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中,遼寧人民始終與黨中央同向同行,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貢獻了重要力量。在遼寧這塊熱土上,留存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是遼寧人民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方式。本文在闡釋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相關概念、遼寧紅色文化與黨建工作關系的基礎上,分析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對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著重探索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以期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遼寧紅色文化資源|高校|黨建工作
一、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相關概念
(一)文化
要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首先要明確文化的含義。從廣義上看,文化特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看,文化特指精神形態、價值觀念方面的內涵,包括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價值選擇等。文化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文化具有多樣性,即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都孕育了各自特有的文化,人們千差萬別精神世界的滿足離不開文化的多樣性;第二,文化具有傳承性,即文化的發展、是動態的,文化需要人們創造、保護、創新、傳承;第三,文化具有平等性,即要以平等、包容的視角看待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任何國家、民族的文化都應被尊重。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優秀的文化能夠鼓舞人、激勵人,從而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二)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年代共同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其內涵豐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革命戰爭時期的“人”,即為民族解放事業沖鋒陷陣、壯烈犧牲等具有影響力的革命烈士;第二,革命戰爭時期的“事”,即對中華民族歷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的相關歷史事件,如遵義會議;第三,革命戰爭時期的“物”,即承載著革命戰斗痕跡的舊址或革命烈士使用過的物品等;第四,革命戰爭時期的“魂”,即反映革命烈士不懼困難、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紅色精神。
不難看出,紅色文化是先進的、積極向上的文化,它能夠使廣大青年學生不忘來時路,銘記革命歷史,致敬革命先烈,在新時代繼續傳承革命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三)遼寧紅色文化資源
遼寧紅色文化即立足遼寧,反映中國共產黨帶領遼寧人民在歷史征程中創造出的先進革命文化。遼寧是一塊紅色的沃土,其中,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是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最顯著、最亮麗的標志。
在漫長的歷史年代里,遼寧涌現出一大批耳熟能詳的英雄模范人物,也發生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紅色故事,這些英雄人物與紅色故事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現如今的革命舊址、紀念館、博物館正是紅色精神的具象化,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抗美援朝紀念館等。
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因地制宜地研究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將助推高校黨建工作順利開展。
二、遼寧紅色文化與高校黨建工作的內在聯系
(一)遼寧紅色文化是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根基
俗話說,基礎不牢則地動山搖,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目標在于培養廣大師生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素材作為支撐,遼寧紅色文化恰恰包含著大量生動的故事案例與具象化的教育場館,能夠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根基。
在遼寧這塊熱土上,出現了楊靖宇等愛國革命人士,他們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憑借著頑強的斗爭精神與敵人殊死搏斗,為完成民族解放的神圣任務無私奉獻。除此之外,遼寧也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場館,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該博物館以大量的史實資料為依據,通過現代化的手段真實反映了中國東北曾經遭受的殘酷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為抵御外敵積極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無論是愛國人士的紅色故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亦或是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教育場館,都沉淀著遼寧紅色印記,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優質資源和重要根基。
(二)高校黨建工作是傳承遼寧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
高校黨建工作是各高校開展各項工作的核心,該項工作承載著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重任。
一方面,開展高校黨建工作要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引領廣大師生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華民族在一百多年間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中,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至關重要的,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敢于拼搏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接續奮斗的動力在于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在于有著紅色文化的滋養。講好黨史故事就必然要講清楚紅色革命故事,發揮紅色文化鼓舞人、激勵人的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開展高校黨建工作要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將紅色文化融入黨建工作中能夠培養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紅色文化的引領,而遼寧紅色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具體化、地方化,高校黨建工作立足遼寧,從中汲取養分,能夠為遼寧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廣闊平臺。
三、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對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能夠增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立足本地區,挖掘遼寧紅色文化,用好遼寧紅色文化資源,使廣大師生接受更加系統的教育,能夠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這里有無數英雄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他們有著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不計個人得失,將小我融入大我,將愛國情懷轉換為拼搏奮斗的強勁動力。他們的英雄事跡正是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生動素材,講好英雄事跡,能夠增強廣大師生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提升黨性認識。遼寧是片紅色的沃土,這里英雄兒女輩出,遺址遺跡是幫助后人更好地了解英雄烈士的故事,銘記紅色歷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關向英紀念館。通過實地參觀紀念館,能夠使廣大師生更加深刻地、直觀地感受到英雄人物的家國情懷。
除此之外,“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沈戰役紀念館等也是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寶貴資源和重要場所。通過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圖畫文字、場景再現,能夠帶領廣大師生穿越歲月時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全面感受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團結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仡櫩嚯y歲月,牢記輝煌時刻,才能更好地珍惜當下,展望未來。具象化的紅色教育基地,使高校黨建工作更有感染力,更有實效性。
(二)能夠傳承和發揚紅色革命精神
中國革命歷史悠久,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與文化內涵,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是紅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將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建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紅色革命精神。
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中帶領遼寧人民形成的寶貴財富,革命遺址、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是記錄遼寧人民無私奉獻、英勇拼搏的重要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廣大師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革命文化,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堅定理想信念,為國家、為民族拼搏奮斗的愛國之情與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通過參觀學習革命人士的英雄事跡,廣大師生能夠從中汲取紅色革命精神,繼續傳承并發揚紅色革命精神并將其轉換為愛國情、報國志,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三)能夠筑牢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
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將其融入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助于培養廣大師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崇高的愛國情懷。
讀史可明鑒,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歷史,挖掘并用好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使廣大師生更加明晰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理解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帶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以紅色革命文化滋養心靈,用紅色革命精神浸潤靈魂,樹立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的品質。
知古可鑒今,挖掘并用好遼寧紅色文化資源不僅能夠帶領師生學習革命歷史,領悟紅色革命精神,還蘊含著鮮明的時代價值。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思潮、各種文化相互交織疊加在一起,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責任,必須加強思想價值觀念的教育與引導。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正是開展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根基與載體。通過引導廣大師生學習紅色故事、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可以厚植愛國情懷。
四、以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將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將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高校思政課建設能夠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增強課堂吸引力,提升教學實效性。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將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理論教學中。教師應將遼寧紅色故事適時地與教學內容相融合,通過案例分析、思考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遼寧的革命歷史,汲取革命力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利用好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拓展與延伸,高校應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觀遼寧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實地參觀,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遼寧紅色革命歷史,感受當年革命烈士的艱辛與付出,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再次,依托于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教學模式,開展翻轉課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結合案例分析等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難以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學生的獲得感是衡量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現階段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設置主題研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發表個人觀點,參與課堂活動,在交流討論中理解理論要點。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鉆研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課上進行演講并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鼓勵其他學生發表感想并進行簡要點評。學生在查閱資料、發表演講、交流互動時會對遼寧紅色文化的感悟不斷加深,愛國之情與報國之志也會更加濃厚。
最后,以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教學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學模式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網絡平臺也已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師應在遼寧紅色文化資源中選取適當的素材制作成擴展視頻等教學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以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打造高校黨建工作新模式
依托于遼寧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打破高校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打造“線上線下一體,校內校外融合”的新模式,開展全方位、立體化育人新格局。
一方面,高校在開展黨課等線下育人環節時,要深入挖掘遼寧紅色文化資源中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與紅色故事,用生活化的語言將其娓娓道來,既能使理論知識更鮮活明了、更通俗易懂,也能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同時,為更加便捷、高效地開展黨建工作,高校應在學校網站中開設線上黨建工作學習專欄,選取遼寧紅色文化素材上傳其中,進一步豐富廣大師生的學習內容。
另一方面,在校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宣傳欄、走廊、大廳等醒目處開展遼寧紅色文化宣傳教育,讓紅色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廣大師生,增強黨性。此外,為進一步豐富黨建工作的教育內容,增強師生的情感認同,高校應積極組織師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特別是遼寧高校應發揮本地區的區位優勢,與當地的紅色景區建立聯系,讓本校師生定期做義務講解員,在親身學習、實踐中真正讓紅色精神入腦、入心。
(三)用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黨建工作隊伍素質
高校黨建工作隊伍是否信仰堅定、本領過硬、素質過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育人效果,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好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提升黨建工作隊伍的素質。
首先,加強理論學習,鼓勵高校黨建工作隊伍研究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其內在價值。高校應定期對黨建工作隊伍開展遼寧紅色文化教育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專題討論等方式提升黨建工作隊伍的思想覺悟。在此基礎上,高校可定期組織學術交流、紅色主題征文等活動,讓黨建工作者在參與中進一步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為今后更好地開展黨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開展實踐研修,組織高校黨建工作隊伍實地參觀遼寧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通過體驗式參觀學習,使黨建工作者更加直觀地感受紅色文化魅力,將所看、所聽、所學、所悟轉換為今后育人工作的生動素材。
最后,進行監督考核,舉辦遼寧紅色知識問答競賽檢驗黨建工作隊伍的學習成果,同時,通過走訪廣大師生調研黨建工作隊伍對遼寧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的認同感與滿意度。以考促建、以評促建,促使黨建工作隊伍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研究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以飽滿的熱情開展黨建工作。
五、結語
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時應深入挖掘其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用紅色文化熏陶人、用紅色故事打動人、用紅色精神激勵人,用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全面助推高校黨建工作,為新時代的強國夢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的優秀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汪海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的內涵、特征及時代價值[J].沈陽干部學刊,2023,25(06):59-61.
[2]陳桂華,楊楠.依托遼寧“六地”紅色文化深化高校師生黨性教育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06):55-57.
[3]劉宜林,燕飛.新時代遼寧紅色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研究[J].文化學刊,2021(10):225-227.
【基金項目:2023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一般課題“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黨建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3GXDJYB124);2023年度大連財經學院校級教改課題“高校思政課思維發展型課堂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3dlcjjg34)】
(作者簡介:戰惠,大連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