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激發青年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當前歷史主動精神存在多元文化思潮干擾、傳播形式單一,難以浸潤青年學生心靈的窘境,用好用活歷史主動精神。通過講好革命故事、搭好專題網站、做好社會實踐的方式,積極探求歷史主動精神培育青年學生責任擔當實踐路徑,助推把青年學生培養成敢于擔責的新時代好青年。
【關鍵詞】歷史主動精神|青年學生|責任擔當|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強調:“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1]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培育并不斷繼承豐富發展起來的寶貴財富,是尊重歷史規律、把握歷史大勢、勇擔歷史責任的主動精神體現。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繼續發揚和踐行歷史主動精神,以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激發青年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奮力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一、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培育青年學生責任擔當的生成機理
(一)源自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品格
毛澤東同志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2]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旗幟鮮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指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啟精神解放的歷史征程。一百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中國青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在革命年代,歷史主動精神指引青年學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以青春力量譜寫時代贊歌;在建設時期,歷史主動精神指引青年學生發奮圖強、力求上進,以先鋒姿態積蓄磅礴力量;在改革時期,歷史主動精神指引青年學生勇于創新、力爭上游,以匠心精神豐富時代內涵;步入新時代,歷史主動精神指引并將長期指引青年學生踔厲奮發、勇毅前進,助推培養敢奮進、敢擔責、敢建功的新時代青年。
(二)源自黨百年奮斗偉大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獲得精神主動的歷史。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把握歷史規律,領導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一系列偉大成就,創造了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主動分析所處的歷史方位,并賦以其新的時代內涵,激勵中國青年翻過一座座山,渡過一層層關;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三個歷史決議體現出黨不斷歸納歷史經驗,堅持歷史主動,形成了推進社會前進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合力。百年之間,中國共產黨以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培育青年學生責任擔當,不僅是歷史和現實的生動寫照,更是黨百年奮斗總結的歷史經驗。
(三)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厚滋養
歷史主動精神的形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它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流淌著中華文明優秀基因。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歷史主動精神打破時空的“壁壘”,持續傳承鮮活的文化印記和珍貴的文化記憶,滋潤青年學生精神息壤。自古以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呈現出鮮明的歷史主動精神。其中,“學不成功決不還” 的追求、“少年應有鴻鵠志”的進取、“匹夫有責”的擔當等都是中國青年把握歷史脈搏、堅持歷史主動的生動體現。以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培育青年學生責任擔當,不僅是文明和文化的傳承培植,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載體。
二、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培育青年學生責任擔當的現實困境
(一)青年學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潮干擾,存在認知偏差
隨著中外文化融合進程的加速,思想文化和精神理念的傳輸和滲入對青年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著茲事體大的影響。青年學生本身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在思想文化激蕩的環境中,更容易被外界的不同聲音所吸引,以自己想當然的角度來認知歷史主動精神,不發揮或錯誤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夠正確認知和跟隨歷史主動精神的價值引領。
(二)目前歷史主動精神傳播形式單一,存在傳播局限
當前,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傳播形式缺乏時代氣息,青年學生學習歷史主動精神的渠道大部分為傳統式灌輸、線性式傳播的教育方式,話語表達較為嚴肅,難以契合大學生想法多元、尋求新鮮感的特征,使歷史主動精神的傳播與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感、缺乏時代感,效果事倍功半。個別高校將歷史主動精神教育固化為指定主題的演講活動,過于表面和形式化,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達不到教育效果。由于歷史主動精神的傳播形式局限,部分青年學生難以正確認知歷史主動和歷史規律,對中國近幾年的發展進步不夠了解,無法正確看待“他塑”問題,更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的侵蝕。
三、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培育青年學生責任擔當的實踐路徑
(一)講好革命故事
故事是傳達精神最好的載體,也是最鮮活的教學素材。在傳統的高校思政課堂當中,學生普遍存在到課率低、抬頭率低、互動率低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宣講形式和內容缺乏故事感,多以傳統式理論灌輸和知識性識記為主,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存在距離感。事實上,多數學生是喜歡聽革命先烈事跡與故事的,而歷史主動精神是在黨和人民百年奮斗過程中的爐火中淬就的,蘊含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高校作為培育青年學生責任擔當的主陣地,要主動作為,要加強對歷史主動精神的研究,收集整理好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跡,結合社會熱點挖掘高價值的教育內容,將其作為歷史主動精神融入大學生責任擔當教育的理論依據,融入大學生的培養計劃、教學方案、教材體系中,充實課程內容,加強學生對歷史主動精神的認知。
(二)搭好專題網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3]當前,全媒體的傳播方式對偉大歷史主動精神產生著巨大影響,通過全媒體技術,可以實現搭建歷史主動精神專題網站,整合輿論傳播載體,推動歷史主動精神話語內容和傳播形式創新,形成影響范圍廣、影響力度大的新型微陣地,讓歷史主動精神“火”起來的同時真正“活”起來。總之,我們要發揮好信息傳播技術的優勢,在互聯網滄海橫流中進行輿論引流,引導青年關注、學習歷史主動精神,豐富歷史主動精神傳播方式,提升歷史主動精神認同度,營造用歷史主動精神涵養青年學生責任擔當的輿論場。
(三)做好社會實踐
以歷史主動精神培育青年責任擔當,不能僅停留在校園之內,必須引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會實踐。第一,要加強校地合作,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體現歷史主動精神發展歷程的實踐育人基地,使學生在歷史與現實的反思中,感悟歷史主動精神的內涵,從中獲取強化責任意識、加強使命擔當的啟示。第二,引領學生到革命遺址或紀念館進行實地考察,并由學生分組進行講解。學生在做前期準備和實際講解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革命老區的歷史與發展狀況,身臨其境地感知歷史主動精神,強化自身對歷史主動精神的認同。第三,鼓勵青年學生積極投身于“三支一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責任、擔當責任,增進學生對歷史主動精神的感悟與認同,自覺做歷史主動精神的繼承者和踐行者。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21-11-17(002).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項目課題:2021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教學改革研究專項《將“五色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路徑研究》,(SJGSJ2021010)階段性成果;2022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將“五色教育”貫穿于黑龍江省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研究》,(GJB1423183)階段性成果;齊齊哈爾大學教研項目,《黑龍江西部地區大中小學思政課實踐教學一體化創新模式研究》 GJQTYB20210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趙越,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現任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部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劉襄辰,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