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超 查金 鄧峰 宋亞偉 楊娟

摘? ? 要? ?建設體育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縮小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差距,充分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進而助力建設全體國民共同享有的體育強國,是亟需作答的時代命題。通過進一步分析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體育強國建設的時代內涵,回顧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進程,厘清全面建成體育強國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內在關聯邏輯,剖析我國全面建成體育強國進程中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整體跟進面臨的突出問題等,并結合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從人民體質更強、體育場地設施更強、群眾體育制度更強、體育產業更強、競技體育更強、體育文化更強和體育融合發展更強7個方面提出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整體跟進策略。
關鍵詞? ?體育強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內在邏輯;整體跟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053? ? ? ? ? ?學科代碼:040301? ? ? ?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4.02.003
Abstract?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s one of important parts in realization of building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power. How to standardiz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narrow down the gap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supp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gions to achieve equaliza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and thus to help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shared by all citizens is an urgent issue of the times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By further analyzing the era connotation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power,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 clarifying the internal correlation logic between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alyzing the promin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overall follow-up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ombin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an all-round wa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verall follow-up strategy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 from seven aspects: stronger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mass sports system,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culture, and? sport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sports power;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ternal logic; overall follow-up strategy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使命任務,同時還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總體目標,并著重通過實現體育強國等多個強國建設目標來具體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建設體育強國如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顯然,體育強國建設要完全符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其中,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也進而說明我國要實現體育強國建設,需要充分考慮人口規模的現實,尤其是我國在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發展方面的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不平衡與不充分發展還客觀存在。因而體育強國建設要以高質量發展作為支撐點,以問題為導向解決體育系統內部的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突出矛盾[1-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措施,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是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共享的有效途徑[3]。公共體育服務是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的9個方面的22個大類中的一個重要類別。而如何通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充分實現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進而助力實現體育強國建設目標,是亟需研究的新時代課題。因為建設體育強國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存在著本質聯系,所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應整體跟進體育強國建設步伐,解決體育系統內部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矛盾。那么以中國式現代化為總目標的體育強國建設的新內涵是什么?其對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提出了哪些內在要求?其需要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最佳供給標準是什么?其最高效標準化的實現路徑是什么?這些問題均需要厘清。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對體育強國建設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內在邏輯進行厘析,對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實踐探索歷程進行分析,進而構建整體跟進體育強國建設步伐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體系,并探索其實現的策略與路徑。
1? ?全面建成體育強國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內在關聯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建設既具有世界體育強國的共性,又具有中國的特色。中國建設的體育強國具有精神強、體制強、物質強、全面強、融入強的五大內涵。全面建設體育強國是全方位地建設體育強國[4],必須將體育強國建設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系統論而言,體育強國是一個復雜系統,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育外交等各個組成部分是體育強國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相互影響,并受到體育系統以外的其他系統的影響,諸如科技發展、教育、醫療等系統的影響。因此,在實踐中可將上述“5個強”解析和細化為“7個強”,即人民體質強、體育場地設施強、群眾體育制度強、競技體育強、體育產業強、體育文化強、體育融合發展強。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關鍵是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其內涵體現在2個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公民享受的公共體育服務的機會均等、城鄉和不同區域的差距縮小、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共享;另一方面是居民享受的公共體育服務大致相同。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既是實現全民健身目標的必要路徑,又是促進我國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還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手段。
基于以上,體育強國建設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體育強國建設的“7個強”目標引導著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同時,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又會促進“7個強”的實現。全面建成體育強國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之間的內在關聯邏輯如圖1所示。其中例如:國家體育總局提出的人民體質強的目標,主要依靠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標準化、體育設施配置標準化、體育健身指導人員培訓標準化等方面的跟進支撐;體育設施強需要設施配置標準化、資金投入標準化等來保障;群眾體育制度強需要法律與法規治理標準化來實現;等等。
1.1? ?以體育強國建設引領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
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主線是推動體育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要實現群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奮勇爭先、體育產業利國惠民、體育文化生機勃發、體育對外交往奮進有為[5]的目標,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將在不同層面和不同程度影響這些目標的實現,所以也應圍繞這條主線進行標準化建設。
1.1.1? 以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引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標準化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6]。全面建設體育強國和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非常豐富,核心內容包括體育知識與文化、運動技能、體育場地設施、體育競賽及活動、體質健康監測等各個方面的服務,且服務供給需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均等化。在制定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內容和數量標準,應考慮地區差異,根據不同地區居民的體育需求、體育偏好、體育文化傳統等進行多元化、多樣化及標準化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要向青少年、中年人及老年人供給不同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
1.1.2? 以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引導基本公共體育設施配置標準化
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物質基礎在于基本公共體育設施的配置,在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公共體育設施的標準化建設。例如,浙江省體育局、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政府部門在2023年聯合印發了《浙江省公共體育設施分級配置指南》。其中提出,浙江省按照省本級、設區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配置公共體育設施,不斷增加公共體育設施的有效供給,補齊群眾身邊的公共體育設施短板,實現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地區均衡、城鄉均衡及各類人群均衡,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省的高水平建設。此外,陜西、安徽、江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下轄的部分城市都在政府相關文件中發布了公共體育設施的配置標準。因而全面建成體育強國需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公共體育設施配置進行標準化。
1.1.3? 以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引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法治標準化
全面建成體育強國需要法律和法規的保障,依靠法律和法規推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時,應制定法律和法規執行和監督的標準,以確保均衡化和可及化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落地實施。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是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法制保障。例如,我國于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提出,國家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制定和實施體育鍛煉標準,定期開展公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協調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對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情況向社會公開。因此,在體育強國建設過程中,要對各類公共體育服務活動加強監管,提高體育行業治理的現代化和法治化水平。
1.1.4? 以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引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資金投入標準化
我國全面建成體育強國就要使每個公民都享受到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以及使每個公民的體質都有所增強。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目前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短缺,并且不同省份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投入資金數額差異較大。因此,需要協調我國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量,通過中央轉移支付、彩票公益金撥付、社會力量投入的方式盡量使不同省份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投入資金相對充足。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體育事業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建立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體育資金的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克扣、私分體育資金。相關法律和法規都有助于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資金投入的標準化。
1.1.5? 以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引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人才培養標準化
體育強國建設的關鍵在于人才。在2023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了《體育強國建設人才規劃(2023—2035年)》。其中要求:根據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等重點領域的緊迫需要,聚焦人民群眾對體育的更高要求,培養體育人才,前瞻性布局、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努力實現體育人才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打造支撐體育強國建設的高層次人才梯隊[7]。在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引導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不僅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和高水平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管理人員,而且要根據體育強國建設需要,針對這些人員制定工作標準和培訓標準,以便于培養出合格的、服務行為規范的以及能為民眾提供標準化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工作人員,以此確保體育強國建設任務的完成。
1.1.6? 以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引導基本公共體育融合發展標準化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需要得到教育、科技、醫療、文化等相關行業的支持,以利于與這些行業實現融合發展和有效地協同。例如,從2021年3月開始,河北省體育局在邢臺市啟動“河北省社區智能健身驛站”試點,該類社區智能健身驛站能提供24 h自助掃碼進店、智能存包、智能教學等服務。為了提高全民健身服務水平,邢臺市體育局還研究了社區智能健身驛站建設規劃標準、購買服務方式等。2022年以來,邢臺市社區智能健身驛站的社會關注度、會員入會率及會員進場健身頻率3個關鍵指標月均增長4%~6%,60個社區智能健身驛站每月新增用戶將近6 000人[8]。因此,高質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需要依靠科技企業、醫療行業及體育行業的融合與協同的標準化、政府與企業協同的標準化。
1.2?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目標達成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從人民體質強、體育產業強、體育場地設施強、群眾體育制度強、體育文化強、競技體育強、體育融合發展強7個方面推進體育強國建設。
1.2.1?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人民體質強
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的首要任務是增強人民體質。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完善全民健身體系,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體育健身意識,增強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步伐[9]。由此可見,加快建設體育強國與增強人民體質相輔相成。因此,要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充足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使城鄉居民都能到標準化的公共體育場地健身,享受標準化的體育培訓、體育賽事、體育知識咨詢、體質健康測試等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以此提高各個年齡段人群的體育鍛煉參與率,從而增強人民體質。
1.2.2?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體育場地設施強
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是體育強國建設的基點,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配置越完善與越多樣,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就越能更快實現。例如,浙江省政府在2018年、2020年、2021年均將體育工作納入政府10項民生實事工程之一,有力推動了該省各地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即為當地民眾提供了更多樣與更優質的體育場地設施,也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更好的場地設施保障。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 m2,遠遠超過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設定的“到2035年人均場地面積達到2.5 m2的目標”。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推進大大滿足了我國民眾對體育場地設施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所以我國政府和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大量運動健身場所能促進體育場地設施強。
1.2.3?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群眾體育制度強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各類標準制定后,一經國家權威部門發布,就具有行政效能,有一些標準在相關公共服務中就必須遵照執行。《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公共體育場館基本公共服務規范》《新建小區室內公共體育設施配置和管理規范》等文件的出臺使得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標準執行的監管依據越來越全面。其中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印發后要求,各地須對照該標準,結合本地實際調整本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確保不低于國家標準。可見,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完善了我國的群眾體育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大監管力度,促進群眾體育制度強。
1.2.4?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助力競技體育強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是面向各個年齡段人群的體育鍛煉的標準化,除了要使中老年人有體育鍛煉的場地,也要使我國青少年擁有更多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激發我國青少年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使我國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專心練習某個運動項目的技能,為我國競技體育儲備青少年后備人才,使我國的競技體育更強。而關于青少年體育培訓和體育活動的標準能使青少年享受標準化的公共體育服務,能增強體育培訓的公平性和均等性,既有利于擴大我國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范圍、建設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隊伍以及解決競技運動員選拔難的問題,又有助于促進競技體育強。
1.2.5?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體育產業強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能使公共體育服務成為可共享的、均等供給的以及廣大民眾可及的公共服務,有助于形成新的體育市場,助力體育產業強。首先,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需要建造大量的體育場館、購買海量的運動裝備,能推動體育場館建筑業、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其次,通過體育培訓、群眾性體育賽事以及全民健身活動增強城鄉居民的健身意識,使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固化其運動習慣,拉動體育消費,從而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報告》[10]和《2022年上海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報告》[11]顯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1 m2。由于上海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的增加,上海市居民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50.1%,人均體育消費達到3 435.6元,其中的“00后”人群的服務型消費占比最大(49.2%),體育培訓服務、健身會所會費及指導服務的消費數額大于其他年齡段消費者。
1.2.6?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助推體育文化強
隨著運動項目宣傳、體育培訓指導等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化供給,體育文化也潛移默化地深入民心。例如,貴州省榕江縣在2024年開啟了新一輪帶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村超”賽事,共有62支球隊參賽,受到全國人民的矚目。“村超”賽事兼具休閑、娛樂、運動項目文化建設等多重屬性,這類賽事的出現與貴州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組織網絡建設密切相關。例如,在“十三五”期間,貴州省體育局以專項資金建設的“鄉鎮、行政村(社區)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達到16 437個,每年培訓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4 000余名[12]。截至2022年底,貴州省體育場地數量達到108 281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30 m2,其中的籃球場地有43 947個[12 ]。貴州省這樣的鄉村公共體育服務既推動了當地村民健身,又使籃球運動成為當地村民健身常態化的生動寫照,還通過籃球文化建設助推了體育文化強。
1.2.7? 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體育融合發展強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涉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智能體育服務、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資金投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制度與標準設計、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人員培訓等各項事務,需要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等各個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并將各個相關行業的相關科學技術融合到公共體育服務中。例如,為了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戶外健身需求,國家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林業局、旅游局、國家標準委在2018年發布了《百萬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實施方案》。其中便提出了健身步道建設的內容和標準。由此可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是多領域和多行業參與的融合性工程,能促進體育領域(行業)與相關領域(行業)融合發展。
2? ?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實踐探索
2.1?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演變歷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的重視程度和出臺相關文件的數量,可將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歷程分為萌芽階段、起步階段及建設階段。
2.1.1?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萌芽階段(2006—2011年)
在這一階段,我國政府側重宣傳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理念,出臺的政策文件和相關標準比較少,所出臺的標準主要涉及公共體育場所及設施。諸如《城市社區體育設施技術要求》(2006年)、《關于推進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意見》(2007年)、《體育場館公共安全通用要求》(2008年)、《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2011年)等國家標準相繼發布。其中,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以健身休閑、競技表演、運動訓練等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制定實施體育場所開放條件、體育場館等級劃分、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標準,從而保障體育服務安全和提高體育服務質量,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13]。
2.1.2?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起步階段(2012—2016年)
在這一階段,我國政府開始重視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均等化,出臺了許多指導性文件,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地方標準,推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和標準化。相關的政策文件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細則(試行)》(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2016年)及《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2016年)。同期出臺的與公共體育服務相關的標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體育場館公共座椅》(2013年)和體育行業標準——《體育場所服務質量管理通用要求》(2014年)。這一階段發布的文件既有關于體育場館設施標準化的,也有關于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還有關于體教融合的。
2.1.3?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建設階段(2017年至今)
在這一階段,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和普惠化,發布的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相關的政策文件和標準數量多而細。其中既有宏觀指導性文件,也有微觀執行性文件。宏觀指導性文件有11個。例如:《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公共體育場館基本公共服務規范》(2021年)、《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2022年)等。這些文件促進了全民健身服務和公共體育場館服務的標準化。在此階段,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相關的9個國家標準出臺,其中5個為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配置的標準,4個為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管理的標準。目前,我國制定的關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多數是宏觀指導性的,在微觀層面仍需進一步對具體的量化指標、實施細則、措施方面進行完善,逐漸實現從多層面和多角度向不同年齡段人群標準化供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
2.2? ?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試點的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實踐探索。2020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關于開展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通知》確立了我國首批51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筆者經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51個試點中涉及體育領域的有15個,主要是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方面的標準化試點。例如,江蘇省如皋市提出的公共體育服務的量化標準是:到2025年,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6 m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到45%以上,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3.6個、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3.8%以上[14],這些標準在同類型的城市中可以推廣。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試點有4個特征。1)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是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的整體框架下實現的。在51個試點中,基本公共服務綜合試點有11個,專項試點有37個,區域協調聯動試點有3個,這些試點多數在綜合試點的框架下供給服務。2)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過程中更加側重公共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標準,較少涉及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內容的標準。通過對目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中的體育領域相關試點的工作進行梳理發現,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過程中,公共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是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重要方面。例如,上海市浦東新區、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深圳市福田區、青海省海晏縣等試點均按照“增加一批、補缺一批、建設一批”的模式加強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助力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相關標準實施,但鮮有關于科學健身知識普及、組織健身活動、運動技能培訓、體質健康監測的標準化的研究。3)每個試點都根據國家標準和相關政策制定了本地區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執行標準。例如,浙江省針對公共體育設施的配置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執行標準。4)針對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專項財政資金撥付規范了我國各級政府的共同財政事權。例如,上海市制定的《浦東新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區與鎮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實施方案》將公共體育設施開放、全民健身服務等6個事項確定為區與鎮的共同財政事權[15]。
3? ?我國全面建成體育強國進程中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整體跟進面臨的突出問題
3.1?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碎片化影響均等化目標的實現
一是有關公共服務的政府文件中關于體育設施建設標準和公共服務質量標準較多,但是關于具體服務內容的標準較少。多數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僅針對體育場地設施進行標準化建設,個別試點對群眾性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有所涉及,而針對運動技術培訓、體育知識普及、體育運動環境規劃等內容的標準化涉及得非常少。二是關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目前較為單一。從政策層面僅對全民健身、體育場館建設、體育場館開放提出了公共服務實施意見,而對健身指導、群眾性體育賽事、健身知識宣傳等方面偶有提及,對體育信息、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體育文化建設等方面服務的標準則涉及得較少。
3.2?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設施資源供需結構性失衡導致供給效率下降
一是缺乏分級標準。我國已有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標準,但是沒有按照行政級別制定的分級配置標準,缺乏依據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對體育場地進行分級配置的標準。二是缺乏多樣化的體育設施標準。當前,我國居民的體育健身呈現人群差異性、運動項目多樣化特征,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的人參加的運動項目存在很大差異,應根據人群差異建立多樣化的體育設施標準體系。三是缺乏各類體育場地面向社會開放的經營標準。截至2023年底,我國全國體育場地為4 592 700個,體育場地面積為40億7 100萬m2,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89m2。其中,隸屬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面積為16億1 400萬m2,占全國體育場地總面積的39.65%[16]。這些體育場地是提供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主要載體,所以推進不同類型的公共體育場地經營標準化是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關鍵環節。
3.3?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制度體系不完善不利于實施標準化
一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供給的法規不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供給的法規主要是宏觀指導性的,仍需進一步在具體的實施細則、措施、量化評估指標等方面進行完善。二是對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的管理不規范。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過程中,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的可量化工作性質不明確,缺乏相應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量化制度。同時,對政府部門以外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的遴選機制及對其相關工作的管理與監督不足,缺乏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規范化供給措施。三是欠缺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民意反饋渠道。很多標準化試點忽視聽取民眾的相關意見,政府部門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過程中缺少民眾監督機制,民意反饋渠道較為單一。
3.4?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人才匱乏降低了標準化服務效能
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關鍵是有相關專業人才。而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制定、實施、宣傳或推廣、執行效果評價及反饋等都需要大量高層次相關專業人才具體承擔,但是我國目前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人才培養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人才培養存在起步晚和人才數量少的問題,制定、實施、推廣及評價方面的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不夠;二是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人才專業化程度還不高,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需要有體育場地經營與管理、體育活動組織與策劃、體育信息服務、健身指導、體質監測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但是目前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專業人士;三是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人才培訓體系尚未完善。
3.5?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資金投入非均等化影響了資源配置的效率
目前,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財政資金較少。與此同時,社會力量參與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投資動力不足。我國政府供給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主要由財政撥款、體育彩票公益金及社會捐助構成。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財政撥款主要有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資金、中央的轉移支付資金及專項補貼資金。由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不是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支持重點,所以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經常存在資金短缺情況,而且財政資金的投入重點是在體育場館建設、體育賽事組織及國民體質監測方面,而對健身指導、運動技術培訓、運動康復、體育知識宣傳方面的投入較少。因此,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供給過程中,應根據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對等原則制定各級政府、各類資金、各項公共體育服務內容的資金投入額度或比例的標準。
3.6?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多元供給主體缺乏協同機制影響了標準實施力度
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過程中,政府體育行政部門與政府其他行政部門的協同難度較大。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和普惠化不能只依靠政府體育行政部門,還需與相關行業組織緊密協同,取得政府相關部門和相關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例如:體育場館建設與建筑業、體育用品制造業緊密相關,體育健身指導需要與醫療、健康促進、數字技術行業融合協同,體育知識普及需要與新聞出版行業融合協同,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需要與教育行業融合協同,公共體育服務管理需要與互聯網行業融合協同。然而上述各個行業已經自成體系,所以“體育+”融合協同的難度較大。因此,應制定“體育+”融合協同的標準,進一步促進需要不同行業融合協同供給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化。
4? ?我國全面建成體育強國進程中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整體跟進策略
建設體育強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對中國體育事業發展藍圖的繪制,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契合性方略。由此,在我國全面建設體育強國背景下,要解決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需要從人民體質更強、體育場地設施更強、群眾體育制度更強、體育產業更強、競技體育更強、體育文化更強、體育融合發展更強7個方面整體跟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
4.1? ?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健身需求,促進人民體質更強
首先,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要以人民群眾基本健身需求為導向,逐步擴大服務范圍,滿足城鄉居民和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健身需求。截至2020年底,我國7歲及以上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為37.2%。其中城鎮居民占比為40.1%,村民占比為32.7%。成年人健身的主要場所包括公共體育場館、廣場空地或街道、全民健身路徑、小區體育場地、公園內的運動場地等,其中使用政府興建的公共體育場館和公園內的運動場地進行健身的居民比例分別為26.9%和9.0%[17]。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一方面,我國居民當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與體育強國建設目標設定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5%以上”仍有差距;另一方面,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供給種類單一且覆蓋人群比例較低。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健全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社會足球場地、健身步道、戶外運動設施等建設和服務標準規范,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標準,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評估標準體系。”[18]因此,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要以“六個身邊”工程為抓手,完善標準內容體系,建立覆蓋面更廣、功能更全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助力實現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目標。
其次,根據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建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具體評估指標。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超過7 000美元時,體育健身需求會激增,而我國當前人均GDP已超過10 000美元,在健身類型、健身方式、健身時間、健身場地等方面逐漸趨向個性化、日常生活化及科學化[19]。因此,一方面,要通過動態調整各項標準來滿足民眾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設定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公眾滿意度測評指標,定期開展需求分析和群眾滿意度調查。重點要依據偏遠地區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缺口進行精準供給,以政策保障生活困難群眾的基本健身需求得到滿足。總之,要通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保障人民群眾享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權益,著力從滿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方面的訴求入手,全面促進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共享。
4.2? ?優化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配置,促進體育場地設施更強
其一,制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分級配置標準,促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資源均等配置。早在2010年,美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就達到了16 m2,而日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更是達到了19 m2[16]。截至2023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為2.89 m2,與上述發達國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相比,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還有差距[16]。因此,要優先滿足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健身需求,就要以標準化體育場地建設為抓手,以體育場地優化配置為切入點,完善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級行政區域的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健身步道、戶外運動場地等公共體育場地的配置標準,實現體育場地的供給平衡,著力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去哪兒健身”的問題。
其二,豐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內容,促進不同運動項目平衡發展,滿足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體育需求。我國城鄉居民體育健身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體育健身呈現人群差異性和運動項目多樣化特征。例如:7~18歲的兒童少年參加的運動項目主要有跑步、跳繩、羽毛球、健步走、乒乓球等;成年人參加的運動項目主要有健步走、跑步、羽毛球、騎自行車、籃球等;老年人參加的運動項目主要有健步走、跑步、廣場舞等[17]。因此,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要根據不同區域的運動項目發展布局、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及不同人群的運動項目參與需求增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供需匹配度。
其三,制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經營標準,提高健身場地設施綜合使用效益。相關文件中提出了“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貼政策,支持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20]、“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的評估督導,優化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績效管理方式”等有關要求[21]。截至2023年底,我國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面積為16億1 400萬m2,占全國體育場地總面積的39.65%[16]。因此,推動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對破解“健身去哪兒”的難題具有重要作用。國家體育總局于2021年發布了《公共體育場館基本公共服務規范》。其中對公共體育場館基礎設施、基本管理、基本服務及滿意度制定了標準。下一步應進一步細化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低收費標準,進一步解決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
4.3? ?加快構建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體系,促進群眾體育制度更強
首先,制定具有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是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基礎。目前,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我國體育技術領域的標準化技術工作。該委員會負責的專業范圍包括體育基礎、競技活動、設施與設備(不含運動器材制造)、場所等,并下設秘書處,工作任務之一是組織編制體育行業標準。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2023 年底,我國體育領域現行國家標準共計89項,大多為場地設施標準。因此,亟需完善公共體育服務方面的其他相關標準,按照《國家標準制定程序的階段劃分及代碼》(GB/T 16733)的相關規定,圍繞預研、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審查、批準、出版、復審、廢止9個階段建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制定、修訂及實施程序。
其次,完善以提高效能為導向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管理制度,促進管理流程標準化,推動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效率。一是要完善體育賽事相關標準,加強體育賽事監管。其中主要完善群眾性體育賽事的辦賽條件標準、服務標準、安全保障標準及績效評估標準。二是要制定健身指導標準,規范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健身指導行為,進一步細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范圍,規制其傳授體育鍛煉方法和宣傳健身知識的途徑,提高全民健身指導效率。三是要健全群眾身邊的體育社會組織,完善體育社會組織登記與管理制度、制定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的績效評估標準。
4.4? ?完善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標準,促進競技體育更強
青少年體育既是體育強國的重要支撐,又是競技體育的后備力量保障,更是群眾體育的雄厚基礎,還是學校體育的延伸和拓展。因此:1)亟需完善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校外場地設施建設標準和體育社會組織的服務標準,通過標準化推動“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實施,滿足青少年的體育需求,提高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2)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實施應擴大人群覆蓋范圍,特別是幼兒體育活動和青少年體育活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資助、標準約束促進社區體育組織積極供給青少年體育活動;3)通過完善社會多元主體協同供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標準,建立學校、體育社會組織、企業多方聯動的青少年體育培訓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拔機制,從而完善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4.5? ?豐富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產品種類,促進體育產業更強
首先,在全國范圍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普惠化:一是需要通過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和中央專項資金的投入確保低收入地區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所需的資金;二是需要根據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確定對各項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財政資金分配比例,明確各級政府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財政支出責任,構建以均等化為導向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制度。
其次,完善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增加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種類和進一步提高其質量。一是要制定政府購買全民健身服務的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種類、內容及標準;二是要通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完善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流程,同時,要對公共體育服務加強監督和質量評價。
再其次,制定社會力量供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通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企業標準共同發力,鼓勵體育企業和體育社會組織供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從而促進優化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建構社會多元主體供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模式,促進體育產業更強。
4.6? ?將體育文化嵌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體育文化更強
一方面,可以通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實施,增強民眾對體育服務的價值認同。例如,通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普及,諸如通過對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等人群實施運動干預、國民體質監測等服務的供給將體育類物質文化轉化為體育類非物質文化。再例如,通過大力普及和推廣多個運動項目,增強群眾的體育意識,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 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形成體育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這是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推廣的標準化,傳播中華傳統體育文化。而助力體育文化建設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是增強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力和擴大其影響力的重要支撐。例如,根據我國地方體育特色把中國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范疇、通過舉辦全民健身體育賽事傳播中華傳統體育文化。
此外,還可以通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信息化平臺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例如,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信息平臺用數字化傳播媒介或載體宣傳中國國家隊運動員展現出的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以女排精神、北京冬奧精神、乒乓精神、登山精神為代表的中華體育精神激勵中國民眾以及通過體現中華體育精神的體育文化作品展示我國體育領域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4.7? ?消除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與其他行業深度協同的行業壁壘,促進體育融合發展更強
首先,消除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制定的行業壁壘,與相關行業共建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體育行業相關社會團體需與教育、醫療、康養、建筑、計算機等行業的標準化社會團體加強協商,共同制定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器材、運動裝備、體育賽事、健身指導、國民體質監測、全民健身服務平臺、體育知識宣傳等方面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
其次,完善政府多部門協同供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化流程和制度,消除政府多部門協同供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壁壘,推動政府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部門與教育、醫療、旅游、信息、宣傳等政府部門的深度協同。按照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協同供給目標和要求確定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制定與實施的工作流程和協同流程,明確政府多部門協同工作的難點與“堵點”,從而確保政府多個相關部門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制定、實施、意見反饋的各個階段能夠協同實施。
再其次,構建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專業人才培訓、選拔、管理及評價體系。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的《2022年體育標準化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加強人才培養,完善體育標準化的宣傳模式和人才培養機制”。因此,如何提高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人才培養與需求的匹配度,并培養一批精通專業技術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化人才,將直接關系到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與健康中國建設的成效。應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評價-培養標準”4個維度構建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解決我國當前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在城鄉之間和不同人群之間供給不均等的問題[22]。
5? ?結束語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導向下的體育發展戰略目標,是我國體育改革的總體方向,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要實現中共二十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是支撐體育強國建設整體目標實現的重要方式,其核心要義就是要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和普惠化,進而促進人民體質更強、體育場地設施更強、群眾體育制度更強 、體育產業更強、競技體育更強、體育文化更強及體育融合發展更強。在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進程中,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在政策制定、試點建設等方面雖然已具備一定的現實基礎,但是還有一些欠缺。對此,本研究梳理并提出了整體跟進策略。在后續研究中,還需開展廣泛的實地調查,根據體育強國建設任務,既要完善普適化的、宜在全國統一實施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最低標準,又要依據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人群及各級政府的具體情況制定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還需細化這些標準推廣和實施的措施與流程,進而促進體育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黃海燕. 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內涵、任務與路徑[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3,47(11):1-16,34.
[2]? 柴王軍,王睿. 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的內涵特征、體系架構、踐行原則和推進路徑[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5):502-508.
[3]? 陶秀麗. 以需求為導向構建高質量公共服務體系[N]. 湖北日報,2023-03-28(9).
[4]? 陳叢刊. 全面建設現代化體育強國的邏輯進路、內涵特征與實踐方略[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3,40(1):1-9.
[5]? 鮑明曉.全面建設體育強國的核心邏輯、戰略要點和關鍵問題[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2):1-10.
[6]? 李洋. 筑牢體育強國基礎 體壇觀瀾——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N]. 人民日報,2024-01-04(16).
[7]? 體育強國建設人才規劃(2023—2035年)[EB/OL].(2023-12-08)[2023-12-19]. https://www.sport.gov.cn/rss/n25958688/c27167643/content.html.
[8]? 豐佳佳. 探索大眾健身產業化運營新模式——河北邢臺社區智能健身驛站調查(下)[N].中國體育報,2023-06-21(2).
[9]? 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22-04-08)[2023-04-08].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08/content_5684205.htm.
[10]? 秦東穎. 《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報告》發布 市民身邊體育健身設施進一步完善[N]. 解放日報,2023-06-30(6).
[11]? 上海市體育局.《2022年上海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報告》出爐[N/OL].(2023-07-12)[2023-07-13]. https://www.shanghai.gov.cn/nw31406/20230712/ba7580b21a484287bb0ce3e50501e2bd.html.
[12]? 代向偉,凌媛,郭修金,等. 我國鄉村體育賽事振興的歷史機遇、實踐經驗與啟示——以臺盤“村BA”為例[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4,43(2):1-9.
[13]?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實施細則[EB/OL]. (2009-07-01)[2009-07-14]. https://www.sac.gov.cn/xw/tzgg/art/2009/art_a23b3fe98ca64b00947353e5bdf04f72.html.
[14]? 如皋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EB/OL].(2022-12-29)[2023-01-13]. http://www.rugao.gov.cn/rgsrmzf/szfwj/content/0b30a4ea-7060-4267-b325-a5a665809672.html.
[15]? 浦東新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區與鎮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實施方案[EB/OL]. (2023-12-26) [2024-01-26]. https://www.pudong.gov.cn/zwgk/006023012/2024/26/322600.html.
[16]? 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EB/OL]. (2024-03-11)[2024-03-11]. https://www.sport.gov.cn/jjs/n5043/c27549770/content.html.
[17]? 2020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EB/OL].(2022-06-07)[2022-06-07]. https://www.sport.gov.cn/n315/n329/c24335053/content.html.
[18]? 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工作方案 [EB/OL].(2023-12-26)[2024-01-04].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1/content_6924369.htm.
[19]? 劉國永. 對新時代群眾體育發展的若干思考[J]. 體育科學, 2018, 38 (1): 4-8,17.
[2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 [EB/OL].(2020-09-30)[2020-10-1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1807.htm.
[21]?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EB/OL]. (2021-07-18)[2021-08-2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31816.htm.
[22]? 張大超,單鳳霞,查金,等.健康中國視域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的邏輯起點、現實基點與方向重點[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5):50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