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婧園
摘要:立足消防監管實際情況,研究對現行機制的優化創新,探索重構“互聯網+”模式下以夯實責任為牽引、以精準評價為基礎、以分級監管為手段、以全棧賦能為支撐,形成多元參與的聯合監管模式路徑。通過建立單位自評為基礎,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多部門數據匯合迭代“精準畫像”的他評全覆蓋監管模式,研究在分級評估基礎上生成“事中監管執法隱患熱力圖”的可能性,并通過消防物聯網平臺動態實時更新,以實現輔助決策和監管。提出“全周期評價管理、全覆蓋隨機監管、全方位融合共治”的監管應用模式,為實現“互聯網+”消防安全聯合共治提供實踐參考和有益借鑒。
關鍵詞:消防安全;互聯網+;消防監管;聯合治理
隨著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軌道交通以及倉儲物流業數量增長,文物保護單位、養老機構以及城中村、老舊小區、“九小場所”數量增多,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消防安全不確定性愈加凸顯,各種常態和非常態風險隱患不斷增多,給消防安全形勢穩定帶來嚴峻挑戰。面對新的消防監管挑戰,迫切需要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各部門間形成聯合監管、數字監管、多元監管新模式,以實現跨部門精準分類施策,雙隨機聯合監管,“互聯網+”消防監管模式在此背景下被廣泛提及。
1 “互聯網+”消防監管路徑分析
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精準治理、源頭治理,通過在“夯實責任、精準評估、分級監管、全棧賦能、多元共治”五個維度上實現“互聯網+”監管模式的創新,使治理主體從消防部門包攬向社會共同治理轉變,治理手段從單一手段向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轉變[1],監管方式從粗放隨機向分級評價靶向防控轉變,治理重心從事后處置向源頭治理轉變,梯次實現治理模式的轉型升級和治理效能的迭代提升。
1.1? 以夯實責任為牽引
建立單位全流程管理體系。扭緊政府、部門、單位三方責任,打造屬地政府、行業部門、消防救援機構及公安派出所核準評價的責任鏈條,制定《行業部門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指導意見》《市級黨委政府消防工作責任考核評價指標》和《省級部門消防工作責任考核評價指標》等規定性文件,打通消防安全“都管都不管”的“中梗阻”[2]。編制地方標準,將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納入ISO9000和ISO45001認證,引導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向國際化接軌,形成“安全自查、風險自評、隱患自除、責任自負”的標準化管理機制。
1.2? 以精準評價為基礎
建立單位全周期評價體系。健全地方政府、行業部門、消防救援機構、社會單位全面參與的風險識別機制,制定科學客觀、多維覆蓋的消防安全評價標準,強化社會單位事前、事中和事后評價,精準評定社會單位風險等級,實行色塊管理,推動消防安全評價結果納入酒店星級評定、景區星級評定、保險費率優惠、單位信用監管重要內容。
1.3? 以分級監管為手段
構建量化評級為基礎、分級監管為手段,多方協同為延伸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充分運用消防安全評價結果,細化分級、分類管控措施,為“雙隨機”靶向治理提供支持,將消防監督系統雙隨機庫與市場監管部門雙隨機庫對接,實現重點單位和一般單位“應納盡納”和實時更新,分層級建立市場主體名錄庫,優化雙隨機抽查頻次,提高火災高風險場所、嚴重違法和失信單位抽查比率,實現精準監管[3]。
1.4? 以全棧賦能為支撐
研發消防監督移動執法終端,應用消防物聯網手段,提升監督執法效能,執法數據鏈接智慧消防平臺,為消防安全風險評價數據庫提供支持。與智慧消防平臺充分融合,加強前端開發、后臺應用,建立統一的大數據庫和“火災風險一張圖”,為城市消防安全風險防控、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消防隊站和力量布局、消防裝備配備等提供科學依據。
1.5? 以多元共治為目標
充分調動和運用社會資源,采用市場化手段,鼓勵技術專家、社會力量和第三方機構廣泛參與消防工作[1]。引入信用、保險、質量認證等輔助監管手段,通過行政手段引導、經濟杠桿調節,將消防安全管理質效與社會單位生存發展緊密捆綁,將消防安全固化上升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打通消防安全與經營效益同抓并重的“最后一公里”,實現消防工作責任共建、單位共治、安全共享。
2 “互聯網+”消防監管應用建議
2.1? 建立“全周期”評估分級監管模式
2.1.1? 創新單位自我管理機制
社會單位開展自主管理。制定《單位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指導意見》,規范單位消防隱患辨識方法和整改一般程序,明確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評價依據、消防安全評查評審制度、消防安全評價頻次,建立“安全自查、風險自評、隱患自除、責任自負”標準化管理機制,實現單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標準高效、自我評價規范科學、評價過程反芻循環”。
2.1.2?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評價體系
社會單位開展自我評估。制定《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全鏈條風險評價辦法》,設定單位類型、火災危險源、消防設施狀態等事前評分指標和責任落實、表彰獎勵、處罰、檢查等事中事后評分指標,加強社會單位消防安全風險事前、事中、事后評估,建立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評價體系,通過自我評估,實現單位消防安全“自我素描”。
2.2? 建立“全覆蓋”分級監管模式
制定《行業部門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指導意見》《鄉鎮(街道)消防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試行)》,按照黨委政府領導、行業系統管理、職能部門監督的原則,建立職能部門、行業系統、屬地政府多方參與的評價核準體系,對單位自評結果進行全覆蓋全鏈條評級二次核準,實現單位消防安全多元“精準畫像”。
2.2.1? 細化界定標準
修訂《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界定標準》《“9+N類小場所”界定標準》,厘清消防監督職責范圍,明確消防安全重點監管對象,彌補消防監管漏洞和空白點。
2.2.2? 擴容監管對象
對接市場監管部門和稅務部門,通過互融清洗、查漏補缺,對原有消防監督“雙隨機庫”進行擴容,對符合監管范圍的社會單位應納盡納,為實現“全覆蓋”基礎上的精準化監管奠定基礎。
2.2.3? 分級監管應用
按照單位自評和二次核準結果,將單位風險級別確定為A、B、C、D四大類。將單位的消防安全評價結果與雙隨機抽查比例頻次、柔性執法應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行業管理精度、聯合監管力度、消防工作評優評先掛鉤,以有限的人力資源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市場主體干擾最小化。
分級抽查:在雙隨機抽查中,按照單位風險級別,確定差異化抽查比例。A級占比5%、B級占比15%、C級占比30%、D級占比50%,減少對低風險單位的不必要檢查,針對性整治高風險單位隱患,實現靶向監管。
分級執法:對A、B級單位,實行首查不罰、首違不罰的柔性執法措施,鼓勵單位加強自我管理,提升評價等級,享受評級紅利。
分級裁量:依據自由裁量標準,將行政處罰歷史記錄作為事中評級減分指標之一。在自由裁量同一階次基準范圍內,對A級單位低限處罰,對D級單位高限處罰。
分級推優:在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評優評先時,A級單位優先推薦,D級單位不予參評。
分級服務:對C、D級單位,及時推送預警提示信息,指導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同時將D級單位預警信息推送至行業主管部門,提示加強重點監管和聯合檢查。
2.3? 建立“全棧化”賦能防控模式
2.3.1? 推動移動執法終端應用,實現執法現場閉環
優化基于小程序平臺的“消防監督檢查系統”,實現法律文書執法一線實時錄入、取證照片同步上傳、消防監督檢查數據“多平臺”同步更新、法律文書當場制作下發、罰款實時在線繳費等功能,實行網上流轉、全程留痕、數字化監控、閉環管理,提升行政處罰時效性,杜絕人為干擾,促進執法質效提升,使執法流程更加順暢、信息統計分析更加精準、單位評級核查更加便捷。運用大數據對每一起處罰案件全過程、多維度統計分析,自動生成“事中監管執法隱患熱力圖”,實現單位事中評分賦值一圖清。
2.3.2? 推動物聯網輔助決策,實現隱患風險實時動態監測
制定《消防物聯網平臺技術標準》,統一監測數據采集標準和分析流程,強化對動態隱患信息的處理運用和歸集共享,用“隱患動態數據引導監管執法”,由“人找隱患”變“隱患找人”,提升風險預警和輔助決策的智能化水平。聯合大數據局規范物聯網數據的管理和應用,根據歷史數據定期統計分析結果,為科學評估單位風險提供依據。
2.3.3? 推動清單數字化管理,實現多維數據精準畫像
集成打通市場監管、發改、網信、商務、稅務等部門相關數據,結合基層治理數據平臺信息,匯聚整合多源數據資源,拓展動態監測、統計分析、趨勢研判、效果評估、風險防控等應用場景,實現監管數據和行政執法信息歸集共享和有效利用,運用多源數據為市場主體精準“畫像”。通過風險分級,抓早抓小、預警預判,從事后監督變為事前、事中監督,推動形成風險預警、線索核查、調查處置的線上線下協同閉環管理,通過行業及基層治理智治全過程監管,實現評價體系透明化、監管機制良性化,全面提升監督執法決策科學化水平。
2.4? 建立“全方位”融合共治模式
通過引入技術專家、第三方服務機構、質量認證機構、保險服務機構及信用監管手段,推動參與消防安全治理。
2.4.1? 發揮技術專家作用,激發市場監管活力
制定消防安全專家庫管理辦法,利用行業技術力量和社會智力資源,推行專家檢查指導服務制度,明確專家入庫規則、抽取方式、業績認定指標、教育培訓要求、能力考核評價細則,完善專家遴選與聘任機制,規范專家分類與使用方式,優化專家管理與服務模式,發揮專家專業技術優勢,提升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2.4.2? 鼓勵購買技術服務,加強單位消防管理
建立第三方服務機構自律機制,規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活動,將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情況納入失信目錄,明確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和具體人員相應責任和違規的處罰措施,防止造成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的權力濫用,提升消防技術服務質量,為消防風險評價提供客觀、公正、權威的技術支持。
2.4.3? 完善質量認證體系,推進國際化標準管理
引入質量認證概念,制定《單位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填補現有ISO9000質量認證和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認證體系中消防安全管理評價內容的空白,將消防安全融入單位質量認證全過程,認證結果在消安委成員單位間互認,與單位消防安全分級評價掛鉤。
2.4.4? 引入保險公司參與,提供托底服務
制定《火災公眾責任保險實施辦法》,明確單位消防安全等級認定與保險費率浮動掛鉤,通過保險企業對其所承保保險標的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處理,探索“保險+服務”模式,以保險的杠桿作用推動風險治理、提供社會風險托底服務。通過保險費率優惠的經濟杠桿作用激勵單位加強自我管理。對參保火災公眾責任險的單位,在全鏈條評價時,進行正向賦分,提升參保單位評價等級。認可保險公司評定結果,強化行政手段與市場經濟調節雙向促進。在保險公司運用費率等經濟杠桿促進企業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同時,強化行政手段保障。
2.4.5? 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聯合懲戒
制定《消防安全領域信用監督管理辦法》,將單位的自我評估、技術服務機構和專家的執業行為納入信用信息采集范疇,單位評價結果與信用修復掛鉤,對技術服務機構、專家輔助執法和技術支持型消防物聯網平臺進行考核賦分,以信用手段提升消防治理水平,實現消防安全守信單位無事不擾,失信單位利劍高懸。
3 結束語
分析現行消防安全管理存在問題,研究“互聯網+”模式下消防監管路徑。提出以夯實責任為牽引,明確評價主體;以精準評價為基礎,明晰監管分類分級依據;以分類分級監管為手段,優化監管效能;以全棧化數字手段賦能監管應用,實現多元共治目標。通過對“互聯網+”消防安全監管應用分析,得出以單位自評為基礎,以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多部門數據匯合迭代“精準畫像”的他評全覆蓋監管模式。研究在分級評估基礎上實現“事中監管執法隱患熱力圖”可能路徑,并通過消防物聯網平臺更新實現輔助決策和監管。最后對發揮消防技術專家作用、開展質量認證、購買技術服務、保險及信用監管引入提出指導性意見。
參考文獻
[1]楊曉.城市消防安全治理面臨問題及對策探析——以河南省安陽市為例[J].今日消防,2020,5(5):96-97.
[2]薛宇豐.構建完善社會化消防綜合治理體系的實踐和思考[J].今日消防,2020,5(10):109-110+114.
[3]劉志鵬.簡論消防安全黑名單制度中的法律問題[J].中國經貿導刊,2020(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