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興隆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療采取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醫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40,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與研究組(n=40,保乳手術)。比較兩組圍手術期指標、乳房美觀度、并發癥發生率、負性情緒評分、乳腺癌體像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乳房美容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乳腺癌體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早期乳腺癌治療采用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均可得到良好的療效,而保乳手術可縮短恢復時間,提高乳房美觀度,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保乳手術;乳房美觀度;負性情緒
臨床對于乳腺癌患者多采取手術的方式消除病灶,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均是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手段,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術切除局部組織既能夠達到消除病灶的效果,也能夠保留患者乳房,保持乳房的美觀度,接受度也較高[1~2]。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療采取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醫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8~67歲,平均(47.35±3.35)歲;病程1~3.5年,平均(1.41±0.35)年;病理分期:Ⅰ期19例,Ⅱ期12例,Ⅲ期9例。研究組:年齡26~69歲,平均(48.09±3.27)歲;病程1~4年,平均(1.37±0.38)年;病理分期:Ⅰ期20例,Ⅱ期13例,Ⅲ期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為女性;經影像學、手術病理學診斷確診為乳腺癌;符合改良根治術或保乳手術指征;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預計生存期<6個月;合并其他腫瘤疾病;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改良根治術治療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術中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對其腫瘤部位、乳房尺寸及外形等進行確認,做橫月牙或縱梭性狀的切口。使用電刀逐層切離皮膚,分離的范圍從下到上依次是乳腺、深層胸大肌筋膜以及胸大肌外緣處。將乳腺切除后對胸大肌肌間所有淋巴結清除干凈,徹底清洗手術創面并放置引流管,將負壓吸引裝置連接好,采用胸帶包扎。術后3~5 d內每天檢查并重新包扎胸帶,監測腋下及皮下相關部位,觀察是否存在積液等[3~4]。
1.2.2 研究組采取保乳手術治療
在明確腫瘤部位后將切除的范圍擴大,切除腫瘤及其周圍組織1 cm以外范圍基底胸肌筋膜、正常乳腺組織等,標記好切緣中上下部、內外部、乳頭及基底部相關組織,快速進行冰凍后及時送檢。若切緣體仍呈陽性則需要再擴大切除直到檢測呈陰性,同時對其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若病理活檢呈陰性則不需要清掃腋窩淋巴結,若仍呈陽性則繼續清掃腋窩淋巴結,清除的范圍上至腋靜脈處,外到背闊肌前緣處,內到胸小肌深面。保留胸大小肌肉,放置引流管后縫合皮膚,并對其進行局部加壓包扎。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2)比較乳房美容效果:優,雙側乳房形狀、大小差別微小或無差別;良,雙側乳房形狀、大小有輕微差別;一般,患側乳房形狀、大小與健側乳房相比有明顯差別,但差別未超過1/4;差,患側乳房形狀、大小與健側乳房相比有明顯差別,差別超過1/4或存在畸形。(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4)比較兩組負性情緒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7分無焦慮或輕癥,>7分得分越高焦慮越嚴重。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個條目共68分,≤7分無抑郁或輕癥,>7分得分越高抑郁越嚴重。(5)比較兩組乳腺癌體像評分:采用乳腺癌體像問卷(BIBCQ-C),包括身體羞恥、疾病易感、功能受限、透視、患臂關注、身體關注6個維度53個條目,單項1~5分,表示從非常反對到非常同意,得分高表示體像困擾嚴重。(6)比較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評估表(GQOLI-74),包括4個維度,單項~100分,得分高代表生活質量好[5]。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乳房美容效果比較
研究組乳房美容優良為93.34%,高于對照組的72.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對照組為10.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負性情緒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后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乳腺癌體像評分比較
研究組身體羞恥、疾病易感、功能受限、透視、患臂關注、身體關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2.6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隨著微創手術的不斷發展,保乳手術廣泛應用于乳腺癌的治療中,通過分段切割病灶以減小病灶切除的范圍,在清除病灶組織的同時縮小手術切口,減少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乳頭、乳暈以及皮膚等乳腺器官,術后乳房形體變化程度較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復,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患者對美觀度的需求,且患者恢復速度較快。雖然保乳手術優勢較多,但手術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對腫瘤位置、體積、是否有多灶性病變等因素進行考量,嚴格掌握患者是否符合保乳手術指征,還需要根據其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化療方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預防疾病復發。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乳房美容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乳腺癌體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早期乳腺癌治療采用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均可得到良好的療效,但保乳手術可縮短恢復時間,提高乳房美觀度,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文濤,吳迪,張蘭,等.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近遠期療效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9,34(6):898-900.
[2]段超,高金海,賈紅生.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治療臨床療效遠期比較分析[J].貴州醫藥,2020,44(2):267-268.
[3]蘇彬,沈俊.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9,36(9):1846-1848.
[4]張博.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手術指標及安全性比較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6):683-685.
[5]林明,王睿琳.改良根治術與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的療效及對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發生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21,36(3):47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