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麗
摘 要 情景教學一般有生活顯示情境、實(景)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直觀再現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中,使他們產生較為深刻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這種教學方法強調真實性、情境性、實踐性和趣味性,將學生從單純的文本內容學習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走進文本,與文本中的人、事、物自然融為一體。以《秋天的懷念》的教學為例,通過設定情境,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了解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對親人的懷念、對生命的敬畏,進而領悟散文的文學魅力。
關鍵詞 情境教學? 初中語文? 實踐研究? 《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早期創作的散文。文章回憶了作者與母親生活的點滴,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自己當初自暴自棄的懊悔,以及在母親的激勵下重拾生活的信心,揚起生活的風帆,活出生命的精彩。文章簡短,字句平實,但句句情深?!肚锾斓膽涯睢繁贿x入統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要做好這篇文章的教學,情境教學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筆者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充分理解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設定“賞花”“病痛”“落葉”“綻放”等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和知識轉移的效能,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內涵與作者的創作意圖,理解親情的珍貴,體會母愛的偉大。
一、展示作者創作背景情境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1969年自愿去陜西延安插隊,艱苦的插隊生活讓他的“脊髓病”復發,21歲時雙腿癱瘓,同時還患有嚴重的腎病。1981年創作《秋天的懷念》,那年史鐵生30歲,他開始正式執筆創作,一直堅持了28年。他的一生充滿了波折與坎坷,年少時的他活潑開朗、德智體全面發展,夢想成為一名田徑運動員,但病痛一直摧殘著他,他曾寫道“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對于一個才華出眾的年輕人來說這是致命的打擊。他不僅要與病魔作斗爭,還要忍受內心痛苦的煎熬,但在母親的關懷與鼓勵(好好兒活)下,他在漫長的輪椅生涯中不斷戰勝自己,鑄造了一座文學的高峰,他的文章給處在逆境中的人帶去溫暖,給人激勵。
二、圍繞課文內容創設情境
解讀《秋天的懷念》,實際上是解讀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對生命的態度。文章以看花為線索,母親生前喜歡花,但因更愛自己的孩子而放棄了侍弄那些花。母親身患重病,仍放不下雙腿癱瘓的兒子,希望兒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打擊都能“好好兒活”。母親多次提到去北??椿?,但都沒能成行,在母親離世后“我”終于讀懂了母親的“好好兒活”,才真正去北??戳司栈?。作者通過描寫菊花的淡雅高潔來展現母親的品質,通過看花表達對母親的緬懷,告慰母親自己已經重獲生活的信心,會勇敢堅強地活下去。
1.通過“賞花”的情境體會一個愛花的母親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或者去公園親身感受花的生命力??梢越o學生講解,一般喜歡花的人通常擁有比較好的品位和精致的審美,有著敏銳的感知力,更容易關注到身邊的小事。他們細致、敏感、有愛心,他們的內心世界寧靜,花能讓他們感到安寧和滿足。文中“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愛花的母親為了癱瘓的兒子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于照顧兒子,已經無心打理自己喜歡的那些花?!翱椿ā笔秦灤┤牡木€索,實際隱意是愛我所愛,母親把對花的愛寄托在兒子的身上。
母親愛花,她希望兒子也能像自己一樣去感受花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北歸的雁陣說明春天來了,春暖花開,“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再到季節轉換,葉落飄零,“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之中,體會一個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2.通過“病痛”的情境體會堅韌的母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讀文中的細節描寫,比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 。這些細微的動作表現出母親內心復雜的情感,母親充分體諒作者內心的痛苦,如果是一個正常人,她可以批評教育,甚至責備,但是在作者身上不行,作者情緒低落、自暴自棄,對生活已經失去信心,那怕是母親的一個眼神都有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糕,所以在作者發脾氣時,母親只是悄悄地躲出去,留出空間,讓作者盡情發泄心中的痛苦。但母親總是放心不下,又“悄悄地進來”,這表現出母親的慈愛和細心,她又擔心又無助?!把圻厓杭t紅的”,說明母親進來前已擦掉淚水,強忍著內心的悲傷。又如“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對此母親心里是何等的難過,實際上母親自己已經病得很厲害了,但還是“忍住哭聲”安慰、鼓勵作者,母親在絕望中又抱有期望,她無助而又無比的堅韌。
再如“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母親在病情嚴重徹夜疼痛無法入睡的情況下,仍無微不至、不厭其煩地關心、開導作者,表現出母親的堅強、隱忍,突出了母愛的無私。教師可在此基礎上設計“病痛”的情境,盡管這種情境的設定有些殘忍,但現實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生死。文中“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母親臨終前仍牽掛著自己的兒女,表現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每個學生都有過病痛的經歷,可以讓他們回顧自己生病的場景,回憶自己生病時是怎樣的情況,寫出自己的感受??梢宰寣W生設想自己是文中的主人公,坐在輪椅上,一輩子不能站立行走,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去工作,讓學生代入文章中的角色,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生病時父母的焦急和緊張,體會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和關愛,進而深刻地感受母(父)愛的偉大與無私。讓學生認識到母(父)親為了自己的成長而無私付出,可以培養學生的感恩心和孝心,使他們在未來更好地回報母(父)親。
3.通過“落葉”的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落葉渲染出秋天蕭瑟的氛圍,作者由于雙腿癱瘓,行動不便,經常獨自在屋里,窗外蕭瑟的秋景烘托出作者痛苦、悲傷、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狀態。隨著秋風漸起,天氣由炎熱轉為涼爽,窗外的景色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落葉飄飄,花朵凋謝。教師可以設計“落葉”的情境,將秋天的氣息引入課堂中,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季節變化,進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秋天的內涵。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秋天的景物照片,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和景物變化。例如,展示楓葉顏色的變化、秋天果實的成熟等,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秋天的氣息,體會作者的那種痛苦、焦慮和絕望,理解作者看到秋天的菊花而感到生活的美好。
4.播放音樂、朗誦詩歌,燃起作者生命的希望
結合母親“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的臨終遺言,教師可以播放有關秋天的音樂,如《秋葉》《秋日私語》等,讓學生聆聽音樂中傳遞出的暖意和生命的暢想,感受秋天的美妙,思考秋天所代表的文化和情感內涵。還可以選擇一些簡短的有關秋天的詩歌,如《秋的序曲》《秋落》等,讓學生透過文字感受秋天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秋天的懷念》,感受到秋天的獨特氣息和情感內涵。同時,這樣的學習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5.通過“綻放”的情境領悟生命的重生
文章的最后寫到“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戳司栈ā|S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寫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菊花展,或者到野外觀察菊花的綻放,感受秋日的美好。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菊花有著美麗的外表和極強的抗逆能力,是頑強的生命力的象征。在秋風掃落葉的一片狼藉中,其他花紛紛凋零,唯有菊花在強勁的秋風中怒放——從深紫到鮮黃,從粉紅到白色,從小花到大花,五彩繽紛地綻放,為這個季節帶來了一片生機。菊花生命力頑強,在秋霜后依舊可以茁壯成長、綻放,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坝质乔锾欤妹猛莆胰ケ焙?戳司栈ā?,讀懂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的史鐵生,就如秋天里怒放的菊花,展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活出了生命的尊嚴與價值。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磨難,我們不能放棄,要像菊花一樣在秋風中怒放,像史鐵生那樣樂觀地對待生活,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秋天的懷念》情境教學實踐,學生讀懂了這篇經典文學作品,經受了文化與思想的熏陶,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習與自然生活、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相結合,使情境教學的學習方式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作者通聯:上海市黃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