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建設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純潔性、革命性,事關社會主義建設方針路線,事關人民群眾的福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自我革命是黨的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黨的自我革命,保證和提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革命性,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列寧在布爾什維克黨中進行黨的自我革命,鍛造了一支強大的革命隊伍。我國的黨的建設路徑在借鑒蘇聯黨的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又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中國特色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
[關鍵詞]列寧;自我革命;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262?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20
列寧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踐行者,在領導俄國進行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立足于中國實際,結合列寧留下的寶貴經驗,逐漸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的建設道路。
一、列寧自我革命理論的內容
馬克思說:“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1]。政黨的紀律關系著黨的前途與命運,關系著革命的勝利與否。列寧在進行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領導一個全新的政黨革命的過程中,為了達到革命的目的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提出了一系列黨的自我革命的理論,為十月革命的勝利、鞏固新興的蘇維埃政權、統一全黨思想行為提供了保障。
(一)自我革命的必要性
統一全黨思想需要自我革命。在布爾什維克黨成立之初,吸收了來自不同階級的人員,列寧從實際出發,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闡釋和解讀、創辦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形式進行自我革命,闡述無產階級的使命和任務,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和行動,壯大了布爾什維克黨的力量,為十月革命偉大勝利鑄就了堅實的思想堡壘。十月革命勝利后,無產階級成為俄國的執政黨,此時的俄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并有大量封建殘余,隨著布爾什維克黨人數數量的增加,黨內思想狀況再次變化,為了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與反動派作斗爭,列寧在黨內開展了長期的自我革命,包括改革國家機構、開展理論學習、更改黨組織名稱等形式。
團結全黨需要自我革命。列寧在帶領俄國進行社會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十分重視黨內團結,他認為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而黨內團結是黨的正確領導的必要條件,并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充分地認識到政黨必須不斷地自我提高、自我學習才能將精神的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用統一的思想去指導統一的行動。
(二)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自我革命的路徑
關于黨的策略問題。為了保證革命的勝利,無產階級政黨在掌握領導權的同時,必須聯合農民、利用資產階級同盟者的力量共同推翻沙俄的統治。在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列寧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經濟政策,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為蘇聯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關于黨的組織紀律問題。革命勝利后,出于國內外戰爭的需要,大量新黨員的涌入使黨內的無產階級比例下降,直接影響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列寧嚴格把關入黨的程序和黨員的質量,對黨員進行定期考核,保證了黨的純潔性和紀律性。
(三)列寧關于黨自我革命的理論的實踐成果
十月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列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片面化的觀點作斗爭,開啟了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情況相結合的道路。正是列寧對黨的自我革命的不斷探索,保證了社會主義制度順利的在俄國確立。
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十月革命勝利之初,蘇維埃政權遭受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干涉,為了鞏固革命成果、維護政權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戰爭結束后,列寧審時度勢實行新經濟政策。正是由于以列寧為核心的領導者在建設時期審時度勢,同國內外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并加強對黨和人民的教育、改革組織機構,為俄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和平安全的國內環境,使得俄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濟得到了快速恢復和發展。
二、中國共產黨對列寧自我革命思想的借鑒
列寧關于黨的自我革命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理論,也給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帶來了豐富的理論積累和實踐經驗。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后的一百多年里,對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都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一代代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關于黨的建設理論,緊密結合我國具體的實踐情況,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出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舉措,形成了中國特色建黨思路。
(一)重視理論學習和思想建黨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深刻認識到了黨的建設的重要意義。在革命初期,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隊伍的經驗不足,在學習蘇聯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思想建黨”、領導“三灣改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保持團結一致的重要法寶。毛澤東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切革命者都應該學習的科學”[2],在根據地開展了“讀原著”、學習蘇聯經驗等活動,形成了重視理論學習的良好風氣。
在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號召全黨同黨內的宗派主義、主觀主義思想進行斗爭,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全黨,提高了全黨的政治意識和思想理論水平;特別重視理論的吸收、消化和運用,提出要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要學會利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方法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毛澤東對列寧黨的建設思想的發展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黨的建設理論的中國化,推進了全黨思想的統一,為革命的勝利準備了思想條件,也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的黨建思想,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使黨在改革開放后站穩了腳跟。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強調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制度有效的約束了黨員干部的言行舉止,使得黨員干部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對人民和國家始終懷有敬畏之心,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必要條件。
鄧小平堅定不移地進行改革開放,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開拓了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保證了黨的執政地位和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中國共產黨的威信不斷地得到提升,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力也不斷得到強化,實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不斷發展[3]。
(三)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一國兩制”構想得到實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發展。但發展仍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臺獨”“藏獨”分子活躍,企圖分裂國家;黨內出現享樂主義、貪污腐敗、消極作為等現象。對此,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應了時代之問,“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4]。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從現實出發,提出要不斷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重視民主制度的完善與發展,完善民主體制機制,聽取采納各方意見,不斷發揮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優勢;黨員隊伍的形象和戰斗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三、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列寧曾談到:“自我批評對于任何一個富有活力、朝氣蓬勃的政黨來說都是絕對必要的”[5]。面對新的歷史條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吸收列寧黨的自我革命經驗和共產黨成立以來治黨經驗的基礎上,創新黨的建設方案,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不斷加大反腐敗倡廉力度,黨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黨的政治風氣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實的組織條件。
(一)加強思想建設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思想的力量可以轉化成現實的力量。加強思想建設首先必須要從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保持黨員隊伍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欲事立,須是立心。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全黨步調一致的前提”[6]。
有統一的思想才會有統一的行動。在黨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的一百年里,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黨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形成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連接,用科學的理論體系指導社會主義建設、豐富黨員干部的精神世界,是黨長期奮斗的一條基本的經驗。
(二)加強組織建設
強大的組織體系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中國現代化目標實現的保障。從中央到地方,我們黨建立了嚴密的組織體系,確保了黨高度的執行力;從決策到實施,每一位黨員都要與中央保持一致,始終忠誠于黨,敢于擔當使命。
組織的成員,無論身份高低,都是共產黨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黨的組織能力和精神領悟能力不斷加強,組織內部環環相扣,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朝著中國夢的方向共同努力。
(三)加強反腐敗建設
面對腐敗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絕不容忍,堅持“蒼蠅老虎一起打”,以強硬的手段展開反腐斗爭,堅決清除黨內“毒瘤”,保證良好的政治風氣,保證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證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構建起黨全面領導的反腐敗工作格局是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成立了反腐敗小組、中央巡視組等反腐敗隊伍,用科學的方式監督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斷努力,反腐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共產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不斷提高。現階段不能完全消除腐敗,那就從源頭出發,盡最大的努力治理腐敗滋生的土壤。
四、結語
建設一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需要不斷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加強自身能力,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勇于自我革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標志,全面從嚴治黨沒有終點,從列寧的自我革命到新時代的全面從嚴治黨,一代代領導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找到了跳出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力量,現代化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有一支思想一致、紀律嚴明、不斷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3.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2.
[3]安永友.鄧小平黨建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價值啟示[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20,20(3):17.
[4]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519.
[5]列寧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34.
[6]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30.
作者簡介:張利曉(1998.3-),女,漢族,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