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如何有效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并結合當前高中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法。通過對愛國主義情懷的內涵進行分析,以及對教育現狀的反思,試圖為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素養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高中語文? 民族復興? 時代新人?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顯得尤為重要。高中語文課堂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陣地,應當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精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教師應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經典文本,通過講解、討論、誦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和價值。
如我在講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們用心去感受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魅力,去體會孔子及其弟子對國家、對人民的關心。學生根據子路的言談:“千乘之國,攝乎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感受到了子路的自信坦誠和魯莽;學生繼續討論冉有和公西華與孔子的對答,感受到了他們的謙虛有禮;然而絕大多數學生和孔子一樣,最欣賞的還是曾皙的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皙短短幾句,不講治理國家,也不談禮儀準則,卻描繪了孔子心目中的大同社會、理想家園。這篇課文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對國家、百姓的熱愛之情,從而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之情。
二、學習教材詩歌,感受詩人愛國之情
語文課本中的詩歌來源于人們的生活,是人類對當時社會的具體反饋。可以說,學生通過語文這一課程來體會文人的情感,認識生活中的善與惡、美與丑、是與非。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真感悟詩人與詩歌,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去辨別善惡、美丑與是非,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的目的。[1]
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嘆憂國憂民的情懷,也寫下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表達對愛國忠君之士的向往,更寫下“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懷萬民、關愛社會的偉大情懷。杜甫用他的一生,譜寫出一首首道盡人間滄桑的詩史傳奇。學生了解了他的生平,感悟了他的憂國憂民的偉大精神,自然為他的肝膽胸襟所感染。愛國詞人辛棄疾寫下了“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放詞句,他做夢都想為國效力,收復祖國大好河山,拜讀他的詩詞激發起學生們的愛國情懷;愛國詩人郭沫若先生,受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的沖擊,寫下了發自肺腑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讓學生深刻地感知到作者的凜然正氣,以及他的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三、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語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選擇優秀的愛國主題的文章進行閱讀和講解;講授古文時,可以重點介紹國家的發展歷程和偉大的歷史人物。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行相關的教學活動,比如舉辦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活動,深入體會愛國情懷的內涵。[2]
比如在講授聞一多的《紅燭》時,除了讓學生學習聞一多的生平外,還著重給學生分析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能更好地感悟詩歌字里行間的愛國之情。當學生讀到“燒罷!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時,只覺熱血憤慨,心神澎湃,于是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舉行了以愛國詩為題材的班級詩歌朗誦比賽,學生踴躍參加,氣氛熱烈。通過此次活動,學生深切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愛國之情。
再如在講授朱自清《荷塘月色》時,學生一開始只能感受到散文的文字美,但是無法體會作者情緒轉變的原因,終是尋不到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要領,于是我給學生播放了介紹文章寫作背景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到當時蔣介石叛變了革命,中國被黑暗籠罩。朱自清作為一名愛國人士,內心處于彷徨與掙扎中,他不滿現實、渴望自由。只好通過文字去描寫荷塘下的月色,書寫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抒發他的愛國之情。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到了作者的掙扎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通過實踐活動,引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手段。教師不光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社會福利機構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國家的進步和社會的溫暖。同時,學校還可以開展一些志愿者活動,讓學生有機會為社會做出貢獻。通過實踐,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明白愛國的意義和重要性。[3]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志愿學生到學校的附近的敬老院,為老人打掃屋子,和他們聊天,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愛意。通過活動,學生收獲滿滿,在認識上有所提高、思想上有所升華、覺悟上有所增強、精神上有所陶冶。學生將一天的感悟寫成了作文,讓愛國情懷變成文字去感染人、啟發人、鼓舞人。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志愿活動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愛國的意義。
五、創建文化氛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語文課堂應該努力營造濃厚的愛國文化氛圍。可以通過教室布置、主題活動、討論分享等方式,讓學生時刻感受到他們身處的是一個愛國的環境。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文開展一些與愛國主題相關的文化活動,比如作文比賽、辯論活動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將愛國情懷融入他們的活動作品之中。[4]
教授《齊桓晉文之事》時,我給學生布置了《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作文題目,學生就孟子的思想提出他們的看法,特別是對孟子的中心思想“仁政”,學生感受頗深。孟子的“仁政”提倡民貴君輕的思想,他認為對一個國家而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認為君主取得和保持統治地位,必須得到人們的擁護和認可,因此他游說各國國君施行“仁政”,有民才有君。學生通過寫作,進一步了解孟子的同時,又感受到了古人對人民、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指導,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完善評價方式,努力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素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高尚愛國情操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5]
參考文獻:
[1]郝雯婷,屈玉麗.高中語文愛國主義古詩文教學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3(13):16-18.
[2]莫娟.高中語文教學中浸潤愛國主義教育探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8(3):2.
[3]冉兆田.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科教文匯,2015(5):3.
[4]吳麗云.淺談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意義與方法[J].中學課程資源,2022,18(1):3.
[5]項玥.高中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現狀與對策探賾[J].成才之路,2023(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