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姣婷
[摘 要]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充分體現,是個人政治信仰和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正確和積極的理想和信念指導下,青少年才能夠建立起正確價值觀和目標體系。然而,新時期社會環境、價值觀的歷史背景、民族宗教信仰和教育變得越來越復雜。教育者要從細從實出發,通過小細節發現大問題、小時間形成大習慣、小組長幫建大團體、小角落營造大環境強化日常管理和培育力度,在教育內容、方法、載體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開展“四化”育人實踐:豐富活動,內省化育人放大教育影響力;序列課程,階梯化育人撬動教育大效果;主題提煉,序列化育人迎來教育大成長;搭建平臺,靈動化育人催生教育新面貌。全面、合理、有效地實施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理想信念;教育策略;價值觀;中小學
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充分體現,在正確和積極的理想和信念指導下,青少年才能夠建立起正確價值觀和目標體系。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每一個新時代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精神之鈣,是新時代好少年應當明確的價值體系。中小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增強實效,恐怕難以滿足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需求。為此,我們開創“四化”育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模式,在教育內容、方法、載體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全面、合理、有效地實施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一、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問題與成因
在當今社會,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著“過大”“過空”的現實問題。在許多學校中,理想信念教育往往被概念化。課程設置上,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往往被參加教育報告會、觀摩事跡視頻取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單一,往往更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還表現為教學體系不夠完備、教育載體不夠完善的問題。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教育問題:學生的道德觀念淡薄,精神世界相對落后消極,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價值取向偏于個人化、自私化,對于人生的目標和方向感到迷茫;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下降,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無法有效地融入社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研究不深;教育的“設計”與“落實”脫節,效果不明顯。培養出有理想、有信念、有責任感的新一代,需要下功夫。
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深入學習和理解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介紹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目標和重大決策,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愛國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傳承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還有優秀文化傳統和歷史文化教育、生命教育。教育者要從細從實出發,強化日常管理和培育力度,通過“四小四大”做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心人”。
1.小細節發現大問題。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好不好往往在一些細節中可見端倪。比如,上述分析中的參加教育報告會可能存在形式不新穎的問題,但是學生參加報告會時是否按時出席、聽講是否認真、互動是否積極、是否保持座區整潔,折射出其守時意識、尊敬師長意識、文明習慣等基本品質。教育者要從小細節出發,發現育人的良機,分析多個小細節背后的共性問題,整合成一個核心的大問題,用大問題統攝理想信念教育。
2.小時間形成大習慣。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堅持日常開展,久久為功。每一個發生在時間較短的教育行為,都需要長久堅持,才能給學生養成大習慣。比如,每周的升國旗儀式,在一分鐘左右的儀式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站立、肅穆、敬禮等的習慣,讓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在集體活動還是個體活動,都要明白愛黨愛國的意識就體現在一言一行中。課間操帶隊時間,幫助學生養成成列行進的習慣,到校離校養成開關門窗、清點公物的習慣,晚間收看收聽新聞養成了解家國大事的習慣……
3.小組長幫建大團體。班級建設的主體是學生干部建設,小組長的選樹、培育、引領,直接影響到班級學生的價值追求。一是小組長的管理理念帶動群體成長,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在管理過程中,能潛移默化下移,滲透到小組成員中,帶動大家一起成長;二是小組長的監督力度確保班級事務管理縱向到底,他們集中管理幾名成員,能在成員思想行為出現偏差的第一時間介入,以首遇之勢干預;三是小組長的日常陪伴力促成員成長橫向到邊,他們與小組成員相處時間更多,思想交流更充分,能實現較大范圍的價值引導。
4.小角落營造大環境。班級管理、班級教育活動,能打造小空間、小角落,精心設計,有助于完善德育的生命場域。首先是班級文化墻更新日常化,在教室墻壁上張貼宣傳海報或展板,展示核心價值觀和相關名人事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一個走心的角落,彰顯班級的文化魅力,營造人人認同的價值追求。設立一個學生心靈花園的墻面或展示區域,讓學生可以以書面形式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理想信念、信念堅守和感恩之心,一個有“我”的班級角落,凝聚班級核心價值觀,營造人人參與的育人大環境。結合班級特點和學生需求進行調整和創新,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逐漸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人生追求。
二、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四化”育人實踐
“四化”育人通過實實在在的活動、課程、主題教育等推動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實,借助細入肌理的分解逐步提升教育效果,搭建靈活新穎的平臺優化教育途徑,致力于在教育內容、方法、載體等方面創新性地實施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育人效果。
(一)豐富活動,內省化育人放大教育影響力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接受全面的教育以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價值觀。其中,理想信念教育尤為重要,它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理想信念教育要通過細小實際的教育活動充分落實,校園重大節慶儀式、班級教育活動、國家紀念活動內含導向性。以下是學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內省教育的策略。
一是組織校園文化周活動,通過舉辦知識互動、課間比賽等形式,向學生傳遞核心價值觀。帶動學生文化創作,主動展示相關主題的繪畫、攝影、手工藝品等作品。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志愿者活動,幫助他們理解和實踐理想信念的精神。與當地社區合作,開展義工活動,如幫助貧困兒童、關愛老人等。通過實際行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并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組織理想信念知識競賽或游戲,以趣味互動的方式提升學生對理想信念的了解和認同。設計有趣的問答、搶答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文化活動將理想信念教育與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內化吸收價值,自動對標改正。
二是以榜樣教育為契機,開展“小模范”選樹活動。班級榜樣教育促進理想信念教育的操作路徑是必不可少的縱向教育活動。第一,要在班級中確定一個或多個具有理想信念的榜樣。這些榜樣可以是班級中的優秀學生、進步較大的學生、在某個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通過身邊的明星實現價值引領。第二,通過晨會三分鐘“點贊”、課件2分鐘“推介”等形式,宣傳班級榜樣的先進事跡和優秀品質,讓全班學生了解和學習這些榜樣。總的來說,通過確定班級榜樣、宣傳班級榜樣、制訂班級理想信念教育計劃、組織實踐活動和及時評價和反饋等步驟,可以有效地促進班級榜樣刺激學生對照反思,促進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施。
(二)序列課程,階梯化育人撬動教育大效果
無論是活動還是平臺,都需要課程育人主陣地強大的引導作用。課程內容、課程類型均要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細致分解,以達成階梯化育人序列課程。
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課型化研究是為了提高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一套科學、合理、有步驟條理的教學模式。探究式課堂: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展開討論等步驟,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理想信念的內涵和重要性。情境化課堂:通過圖片、歌曲、歷史故事等設計情境和場景,課堂采取角色扮演、場景再現等方式,將理想信念融入生活、歷史中,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增強對理想信念的認同感和意義。案例式課堂: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社會熱議的事件、具有教育意義的現象,讓學生分析和研究案例中涉及的理想信念問題;通過分析案例,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理想信念的內涵和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判斷和決策能力。互動式課堂:通過小組討論、問題解答等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互相交流和學習。教師可以設立一些話題或者問題,讓學生進行互相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共同學習,形成價值共同體。故事型課堂:通過講述和分享名人有關理想信念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理解理想信念的內涵和價值。可以選擇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成語故事、名人軼事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思考和領悟。課型化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滿足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以靈活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主題提煉,序列化育人迎來學生大成長
主題學習教育在主題選擇上多以經典著作為根本,以學段分布與銜接為中心,開展主題明確的教育。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題涵蓋廣泛,是課程內容的高度提煉和學段分化。中小學理想信念主題教育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教育為重點;輔以開展科學知識和創新精神主題教育,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精神境界的升華,尊重文化傳統、文明禮儀,倡導文明行為、文明語言、文明風尚;開展理想追求和人生意義主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志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助力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尋求人生的意義。這些主題通常以校園文化建設、課程教學、特色活動等形式貫穿于中小學的教育過程中。
在不同學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題序列架構中,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教育主題。這些主題應該涵蓋理想信念的基本概念、價值觀的培養、道德品質的塑造等方面,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一階段的教育主題可以是“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愛國主義”等,通過生動的故事、游戲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這些品質的重要性。初中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逐漸增強。在這一階段,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主題可以包括“人生目標與追求”“社會責任與擔當”“法治觀念”等,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操作路徑中,我們以《金色的魚鉤》這一篇革命文學為例,針對六年級學生開展教育,主題是體會老班長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就需要提煉老班長對待同志、對待自己、對待革命任務的言行舉止,啟蒙學生,讓學生加深對愛黨愛國的認識。
“整合育人資源……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培育有理想信念,有責任擔當,有實踐本領的時代新人。”在家校結合的教育倫理下,我們可以開展“創新創業精神”“人文關懷與社會公益”“全球公民意識”等主題教育,通過實踐項目和社會服務等活動,通過讓學生體驗父母工作,走進廠礦企業,聯動多方,協同育人,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四)搭建平臺,靈動化育人催生教育新面貌
理想信念教育平臺是指利用微信、短視頻、小程序等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廣泛參與式平臺。微媒體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的塑造作用日益凸顯,“只有擁有廣闊視野,建好網絡平臺,強化人格力量,才能把‘理‘講活。”學校要建立自己的在線交流矩陣平臺,用于發布與理想信念相關的教育內容,包括學校活動、教師和學生的先進事跡、傳統文化知識等,及時推送信息,與學生和家長進行互動。
利用在線交流平臺,讓理想信念教育的溫度感染人。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板塊或話題,讓學生分享和探討擁有理想信念的經歷、心得和方法;發布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學習資料,如書籍、文章、視頻等,鼓勵學生學習并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定期舉辦在線互動的講座和活動,邀請優秀人物進校園或優秀學子分享有關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立學生交流分享的環節,自由分享自己的理想信念教育經驗和心得,互相學習和借鑒;建立導師制度,由班主任、全員育人老師擔任導師,指導和幫助理想信念缺失的學生“隔空交流”;開設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在線指導課程,提供系統性的學習和指導;建立學生反饋機制,聽取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和課程開設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和優化教育策略。
利用教育短視頻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用教育的靈活度吸引人。制作與理想信念教育相關的優質短視頻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案例、名人經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采用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有趣的圖表、動畫等視覺元素,使學生輕松地吸收和理解內容。如果單純照搬課本知識,學生思維并沒有打開,印象并不深刻,可能會很快遺忘,除了理論知識,教育短視頻還應該強調實踐經驗和案例,通過真實的故事和例子來說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引入名人案例、現身說法,故事敘述更具有吸引力。在教育短視頻結束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可以提出問題或觀點,鼓勵學生留言或參與在線討論,促進思想交流和深入思考,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踐密切結合。教育短視頻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如動畫、紀錄片、訪談、實地拍攝等,鼓勵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入手,采取隨手拍的方式參與創作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喜好和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敏.協同視域下高校勞動教育思政功能的實踐方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02):44-51.
[2]曲建武,陳曦.“講道理”就是要把“道”的“理”“講深、講透、講活”[J].思想教育研究,2023(02):97-100.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