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黃茹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教材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數字化教材建設對于提高高職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業財一體信息化”是一門針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等財經商貿類專業開設的必修課程,基于該課程建設促進高職生深度學習的數字化教材,能夠提高學生的獲得感,也能深度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字化教材;業財一體信息化;深度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教材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教材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具有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等優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然而,如何將數字化教材與深度學習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一門針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等財經商貿類專業必修的課程“業財一體信息化”為例,開發建設促進深度學習的數字化教材,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一、深度學習概述
早在我國古代儒家學派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的“君子深造之有道,欲其自得之也”就已體現了深度學習的教育思想[1]。國外深度學習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典學者費倫斯·馬頓和羅杰·薩喬在參考了布魯姆對認知學習目標的分類后,創新性地提出的。深度學習又稱為深層學習,相對淺層學習而言。
淺層學習強調對知識的簡單描述和記憶,但不注重深入理解和長期保存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沒有積極地思考和探索。這種學習方式只能達到“知道、領會”的表層水平,無法真正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而深度學習是一種主動、深入和關聯性的學習方式,它注重對淺層知識的加工、思考、整合和升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主動思考和綜合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應對各種挑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生需要在學習表征的知識基礎上,深入挖掘知識背后的原理和概念,培養深度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行終身學習能力,并積累真實的情感經歷等。
二、數字化教材建設開發現狀與類型
數字化教材是以傳統紙質教材的知識體系為基礎,通過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性、交互性、智能性和開放性等數字化特點,對知識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和呈現,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教師教學需要的新形態教材。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數字化教材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求,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目前,國內關于數字化教材開發與建設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化教材體系設計、數字化資源建設以及職業教育相關專業課程數字化教材的開發過程研究等方面,這些研究涵蓋了不同學科背景下數字化教材開發與建設。
(一)數字化教材體系設計及資源開發
數字化教材體系和內容除了體現國家意志、反映社會主流文化、滿足教育實踐需要等“國家定義”外,還具有知識的動態生成、共享和個性化需求等特點。科學結構和設計的知識內容以多媒介為依托,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包括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仿真等多種交互信息表征方式,并能夠實現動態持續的更新與共享。因此,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數字化教材設計和開發的重點。數字化教材的技術特征主要表現在多樣化的交互、智能測評和個性化推送等方面,通過在線開放推動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數字化教材開發與在線課程平臺的聯動建設
基于在線課程平臺的數字化教材開發可以帶來教材內容體系的關聯延伸和開放性擴展。關聯延伸的特性使得各個知識點或模塊之間緊密聯系,有助于學習者構建系統、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開放性擴展則利用在線課程平臺的資源,提供一個持續更新、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和泛在化需求,同時在信息呈現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更具優勢。
(三)數字化教材的工具性特征表現形式
數字化教材的工具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作為學習資源管理的服務工具;二是作為學習課程和計劃的服務工具;三是作為面向學習結果和教學的服務工具。數字化教材中,學習工具的內嵌原則是支持學習交互,而運用原則是實現操作的通用化。
三、數字化教材建設與深度學習的關系
深度學習是指學生通過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和合作學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理解和應用的學習方式。數字化教材建設可以有效地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字化教材建設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
通過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元素融合到教材中,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形象和直觀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數字化教材建設可以實現個性化的學習
通過智能化教學平臺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為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內容和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數字化教材建設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
建設教材時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式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促進深度學習的高職院校數字化教材建設與應用案例—以“業財一體信息化”課程為例
“業財一體信息化”課程是高職大數據與會計等財經商貿專業的必修課程,開設在第二學期,是學生認知企業信息化、智能化財務工作的“第一課”,對樹立行業自信、強化信息素養起著重要作用。課程團隊基于該課程建設開發了《業財一體信息化》省級優秀數字化教材,該教材的建設秉持深度學習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互聯網+”背景下財務人員的信息化素養為核心,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原理和OBE教育理念,根據財務相關工作崗位創設應用場景和學習任務。
(一)案例數字化教材建設與資源建設
“業財一體信息化”課程依據智能時代財務相關工作崗位需求和專業教學標準,打破傳統知識儲備型教材構建邏輯,以“崗位”為邏輯起點,重構教材內容。以教材模塊二“總賬崗位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為例,按照“數據采集與規范化處理→總賬業務信息化處理→總賬業務流程優化→總賬業務智能化處理→賬表數據分析與可視化→無紙化檔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對教材內容進行項目化改造,將專業知識與崗位需求、技能競賽、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融合,不僅實現了“崗課賽證”的融通,也實現了由傳統課程的“學軟件”向“做業務”轉變,注重實踐過程, 讓學生學會記錄、分析和總結, 從中獲得實驗結論、獲取新知。同時將國家意識、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有機滲透,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材重構后的模塊二內容如圖1所示。
教材設計以學習者為核心,同時開發建設了“業財一體信息化”省級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平臺。課程教學組織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理論學習和實訓實踐的同步進行。
此外,“業財一體信息化”課程還原創開發了企業信息化、智能化財務工作的在線視頻、動畫資源庫以及試題庫。視頻和動畫資源庫的內容取材自真實案例企業,涵蓋了系統維護崗、總賬崗、薪資崗、資產崗、資金結算崗以及報表崗等六大崗位的信息化應用工作。目前已建成的企業信息化、智能化財務工作視頻及相關動畫的總時長達到了800分鐘。試題庫中包含了教材各模塊的多種交互題型,包括下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連線題和問答題等共計180題。試題庫目前已實現線上測試評價和在線互動答疑功能。
(二)案例數字化教材特色分析
1.基于OBE 理念,強化職業技能,設置分層教學目標。教材的各模塊在OBE理念的指導下,對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結合業財一體信息化和RPA機器人開發與應用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設置了明確的教學目標。該目標逐層進階,可評、可測、可觸及,從淺層學習的“記憶、理解”教學目標進階到深度學習的“會應用、能分析”等高階目標,職業道德、創新思維和全局觀得以體現。教材模塊二教學目標如圖2所示。
2.行動導向教學,雙線并進育人,實踐中優化教學策略。教材的各模塊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理論,按照工作崗位真實工作過程實施項目構建,加入育人理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用“三階七步、雙線并進”的教學模式。
“雙線”之一是行動主線,例如教材的模塊二將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信息化實施,按工作過程分解成了數據采集與規范化處理、業務信息化處理、業務流程優化、業務智能化處理、業務綜合實訓等8個遞進的工作項目,任務由單項到綜合,由信息化到智能化,通過自主探究、交流溝通、合作學習,在真實場景中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在人際領域中的深度學習表現。“雙線”之二是思政主線,把熱點財稅政策、典型案例等思政素材帶進課堂,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將知識入腦、專業入行、信仰入心,破解學生職業迷茫和專業困惑。教材模塊二“三階七步、雙線并進”教學策略如圖3所示。
3.多重維度分析,構建成長圖譜,精準把握學情,提高教學質量。教材模塊的每個任務開始之前,均設置不低于10道的知識和技能交互測試題,以了解學生專業基礎;通過內嵌拓展鏈接設置對崗位認知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實踐基礎;設置李克特量表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學習力多個維度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為每位學生建立個性化檔案,構建動態成長圖譜,作為增值評價和目標達成度分析的依據之一。教材模塊二任務一2022級財務顧問班的學情分析如圖4所示,通過學情分析發現:32.5%的學生在時間管理、注意力等學習能力上需要引導,15%的學生在學習計劃、聽課方法等學習習慣上需要幫助,而數據規范處理、業務流程設計和RPA機器人規則設置等知識點得分普遍較低。通過課前的交互測試題以及問卷調查教師即可精確掌握每個模塊的重難點內容,精準把握學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構建“234”形成性評價體系,及時反饋改進。教材的每個模塊通過信息平臺對學習過程的實時采集、即時評價,構建了“234”形成性評價體系。其中:“2”是指學習通和用友U8-ERP實訓平臺,分別完成知識和技能的評價;“3”是指素質、知識和能力三維評價內容;“4”是指教師、企業導師、學生和系統等4個評價主體。該評價體系有明確的目的性, 全方位記錄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能夠及時獲得評價反饋并進行改進,使學生學會學習。此外,該評價體系重點強調“不比基礎比進步”“不比別人比自己”。“234”評價體系如圖5所示。
5.目標達成及時評價,分層分類自我激勵,促進深度學習。本教材通過利用信息化平臺和信息技術手段,完成了學情的多維度調查、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記錄、目標達成度的分析,為每一位同學建立了增值評價檔案和成長檔案,讓每位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實現自我激勵。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讓老師可以做到關注到學生個體的發展,并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不同學生推送不同層級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感,并愿意主動學習,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6.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全面深層價值塑造。本教材在各個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通過設置拓展閱讀學習任務,構建了包括國家層面、職業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多維度思政育人目標。通過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稅費減免政策等思政素材,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通過會計名家樹立職業榜樣;通過財務舞弊案例給學生警示與啟發。
7.校企名師協同共建,教材的內容緊貼實務應用。教材的建設團隊中1人為企業專家,參與過大型企業信息化實施項目,有豐富的實戰經驗;2人為多年技能競賽輔導老師,先后多次獲得省級以上獎項,能迅速將RPA機器人、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到教材中;團隊4人均為省級精品在線課程主講教師,參與過企業信息化實施、智能化轉型、財稅政策咨詢等服務,保證了教材的教學內容緊貼實務應用。
(三)案例數字化教材應用實施成效
通過對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高職生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和學生評價,收集了使用傳統紙質版教材的2021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學生和使用案例數字化教材的2022級學生的教學目標達成度數據。通過對比兩組學生的學習差異性,發現應用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案例數字化教材后,2022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個人領域、認知領域和人際領域方面的目標達成度分別比2021級學生提升了9%、13%和32%,2022級和2021級目標達成度得分如圖6所示。這表明案例數字化教材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目標達成度。
(四)案例數字化教材建設不足及改進措施
1.目標達成計算應再精練。問題描述:目前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分析顆粒度太細,統計時雖然使用了Excel和PowerBI信息化工具,但工作量還是非常大。想關注到個體的成長和發展,調研題目和過程性考核題目還需要更多,勢必會增加統計分析的工作量。
改進措施:優化學習任務和評價方式顆粒度,豐富學情調研分析內容,將大數據技術、NLP技術應用于教學分析和評價中,開發目標達成度分析軟件,實時生成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分析各項指標。
2.教材配套資源應更新完善。問題描述:教材配套了豐富的富媒體資源,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作用,也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但經過課程內容的不斷優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還需要再補充錄制更具前沿性和創新性的知識,持續更新教學資源。
改進措施:根據最新行業應用和稅收政策,以及新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資源,使教材內容和教學資源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
結 語
深度學習是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向高層次發展的重要理念,數字化教材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聚焦高職院校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及課程學習特點,打破傳統知識儲備型教材構建邏輯,應用新技術,探索建設促進高職生“深度學習”的數字化教材。通過重構教材內容,并建設配套的在線課程、開發虛擬仿真平臺以及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分層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策略,構建成長圖譜及形成性評價體系,并應用于具體課程中。實踐證明,“深度學習”的數字化教材建設與應用不僅有助于將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獲得感提高,深度達成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較好,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霍詩涵.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生物學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2] 王健琪.促進深度學習的初中信息科技表現性評價的設計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3.
[3] 張韶.終身學習視野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材建設實踐[J].未來與發展,2023,47(06):67-72+35.
[4] 賈仕莉.促進深度學習的高校混合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海外英語,2023(16):93-95.
[5] 孫志紅,王艷艷,王淑玲.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深層學習探析[J].高等數學研究,2023,26(04):106-110.
[6] 陳堅,楊亞璪,彭倩,秦嚴嚴.基于“深層學習”理念的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3):5-8.
[7] 費建光,劉世清.論數字化教材的基本特征與開發原則[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4(06):71-77.
[8] 楊銀輝.職業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的建設與應用研究——以“網絡創業實踐”課程為例[J].機械職業教育,2018(0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