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互聯網+”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為教學賦能,生成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互聯網+”教學的應用價值,隨后探討了具體的實踐策略,以期能為學生打造高效的課堂學習,提升學生數學成績。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價值分析;策略分析
一、引言
將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相結合,可以實現教育的個性化與普惠化,創造出更高的教育價值。比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二、基于“互聯網+”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分析
(一)有利于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對于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效率和激發學習動力至關重要。利用信息技術實施課程教學可以打破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綜合呈現各種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以創新和豐富的視角審視所學內容,并深入探索數學知識點[1]。
(二)有利于打造全新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推進新型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進與發展,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實現課程教學的創新和發展。信息技術可以輔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彰顯學科學習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先進性[2]。
(三)有利于實現高質量課程教學
通過使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師可以精確選擇合適的技術工具來支持教學。這將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模式,并以更準確、生動和形象的方式展現數學知識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和廣度。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將能夠展開更高質量的學習,幫助他們恢復課堂的主導地位,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認識自己,深度理解所學知識,并有效地構建新的知識結構[3]。
三、基于“互聯網+”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一)利用交互式軟件打造混合式的教學環境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軟件打造混合式的教學環境,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桎梏與局限,打造翻轉課堂。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在課前自主學習,并參與問卷調查和信息收集等活動,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4]。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課后則繼續深化和擴展學習內容,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有效協作,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從數據談節水》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軟件實施混合式教學,完善學生自主學習的流程。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問卷星”推送與“水資源”相關的問卷給學生,調查班級學生對水資源分布情況、使用目的和國家節水政策的認知情況。學生完成問卷后,教師可以使用Excel等工具處理數據,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科學設計課堂情境,豐富教學環境。
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可以使用數字化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展示2013年至2023年國民生活用水量的數據,并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繪制線狀圖和柱狀圖,讓學生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大致了解我國近年來的生活用水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問題,并在交流和討論中加深對我國水資源現狀的理解。
在課后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本地區或小區調查每月的用水量。例如,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大組,每個大組負責一個區域的調研。學生可以逐戶訪問,了解每棟樓居民的用水量,并匯總數據分析一個小區的用水情況。最后,學生可以通過班級小程序、學校公眾號、微信群或朋友圈分享小組的調研報告,讓更多人了解當下生活中人們的用水現狀,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豐富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二)利用智慧化教學軟件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1.打造微課教學模式
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方法,教師結合具體內容制作教學短片,通過聲音、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教學重點和難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提供愉快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攻克學習難點,達到科學教學的目的,引導學生更主動地參與課堂
學習。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正多邊形和圓》為例,在教學“閱讀與思考 圓周率π”這一內容時,教師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圓周率的計算歷史,以及如何通過正多邊形的周長逼近圓的周長,并得到圓周率π的計算方法。為了加深學生的認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視頻呈現相關內容。
在課堂開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發現視頻中的數字正好是圓周率。當學生意識到這段旋律的曲譜是由圓周率譜寫而成時,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將大幅提升。這也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音樂的美妙結合。
其次,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展現他們在課前搜集到的圓周率的計算發展史,鼓勵他們通過微課的方式展示。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前學習的成果。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Focusky軟件等為學生演示利用“割圓術”求π的過程。通過微課展示,學生將了解到求解圓周率的大致方法。他們通過各種信息技術軟件的引導學習,通過追隨劉徽和祖沖之的足跡,深入理解計算圓內接多邊形周長的方法,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展示圓周率計算史的第三和第四階段。學生在這兩個階段主要探索圓周率的實驗估算和幾何計算。通過微課的拓展,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圓周率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還可以用它來檢測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穩定性和算法的準確性,從而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幫助他們全面理解本課的知識內容,深入體會圓周率π的發展史,獲得豐富的認知。
2.打造智慧課堂模式
智慧課堂是一種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教育模式,利用云端平臺、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高效智能化的教育平臺。它建立了學生、教師和教材之間的多元化溝通渠道,精確實施教學,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利用現代化技術打造智慧課堂,實現點對面和點與點之間的精確講解和交流,并確保學生的課程學習充滿活力,實現高質量的學習和發展[5]。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的《直方圖》為例,教師在教學這一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直方圖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價值和作用,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和同頻成像技術實施智慧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完直方圖的制作步驟和理解組距、頻數、頻數分布的意義之后,利用網絡素材和人工智能軟件創造各種社會場景,如證券交易所、稅務局、水利局等。在這些場景中,教師可以創建虛擬人物,并讓這些虛擬人物布置基于數據繪制直方圖或提取信息的任務。學生可以根據這些虛擬人物布置的任務完成實際操作,然后通過文字輸入或語音對話的方式與虛擬人物進行互動,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以通過實景投影的方式將這些場景和虛擬人物呈現出來,使學生的課程學習更高效,練習具有更強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幫助學生在不同場景下運用所學的直方圖知識,并獲得對統計圖表的具體認知。
通過以上創新和優化,教師結合所要教學的內容,充分利用AI技術和同頻成像技術,為學生創設了多個不同的虛擬場景,幫助他們實現智慧化互動。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直方圖的實際應用有具象化的認知,還能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并希望獲得更深遠的發展。
(三)利用GeoGebra軟件實施高質量數學教學
GeoGebra是一個跨平臺的動態數學軟件,它能夠將代數窗口與幾何窗口進行一體化操作。通過使用GeoGebra,教師能夠有效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課本教材中的《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為例,教師可以利用GeoGebra軟件動態演示二次函數y=ax2、y=ax2+k、y=a(x-h)2+k的圖像變化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三種不同二次函數之間的關系。通過自主探究和深入分析,學生可以發現a、h、k對二次函數的影響,最終總結得出二次函數的性質。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以下環節的探究:
1.探究活動一:二次函數y=ax2的圖像和性質
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繪制y=2x2的函數圖像,根據學生的繪制情況,再使用GeoGebra軟件呈現規范的畫圖步驟及函數圖像。在完成這一步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用不同顏色畫筆在同一坐標中繪制二次函數y=2x2及y=-2x2的圖像,如圖1所示。
隨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像,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兩個函數圖像的特征,并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將開口方向、頂點、最值及增減性一一展示出來。
當學生完成以上環節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展開深一輪的探究:a對函數開口的影響是怎樣的呢?接著教師繼續用GeoGebra軟件演示函數圖像的變化,拖動滑條改變a的值,讓學生仔細觀察函數圖像開口的方向,總結a對函數圖像開口的影響,輔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推導。
2.探究活動二:二次函數y=ax2+k的圖像和性質
教師可以利用GeoGebra軟件繪制函數y=2x2+1的圖像,引導學生對比分析y=2x2的圖像,并概括出二者的關系。隨即教師繼續使用GeoGebra軟件將函數y=2x2向上移動操作,讓學生從中觀察圖像變化的過程,總結出圖像的異同點。學生經過教師拖動的圖像觀察,將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互相交流,總結得出函數y=ax2+k的性質。
3.探究活動三:二次函數y=a(x-h)2+k的圖像和性質
教師可以利用GeoGebra軟件繪制函數y=2(x-1)2的圖像,然后再利用GeoGebra軟件將圖像進行左右平移操作,讓學生觀察函數圖像的變化過程。隨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嘗試從圖像的變化中探究h值的正負與圖像平移方向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探究h值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進一步理清楚h值對函數y=a(x-h)2的影響。以這樣的方式,學生也將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過程,也將達成對函數y=a(x-h)2+k性質的解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的初中數學教學,可創新并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實現精準教學,能為學生進一步的數學課程學習及綜合素養提升注入強勁的動力,幫助他們獲得更豐富且深遠的認知,同時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發展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卓么才讓 甘肅省卓尼縣藏族中學
參考文獻
[1]靳荷艷.信息技術助力素養導向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以初中數學“從數據談節水”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3(08):43-48.
[2]王文錫.GeoGebra軟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3(24):39-41.
[3]夏笛文.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創新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3(25):100-103.
[4]田素玲.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6):49-51.
[5]曹可欣.“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2(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