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花



【摘要】 目的 探討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在乳頭凹陷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8年10月—2019年9月玉山縣中醫院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37例乳頭凹陷初產婦歸為對照組,將2019年10月—2020年9月玉山縣中醫院采用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干預的37例乳頭凹陷初產婦歸為觀察組。分娩72 h后,比較2組自我效能、情緒狀態、乳頭凹陷程度、護理滿意度和純母乳喂養情況。結果 分娩72 h后,觀察組自我效能中技能評分、內心評分和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娩72 h后,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娩72 h后,觀察組乳頭凹陷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純母乳喂養成功率為81.08%,高于對照組的45.95%(P<0.05)。結論 乳頭凹陷初產婦實施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能夠改善其自我效能和情緒狀態,減輕乳頭凹陷程度,提高純母乳喂養成功率,護理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 乳頭凹陷;初產婦;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自我效能;母乳喂養;護理滿意度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5-0032-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1
母乳作為新生兒最理想的食物來源,可為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提供多種營養,還可加快產后產婦康復進程。乳頭凹陷初產婦,由于缺乏對乳頭凹陷和母乳喂養的正確認知,可能導致授乳困難,不利于新生兒及產婦預后[1]。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強調護理流程的連續性和針對性,并結合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等多方面因素,采取多種手段為患者提供綜合性、人性化的護理服務,能夠有效規避護理中斷導致的不良風險事件,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合理性[2-3]。為了探索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在乳頭凹陷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玉山縣中醫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74例乳頭凹陷初產婦的臨床資料,通過分組對照的方式進行探討,以期為臨床提供有效參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0月—2019年9月玉山縣中醫院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37例乳頭凹陷初產婦歸為對照組,將2019年10月—2020年9月玉山縣中醫院采用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干預的37例乳頭凹陷初產婦歸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產婦年齡21~37歲,平均(29.75±3.62)歲;分娩孕周38~41周,平均(40.12±1.26)周;分娩方式,經陰道分娩23例,剖宮產14例。觀察組中產婦年齡23~37歲,平均(29.98±3.65)歲;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40.07±1.28)周;分娩方式,經陰道分娩22例,剖宮產1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均為單胎、初產婦,經臨床診斷確診為乳頭凹陷者;精神及意識正常者。
排除標準:存在哺乳禁忌者;合并嚴重內分泌疾病者;母嬰分離狀態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分別于產婦產檢或入院時對其進行健康指導,內容包括乳頭凹陷健康教育及糾正督導,發放醫院自擬宣傳手冊,對新生兒哺乳和護理等內容進行重點宣教。
觀察組實施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成立小組。成立由產科護士長、責任護士和助產士組成的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小組,依據無縫隙銜接護理理念設計護理路徑,將改善初產婦乳頭凹陷作為護理專案,以多元化護理理念為指導,制定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方案;對組內成員進行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計劃的培訓,保證其充分掌握護理要點。(2)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孕期管理,針對孕周為28~36周的乳頭凹陷初產婦,于院內開展每周1次的孕期課堂,采取發放宣教手冊、PPT講解等方式對乳頭凹陷初產婦進行專項教育,重點講解母乳喂養、乳房護理和乳頭凹陷緣由等內容;邀請經產婦分享其母乳喂養感受和乳頭凹陷成功糾正經驗,扭轉初產婦的錯誤認知,樹立母乳喂養信心;針對孕周為37周以上的乳頭凹陷初產婦,指導其進行“乳頭十字操”,播放真人示范視頻并同步講解;針對乳頭凹陷Ⅲ型初產婦,采用負壓吸引法開展乳頭凹陷糾正的輔助干預。待產專項管理,初產婦待產期間,小組成員評估其乳頭凹陷現狀、母乳喂養認知等情況,并實施強化“乳頭十字操”練習,10 min/次,2次/d;針對乳頭凹陷Ⅲ型初產婦,護理人員應協助其進行負壓牽引,2~3次/d。(3)產后專項管理。針對自然分娩產婦,護理人員協助產婦選取舒適體位,使新生兒與產婦胸貼胸,將新生兒鼻子正對母親乳房;護理人員輕捏母親乳頭刺激新生兒嘴唇,待其嘴巴張大后,快速將乳頭送入新生兒口中,保證乳暈充分含接;針對剖宮產產婦,將產婦妥善安置于病床,于產婦一側放置軟枕墊,使新生兒側臥于軟枕上,保持新生兒面部與母親乳房貼近,以同樣的手法將母親乳頭送入新生兒口中。產婦分娩結束2~4 h內,為其提供乳房按摩服務。護理人員清潔雙手與產婦乳房后,取潤膚油,使用掌根部輕柔按摩產婦乳房;雙手拇指、食指分開,環抱住乳房基底部,從多個方向進行按摩,然后一手輕托乳房,另一手用手指沿乳腺管方向從下到上行梳式按摩,兩側乳房交替進行;雙手托住乳房,以順時針方向螺旋按摩乳房,以相對向行胸內壁反復擠壓松弛操作,此時拇指、食指應置于距離乳頭根部2 cm處,依次擠壓所有乳竇,連續3 d,1次/d,15~20 min/次。
1.3 觀察指標
護理過程中主要觀察指標如下。(1)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4]評價2組產婦分娩當日及分娩72 h后自我效能。該量表包含2個方面內容(技能與內心活動),分值30~150分,共3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1~5級評分法,分數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2)情緒狀態。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評價2組產婦分娩當日及分娩72 h后情緒狀態,其中SAS量表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評分>50分為有焦慮癥狀;SDS量表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評分>53分為有抑郁癥狀。分數與產婦情緒呈負相關。(3)乳頭凹陷程度。對比2組乳頭凹陷程度,當前臨床通常分為3型,Ⅰ型為乳頭部分凹陷,乳頭頸存在,能夠輕易用手擠出內陷乳頭且擠出后乳頭大小正常;Ⅱ型為乳頭全部凹陷,可用手擠出乳頭,但乳頭較小或沒有乳頭;Ⅲ型為乳頭完全埋存于乳暈下方,且無法拉出內陷乳頭。(4)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5]評價,總分95分,共19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法,分為3個等級,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分別為≥77分、57~76分、≤56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5)純母乳喂養。采用母乳喂養測量工具(breastfeeding assessment tool,BAT)[6]對2組分娩72 h后純母乳喂養情況進行評估,包括喂養時機、嬰兒接觸到乳房的表現、嬰兒吮吸情況、嬰兒含接乳頭的姿勢方法四大維度,每個維度采用0~3分計算,總分0~12分,>8分為母乳喂養成功,≤8分為不成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行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自我效能
分娩當日,2組自我效能中技能評分、內心評分和
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72 h后,觀察組自我效能中技能評分、內心評分和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情緒狀態
分娩當日,2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72 h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乳頭凹陷程度
分娩前,2組乳頭凹陷程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
義(P>0.05);分娩72 h后,觀察組乳頭凹陷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純母乳喂養
分娩72 h后,觀察組喂養成功率為81.08%(30/37),高于對照組的45.95%(17/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855,P=0.002)。
3 討論
母乳不僅能為新生兒提供豐富的營養,提高新生兒免疫能力,還能加速產婦產后恢復[7-8]。乳頭凹陷是臨床常見的乳頭發育畸形,可導致新生兒無法進行有效吮吸,加之初產婦喂養經驗不足。乳頭凹陷所致的新生兒含接困難會影響母乳喂養信心,進一步降低母乳喂養率,應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改善產婦乳頭凹陷情況。
常規護理多于產婦產檢或住院待產時給予一定的教育指導,健康教育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具有局限性[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分娩72 h后,觀察組自我效能中的技能評分、內心評分和總分高于對照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乳頭凹陷程度較輕,護理滿意度、純母乳喂養率較高,提示針對乳頭凹陷初產婦實施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的效果較好。分析原因可能是,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集無縫隙銜接護理、多元化護理和專項護理于一身,從多方面、多角度為產婦提供具有連續性、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護理質量[11]。本研究針對乳頭凹陷初產婦實施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干預,分別于產前、產后給予初產婦連續性的乳頭凹陷宣教和糾正鍛煉,在糾正初產婦對乳頭凹陷認知的同時,使初產婦充分認識到糾正鍛煉的重要性,促使初產婦積極參與到糾正鍛煉中,進而利于改善乳頭凹陷情況,為母乳喂養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配合母乳喂養指導,可幫助初產婦樹立母乳喂養信心,減少不良因素對母乳喂養順利開展的影響,提升母乳喂養率。無縫隙銜接多元化專項護理針對乳頭凹陷初產婦實施入院評估,個性化給予乳頭凹陷、產后母乳喂養等一系列專項護理干預,積極為產婦創造母乳喂養條件,有利于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有利于初產婦積極參與到各項護理措施中,進而達到改善乳頭凹陷、提升母乳喂養率的目的。同時,護理過程中提供新生兒早吮吸協助、專業乳房按摩等多元化方式護理,能夠為母乳喂養和新生兒的正確吮吸提供條件,減小乳汁淤積等并發癥發生風險,為初產婦乳房正常泌乳提供保障。黃玲玲[12]研究表明,無縫隙銜接多元化專項護理在乳頭凹陷初產婦母乳喂養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利于減輕產婦乳頭凹陷情況,提升母乳喂養效能和母乳喂養成功率,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進一步說明該護理方式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針對乳頭凹陷初產婦實施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改善負性情緒,減輕乳頭凹陷程度,提升純母乳喂養率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郭玉心.基于計劃行為理論護理干預對乳頭凹陷初產婦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8,29(1):37-39,42.
[2] 趙彩霞,陸金美,朱春云,等.無縫隙護理干預對乳頭凹陷初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8,25(9):53-56.
[3] 張慶,姚愛群,劉銀閣,等.無縫隙對接護理提升急診消化內鏡護理效果的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8):1421-1423.
[4] 劉延錦,王敏,董小方.中文版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簡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8):1361-1364.
[5] 牛洪艷,倪靜玉,張玲,等.護理滿意度量表在臨床住院病人中應用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3):287-290.
[6] 蘇藝娟,陳娜芬,蘇雅璇,等.影響自然分娩后2 h內正常足月新生兒首次母乳喂養成功的因素[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8,38(5):980-986.
[7] BETTS R C,JOHNSON H M,EGLASH A,et al.It's not yeast: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lactating women with persistent nipple and breast pain[J].Breastfeed Med,2021,16(4):318-324.
[8] 王紅梅,胡美娟,孫倩.優質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及新生兒護理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11):1807-1808.
[9] 陳菊紅,解紅文,方英.醫院-社區-家庭授權教育對改善乳頭凹陷產婦母乳喂養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10):743-745.
[10] 王艾利,吳小燕,荀靜.母乳喂養門診全程服務模式對乳頭凹陷孕婦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22,21(1):32-36.
[11] 李丹妮,侯榮,王妙華.全程護理干預對乳頭缺陷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研究[J].貴州醫藥,2022,46(2):325-326.
[12] 黃玲玲.無縫隙銜接多元專項護理在乳頭凹陷初產婦母乳喂養的應用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8):1689-1692.
(編輯:郭曉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