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亨洪 李刁
基金項目: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華中科技大學)2022年專項課題一般課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發展研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華中師范大學)2022年專項課題一般課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發展研究”(課題編號:ZZYR202210).
作者簡介:
1許亨洪,男,貴州興義人,法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黨委學工部思政處輔導員發展辦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李刁,男,湖北襄陽人,法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黨委學工部思政處處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 黨委學生工作部,武漢 430079)
摘要:當前,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首要政治任務。新時代“00后”師范生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學習、深刻領會、深化實踐,干系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與人民幸福。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角度,準確把握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邏輯與實踐進路,有利于進一步夯實師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師范生愛國主義情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新時代;師范生;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4)03001806
黨的二十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新成果,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首要政治任務,是新時代高校加強和改進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高水平教育體系的一項重要教育使命。
一、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價值意蘊
黨的二十大精神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深邃精辟、意蘊豐富,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蘊藏著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遵循與指南。
(一)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師范生洞察中國特色與世界大勢的眼距標尺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入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系統梳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如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從黨和國家事業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重大成就與歷史經驗中深入學習領會我國在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所展現的中國智慧、所提供的中國方案、所彰顯的中國力量,從而進一步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師范生實現素質提升與全面發展的動力源泉
恩格斯指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1]“00后”師范生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世界多極化、全球化、信息化、國際化的浪潮中,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交融,各種理論思潮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這在很大程度上使“00后”師范生形成了視野開闊、思想開放、思維活躍、求新求變的思想行為特點,但同時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西方不良思想也對正處于思想價值觀塑造“拔穗期”的“00后”師范生形成了負面影響,導致少數師范生缺乏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不利于師范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六個必須堅持”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入系統學習和創新運用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所蘊含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厚植家國情懷,胸懷世界大同,自信自立自強,不斷傳承創新,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深入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思想方法,全面促進個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師范生勇擔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的行動指南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黨和國家事業作出了重要部署,它既是一篇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也是新時代師范生勇擔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的重要行動指南。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全面而深入地認識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新目標、新任務、新戰略,清醒認識到當代師范生的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始終堅持將個人發展擺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之中,將個人成才夢、創業夢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事業相結合、與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相結合,在生動的報國實踐中強責任,在世界舞臺的發光發熱中顯擔當,成為新時代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邏輯
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的又一次升華完善,也是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再一次創新探索,更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格局構建的重大契機,需要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三個維度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邏輯。
(一)找準時代方位,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的歷史邏輯
時代是思想之母,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到不斷發展壯大,在其百年發展歷程中不斷開創著偉大中國的歷史,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全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這些成就、經驗、智慧與方案,是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從建黨百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不斷增強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信賴、熱愛與擁護;從新時代中國國情出發,從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本質要求;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安排中進一步明確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國際環境與歷史方位,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責任擔當,爭做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圓夢者。
(二)加強深化學習,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的理論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保?]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探索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既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文獻、理論,也要系統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將理論學習與追求真理、篤行真理相結合,學習掌握和創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去研判形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馬克思主義真理入腦入心,使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教育真正落地落實。
(三)堅持以生為本,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的實踐邏輯
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3]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就是高校對師范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過程,需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保?]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始終秉承“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出發,堅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全面貫穿融入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體系之中,并結合“00后”師范生群體思想行為特點與思想政治素質發展訴求,從建黨百年的重大成就與歷史經驗中,從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和重要舉措中,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視野中,不斷生成和創新運用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的鮮活素材與內容,不斷創作、生產和傳播凸顯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主題的優秀網絡文化作品,全面掌握和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切實提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三、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踐進路
“00后”師范生群體思想開放、思維活躍、思想可塑性強,個性鮮明、追求自我、主體化意識強,理想務實、關注得失、自我保護欲強,信息面廣、獵奇心重、探索求知欲強,這些“00后”師范生群體身上所展現出的良好的思想行為特征,是新時代高校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揚的群體優越勢能。同時,他們身上存在的思想“易變性”、選擇“功利性”、圈層“小眾性”、網絡“依賴性”等思想行為特點也給新時代高校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提出了嚴峻挑戰。高校應及時掌握和準確研判“00后”師范生群體的思想行為特點,并通過深層化的理論研究闡釋、多元化的分層分類培訓、多樣化的宣講教育手段、協同化的線上線下聯動,著力提升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
(一)加強理論研究闡釋,構建黨的二十大精神學術研究高地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保?]黨的二十大報告統攬全局、站位高遠、立意深刻、內涵豐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價值性與理論性。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的基點和前提,就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理論精髓研究透、了解透、掌握透,才能更好地針對師范生卓有成效地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高校應高度重視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論研究闡釋工作,依托全國知名專家、本校學術骨干組建專門研究隊伍,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深入細致的理論研究與學術創新,形成著作、論文、教材、講義、讀本等多類型的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并將研究成果充分運用于課程教學、理論宣講、社會實踐、文化建設、事務管理、學習服務等各個方面,著力構建黨的二十大精神學術研究高地,為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提供理論指引與學術支撐。
(二)開展分層分類培訓,提升黨的二十大精神教育教學水平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高校教師群體與學生朋輩輔導群體協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政治任務,只有教師群體和學生朋輩輔導群體將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領會與融會貫通,才能對師范生開展針對性較強、實效性較高、教育影響力較大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高校要切實全面提升教師群體和學生朋輩輔導群體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領悟力、貫徹力與落實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力和影響力,就必須對高校教師群體和學生朋輩輔導群體開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為主題的多元化的分層分類培訓。一是要加強領導班子帶頭學。學校黨委、機關黨委、各學院基層分黨委要分別制定領導班子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計劃,邀請全國知名專家給領導班子作“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專題報告,并開展自我深學、小組講學、集體研學,提高領導班子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領悟力、理論學習力與貫徹落實力。二是要加強專業教師分批學。黨委宣傳部、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部門、教務部門要將專業教師隊伍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培訓擺在突出位置,根據教師群體學科專業特點,分期分批對全校學科專業教師隊伍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培訓,重點教育引導教師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教育貫穿融入任教課堂,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為契機,重點打造“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品牌金課。三是要加強學生政工干部集中學。高校要針對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共青團干部及其他黨政管理干部舉辦一系列大型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報告會,將學生政工干部集中起來開展專題學習,并鼓勵結合業務工作開展聯合實際學、集體沉浸式學習,著力深化學生政工干部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領悟水平、理論認知水平和貫徹落實水平,為學生政工干部針對師范生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奠定理論知識基礎。四是要加強管理服務人員聯合實際學。學生管理服務人員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離不開高校學生管理服務人員的積極有效參與。高校應鼓勵學生管理服務人員聯合工作實際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并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與智慧,著力提升學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讓師范生在便捷化、高效化的事務管理服務中接受教育、提高認識、提升覺悟。五是要加強朋輩輔導群體重點學。學生會、社團、班級、年級、寢室、黨支部、團支部、科研小組、創業團隊、藝術團體、傳媒組織等學生團隊中的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學生意見領袖是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朋輩輔導群體。高校應加強這一群體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教育,并通過他們的聯系溝通、感染影響和示范帶動,動員師范生更加認真、更加深入、更加踴躍地參與學校組織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教育活動,著力提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教育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三)拓展宣講教育渠道,塑造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品牌
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實質上就是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理論宣講教育。當前,我國高校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授、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思想政治主題教育、大型專場報告、特色黨團日活動、“三會一課”及網絡宣傳教育等教育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營造了良好氛圍,但是在宣講活動的常態化開展、宣講手段的綜合性運用、宣講氛圍的濃郁化營造、宣講受眾的全面性覆蓋等方面略有不足,亟需加以改進和提升。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離不開學校多樣化理論宣講教育手段的綜合運用。高校應結合學校特色與學生實際,不斷創新宣講教育方式方法,著力塑造具有校本特色的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品牌。一是夯實課堂宣講主渠道。堅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教育作為學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搭建高素質專業化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教師隊伍,選用權威教材教輔和精品網絡教學資源,并探索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專用教材、專門課程、專業資源,著力打造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校本教材、示范“金課”和多樣化教育教學資源。二是創新活動宣講新形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高校加強和改進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載體。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要與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效組織與創新開展相結合,通過一系列專場報告邀請專家講深講透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教師宣講團、博士宣講團、輔導員宣講團、師范生宣講團等組織,對師范生開展全方位全覆蓋的理論宣講活動;通過輔導員班主任結合年級和班級學生特點開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的主題教育活動和班級學習活動;通過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委會、黨小組會,開展專題黨課教學與特色黨日活動,對學生黨員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通過教師共青團干部、團支部及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團學組織,針對不同青年師范生群體分層分類開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為內容的團學活動。三是豐富文化宣講新載體。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我國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與世界優質文化教育相結合,鼓勵師生制作和傳播凸顯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的網文、詩歌、散文、攝影、書法、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卡通、漫畫、動漫、微視頻等優秀文化作品,用豐富多彩的優質文化作品鼓舞和教育學生,增強師范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動性、創造性與獲得感、成就感。四是開創實踐宣講新模式。實踐是理論之源,也是深化理論認識、提升精神氣質、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要不斷開創實踐宣講的新模式,如鼓勵師范生結合專業方向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實踐,用高質量學術成果與創新發明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組織師范生參觀科技產業園、農業生態區、革命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沉浸式”學習直觀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與偉大成就,厚植愛黨愛國情懷;組織師范生深入企業、社區、鄉村、中小學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讓師范生充當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員,在各類宣講實踐中不斷深化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與認識,不斷強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四)推進線上線下聯動,營造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濃厚氛圍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網絡已深入世界各個角落,與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娛樂緊密聯系在一起,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新常態”?!?0后”大學生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網絡是他們學習生活的主要場域?!爱斀袷澜纾茖W技術日新月異,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不斷形成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大數據思想政治工作、智慧思想政治工作等新的方法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中的風險防范,以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為目標要求,增強對現代信息技術融合運用的主導性、主動性、價值性,不斷構建傳統與現代、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綜合性方法體系?!保?]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高校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應主動占領網絡陣地,使線下理論宣講、文化實踐與網絡育人充分結合,形成線上線下育人合力。一是加強網絡與新媒體多級聯動,著力構建黨的二十大精神網絡育人矩陣體系。樹立“互聯網+”思維,依托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易班”、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國高校思政網及本區域本高校各級各類網絡與新媒體建立“融媒體中心”,形成上下貫通、縱橫交錯、合作共建的黨的二十大精神網絡育人矩陣體系,并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著力提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教育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創新運用網言網語,不斷增強黨的二十大精神網絡育人的吸引力和親和力。主動融入“00后”師范生多元化、小眾化的亞文化圈層,及時掌握“00后”師范生網絡話語及行為特點,熟練掌握和使用“00后”師范生所追捧或彰顯個性的網絡熱詞和暗語,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網絡育人的話語轉化與創新,用學生較為親近的網言網語去擺事實、述故事、講道理,不斷增強黨的二十大精神網絡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三是不斷優化網絡內容供給,逐步完善黨的二十大精神網絡育人資源。一方面,要善于綜合利用中央及上級有關部門、國內兄弟高校較為權威和規范的有關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的豐富網絡育人資源;另一方面,要結合本校學生多樣化學習發展需求,依托本地區域文化特色與本校專業學科育人優勢,鼓勵師生創作生產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為主題主線的網絡講座、網絡課程、微課等網絡課程資源以及網文、攝影、動畫、漫畫、微視頻等優秀網絡文化作品,開設一批名站名欄,培育一批名編名師,推出一批名篇名作,形成類型多樣、內容豐富、品質上乘的一系列黨的二十大精神網絡學習資源,著力構建新時代師范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數字化學習空間,著力營造黨的二十大精神濃厚學習氛圍。
[BT4]參考文獻:[HT5”XH][STXFZ][WTXFZ]
[1]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3.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4]習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6]劉宏達.中國式現代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1):16.
The Educational Logic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Norm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o Deeply
Study the Spirit of the Twentie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u Henghong,Li Diao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Party Committe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depth study,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re primary political task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ies. The thorough engagement of “post2000s”normal students in learn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and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turing individuals for the Party and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education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by contemporary normal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consolidating the education of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nurturing their patriotism, and cultivating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new era;normal students;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責任編校:吳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