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劉彥平
摘 ?要:專業教師是專業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主體,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要從職業教育時代使命的大局和高度,認識自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與價值。文章探討了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價值和作用,重點分析了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表現,并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相關理論,提出了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路徑,以期為提升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1-0016-04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十分注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作用與價值,強調將思政教育貫穿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和過程。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同時,注重學生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和根本,所有教師、所有課程在人才培養中都具有相應的責任、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價值,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與相互協調離不開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1]為此,以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為研究對象和客體,探討了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價值、現狀與提升路徑,希望能夠對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提供力所能及的參考和借鑒。
一、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及價值
在職業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如何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作為職業院校中的專業教師,他們不僅是傳授專業知識的能手,更是培養學生思政能力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將從內涵與價值兩個層面出發,剖析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核心要素及其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
(一)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內涵
研究提及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是指職業院校中擔任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這部分教師在內涵上不包括擔任思政課程的教師。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是指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任課教師在課程教育與課程教學中所展現出來的思政教育能力和思政教育成效,它包括了教師對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內在邏輯關系的認知,教師挖掘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能力,以及教師將專業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等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內容。[2]
(二)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價值
1. 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彰顯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
目前職業教育是在一個充滿多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復雜網絡信息化環境中進行的,職業院校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還關系到職業教育育人目標的實現。一般來說,職業院校的學生與普通本科教育的學生相比較,其學習能力、知識基礎、自我管控能力、信息識別與辨別能力等都相對較低或較弱,更容易在復雜環境中誤入歧途、迷失自己。職業院校在履行和落實“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重大時代使命的過程中,單單依靠傳統的思政課程開展思政教育遠遠不夠,必須將學生的思政工作貫穿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除了傳統思政課程外,每門專業課程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舞臺和陣地,專業課程教師與思政教師都要參與到學生思政這個系統化的工作之中,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貢獻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價值。[3]
2. 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保障了“立德樹人”使命的落實
“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要求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健全人格,更為重要的是要承擔起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使命。專業教師是職業院校學生培養中的重要主體之一,負責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引領學生學習專業技能與培養職業素養,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力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負責學生靈魂與思想的塑造。為此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不斷地提升自身思政素養,致力于提升道德與職業操守,守住自己的初心,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嚴于律己、自我約束,言傳身教,為學生在做事、做人方面樹立良好的典范和榜樣。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秉持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養和思政修養,善于從專業課程知識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與專業知識水乳交融,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愛國主義理念,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4]
3. 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確保了“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中不少專業教師認為學生思政教育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自己主要進行專業知識傳授。事實上要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單純靠思政教師遠遠不夠,所有教師應充分參與所有課程、所有環節,共同承擔“立德樹人”的使命。專業教師在職業院校中承擔著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在專業知識傳授和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引領,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所隱含的思政元素,精準地尋找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切入點,以專業知識為媒介和載體,實現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和價值引領,反過來學生思政素養的提升有助于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有助于提升教師專業課程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是課程思政實施成效的重要保障,同時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教師提升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水平,更好地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思政素養。
二、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現狀分析
2021年,教育部從全國高等院校中遴選了近700門專業課程的示范課,以及相應的課程思政名師名家、團隊和示范研究中心,在包括職業院校在內的高教院校中掀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課程思政建設熱潮,涌現出了許多課程思政建設示范性單位、個人與精品課程。就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的整體狀況而言,問題與成績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課程思政意識與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
不少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不夠清楚、不夠準確,思想意識上缺乏足夠的重視,片面地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傳授專業知識,也有不少專業教師認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學習、維護學習紀律、約束學生行為能力等這些課堂管理就是課程思政的大部分內容,也有不少教師認為課程思政會沖淡或影響專業教學的效果等,實際上這些顧慮和誤解都是對課程思政認知不夠全面深入、準確的表現。
不少專業教師將精力和關注點都放在了專業領域的學習與研究中,在專業課程教學領域中有著成熟的體系與機制,對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缺乏有效的經驗借鑒,同時自身也缺乏足夠的從專業課程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因而在實際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慣性思維和畏難情緒,造成了部分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出現思政教育缺位現象,思政教育與知識傳授相脫節。[5]
(二)課程思政內容與施教方式有待進一步挖掘和創新
不少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表示自己的課程思政內容和施教方式對于學生價值的引領作用不佳,同時又苦于找不到有效方法而感到手足無措。一方面源于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存在問題,不少專業教師在職業培訓時,更多地選擇專業技能課程,忽略了思政素養提升類課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身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課程思政的能力,專業教師在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困難和障礙,導致課堂教學中專業知識傳授與課程思政教育兩者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甚至是生搬硬套、顧此失彼。
在課程思政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著空洞說教、強行命令、直接灌輸等問題,這種方式顯然沒有辦法實現與學生內心需求共情,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內容自然接受度、認可度偏低,甚至出現抵觸現象,因此相應的育人效果也不高。[6]
(三)課程思政建設的專業協同與體系化有待進一步增強
經過對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調查發現,由于不同主體的目標和職責存在較大差異,在缺乏有效整合的情況下,課程思政建設的專業協同水平與體系化水平都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方面,不少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對思政元素、核心思政內容等的認知不太清晰,對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知識的融合時機把握也不夠精準,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并進行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相同專業下各個專業課課程思政之間也缺乏相互配合與系統規劃,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的現象的比較突出,沒有真正從完善專業課程體系的視角來統籌考慮和規劃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問題。
三、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徑
基于以上對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現狀與問題的分析,結合課程思政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實踐經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思考當前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問題。
(一)提升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專業認知與價值認同
要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和使命,職業院校必須樹立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課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意識,提升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和認同。必須改變某些專業教師“重知識技能傳授”而“輕價值引領與傳播”的舊觀念、舊思維,為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專業教師自身要自覺地提升自己對大是大非問題的辨別和判斷能力,對錯誤思潮和言論要敢于抵制、批判,堅定政治立場與信念,強化政治意識,嚴肅政治紀律,特別是要自覺預防西方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腐蝕。其次,專業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思政理論水平,加強對國家大政方針、路線政策、精神指示的學習和體會,特別是要認真學習和體會國家關于職業教育和課程思政的相關政策與精神,并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自覺地踐行。再次,專業教師要正確認識課程思政教學與專業知識教學之間的關系,走出課程思政教學會影響或沖淡專業教學的認識誤區,為此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做好專業課程資源建設,將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有機融合起來實現專業課程思政的創新,在打破時空限制、師生充分互動的基礎上切實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以課程思政來提升專業教學的人文性、思想性,以專業教學增強課程思政的知識性與素養性。[7]
(二)提升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教學設計能力
首先,專業教師要勝任善教,就必須要善于從專業課程知識中挖掘思政元素,這是實現課程思政的基礎,也是實現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有機交融的保證。專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培訓、交流等提升自身專業的人文視野與素養,在對專業課程思政科學認知的基礎上,參考和借鑒優秀課程思政成果與案例,遵循專業與思政彼此協同、共同成長的原則,挖掘專業知識結構中的德育思政素材,諳熟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并將其有機地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其次,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之間的切入點是實現兩者有機融合、提升課程思政效果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教育的關鍵,切入點的選擇要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與興趣出發,因勢利導地引領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和探究。課程思政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專業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體現在多個方面,諸如學生學習研究能力、教材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資源開發能力、課程思政教學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創新能力等,這也是實現將課程思政內容有機地融入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保證。
(三)加強專業教師與思政課程教師的協作,共建共享優質課程思政資源
課程思政可以視為思政課程在專業課程領域的拓展,因此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思政課程的支持和引領,思政課程教師可以參與也理應參與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與規劃,為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職業院校應該創建某種平臺或機制以實現專業教師與思政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作。不同專業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也應該彼此協同、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首先要從專業層面確定總的思政元素框架,然后將其分解到各個課程群和專業課程之中,一方面可以在不同課程的教師之間進行分工,避免重復勞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一專業下不同課程在思政建設和思政教育上的協作,進而形成合力與協同效應。專業教師要借助網絡平臺實現與同類院校、同類專業、同類課程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共建共享優質課程思政資源,職業院校在進行校企校際合作交流時,通過整合彼此的優勢資源,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課程思政資源。
四、總結
課程思政的實施主要在課堂,教師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參與主體。一些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實施中存在著認知、意識和素養等一系列問題,首要的是加強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及其能力提升的認知與價值認同,深刻領會和把握當前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情況,并在實踐教學中努力提升自身的課程思政能力水平與素養。
參考文獻:
[1] 張偉娟. 高職院校基于專業特色的高質量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植物造景技術課程為例[J].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27(01):86-91.
[2] 張一.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面臨的困境與應對[J]. 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1,19(04):75-78.
[3] 王燕,王智星,陳瀟,等. 基于立德樹人的高職中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為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05):40-41+47.
[4] 黃小華. 《電工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J]. 內蒙古電大學刊,2022(02):54-57.
[5] 楊茹. 城市軌道交通課程思政教學探究[J]. 普洱學院學報,2022,38(02):118-120.
[6] 于涵. 關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施的幾點思考[J]. 公關世界,2022(12):108-109.
[7] 謝寒,明荷. 基于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醫學專業教師如何開展教學的思考[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06):23-24.
(責任編輯:邵秋露)
基金項目: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2022 年度立項課題“關于職業院校‘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SZX504)。
作者簡介:李小玲(1967—)女,本科,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與研究工作;劉彥平(1974—),女,碩士,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