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蔣鍇平
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相同,在未來的支付體系中,數字人民幣和指定運營機構的電子賬戶資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構成現金類支付工具。2023年1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江蘇省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省穩妥有序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增量擴面。江蘇省教育廳發文提出,積極探索具有教育特色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鼓勵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將學生助學金及學校按規定比例提取的資助經費等,通過數字人民幣形式發放。
高校給學生發放各類資助經費一直都存在效率不高的問題。數字人民幣的最大特點是智能合約功能和支付即結算特性,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推廣與應用,為高校學生資助經費發放提供了新的方式,高校也在資助發放方面有了新的思路與方法。本文研究了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現狀、內涵、應用場景,同時分析了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方式較傳統發放方式的優勢,提出合理化的設計思路,探索了數字人民幣發放應用的特性與可能性,這將進一步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高校財務工作效率。
一、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現狀
(一)數字人民幣的定義
數字貨幣是指對貨幣進行數字化。2021年7月發布的《數字人民幣研發進展白皮書》明確我國央行數字貨幣被稱為數字人民幣(e-CNY)。數字人民幣特指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以數字形式呈現的法定貨幣,由特定的運營機構運營,同時以廣義賬戶體系為支撐,支持多種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和實物人民幣價值相等,也擁有一樣的法償性與價值特征。
(一)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階段
數字人民幣最早的探索階段起始于2014年,由央行組建了相關數字人民幣研究組,主要致力于對數字人民幣的基本框架,貨幣的發行與發行后流通的環境、關鍵技術、以及國際相關經驗等相關研究。
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和設計階段始于2016年成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其搭建了第一代原型系統。次年央行組織商業機構共同開始研發數字貨幣。2019 年中國人民銀行結算司明確數字人民幣采用雙層運營體系。最終,2020 年 1 月中國人民銀行基本完成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等掃尾工作。
試點試驗階段從2019年開始,央行開放了深圳、上海、蘇州、雄安、成都、海南、長沙、大連、天津、西安、青島、重慶、廈門、杭州、寧波、廣州、福州、溫州、湖州、紹興、張家口、金華、北京等多個試點城市,涉及我國多個地區,同時將冬奧會、殘奧會作為試驗應用場景。試點地區常住人口超2.98億,約占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截至2023年8月31日,試點地區累計交易4.2 億筆,金額1002億元,數字人民幣的商戶門店數量超過600萬個。
(三)數字人民幣的特征
中央化發行。數字人民幣由央行負責發行和管理,具有高度的中央化特點。
法定貨幣地位。數字人民幣具有與紙幣等法定貨幣同樣的法律地位,可以在全國范圍內作為支付手段使用。
可替代現金。數字人民幣可以用于線上、線下的交易,與紙幣等現金具有相同的支付功能。
匿名性。數字人民幣的使用者可以保持匿名,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反洗錢等,央行會對支付信息進行監管。
統計監測。數字人民幣支持央行進行監測和統計,央行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的使用情況來了解經濟運行情況。
安全性。數字人民幣采用了先進的加密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防偽能力。
可追溯性。數字人民幣的每一筆交易都可以被追蹤和記錄,有效防止非法活動和洗錢等金融犯罪行為。
便捷性。數字人民幣可以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無接觸支付,無需攜帶實體貨幣或銀行卡,方便快捷。
高效性。數字人民幣的交易速度快,可以實現即時到賬,提高支付效率。
可編程性。數字人民幣支持智能合約等功能,可以實現自動化的合約執行和條件付款等操作。
可監管性。央行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系統對資金流動實時監管,提高金融穩定性和防范風險。
推動金融創新。數字人民幣的引入將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和發展,推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總體來說,數字人民幣具有安全、便捷、高效、可編程等特征,其有望推動支付方式升級和金融體系的改革。
二、高校學生資助經費發放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發放給學生的資助經費主要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勵志獎學金、勤工助學補助、困難補助、各類退費等,特點是批次多、數量大、需要核對的信息量大。因此高校財務人員無法通過常規方式單筆將資助經費打給學生。一般情況下,目前各高校對學生的資助經費發放主要通過購買或研發管理系統軟件統計出相關信息,再將相關信息交由銀行批量完成發放。曾經也有通過現金、一卡通等發放學生資助經費的方式,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此類發放方式因存在較大漏洞已經被淘汰。
在發放高校學生資助經費過程中,傳統的銀行代發存在三個問題:1.學校管理系統不完善。學校管理系統的優劣對于發放工作的順利進行起著決定性作用,需要統計的發放信息包括學生姓名、銀行賬號、發放內容、發放金額等,學校管理系統的優劣影響著相關信息的統計和記錄,目前高校使用的管理系統部分工作可在線上完成,但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線下人工處理。2.學生信息不安全。學校在將信息傳遞到銀行的過程中,存在信息可能被泄露或者濫用,也可能會存在信息外流或失真的風險。3.增加了財務人員的負擔。學校將相關資助經費發放給學生時,學生銀行賬號情況各異,會存在各種原因導致無法將相關補助發放給學生的情況。傳統發放方式由于數據信息滯后,不能及時查看發放情況,需間隔時間再查詢核實,財務人員再次發放,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
三、應用數字人民幣發放高校學生資助經費的場景特性
(一)實現數據共享
大多數高校的發放管理系統一般與學校收費管理系統并存,使用學校內部網絡,只能由學校財務人員使用和管理,數據互通共享性差,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其他部門教職員工無法訪問。財務部門仍然需要通過線下與其他部門溝通完成業務。與其他系統數據未共享也導致校內各部門只能各自為政,在工作上連貫性較差,相同的數據也存在差異。若實現數據共享互通,例如將學生學籍變動、信息查詢等日常功能開放給校內二級學院、學工部門,將財務業務流程一體化,能夠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學生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原本需要線下完成的發放流程,可轉為線上完成,真正實現業財融合,工作流程更為順暢。
(二)實現銀校直連
銀校直聯是通過與業務銀行簽訂直連協議的方式,實現雙方信息自由、安全交換。財務人員可以自助完成對其銀行賬戶的查詢、逐筆支付、批量轉賬支付等基本的業務操作,無需通過網上銀行或者到銀行柜面辦理。這是一種銀行服務手段,不但安全便捷,而且信息反饋迅速。銀校直連從會計制單、復核、到銀行支付的線上自動模式,出納人員無需二次導出導入數據,實現管理與發放的一體化,減少信息化建設成本,體現了管理與發放相統一的特性。
(三)實現智能發放
智能合約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95 年,幾乎與萬維網的出現同時。因奠定比特幣基礎而廣受贊譽的密碼學家尼克·薩博(Nick Szabo)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約”一詞。從本質上講,這些自動合約的工作原理類似于其他計算機程序中的if和then語句。智能合約只以這種方式與現實世界的資產互動。當預先編程的條件被觸發時,智能合約就會執行相應的合約條款。
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功能能夠實現發放的智能化。原本的發放需要核實學生的銀行賬戶使用狀態,若賬戶異常,就無法成功支付,需要財務人員重新核對后發放,工作流程復雜而且重復,不利于財務核算和管理。智能合約可以省去重復核對的過程,只要學生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即可自動領取,真正實現財務智能化,提高了財務人員工作效率。
(四)保障發放安全
使用新的支付形式發放高校學生資助經費,高校內部最關心的就是發放資助經費的途徑與方式是否安全。數字人民幣較微信、支付寶等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又由于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其可靠性、安全性毋庸置疑,能夠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及用戶信息安全。根據《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所述,數字人民幣使用的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了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保障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風險可控。因此,高校完全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
四、數字人民幣在發放高校學生資助經費中的應用設計
目前數字人民幣在江蘇省實行試點,共有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十家銀行可以選擇。現以數字人民幣錢包在招商銀行注冊為例進行應用設計。
(一)高校通過與招商銀行合作共同開發管理發放一體化系統。一體化系統采用線上模式,通過云網環境、數據共享等技術手段打破數據壁壘,聯通數據孤島,將系統開放給學校教職員工使用。其中,學校財務人員負責管理和各類操作;二級學院學工科長、輔導員、班主任等可通過系統查詢相關信息;發放經辦人可通過系統提請發放。
經辦人將學生學號、姓名、身份證號、發放內容、金額等信息填入一體化系統,并將相關材料交至財務部門,一體化系統自動匹配學生信息并核對。財務人員對相關信息和材料完成審核后,即可生成某一批次的發放。數據無需導出直接線上傳到銀行,相當于將銀行柜面轉移到高校,財務人員通過操作系統將相關資助經費發放給學生。
(二)學生通過姓名、身份證認證注冊數字人民幣錢包。完成實名認證后,在學校財務人員提交發放數據后,數字人民幣已默認放入發放對象的“口袋”中,即其歸屬權已經轉移,視同已經發放。通過系統一次性完成補貼學生名單提交,一次操作即可完成發放;已注冊招商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的學生,可即時收到發放款項;針對未注冊數字人民幣錢包的學生,招商銀行智能合約約定,在其開通當日,可自動完成數字人民幣的領取,無需學校財務人員再次核對與操作,能夠大幅提高發放效率。
具體流程是,先由學校財務人員填寫學生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信息,并選擇對應合約ID代發。系統針對要補貼的學生名單創建合約,約定定期執行時間發起代發操作。智能合約根據學生身份信息獲取個人錢包ID生成合約,合約平臺根據已有實名錢包清單,組合代發清單,給到代發系統,之后調用核心賬務動賬,通知智能合約動賬結果。智能合約根據約定執行時間執行合約,獲取新開學生錢包。根據學生身份信息獲取個人錢包ID返回錢包ID, 合約平臺根據已有實名錢包清單,組合代發清單給到代發系統。當合約中所有學生完成代發或滿足約定的停止時間則將合約停止,最終扣取學校對公錢包或者對公賬戶代發到學生個人錢包。
(三)高校與銀行分別承擔不同的職責。銀行主要負責學生數字人民幣賬戶開通、場景建設、硬件設施設備的改造升級、軟件與系統優化等具體工作;高校財務部門主要負責積極支持配合銀行做好場景建設,配合軟件系統設計與優化等;高校宣傳、學工部門做好校內宣傳,提高學生對數字人民幣的知曉度、認可度和接受度,為實現支付功能打下基礎。
五、數字人民幣在發放高校學生資助經費中的積極影響
數字人民幣對高校助學經費發放具有積極的影響,可以提高發放效率、安全性和監管效果,更好地服務于受助學生。
(一)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可以提高助學經費的發放效率和安全性。傳統的現金發放方式存在一些問題,如資金流轉環節中可能出現的信息泄漏和挪用風險。而數字人民幣基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點,可以提高資金流轉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確保助學經費能夠準確、及時地發放到受助學生手中。
(二)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可以方便學生進行電子支付,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和效率。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進行數字人民幣的收付,避免了攜帶大量現金的不便和風險。此外,數字人民幣還支持線上支付,學生可以直接通過手機應用完成支付,無需排隊等待,提升了助學經費發放的效率。
(三)數字人民幣的推行也能夠提高助學經費的監管和使用效果。通過數字人民幣的記錄和追蹤功能,教育部門可以更加方便地監管助學經費的使用情況,確保資金用于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避免浪費和濫用。同時,學生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助學經費使用情況,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果。
結語:
學生資助經費發放經歷了現金發放、一卡通、委托銀行代發等階段,現在可以通過一體化系統發放到學生數字人民幣錢包。這是網上電子支付方式的發展和應用的結果,雖然數字人民幣發放的模式尚處于試點階段,但隨著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不斷成熟、使用范圍不斷擴大,使用數字人民幣完成支付結算是必然趨勢,不久后必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人民幣校園應用環境。高校的財務人員也應以此為契機,尋求財務工作方式的轉變。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不斷優化工作流程,進一步提升財務信息化水平,以高質量的數字財務為支撐,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