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體育事業重要的戰略目標,其先行區的建設是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體育需求,促進地區發展,推動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有力保障。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對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目標定位及現實基礎等進行研究,分析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動態建設過程中的困境與實踐路徑。研究認為,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提供社會服務的場地設施資源保障脆弱、體育社會組織和體育人才資源保障不足及體育服務資金投入的渠道不廣泛;在協同發展層面表現出供給形式單一,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不能良性互動形成協同發展的格局。基于此,提出要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運行機制,加強整體規劃與標準化建設;保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需求,提升供給效率與均等化發展;豐富體育公共服務組織形式,推進載體創新與智慧化升級的具體實踐路徑。
關鍵詞:寧夏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先行區;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81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840(2024)02-0001-05
Construction of a Pilot Zon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Northwest China: Taking the Ningxia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XU Chengli, LIU Qing, TIAN Jing
(School of P.E. and Sport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goal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ilot zon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s a powerful guarantee to meet people's diversified sports needs,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China's progress from a sports country to a sports power.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target positioning and practical basis of the pilot zone in Ningxia, and analyzes the dilemma and practice path.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re not perf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Ningxia. The guarantee of venue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for providing social services is weak, the protection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sports talent resource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hannels for sports service capital investment are not extensive. At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t shows that the form of supply is single, and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fail to interact benignly to form a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that we improv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an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ensure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improve supply efficiency and equal development; enrich the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and promote the specific practice path of carrier innovation and intelligent upgrading.
Key words:Ningxia; Yellow River Basin; sports public service; pilot zon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為推動我國國民體質健康發展,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2年3月也相繼印發了《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是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期待的內在要求,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演化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成的交融,推動我國體育服務體系發展處于重要機遇期,國家提出的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等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帶來新契機,賦予新使命,《“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也提出“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要以體育需求為導向,加大對西部地區體育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重點加強西部地區體育基礎設施和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寧夏建設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建設注入了新動能。鑒于此,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發展困境進行梳理,提出“十四五”時期寧夏共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對策。
1"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黃河流域寧夏段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是將體育公共服務從“有沒有”的問題推向“好不好”的問題。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體育公共政策法規的制定、體育保障資源的建設、體育服務載體及手段的發展等,其中體育保障資源包含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體育人才培養、體育社會組織和體育公共經費投入等。寧夏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體育場地資源建設與體育人才培養過程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推進寧夏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要厘清現階段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政策法規、保障資源等現實情況,為提高全民健身與體育強國建設等提供良好的指導。
1.1"體育公共政策法規
體育公共政策法規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國家一系列政策、規劃及各項配套措施的頒布與實施為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力支點,激活了大眾體育健身的需求。寧夏地區自2016年以來,緊跟國家戰略步伐,積極制定地區體育相關政策,提出《寧夏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注重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發布首次國民體質健康監測公報;鼓勵全區中小學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設施向前社會開放,加強自治區全民健身路徑使用管理方法等政策的制定;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基本情況及現狀制定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政策與制度,保障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日趨完善。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及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明晰4項重點任務及16條任務條例[1]。
1.2"體育場地設施資源
2016—2021年,在黨中央及國務院領導下,寧夏地區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逐漸增多,人民群眾通過健身促進身體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全區現有體育場地39 141個,體育場地面積2 302.41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16平方米[2],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7.2%,健康中國與體育強國建設邁進新步伐。寧夏地區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人口總數的34.5%,國民體質測定整體合格率為91.19%,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者低費開放率為100%,支持建成全民健身中心、社區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鄉鎮農民健身工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全民健身設施不斷完善。
1.3"體育公共組織機構和人才培養
體育公共組織機構是指從事體育管理和服務的政府及體育事業單位。2021年寧夏地區體育系統從業人員主要有體育運動項目管理部門、職業運動技術學院和體育場館,人員分布較為均勻。寧夏地區在體育人才建設中,重視體育人才工作和政策完善,逐步加強體育人才的培訓工作,加大體育人才鼓勵機制,促進體育人才數量不斷增加,提升體育人才層次,優化體育人才結構。寧夏地區等級運動員及裁判員人才培養來看,地區注重多項目人才培養,主要在田徑、籃球、排球等傳統項目上人才輩出。
1.4"體育公共活動方式
寧夏地區以促進體育消費和豐富人民生活為目標,以體制健全和科技創新為動力,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銀川市創新舉辦體育健身挑戰“云賽事”,促進“體育+互聯網”融合及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健身步道的投入使用及體育公園的建設極大地滿足了寧夏人民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冰雪健身挑戰季、新年登高大會、元旦健身跑、農民籃球爭霸賽等各級各類健身活動,點燃了寧夏人民的體育運動熱情;通過體育場館、冰雪場館、體育用品經銷商開展的各種優惠活動為社會大眾帶來更多驚喜和實惠,圍繞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及健身方法開展了全民健身公益宣傳活動并產生一定溢出效應,有力帶動其他領域消費。此外,寧夏先后探索開展寧夏體育大集、社區運動會、市民運動會、全區農耕健身大賽等品牌體育賽事活動,各類體育賽事對全民健身帶動效應凸顯,促進了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1.5"體育經費投入
寧夏地區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公共財政系統經費投入主要用于大型體育場館建設及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體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體育賽事的組織及圍繞全民健身組織的體育賽事活動,社會捐增和贊助主要用于小型體育場館建設或體育健身器材的投入。體育公共服務的經費主要源于政府財政系統,且地區產業經濟欠缺導致社會捐贈與贊助并不廣泛。
2"寧夏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先行區建設目標
寧夏地處黃河上游下段,全域屬于黃河流域,分為峽谷段、庫區段和平原段三部分。寧夏境內黃河流域全長約397千米,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結合寧夏地區政府發文及我國當下國情發展的趨勢,討論寧夏建設怎樣的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先行區成為重要的議題。眾多學者對體育公共服務和服務體系的特征進行研究,認為體育公共服務的本質特征在于服務主體的公共性、服務體系的整體性、效能型、系統性、統籌性、科學性和服務性;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公益性、均等性及便利性;服務配置的有序性、保障性及服務觀念的多元性和創新性。因此,本研究結合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特征對寧夏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進行目標定位,主要從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均等化、融合化及信息化層面進行,以期推動寧夏地區體育事業乃至我國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2.1"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發展目標
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標準化發展,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需要有良好的政治基礎,形成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基本共識。為促進寧夏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建設,體育公共服務標準化應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轉變政府職能;要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加快管理技能與信息技術的進步;著力建設體育公共服務人才建設、資金投入等保障標準;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標準、體育活動、組織、體育社會指導、體質健康監測等要素標準和體育質量監督評價標準,促進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標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3]。
2.2"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均等化發展目標
隨著國家與地區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戰略布局的推動,農村問題及貧困(偏遠)地區的短板問題持續得到改善,擴大了體育體系的覆蓋面,但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不同區域、不同年齡段、城鄉之間仍存在明顯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點,老少邊窮地區體育資源相對匱乏,尚不能滿足體育需求的特點;其次是較好的體育資源都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城市市區)等地方,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程度低,因此造成“資源過剩”的問題。所以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均等化問題應繼續健全與完善,推動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向精細化發展。
2.3"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融合化發展目標
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是指將體育公共服務與經濟社會等各個相關領域進行融合,形成社會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寧夏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先行區建設首先要堅持體制融合,落實相關部門主體責任,突破體制障礙,充分發揮社會、市場主體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推動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市場運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格局[4]。其次堅持領域融合,加強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及為公共體育服務培養人才;加強體醫結合與體衛融合,推進體育與醫學和衛生的融合發展,為社會體育人群提供健康咨詢服務、體質健康監測服務、弘揚健康的生活理念等;加強體旅融合,結合地區發展優勢與特色,打造體育旅游精品路線、精品賽事與示范基地,帶動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加強體科融合,在科技與體育相結合的保障下,促進體育服務數字化與智慧化,從而高效率、低成本地促進體育事業全面發展。
2.4"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信息化發展目標
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信息化發展,是對數字體育的提升與擴展。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解決體育服務的發展問題,通過“智慧體育”構建創新性的體育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運動需求。一方面通過體育公共服務信息化發展打造智能化體育場館,提高群眾體育運動的體驗度,滿足體育愛好者多樣化的體育需求,提高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另一方面,通過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加強體質健康檢測數據平臺的建設,推進體育數據資源共享與信息互通的協同發展格局。
2.5"小"結
寧夏地區在深入貫徹全民健身戰略,完善全民健身制度,努力推動全民健身服務服務體系邁進更高水平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以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審視自我發展過程,與此同時,也要不斷發揮自我優勢,例如,標準化目標中注重政府職能的轉變,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購買能力,均等化目標中解決“短板”問題,注重橫向與縱向的發展等;融合化目標中結合寧夏黃河流域天然的生態系統,大力發展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發展模式,促進地方產業的豐富與發展,扶持數字化產業的發展推動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信息化發展目標中重視體育服務平臺的創新。總而言之,寧夏地區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結合地域發展的基本態勢與我國的發展國情,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推動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3"寧夏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先行區建設現實困境
3.1"體制機制體系不健全
我國體育行政機構中不同層級政府部門在縱向上的職能、職責和機構設置上基本相同,容易出責權邊界不清、權限模糊的問題,無法保障給公眾提供良好的公共體育服務,在整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中,政府與其他供給主體之間的合作并不充分,導致流動在市場、社會組織之間的公共體育服務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分配,造成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5]。(1)政策制定不清晰,標準不完善。寧夏地區高質量建設標準體系中將體育事業歸納為生活性服務業,在高質量標準體系框架制定中并未將體育事業或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其中;其次是未指定針對體育運動人群及相應年齡段的體育服務標準,尤其是針對殘障人群的體育服務標準建設。(2)評價監督體系不明確。在新時代發展進程中,寧夏要建設怎樣的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需要具體的明確發展目標及要求,為地區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評價監督體系。(3)體育行政部門職能缺失,服務意識淡薄。一方面寧夏地區各級體育行政部門人員力量較為薄弱,全區體育行政部門缺乏行政執法經驗與相應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體育部門職能所限,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不足,缺少專門的執法機構和人員,無法妥善應對當前面臨的體育行政執法問題,體育市場監管仍不到位,監管手段和措施欠缺,距離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還有一定差距。
3.2"資源保障體系尚不完善
公共體育服務資源保障主要是為體育運動群體提供社會服務的場地設施資源、體育社會組織,體育人才資源及體育服務資金投入。(1)體育場地設施資源保障支撐力脆弱。一方面,體育場地資源表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主要存在于城鄉區域資源差距較大,老少變窮地區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匱乏。雖然寧夏地區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中將重心偏移農村,體育基礎設施數量上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數量明顯高于城市,但因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城鄉之間、村際之間設施建設參差不齊,仍有較大差異。另一方面,體育場地年久失修、設施簡陋和配套設施陳舊等問題嚴重[6]。寧夏湖濱體育館作為使用頻率較高,年限較長的體育場地,現已成為危險建筑,但因為地理位置及政府資金投入等原因年久失修,對群眾體育參與造成困擾。公共體育場館是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場所,對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社區、村鎮及公共體育運動場所體育設施投放數量較少,遠不能滿足人均場地擁有量,不能滿足人們的體育運動需求和參與興趣。(2)體育社會組織及體育人力資源不足。現階段體育社會組織數量少,組織建設落后,組織自身能力不足,影響群眾體育的高質量發展。體育協會組織表現出無經費、無場所、無人員的“三無”現象,且體育組織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不具備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資格等。其次是寧夏地區未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輸送渠道,造成體育公共服務的人員缺失。人才是影響我國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7]。部分社區配備體育社會指導員,但依舊存在身兼數職的現象,同時還存在體育社會指導員未參加過專業培訓課程的情況,表現出體育健身專業素養的缺失。(3)體育財政是政府滿足社會公共體育需求的主要手段,是促進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8]。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主體意識不強,資金投入依然存在重競技輕群眾的問題,且資金投入保障體系僅依靠政府財政系統的支出與體育彩票的投入,資金來源渠道不廣泛,不能滿足現階段的體育需求,未形成良好的體育健身氛圍,群眾滿意度低。
3.3"協同發展體系尚不全面
(1)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的新形勢,公共體育服務提供主體、渠道多元化的格局并未形成[9]。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形式單一,主要依靠政府財政和體育彩票,未與體育社會組織及個人形成多元協同的供給模式,造成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低下,群眾參與體育意識不強的現狀。(2)從寧夏地區財政支出及人才培養等層面發現,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不能良性互動形成協同發展的格局。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都是體育的主體性工作,相互依存。廣泛地開展群眾體育,增強國民體質,鍛煉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從而為競技運動水平提高奠定基礎;在群眾體育活動中,可以發現并培養具有運動天賦的后備人才,為競技體育輸送新鮮血液,競技體育取得優異運動成績,也能鼓勵群眾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開展體育活動。
4"寧夏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先行區建設實踐路徑
4.1"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運行機制,加強整體規劃與標準化建設
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機制存在部門職能缺失,服務意識淡薄,政策制定不清晰,標準不完善,政府監督評價體系不明確等問題。為實現寧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1)圍繞黃河流域寧夏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建設,體育部門要加快建立并完善相關的政策與標準。1)制定公共體育服務標準要明晰責任劃分,界定清晰的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形成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高質量發展獨立的領域與獨立的發展階段[10],要明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建設思路、原則、任務及保障措施,形成體育項目服務清單及服務標準;2)明確各市縣(區)具備的硬件與軟件設置,制定公共服務體系的范圍標準、資源配置、管理運行、供給模式等重要內容,完善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構成要素、結構功能等,在實行體育場地國家相關標準的同時,明確地方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體育場地的規劃分配、運行服務等細則;3)健全“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協同推進、社會廣泛參與、群眾共建共享”的管理機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民主監督作用,深入群眾,了解群眾體育需求,建設服務型政府[11]。(2)加快推進單項體育運動協會中社會指導員機制的建立,完善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為高質量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蓄力;促進體育彩票等體育公益事業發展,加強協同發展社會資源平臺、手段和能力,打造全維度戶外運動項目集聚區,引領現代體育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參與主體多元化、供給渠道多元化、供給內容多元化、供給模式多元化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格局等具體措施,最終實現體育公共服務標準化,促進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4.2"保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需求,提升供給效率與均等化發展
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為滿足公眾基本的體育運動需求,保障公眾運動服務形成的一系列政策、體制機制、服務內容和形式。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建設過程,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滿足公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出發,不斷完成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提升公眾均等享受公共體育服務的社會經濟保障,尤其重點關注農村公共體育服務[12]。為推動寧夏地區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應繼續實施移民致富工程,加強對農村重點村落的體育設施建設,完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加強公共體育場館、體育公園等建設,補齊地區短板,實現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全面覆蓋,豐富體育場館內外的配套健身器材設施,增設符合老年、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特點的器材,完善功能設置。扶持貧困地區建設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各類公共文化、公共體育場館、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提升現有體育場館及設施的利用率和經營管理、服務運營水平。進一步加強青少年、老年人等人群體育,提升老少邊窮地區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要擴大公民參與渠道,強化政府服務過程中公民參與途徑的制度設計;還要加強對政府公務人員的道德教育,提高政府的責任意識和對公民參與的積極性,以保證公民運動需求的實現。而對于公民來講,主要強化自身素質,培養參與能力,增強權利意識,培養責任感[13],因地制宜地建設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4.3"豐富體育公共服務組織形式,推進載體創新與智慧化升級
隨著產業構成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交叉,體育產業所具有的綜合性和關聯性這一特征為體育產業更高、更深度地融合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又更廣泛地拓寬了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為實現體育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要努力踐行“體育+”融合發展模式,結合體教融合,鼓勵學校體育“走出去”,加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助力我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并打通體育公共服務梯隊人才輸送通道;結合體旅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結合黃河流域地域發展特色,打造精品旅游路線、精品賽事和示范基地,塑造城市名片,形成城市影響力,推進體育項目基地建設,帶動鄉村振興,建設創新型的體育綜合體;結合體衛融合,加強社區醫院與社區健身中心的良性互動,為國民體質健康提供良好的運動處方,幫助群體實現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結合體科融和,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實現體育數據共建共享,信息互通,更快更好地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5"結"語
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是寧夏地區乃至中國政府關于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及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研究梳理、總結出寧夏地區建設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目標定位,分析寧夏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現實情況與發展困境,提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對策,以期為寧夏地區及全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或示范區的動態建設過程提供實踐參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秉成“立足為民,服務全民”的理念,推進體育事業不斷前行,也繼續在體育事業全面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中發揮更多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黃河流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22-08-01)[2023-07-17].http://sport.nx.gov.cn/zfxxgk/fdzdgknr/bmwj/202208/t20220801_3654791.html.
[2]搜狐網. 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EB/OL].(2023-05-27)[2023-07-17].http://news.sohu.com/a/679495994_121124699.
[3]徐瑤.新時期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策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1):18-22.
[4]鄭家鯤.“十四五”時期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機遇、挑戰、任務與對策[J].體育科學,2021,41(7):3-12.
[5]李燕領,柳暢,邱鵬,等.新時代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本質特性、現實困境與路徑機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43(8):67-75.
[6]陰騰龍.建設體育強國進程中體育場館資源非均衡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6):15-18,65.
[7]楊樺.從運動員、教練員、教師到多類別多層次——對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的思考[J].體育科學,2018,38(7):6-8.
[8]李燕領,王家宏,邱鵬,等.我國體育事業財政支出:規模、結構與空間效應[J].中國體育科技,2018,54(6):20-28,36.
[9]張玉超.我國體育賽事產業的法律保護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10):10-17.
[10]樊炳有,王家宏.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構建及運行模式[J].體育學刊,2018,25(2):39-44.
[11]張玉超,焦亮亮,劉曉雯.國家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成效、問題與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1):1-7.
[12]許明,常娟.社會質量視閾下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及實踐路徑[J].湖北體育科技,2021,40(5):418-421.
[13]王家宏.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內涵、特征與價值取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1):7-11.
[14]李若洋,鐘亞平.數據驅動體育治理現代化:理論框架、現實挑戰與實施路徑[J].體育科學,2022,42(5):18-28.
[15]吳春艷,武傳璽.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10):167-169.
[16]陳華榮.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從要素供給到制度保障[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4):17-20.
[17]曾強,劉旭東.寧夏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現狀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7,35(1):41-45,51.
收稿日期:2022-12-2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編號:22BTY009)。
作者簡介:徐成立(1980-"),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體育賽事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
通訊作者:田"靜(1981-"),女,山西忻州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體育賽事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