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新《國家安全法》的實施、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設立,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進入了快車道。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法治建設需要國家安全法學人才提供支撐。只有明確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的原則和路徑,科學設置國家安全法學課程體系,才能提升國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化解重大國家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章強調:“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1]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安全之路。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現代化之路必然是一條法治之路,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國家安全立法的巨大成就、國家安全執法方式的巨大轉變都迫切需要國家安全法學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檢驗,充分發揮國家安全法學教育在國家安全工作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因此,極有必要明確我國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的原則和路徑,科學設置相應課程體系,提升我國國家安全人才隊伍建設水平。
一、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的原則
國家安全法學既是政治敏感性強的實用學科,又是新興的法學學科,要全面探究國家安全法治思想發展演進的規律以及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遵循的原則。
(一)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對新時代國家安全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全新的闡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新時代總體安全觀的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強調加快國家安全學一流學科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更加強調建成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高水平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2021年,清華大學召開了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強調了新時期要加快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要在學科建設中優先培養高層次人才。國家安全法學作為國家安全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緊緊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培養能夠從事各方面國家安全法治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的專門人才。
(二)以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為目標
我國始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更要依法進行。國家安全法學作為一門新興的法學學科,其基本研究對象就是國家安全法律規范以及立法、執法、司法、監督、教育與普法、國際合作等諸環節的若干法律問題,這就需要培養一批懂法、用法的專門法治人才。2018年《關于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指出,法治人才培養應當找準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的結合點,為全面推進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應當進行全面系統的法學教育,滿足國家安全的人才需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中的問題,努力培養一支卓越國家安全法治人才隊伍。
(三)以學科交叉性為宗旨
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造就了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復雜性問題,單一學科無法解決一個問題的所有方面,學科的交叉融合應運而生,國家安全法學就是作為交叉學科的國家安全學在法學領域的體現。對于國家安全來說,法學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在國內層面,我國維護國家安全需要通過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在國際層面,必須理解相關國際法規則才能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國家安全。對于法學領域來說,國家安全也是重要的研究問題。《國家安全法》是國家安全領域的基本法,《反恐怖主義法》《核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是專門法。而這些專門性法律要求熟諳交叉學科的特性,以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融入法學元素。
二、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的路徑
國家安全法學教育是為國家安全法治工作培養人才和提供理論支撐的關鍵途徑,為了貫徹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的原則,應當堅持適應社會實際需求、著力培養高層次人才、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方法。
(一)適應社會實際需求
我國日益面臨復雜多樣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威脅和挑戰,必須以法治手段進行應對,而當前我國國家安全法治人才嚴重匱乏。從國家現實需要出發,需要具有堅定法治思維的國家安全治理理論、技術和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服務于國家戰略和地方建設,既能夠為對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提供法律支持,又能夠從法律角度進行基礎理論研究和對策研判,為國家安全維護和塑造提供實質智力支撐。
(二)著力培養高層次人才
國家安全學作為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由于國家安全學學生畢業去向的特殊性,當前還不適宜大規模地開展國家安全學本科教育。因此,國家安全學領域中的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也應優先以博、碩士高層次人才培養為主。一方面吸收已有法學知識背景的本科生進行培養,能夠促進國家安全法學學科的體系化,更快填補國家安全法治工作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需求;另一方面給國家安全法學學生的就業提供緩沖空間,為就業市場中加深對國家安全法學專業的認識提供充足時間,避免大批該專業本科生就業供大于求。[2]
(三)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
國家安全學是一個復雜的領域,涵蓋多個方面,對其進行法學研究必須具有寬泛的知識面和廣闊的國際視野。國家安全法學人才培養需要促進跨學科的交流,在加強現有專業基礎課程建設的同時,通過專題講座、實地考察等形式擴展研究生的知識面,吸收研究生參與重大科研課題研究,鼓勵跨方向、跨專業、跨學科選修課程。不同院校、研究機構可以合作形成專業博、碩士聯合培養機制,共同培養出具備較為宏觀的理論分析能力和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三、國家安全法學課程設置
國家安全法學的重點研究內容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中國立場和中國法實踐,汲取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先進國家的經驗,因此,其課程設置既要立足國內實際,也要適應國際安全需要。
(一)國內安全法
國內安全法研究是在理論層面上探索和揭示國內安全的基本理論體系架構,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和平安中國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主要內容涵蓋了國內安全法理論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國內安全法理論構成要件要素、研究目的、研究對象、基本任務、本質規律和研究方法等;全面系統地探究國內安全法及其相關對象的本質、客觀狀態及其發展規律;探尋合理的國內安全法治觀及其相關舉措;指導和保障國內安全法治活動。
(二)海外安保法
當前,我國境外企業規模大、人員數量多的實際對安全的需求愈發強烈,其人身和財產安全便成了國家海外安全保護的核心內容。極有必要加強海外安保法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海外安保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海外安保組織領導體制機制,尤其是復雜海外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的指揮與協作機制;國家海外綜合保障基地的法律問題;國家武裝力量海外安保行動的法律保障;保安企業開展海外安保業務的法律與監管;海外投資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海外投資和貿易中人權、環保、稅收、金融等風險識別與規避等。
(三)新興領域國家安全法
隨著網絡、太空、遠海、極地、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科技的革新與飛速發展,更加豐富了國家安全的要素和內容。國家間尤其是大國間博弈與角逐的戰場已經向著新興領域延伸。主要內容有:促進網絡、太空、遠海、極地、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發展和國家安全能力建設的相關立法;相關的戰略規劃法;相關的領導組織體制機制的健全完善;網絡空間治理現代化問題;網絡空間犯罪的預防與懲治;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標準、管轄協調、情報共享以及司法協助;國家安全視閾下的算法、算力與人工智能法學;新興領域的國際法規則建構、解釋和適用問題;戰爭法在新興領域適用問題等。
(四)國際安全合作機制
國家安全不是互斥的,一國的安全并不意味著其他國家面臨危機,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全面的、系統的和共同的安全觀,需要建立國際安全合作共建機制。在自身利益維護和國際責任承擔上,需要不斷貢獻中國方案,進一步加強國際安全合作。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國際安全合作機制的理論基礎;國際安全合作機制的范例研究;中國參與國際安全合作機制的歷史與發展演進;中國在軍事演習、軍事援助、軍事培訓、緝毒、反恐、維和及其他全球或區域安全合作機制的角色、實踐、作用及評判;國際安全問題解決過程中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角色的發揮研究;新型安全伙伴關系研究;中國管控分歧、增進互信,維護周邊環境穩定的實踐評判等。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王林.新文科背景下的國家安全法學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研究[J].情報雜志,2021,40(10):186-193.
(作者簡介:劉瑞強,中國政法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