從而發展個人的綜合素養。
(二)有助于改進教學模式
在高中音樂學科教育過程中,許多教師仍舊采取傳統授課形式,只是根據教材當中的知識內容,簡單傳輸一些樂理知識,或者讓學生簡單進行音樂鑒賞,這種教學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很難讓學生也感受到音樂學科的趣味性。所以在“雙減”教育政策之下進行音樂教學創新,有助于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再使用單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而更多考慮學生的個人能力、知識接受情況和興趣點,以此來創新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雙減”教育政策為教師的教學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師在高中音樂課堂當中,能夠更好地找準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以學生為本傳輸知識,從而提高音樂學科的課堂效率。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力
隨著“雙減”政策的下達,音樂教師的教育方式發生了變化,教學的目的強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藝術欣賞能力是學生今后在社會中參加工作和享受個人生活時必備的素養之一,遵循“雙減”教育政策,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力。尤其對高一階段的音樂教學而言,教師應掌握學科特色,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提高藝術欣賞力,能夠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更加積極投入音樂課堂的知識探索過程。教師也應以此來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體現音樂學科的內涵。
(四)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雙減”教育政策的初衷是讓學生能夠從繁重的課業壓力中解脫出來,也能夠轉變應試教育的思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因而,遵循“雙減”政策進行高效課堂構建,能夠幫助音樂學科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有效舒緩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放松身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舒緩的音樂能夠放松緊張的情緒,幫助學生調節情緒,積極投入學習,也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系統性知識教育時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三、 “雙減”政策下高中音樂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雙減”和音樂學科教育的認知不足
在高中音樂學科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不能夠真正明確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對音樂教育的認知不足?!半p減”教育政策下達之后,其他學科教師會迎合教育政策來調整教學方法,但音樂教師普遍不看重音樂學科的教育工作,認為音樂課程不重要,在授課時也會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提高課程的系統性和針對性。所以音樂教師也沒有針對“雙減”教育政策進行研究,重新規劃課程內容。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甚至將音樂課堂的時間讓給其他學科,這些都會讓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下降,對音樂課程的了解程度不足。音樂課程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學科,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前提條件。由于音樂教師自身對學科和“雙減”教育政策的認知度不足,不重視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改革工作,只是單一傳輸音樂知識,讓學生簡單聆聽音樂,缺乏對知識的系統性宣教,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引導,最終都會影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表現。
(二)音樂教師的業務素質有待提升
當前,部分音樂教師的個人業務能力有待提升,自身缺乏實踐經驗,無論是對音樂樂理知識的掌握、樂器的應用,還是創編能力的體現,教師自身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部分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教學水平不夠,也會對學生感悟音樂知識產生影響。部分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彼此之間的專業能力相差較大,部分音樂教師甚至需要教授整個年級的音樂課程,所以教學壓力也相對較大。這些都會影響到教師個人的專業能力發揮,影響音樂教學效果。由于缺乏較強的師資力量,教師也很難迎合“雙減”教育政策,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也會限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發展,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音樂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效果。而且部分學校會給其他“主課”教師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但未能給予音樂教師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限制了音樂教師個人業務能力的提升。因此,音樂教師也很難在專業道路上不斷取得進步。
(三)教師對學生的主體性認知不到位
當前,許多音樂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在課堂傳輸知識時,仍舊以傳統授課形式傳遞音樂理論知識。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投入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探究相關音樂知識,并主動吸收和應用知識,才能夠不斷發展音樂素養。而許多教師并未遵循“雙減”教育原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自身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認知不到位,也導致授課形式非常單一化,教師只是采取灌輸式教育模式,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內容,這些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也無法全身心投入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音樂知識學習的水平也相對較差。教師不能意識到學生主動性對學生長遠發展和探究音樂知識所帶來的益處,在課前備課、規劃課程流程時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師未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使學生的課堂效率相對較低。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喪失對音樂課程探究的興趣,無法真正感受到音樂學科的魅力。
四、 “雙減”政策下,高中音樂教學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教師對音樂課程和“雙減”政策的認知程度
如果教師不注重對“雙減”政策的落實,忽視實踐音樂課堂的教學改革過程,學生很難真正體會到音樂課堂的重要性,也無法真正投入音樂課程的知識探究。教師需要徹底改變個人的教學觀念,摒棄應試教育思維,要真正意識到音樂課堂的重要性。音樂教師也要認真研究“雙減”教育政策的實質要求,要在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緩解課業壓力的前提下開展教學工作。在傳輸知識時,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情況來設定教學計劃,系統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擁有學習興趣的前提之下提高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在音樂課堂當中融入更多趣味性元素,意識到音樂課程對學生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在觀察學生反饋和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下,不斷調整教學模式,真正體現音樂學科的重要性,并且迎合“雙減”教育政策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湘教版《音樂》高一年級第一單元“學會聆聽”課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第一課“音響的感知”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山在虛無縹緲間》《我愛你,中國》《彌渡山》等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歌曲中的動人情感。為抓準學生的興趣點,教師需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多媒體課件當中融入視頻、圖片等多樣化的素材。為烘托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影視片段,讓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在視頻的導入下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為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花一段時間仔細聆聽音樂,以達到使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課堂的目的,讓學生在身心放松的前提之下,感受到音樂課程的魅力。在充分烘托教學氣氛后,教師進一步引出相關理論知識,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也可讓學生分享類似的歌曲,談談自身對課堂中幾首歌曲的感悟,教師要在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達到“雙減”教育政策下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要求。
(二)有效提高音樂教師的業務水平
在高中音樂學科的教學改革過程中,為了真正落實“雙減”的教育政策,還需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當前許多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有待提升,高中學校需要給予音樂教師更多的學習和培訓機會,要給音樂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如可以邀請一些優秀教師和專業的音樂家,定期到學校科普知識,與教師進行交流。音樂教師自身也可充分借助互聯網平臺,在備課時可以搜尋互聯網當中的優質資源,了解其他音樂教育者在傳輸知識時的方法,并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從而體現出自身的專業性。學校方也需減輕教師的壓力,給予音樂教師更好的薪資待遇,幫助音樂教師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提高個人的音樂學科教學水平。音樂教師也要認真了解“雙減”教育政策的要求,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同時在教學之余,音樂教師也應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不斷學習樂理專業知識,提高樂器演奏水平,并與優質教師交流和分享教育經驗。教師在不斷提高個人業務素養的前提之下,也能夠在專業道路上不斷進步。音樂教師也可多多學習信息技術,在課堂教育時應用更多的資源,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水平。
比如,在高一年級湘教版《音樂》第二單元“中國古代音樂”的課程教學中,由于古代音樂體系相對復雜,學生對古代音樂的了解程度也相對較低。教師為提高個人的教育水平,提升課程的吸引力,可以先在互聯網當中搜尋該課知識的一些優質資源。教師可以設置明確的教育主題,如“古代樂器”,從而在導入相關音樂作品時,可以重點介紹一些樂器知識。教師也可提前準備一些樂器實體,帶入課堂中,讓學生把玩和觀賞。為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階段,提高個人對相關古代樂器的演奏水平。在展示古代樂器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觀賞古代樂器,向學生展示樂器的演奏方法,讓學生能夠感受音樂魅力。學校方應給予音樂教師更多支持,可以邀請樂器演奏名家到課堂上授課,傳輸音樂知識,與學生進行交流,也讓學生感受中國古代樂器的魅力,同時也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種教學方式能夠體現音樂課程的吸引力,可以遵循“雙減”的教育原則,真正以興趣作為引導,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審美情趣。
(三)教師要在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音樂學科的教育是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真善美情操所設立的學科。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而非學習的結果。傳統授課形式中受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大,教師普遍對音樂科并不看重,教學也只是考慮為了學生能夠通過相關考核,這種教育觀念不符合“雙減”教育政策的要求。為了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加投入,教師需要增強對學生主體性的認知。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進行探究活動的機會,在教育中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教師也可以遵循“雙減”教育政策,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在“雙減”教育背景之下,教師必須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時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而非只簡單強調教育的結果。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知識時細細品味戲曲的唱、念、做、打,了解西方音樂的流行元素,欣賞音樂作品。因而,這種教學形式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展。
比如,在高一音樂湘教版《音樂》第二單元第二課中的“十面埋伏”教學時,教師需要遵循“雙減”教育政策,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先播放和《十面埋伏》同名的電影,讓學生在觀賞相關影視片段后再學習音樂知識;然后讓學生就音樂作品進行分析,了解音樂作品的含義,抒發個人的感想。教師也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影視作品的內容進行創編,并融合《十面埋伏》的相關音樂作品,進行音樂劇表演。這種實踐形式非常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創編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個人能力,提高個人的交流溝通水平和音樂鑒賞水平。在參與話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音樂學科的魅力。教師在該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引導,讓學生更好地完成藝術作品的表演過程。
五、 結論
綜上所述,以音樂作為契機,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讓學生在學習壓力較大時能夠找到壓力疏導和情緒緩解的方法。為了更好地達到“雙減”教育目的,構建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加深自身對音樂課程的認知程度和對“雙減”教育政策的落實程度。教師要提高個人的業務素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明科.新課程標準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魅力中國,2020(2):127.
[2]王婷婷.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J].考試周刊,2017(49):175.
[3]陳小帆.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音樂特色課程建設淺析[J].中華志愿者,2021(9):29-30.
[4]伍裕生.高中音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徑[J].藝術評鑒,2019(2):72-74.
[5]馬馨芳.論新課程標準改革對高中音樂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科技資訊,2019,17(3):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