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教學要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以便將知識充分內化成自己的能力點。本文闡述語文學習單的類型與價值,對如何有效使用學習單展開探討。
【關鍵詞】學習單 類型 應用
一、學習單的類型與價值
學習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是學生學習語文課程內容,積累語言經驗,形成核心素養的一種輔助工具。根據在課堂上的使用順序,學習單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課前預學單。課前預學單一般圍繞字詞掌握、查找作者資料及作品寫作背景、寫出初步閱讀課文后的疑惑點和感受來設計。傳統的預習作業(抄寫生字、熟讀課文),一般是由小組長檢查,有的學生會應付完成,有的學生甚至直接忽視它。現在的語文教師精心設計課前預學單,目的之一是指導學生的學習,掌握學生學情,為課堂中教學相關的語文要素做好充分準備。通過預學單對課文相關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不會顯得吃力,能更快地理解并掌握知識點。這樣的學習單,不但能減少學生課前的作業量,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而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得到充分發揮。
2.課中助學單。課中助學單是語文教師緊抓教學目標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設計出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學習單。此類學習單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起到助力助學助攻的作用,從而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素養。課中助學單需要在課堂上完成,教師通過巡班就可以掌握學生的填寫情況、學習進程,從而調整教學的向度與維度。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助學單進行現場評講,讓學生在對比同伴的助學單中拓寬自己的思維,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與體會。
3.課后拓學單。課后拓學單就是幫助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延伸相關知識,起拓展作用的學習單。一般而言,教師可以依據單元的人文主題和學生的課堂學情來進行設計,以達到強化學習單元語文要素的目的。設計課后拓學單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注意把控題量,要以激發學生后續自主學習興趣為方向,讓學生不認為拓學單是一種學習負擔,從而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提煉,形成系統性的框架。
二、學習單的研制與應用
學習單的設計應遵循差異性的原則。教師在設計學習單時要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要考慮所教學班級學生所在區域(城鎮還是山區)的整體教育發展水平,要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學習單設計不能有太多的條條框框,要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空間,可以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合作完成學習單。除此之外,學習單的設計要突出精練原則。學習單的內容不宜太多,否則學生會產生厭煩、抵觸心理,從而不會用心去完成。因此,教師要精選課文的重難點,對知識點在學習單中的呈現方式予以精心設計,讓學生愉快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識、提升素養。
1.在“快樂讀書吧”中的應用。“快樂讀書吧”板塊要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一般要求學生先讀完該板塊提及的作品,但學生無法在課堂看完整本書,就算是頁碼較少的作品,每個學生看書的速度有快有慢,也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看完整本書。這使很多教師在教學這一板塊的內容時,都會提前布置學生在家看完整本書的作業。有的學生在家里會囫圇吞棗地應付了事,時常出現對書中人物和情節張冠李戴的情況。因此,課前預學單的“監督”就非常有必要,它既有助于教師在正式上課前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也有助于維持學生享受整本書閱讀的樂趣。
如六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這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讀《童年》《小英雄雨來》《愛的教育》等作品。《童年》是高爾基寫的小說,針對外國人物名字不好記的情況,也為了助力學生更好地厘清書中的人物關系,筆者提前一段時間給學生布置了課前學習單:自己設計一張關于書中人物關系的思維導圖,標注人物之間的關系;寫一寫你對這本書的評價或者讀后感。而《小英雄雨來》是由七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構成,每個故事都有情節起伏和曲折之處,懸念不斷,體現了小說情節的特點。筆者對學生閱讀這本書設計的課前學習單如下:你最喜歡書中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的環境描寫是哪一段?你覺得哪個情節最精彩,為什么?你用上了什么樣的閱讀方法?雨來三次被抓,每次被抓后的表現如何,對他的成長產生什么變化?學生要完成筆者布置的課前預學單,就不會中途放棄對整本書的閱讀。接下來的一兩周,筆者在課后都能看到男生圍在一起,集體討論小英雄是怎樣煉成的、擁有一項高超本領的重要性以及他們自己的游泳本領。女生則三五成群圍坐在草坪操場,結合《童年》中的一些情節,分享自己的童年往事。可見,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課前預學單,能夠起到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作用,也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閱讀是輸入,思考是加工,表達是輸出。筆者設計的這兩個課前學習單實現了三者閉環,層層遞進問題,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使學生更有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學結束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興趣盎然地讀《愛的教育》《小兵張嘎》等作品,真真切切地喜歡上了閱讀。
2.在“口語交際”中的應用。“口語交際”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和思維邏輯的重要教學板塊。小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對不足、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口語交際”中運用課中助學單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它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真實的生活情境關聯起來,從而學會用知識指導生活。
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演講”時,筆者先與學生一起擬定演講的題目“遠離垃圾食品,關注健康飲食”,然后給學生出示同桌合作型學習單如下:我的觀點是什么?運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發出的號召是什么?我演講時語氣語調以及體態語言如何?同桌之間互相交換,每人既是參賽者又是評委。如何改進?簡述理由。在完成上述課中學習單的過程中,學生分析題目涉及的各個方面,逐步整理了搜集到的素材,明確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和同桌結合身邊的事例一起完成了演講稿的書寫,同桌間也展開了模擬演講。在上述教學結束后,筆者發現在后續課堂上舉手發言的學生多了起來,他們回答問題的音量也比原先提高了。詢問原因后明白,原來是課中助學單起了作用,學生說助學單就像作文提綱一樣,讓自己在思考問題時有了方向,說話時也胸有成竹了,對生活中的演講更加自信了。可以看出,課中助學單不僅讓學生的演講技能得到提升,還助力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3.在“語文園地”上的應用。“語文園地”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板塊,它能幫助學生對該單元學過的語文知識點進行梳理與鞏固,教師要特別重視它的教學價值。但由于板塊的內容涉及面廣,有限的課時無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深入學習該板塊,課后拓展單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結束后保持學習的興致,繼續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索。
如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涵蓋了三塊內容,“交流平臺”要求能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時采取不同的方法;“語句段運用”訓練如何描寫人對某件事入迷的樣子,要學會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分點陳述;“日積月累”則安排學生背誦古詩《春日》,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在這一板塊的教學后,筆者設計如下課后拓展單:寫一寫別人看書入迷的樣子或者你緊張害怕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動作、神態、細節寫清楚;以分點的方法向媽媽請求讓自己放學后去打羽毛球或者參加其他體育活動;運用古詩詞飛花令“風、人、江、山、雨、天、月”來尋找關于春天的詩句,并背誦。這樣的課后拓學單兼具開放性和拓展性特點,能夠鞭策學生將所學的課內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也能在古詩詞的積累過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甘蔗橫嶼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