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愛英,羅俊波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a.公共基礎課部;b.體育運動系,廣東廣州 510650)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對于其綜合素質和未來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體育專業學生如果僅關注專業技能而忽略了人文素養,難以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勝任各種職業角色。通過學習人文科學,學生能夠不斷拓展知識面,提升認知。在現代社會,人才需具備更多元的素質,僅僅依靠專業技能難以勝出。具備較高人文素養的體育專業學生更容易與人溝通、理解他人需求,具備更好的團隊協作和領導能力。這不僅在職場競爭中具有優勢,同時也更有利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的專業人才。而高校要想提高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應注重將人文科學融入體育專業的課程中,形成全面的教育體系,并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全面感受人文素養的實際應用。
人文素養是體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文化、道德、藝術等多個方面[1]。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和批判精神,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的文化底蘊和審美趣味,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通過提升體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可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種跨學科的學習和交流,有助于打破學科壁壘,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推動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為體育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增強體育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和不同文化的特點,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的多元性和復雜性,從而更加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公益事業。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其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人才。
高校應增加體育專業學生的人文學科教育。人文學科包括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等,這些學科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高文化素養,并培養其跨學科思考的能力[2]。學生學習不同的人文課程,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文精神是人類對自身和社會的關注,是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追求,是對人類文明傳承和發展的推動。學生具備一定的人文精神,則能夠更自然地將其融入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從而更全面地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進而找準自己的定位,實現全面發展。
1.增設文化素質必修課、選修課。在高校體育專業中增設文化選修課程,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了解并掌握體育相關的背景知識和理論,進而掌握體育運動相關的社會背景和影響因素。而這些知識和理論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它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體育運動的本質和意義,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另外,增設文化選修課程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使學生學習不同領域的課程,了解更多元化的知識和思想,從而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因此,高校體育專業可以增設以下幾類文化選修課程:歷史文化類課程,如中國古代史、世界文明史等,讓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背景和發展脈絡,增強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文學藝術類課程,如中國文學史、西方文學名著欣賞等,讓學生領略文學藝術的魅力,培養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哲學社會類課程,如倫理學、社會學導論等,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科學理論,提高思辨能力;自然科學類課程,如生命科學、物理學等,讓學生了解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和最新進展,增強科學素養和科學思維能力。
2.注重課程思政。在體育專業中,課程思政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體育運動與道德、社會問題之間的聯系,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例如,通過課程思政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體育運動員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和操守,以及他們應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3-4]。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意識。另外,課程思政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因為,高校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專業課程中,能夠讓學生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比如,通過學習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和思想,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體育精神,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文化自豪感。這種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為了落實注重課程思政的理念,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劃。高校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劃,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時還可以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意見,不斷改進和完善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二是加強實踐教學和文化體驗。高校可以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和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比如,組織學生參觀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等場所,讓他們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從而進一步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總之,注重課程思政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高校應該采取多種措施來落實注重課程思政的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職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1.開展文化活動,讓學生全面感受人文精神。學生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文化形式和表達方式,如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這能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體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另外,文化活動往往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能激發他們的藝術靈感和創造力,促使他們提高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5]。而且,文化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使得他們在社交方面的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而落實開展文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組織文藝比賽,如朗誦比賽、歌唱比賽、舞蹈比賽等,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藝和文化水平,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第二,鼓勵和支持學生自發組織各種社團活動,如書法社、攝影社、音樂社等,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才華,培養他們的自信和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大學生都渴望自我展示,讓他們參與校園文化活動能夠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文化熏陶,而且他們的課余生活也將變得愈來愈豐富,這能進一步增強他們對大學生活的熱愛。
2.舉辦人文講座,引導學生關注人文領域。要想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需讓他們提高對人文領域的關注程度。因此,高校可以通過舉辦人文講座來實現。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人文講座涵蓋領域廣,可以讓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演變。通過聽取人文講座,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思想,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其二,人文講座的內容往往涉及人類情感、道德、價值觀等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思考人類的本質和價值,探索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學生可以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更從容地面對人生的挑戰和困難。
為此,高校要加強宣傳和教育,即組織相關的講座和研討會,讓學生了解人文講座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還可以開設相關的課程和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人文講座的魅力。再者,學校可以邀請文化名人、學者等來校講座,讓學生接觸到更權威、更深入的人文知識和思想。這些文化名人、學者的經驗和見解可以為學生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啟示;另外,高校應建立完善的講座體系,包括不同領域、不同主題的人文講座,并與校內網互聯。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參加不同的講座,聽講效果更佳。總之,舉辦人文講座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應該采取多種措施來落實舉辦人文講座的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職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3.宣傳體育名將事跡,弘揚體育精神。宣傳體育名將事跡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體現在弘揚體育精神方面[6]。宣傳體育名將的事跡可以讓學生了解他們在體育運動中的奮斗和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和夢想。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體育名將所代表的體育精神和價值觀,例如團隊合作、堅持不懈、勇于拼搏等,從而培養他們的體育道德和人文素養。
為此,高校可以在校內網站和公眾號專設一個板塊,用來發布體育名將的事跡和相關文章,讓學生隨時隨地了解最新的體育新聞和名將事跡,同時還可以通過精準推送功能,將相關信息推送給體育專業的學生,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效果。此外,高校也可以舉辦體育名將講座和分享會,如邀請體育名將來校開展講座和分享會,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他們。這些講座和分享會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名將的運動經歷、心路歷程和成長經驗,從而受到更多的啟發和鼓舞。而在平日里,高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討論和交流活動,例如“我最喜歡的體育名將”“從名將身上學到的精神”等,讓學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體育精神和價值觀,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1.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文化修養。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術和專業技能培養,還要關注教師隊伍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傳授專業知識,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了解和探索人文領域的知識和思想。這樣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教育服務,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提高人文素養。另外,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他們的言行舉止和思想觀念對學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高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有關人文素養的培訓和研討會,提高他們對人文領域的知識和思想的認識及理解程度。同時還可以邀請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專家和學者來校進行授課或講座,讓教師接受更專業的指導和教育;同時要鼓勵教師進行自我提高,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學習,閱讀有關人文領域的書籍、參加在線課程等。高校還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和支持,例如提供學習經費、建立學習平臺等,以促進他們的全面提升。此外,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文化修養和教育效果進行定期評估和考核,這能促使教師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從而提高文化修養。
2.提供交流平臺,鼓勵文化碰撞。教師同行之間的文化碰撞可以促進他們相互學習和交流,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育能力。通過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育理念,教師可以發現自己的短板,同時還可以借鑒其他教師的優點和長處,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這種文化碰撞不僅可以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為了鼓勵教師同行之間進行文化碰撞,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教師交流平臺,如教師交流論壇、教師沙龍等,為教師提供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這些平臺可以定期舉辦各種主題的討論和交流活動,讓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育理念,促進其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合作。二是組織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和研討會。高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會議和研討會,讓教師了解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教育動態,同時還可以為教師提供與其他學者和專家交流的機會,拓展教師的視野和思路。三是鼓勵教師參與校際交流項目。高校可以鼓勵教師參與校際交流項目,如交換教師、合作研究等,讓教師在不同的文化和學術環境中相互學習和交流,拓展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這樣能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這種交流不僅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和共同進步,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職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1.鼓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提升體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終極目的是讓其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即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他人,能奉獻社會的高素養的人。因此,高校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可以從引導學生接觸社會入手。高校本身即學生步入社會的重要橋梁,故除了注重學術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還應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性活動,如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社會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為他人提供幫助,樹立積極向上的社會形象。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群、文化和問題,了解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增強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貢獻是有價值的,從而增強滿足感,并提升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可如此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第一,開設志愿服務課程和培訓,為學生提供參與志愿服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志愿者招募、組織和管理等。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安全和保障等方面的指導和培訓,確保他們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安全、健康和愉快。第二,建立志愿服務平臺和機制,如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機會和渠道。同時還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定,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將志愿服務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第三,組織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和項目,如社區服務、環保活動、文化交流等,吸引更多的體育專業學生參與其中。同時還可以與其他組織合作,如與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
總之,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是高校促進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會、認識自我、培養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為未來的職業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2.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通過校企合作機制,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崗位,了解企業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另外,在實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企業文化、管理理念、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知識,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提高職業道德和文化素養。同時,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生還可以了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趨勢,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此,高校需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和溝通,共同制訂校企合作計劃和方案,確保合作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同時還要與企業保持密切的聯系和溝通,及時了解企業的需求和反饋,調整和改進合作計劃。同時要建立完善的實習管理制度,包括實習計劃、實習安排、實習考核等方面的規定和標準,并加強對實習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以確保實習的質量和效果。另外,高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實習生活和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教育,幫助他們提高人文修養和實踐能力。高校可以與其他學校、運動俱樂部、健身機構等進行合作。這樣,學生可以在實習過程中接觸到與體育專業相關的行業的各個方面,如了解健身俱樂部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學習健身指導員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等,從而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這樣既能讓學生鍛煉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提高競爭力,又能幫助他們明確就業傾向和職業規劃。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學習到健身俱樂部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人文修養和社會責任感。
總而言之,在高校提升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中,我們通過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校園文化、強化師資隊伍和注重聯系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塑造一支更全面、更有擔當的體育專業學生隊伍。通過增加文化選修課程和加強課程思政,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打破學科壁壘,提升文化素養。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開展文化活動、人文講座和宣傳體育名將事跡,我們可以激發學生對人文精神和體育精神的認同。強化師資隊伍方面,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提供文化交流平臺,我們可以培養一支具備專業素養和廣泛人文視野的師資團隊,為學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最后,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和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社會中得到更多鍛煉,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這一系列的策略能夠幫助體育專業學生全面提升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