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昉文 王河清
摘 要: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藝術教育的源泉,我園市級課題《幼兒園紙藝活動方案設計與應用的研究》開題已一年半時間。期間,本園在全面掌握本園紙藝活動開展現狀的基礎上,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內涵為依托,結合本園幼兒發展水平,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仔細觀察記錄,尋找紙藝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獲得直接經驗,最終在紙藝研究中獲得穩步提升和發展。
關鍵詞:紙藝活動;組織;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3-0036-04
*2022年度合肥市市級課題《幼兒園紙藝活動方案設計與應用的研究》(HJG22121)。
在傳統的紙藝教育活動中,教師們多秉承“技能先行”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忽略了紙藝活動中幼兒對美的感受與體驗,約束了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我園致力于幼兒紙藝活動的探索與實踐,倡導教師要關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和能力,并通過各種紙藝活動實現幼兒與作品之間的互動、交流,促使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我園自課題開展至今初步總結了以下有效策略。
(一)現狀預診
通過對中班教師的訪談及對中班幼兒紙藝活動評價現狀觀察和分析,筆者發現以下幾個典型問題。
一是評價形式刻板化。教師只在紙藝活動結束以后進行以教師為主的總結性評價,忽略了幼兒的自主性,幼兒好的個體經驗沒有轉化為集體經驗,評價形式過于刻板、固定。二是評價對話模式化。教師在紙藝活動結束的時候邀請幼兒上臺分享,幼兒簡單地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評價方式過于模式化,教師主要將“像不像”或“好不好”這樣單一維度作為評判標準,沒有深入理解他們的情感波動和想法,欣賞他們的創新和獨特想法,沒有深入地挖掘幼兒的情感。三是不評價。教師在組織完紙藝活動后,由于時間的限制和不可控的原因,忽視了評價的重要性,草草了事,評價內容單一、沒有目的性,甚至是不進行評價,結束活動。
(二)策略實施
1.將評價環節落實于活動前、中、后。紙藝活動評價不應該只是簡單局限于活動結束之后進行評價,或是以教師為主的總結性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主性,而是應該將評價貫穿于整個活動當中,充分發揮評價對幼兒再創能力的體現(見圖1)。

(1)活動前——欣賞性評價,激發幼兒自我表達意愿,促進幼兒審美發展
藝術欣賞是紙藝活動開展前的調味劑,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可以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這不僅可以喚醒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幼兒的參與性。
例如,在開展紙藝活動“復活名畫”前,教師巧妙地引入中國畫家吳冠中的《春如線》,以直觀的視覺藝術形象去打動幼兒的心靈,喚起幼兒內在的審美情感。在藝術鑒賞環節,教師尊重幼兒對名畫的感受與反應,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幼兒通過體驗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線條,感受著“春如線,剪不斷,理還亂,李煜之情絲絲如線”的視覺盛宴。在欣賞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對畫面的色彩、構圖和線條進行多方位的評價。有了名畫的啟發,幼兒一邊感受一邊表達,有的指著畫面說,“這幅畫里有很多像小蛇一樣的黑色樹枝”,有的小朋友舉著拳頭模仿像小蝸牛模樣的線條……這個過程可以促使幼對名畫中折射出來的藝術元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趣味性評價。并且國畫中的“留白”元素、色彩知識中的“固有色”以及構圖中的“疏密”關系都潛移默化地發揮著影響,為接下來的創造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2)活動中——經驗性評價,捕捉幼兒閃光點
在紙藝活動中,教師創設寬松、自由的創作環境,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主創作,將自己的想法傾注于自己的作品中。教師應以參觀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其中,發現幼兒的獨特之處,給予肯定和積極的評價,鼓勵幼兒大膽地通過聯想引發再造想象和創造性想象。引導他們說說自己這么創作的想法,讓幼兒在自由歡快的環境下自由創作、積極評價。
例如教師在組織紙藝活動“秋天的樹葉”時,平行介入活動當中,近距離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幼兒在創造中引入波浪線、鋸齒線、直線藝術元素來表征樹葉的造型,大家一起欣賞彼此的作品并解釋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比如辰熙小朋友畫了很多鋸齒形的樹葉,源于他喜愛鯊魚的原因,會將鯊魚的牙齒形狀與樹葉的形狀相結合進行聯想。教師抓住了教育契機及時反問幼兒,“樹葉是否可以變成其他小動物?”依據教師的提問,幼兒會將樹葉變成自己喜歡的河馬樹葉、小兔子樹葉等。所以說幼兒在與老師、同伴間的交流對話過程中可以不斷認識自己、驗證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在美術活動中的水平。
(3)活動后——因評價產生經驗摩擦,發展幼兒元認知能力
紙藝活動結束后同樣是幼兒經驗相互摩擦的關鍵時間段,是幼兒間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的機會。幼兒可以欣賞同伴的作品給予積極的評價,并且在欣賞的基礎上吸收同伴的經驗,建立了解、檢驗、評估來調整自己的元認知能力。而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反饋及時地梳理幼兒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為下一次的活動做好預設。
2.促進幼兒自發參與評價策略,激發幼兒發展“自我效能感”。通過支持幼兒從自己、他人、集體開展評價,注重幼兒經驗和自主性的提升(見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