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彩芳
摘 要:林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林業的養護和種植越來越重視。植樹造林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它對經濟建設和生態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林業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滿足人們對木材、石材及其他林產品的需求,還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通過植樹造林,可以增加森林資源儲備,提供更多的生態服務功能,穩定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栽培種植技術;養護管理
1林業栽培種植及養護的意義
1.1有利于保持水土
我國的植被總體覆蓋率低,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環境保護的問題,更是一個影響生活和經濟的重要問題。植被的覆蓋率低會導致河流水量增加,容易引發水災,并且周圍的農田和房屋也會受到損害。植被在保護土壤和減少水分流失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植被覆蓋率低時,土壤容易暴露在風雨中,水分會隨著雨水的沖刷被帶走,從而導致土壤流失。而且,在沒有植被的地區,下雨時的雨水會直接落在地面上,形成大量的徑流,這樣不僅會增加河流的水量,還會加大水災發生的概率。因此,加強植被的種植與養護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能減少水災的危害,還能對生態平衡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增加植被的種植面積,可以有效降低水災的發生概率。植被能夠減緩雨水的流速,增加地表的滲透能力,使得水分能夠被更好地吸收和儲存于土壤中,減少徑流的形成。
1.2有利于防風減塵固沙
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沙塵暴,給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損失。為了減輕這一災害對人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必須加強林業栽培種植與養護工作,充分利用林業的生態功能,進行造林減災的有力準備。林業栽培種植與養護是保護環境和減災的重要手段。通過種植各類樹木,可以穩定土壤,保持水源的持續,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同時,樹木可以防風減塵,固沙護土,有效減少沙塵暴運動中的沙塵飛揚和沙塵堆積,為受災地區的居民提供了較好的生活環境。栽培種植技術在減輕沙塵暴災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科學種植和養護,可以培養出茂密的林木,極大地降低了風速,減少了大風對當地的影響。利用栽培種植技術,我們可以打造出具有良好防風效果的綠色屏障,有效減輕沙塵暴災害的威力。同時,深入發展林業對空氣質量的改善有著積極作用。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有助于凈化空氣。此外,樹木還可以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減少污染物的擴散,提高空氣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加清新健康的環境。
1.3可以為人類提供有用物質
林業栽培種植與養護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它能為人們提供各種有用的物質。通過種植和養護樹木,人們可以獲取木材、果實、藥材和其他有益的植物資源。這些物質對人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除了為人們提供資源,林業栽培種植與養護還對環境和空氣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樹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碳匯之一,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它們能夠緩解全球變暖問題。同時,樹木還能夠過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凈化大氣,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通過林業栽培種植與養護,人們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樹木提供的陰涼和凈化空氣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研究表明,生活在綠樹環繞的地方的人們更健康、更幸福。此外,生態旅游也是林業栽培種植與養護的重要收益之一。人們可以通過觀賞美麗的森林景色來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恩賜。
2林業栽培種植技術及養護面臨的困境
2.1林業栽培種植養護人員專業水平不高
林業是我國重要的資源產業之一,但當前面臨著一些嚴重問題。首先,林業栽培種植及養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普遍較低,其無法有效掌控林業栽培技術。大多數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相關培訓,技能不足,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從業人員的年齡普遍偏大,無法有效完成林業養護技術工作。這些問題導致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其中之一就是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員工常常出現錯誤,最終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而且,還有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中態度不認真,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或者產生錯誤。
2.2資金問題
首先,林業工作資金缺口較大,這嚴重影響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資金不足,很多地區無法購買和種植足夠的樹種,同時也無法培訓和雇傭足夠的工作人員來進行養護工作。這不僅妨礙了林業發展,也限制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社會整體發展與自然資源保護之間存在不協調現象,尤其體現在天然林經營工作中。天然林一直是重點保護對象,管理經費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這給栽培種植和養護工作帶來了困難。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持,栽培種植和養護工作無法得到充分的資源保障,從而導致這些領域的發展受到阻礙。此外,低薪和惡劣的工作環境也降低了林業管理者的積極性。由于缺乏足夠的經濟回報和艱苦的工作環境,很多人不愿意從事林業管理工作。這導致了人員短缺和技術水平的下降,進一步妨礙了林業發展和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3森林種植技術
3.1選地
林業種植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和生態保護工作,需要注意以下關鍵點,以保證其順利開展和可持續發展。首先,在選擇林地時,要確保其獨立使用,避免與其他土地用途發生沖突。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林地被非法占用或與其他用地產生利益糾紛,保障林業的合法權益。其次,確保土地產權清晰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政府實施退耕還林政策的背景下,需要確保土地產權歸屬清晰、權益分明,避免退耕還林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產權糾紛,使政策順利推進。同時,在選擇種植地塊時,應科學、合理考慮耕種需求和土地整治情況,確保林地結構和生長空間能夠滿足種植的要求。這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塊的土壤質量、水源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并進行綜合評估,選擇最適合進行林業種植的土地。
3.2選種
在培育苗木過程中,我們需要兼顧林木數量的多樣性。這意味著我們要種植不同類型的林木樹苗,并合理安排林地間作和密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常用的混交林苗木,如樅樹和松樹混交樹種。同時,我們也要關注苗木的質量。我們要保持苗木的根系在30cm左右,并且不損害苗木表面。這是為了確保苗木的健康生長。此外,我們還需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確保苗木具備良好的抵抗力。另外,我們應該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特點選擇適合的苗木。不同地區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不同,所以在選擇苗木時要考慮這些因素。只有選擇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苗木,才能使其更好地適應環境,提高其生長效果。總而言之,培育苗木需要兼顧林木數量的多樣性,種植不同類型的樹苗,并合理安排林地間作和密度。保持苗木質量,進行病蟲害防治,并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特點選擇適合的苗木。只有全面考慮這些因素,我們才能獲得良好的苗木,為林木的健康生長打下堅實基礎。
3.3保障林業栽培技術應用的多元化
為有效防控林木栽培風險問題,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在應用林業栽培關鍵技術過程中,完善技術應用方案,融合多項技術手段,彌補林業栽培與管理缺陷。例如,在林業栽培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相關部門通過采用信息化技術優化林業栽培管理工作辦法,最終實現管理過程與手段的多元化。在林間栽培信息采集過程中,通過采用信息傳感器對林間溫度、濕度及光照等進行數據收集,并且根據林間植被種植標準需求,彌補林木生長過程中匱乏的生長條件。在此基礎上,管理人員再通過采用信息化栽培管理系統,對林間樹木進行管理養護。通過采用無人機進行遠程降雨,保障土壤濕度與栽培過程中的水分供給;通過采用定點給肥管道補充土壤肥力,代替人工施肥進行栽培管理作業。因此,在采用林業栽培關鍵技術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要實現多項技術的有機結合,發揮出現代化林業栽培技術的優勢,實現林業資源的高效栽培。
3.4施肥
恰當使用化肥對林木的生長至關重要。化肥的主要作用是為林木提供必需的養分條件。林木需要各種營養物質來維持其生長和發展。因此,在施肥時應根據具體需要選擇適當的肥料類型,并有針對性地促進樹根的生長,使其形成茂密的地下根系,以更好地吸收養分。在種植階段,應根據土壤的營養狀況補充多種元素,優化土壤養分結構。不同土壤的營養成分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幫助平衡土壤中的養分含量,提供樹木所需的養分。這樣可以確保樹木能夠健康成長,提高其抗病能力。然而,濫用藥物和化肥可能會導致土壤的富營養化,從而對森林的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富營養化的土壤中的養分過多,可能會導致林木生長異常,甚至引發土壤酸化和毒化現象,破壞了森林的生態平衡。因此,有必要進行科學的定期施肥管理。科學的施肥管理應根據樹木的生長季節和需求,合理地分配肥料的用量。不同的季節和生長階段,樹木對養分的需求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施肥,并避免過分浪費資源。合理的施肥管理不僅能夠提高林木的生長速度和質量,還可以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3.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森林培育中一項重要任務。為了保護森林健康,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有涂白林莖、繁殖害蟲天敵、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以及預測可能的病蟲害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法。此外,加強對林區的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病株也是防止病蟲害蔓延的重要措施。涂白林莖是一種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通過使用石灰、水和鹽的混合溶液,可以有效去除病原體和防止它們附著在林莖上。這種方法可以保護森林樹木的健康,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另外,繁殖害蟲天敵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也是一種常見的病蟲害防治策略。通過引入一些自然捕食害蟲的天敵,可以控制害蟲的數量,減少害蟲對森林的危害。同時,利用一些生物防治劑,如微生物和天然植物提取物,來控制害蟲繁殖和擴散,也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此外,預測可能的病蟲害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森林生態系統的觀察和研究,可以提前預測可能會出現的病蟲害。在得出預測結果后,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的風險,并保護森林的健康。最后,加強對林區的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病株,也是預防病蟲害蔓延的關鍵措施。定期進行巡視,及時發現有疑似病蟲害的樹木,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可以防止病害蔓延到其他健康的樹木上,保護整個森林的生態平衡。
3.6灌溉
灌溉水管理的首要任務之一是保證水質清潔。清潔的灌溉用水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污染和病害的產生,保障森林健康生長。因此,灌溉用水的來源和處理非常關鍵。確保水源的質量,進行適當的處理,去除懸浮物和有害物質,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此外,根據當地自然條件來管理灌溉用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氣候和降水情況,因此,在灌溉用水管理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要根據區域的平均降水量和節氣降雨特征,合理安排灌溉計劃,確保森林植被得到足夠的水源滋養。區域的平均降水量和節氣降雨特征是確定穩定森林需水量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灌溉用水管理的規劃和實施。因此,在灌溉用水管理中,必須對區域的降雨情況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評估。根據降雨情況制定合理的灌溉計劃,避免因過量灌溉而造成水資源浪費。此外,建設排水設施也是重要的一環。在林區,風暴往往會導致蓄水量的迅速增加,給林區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建設有效的排水設施,及時排除超量的雨水,保持森林水分平衡。在灌溉用水管理過程中,高效利用水資源,避免浪費,實現精準灌溉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據植物的需水情況和土壤的濕度,合理確定灌溉的時間和水量。通過準確測量植物水分狀態和土壤含水量,調整灌溉計劃,實現合理用水,提高灌溉效率。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也為灌溉用水管理帶來了很多便利。例如,可以采用遙感技術監測土壤濕度和作物生長情況,實時掌握灌溉用水需求,從而實現精確灌溉。
3.7養護要點
林木的生長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點需要特別注意:首先,定期修剪樹體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為了防止多余的樹枝影響樹干吸收養分的能力。修剪樹枝可以讓樹木的生長更加健康和均衡。其次,在第一年修剪幼苗時,應該避免修剪靠近根部的樹枝。這是因為幼苗的根系還不夠強大,修剪過多的樹枝會對樹木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另外,要時刻關注樹木的生長情況。如果幼苗的生長已經足夠健壯,就可以進行二次修剪,去除多余的樹枝。這樣可以讓樹木的形態更加美觀,并且有利于樹冠的生長和發展。此外,還需要留意樹木是否傾斜以及根部是否松動。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手動修復措施,以防止樹木倒伏或者根系受損。最后,也要密切關注樹木周圍雜草的生長情況。如果雜草過于茂盛,會競爭樹木的養分和水分資源。可以選擇噴灑除草劑或者進行人工除草,確保樹木周圍的環境清潔整潔。
總之,林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性。植樹造林不僅對經濟建設至關重要,還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和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通過分析林業栽培種植技術和養護措施,我們可以為林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并推動其向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金柱,邵長城,朱紅波,等.試析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J].河南農業,2022(02):39-40.
[2]劉文鋒,周程群.林業工程樹種的種植管理及養護技術簡介[J].南方農業,2021,15(24):55-56.
[3]卞琴.淺談現代林業綠化工程施工與綠化養護中的相關問題及解決方法[J].南方農業,2021,15(20):82-83.
[4]路法金.林業苗圃種植地的選擇及養護管理措施探究[J].南方農機,2020,51(04):45.
[5]彭仕鵬.林業綠化施工與綠化養護要點、存在問題及對策[J].熱帶農業工程,2020,43(0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