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區域游戲作為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在培養幼兒綜合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然而傳統的區域游戲往往受限于固定的教育材料,無法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與主動學習興趣。因此,本文以引入開放性材料為視角,通過主動探究的方式,探討開放性材料與幼兒園區域游戲的有機結合,針對開放性材料與幼兒園區域游戲的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為其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文章還揭示了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投放開放性材料時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一系列改進策略,有效促進了幼兒在社交、語言及認知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為幼兒園教育提供了有益啟示。
【關鍵詞】開放性材料 ?幼兒教育 ?區域游戲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4-0139-03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教育理念的不斷前進,幼兒園教育作為培養幼兒全面素養的關鍵階段,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區域游戲作為幼兒學習的有機形式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然而如何讓區域游戲更貼近幼兒的天性,激發其內在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是教師在實際幼兒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旨在通過主動探究的方式,深入研究開放性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引入,打破傳統區域游戲的束縛,為幼兒創造一個更豐富的學習環境,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者,實現更為全面的個體發展,在追求創新與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為幼兒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開放性材料與幼兒園區域游戲的內容
幼兒園開放性材料具有靈活性和多功能性特點,這些材料便于移動,可以重新設計與組合,能夠以多種方式拆卸,沒有特定的方向,在游戲過程中,既可以與幼兒進行直接對話與互動,又可以與其他材料結合使用,同時也容易在身邊或自然界中找到,如樹葉、樹枝、積木、石頭等,這些材料既能滿足幼兒的基本需求,又能激發幼兒對世界的探索欲望。而幼兒園區域游戲則是一種有組織、富有啟發性的教育活動,需要通過創設不同主題和功能的空間區域,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游戲學習體驗。每個區域要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通過參與幼兒園區域游戲,幼兒能夠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展語言、社交、認知以及運動等各方面的技能,使其在輕松的游戲中實現學與玩的有機結合[1]。
二、開放性材料引入幼兒園區域游戲的必要性
(一)增強幼兒的游戲參與度
將開放性材料引入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游戲參與度。利用開放性材料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特點,使其成為吸引幼兒參與游戲的有力工具,迎合幼兒不同的個體差異,滿足各自的獨特需求,通過提供豐富的選擇和無限的可能性,讓幼兒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指導,如在搭積木的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自由組合,培養空間感知能力與協作能力,同時體驗到自主選擇的樂趣,這種積極參與不僅僅停留在游戲的表面,還能滲透到幼兒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在區域游戲中投放開放性材料,進一步提高了游戲活動的開展,促使幼兒更加專注、主動地參與到游戲過程中來,讓幼兒在積極參與中獲得更為實質性和全面的發展。
(二)激發幼兒創造與想象力
開放性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引入也可以為游戲過程注入更多的創造性元素,這些材料的靈活性能夠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進行構建探索與表達,通過搭積木、塑形狀、涂鴉等,幼兒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獨特的創意和想象力。在搭積木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拼湊木塊,更是通過無限的組合方式,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結構,培養幼兒對空間、形狀和結構的敏感性,激發創造性思維,而塑形狀的活動則為幼兒提供了能夠通過手工藝術形式表達自我的機會,通過塑造、捏揉等方式,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具象化,培養藝術性和空間感。此外,涂鴉等涉及到繪畫的活動也不僅僅是顏色和紙的簡單組合,而是幼兒實現自己獨特創意的媒介[2]。
(三)提高游戲活動開展質量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引入開放性材料對于提高教師的有些活動開展質量也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開放性材料的引入為游戲內容創造了更為多樣和富有挑戰性的環境元素。不同種類的材料如搭積木、沙土、水池等,為幼兒的區域游戲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使幼兒在不同的游戲區域參與游戲活動,在不同的情境下,幼兒能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應對復雜環境的適應性。同時,開放性材料的引入,也讓教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能注重幼兒的參與度和體驗感,通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有針對性的挑戰活動內容與節奏,保證每個幼兒都得到了充分的關注和指導,提高了游戲活動的實效性,使其更符合幼兒現階段的學習發展需求。
三、開放性材料引入幼兒園區域游戲的不足
(一)材料安全隱患
盡管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投放開放性材料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但伴隨而來的安全隱患問題同樣不可忽視。特別是開放性材料中,一些小顆粒狀的材料可能會對現階段的幼兒帶來誤食風險,尖銳的材料邊角則會導致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產生刮傷或帶來其他潛在傷害,這些安全隱患的產生主要源于開放性材料的特性,因此在引入開放性材料時,教師需要嚴格遵循相關的安全標準,對每一種材料的特性進行詳細了解,確保材料符合兒童產品的安全標準,如小顆粒狀的材料應確保其大小適中,不易被幼兒誤食,并定期檢查材料是否存在磨損或丟失的情況,引導幼兒正確使用開放性材料開展游戲活動,避免發生危險情況,為幼兒提供一個既富有學習趣味性,又充滿安全保障的環境。
(二)混亂和整理難度
開放性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引入,也增加了幼兒在創造性過程中導致游戲環境的混亂,提升了整理難度。尤其是在幼兒積極參與和創意發揮時,會大膽嘗試不同組合與搭建,導致游戲環境的混亂,幼兒還可能將不同的材料進行混合使用,創造出更豐富而有趣的場景,但也讓材料的分類和整理變得更加復雜,游戲區域往往會變得雜亂無章。其次,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在材料整理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發展,進一步增強了整理材料的任務,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因此,教師可以提前規劃游戲環境,為開放性材料設定清晰的使用區域和規則,幫助幼兒理解材料的歸類和存放位置,在幼兒即將結束游戲時立即介入,與幼兒一同參與整理活動,培養幼兒的整理意識[3]。
(三)幼兒需求不同
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由于個體差異較大,導致在參與區域性游戲時,得到的學習機會也相對有限。這一問題的產生主要源于開放性材料的設計和使用。部分開放性材料的設計過于復雜,難以適應所有幼兒的學習水平,導致幼兒面臨更大的挑戰,降低了在區域性游戲中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過于簡單的開放性材料也無法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使得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機會更為有限。因此,教師需要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和能力,深入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與興趣偏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開放性材料,再圍繞幼兒的年齡和認知水平,調整材料的復雜度與種類,確保幼兒在游戲中找到合適的學習刺激,促進每個幼兒在開放性材料的使用中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四、開放性材料引入幼兒園區域游戲的途徑
(一)設計開放性區域
想要將開放性材料引入幼兒園區域游戲,促進幼兒的主動探索,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專門的啟發性空間,通過巧妙布局和提供豐富的開放性材料,讓幼兒能夠自由選擇,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富有創意性的學習和互動。
開放性區域應包括各種搭建材料,如積木、磁力片等,幼兒在利用這些材料搭建的過程中,可以培養空間感知能力與手眼協調能力等,教師可以觀察幼兒在搭建時表現出來的興趣及創意,圍繞觀察結果調整會引入新的搭建材料,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其次,還可以通過提供畫紙、顏料、畫筆等工具,讓幼兒自由表達想法與感覺,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為幼兒提供繪畫技巧的指導,再在開放性區域中設置一個彩虹繪畫角,鼓勵幼兒使用各種顏色的畫筆表達自己對彩虹的想象。此外,還可以投放仿真動物、模型車輛等材料,對區域內的材料進行及時調整與更新,確保與幼兒的發展階段相匹配,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創造力[4]。
(二)組織主題化活動
組織主題化活動是在幼兒區域游戲中引入開放性材料的另一有效途徑。通過設定不同的主題,為幼兒提供相應的開放性材料,有利于讓幼兒將開放性材料與具體的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全面發展。
如選擇以“季節”作為主題時,教師可以在開放性區域設置各種與季節相關的材料,春季可以使用五彩斑斕的彩色紙與小巧可愛的雨傘呈現春天的特點,讓幼兒通過觸摸、感受和視覺體驗感知春季的生動景象。而秋季則可以投放樹葉、枯枝、五彩的秋葉等元素,讓幼兒制作五彩秋葉貼畫或搭建秋天的小景觀,營造秋天的環境氛圍,引導幼兒通過手工制作創作出秋天的藝術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此外,在以“動物”為主題時,教師可以提供模型動物、動物圖卡、模擬動物聲音的玩具等開放性材料,讓幼兒在認識各種動物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游戲,模仿動物的行為和聲音,促進語言發展和動手能力。
(三)生活廢物二次利用
開放式材料的范圍涵蓋較大,教師在材料資源提供不足時,也可以引導幼兒對生活廢舊物品進行二次利用,引入到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為幼兒創造一個既充滿創造性,又能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玩耍空間,讓幼兒收集和整理廢棄的紙張、瓶子、紐扣等材料,培養幼兒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幼兒收集的廢棄紙張,引導其對紙張進行剪裁、折疊或粘貼,創造出獨特的手工藝品,使幼兒能夠大膽發揮創意,親身體驗到變廢為寶的過程,培養對資源的珍惜和創造性思維。其次,還可以利用廢舊的瓶子,與幼兒共同參與制作簡單的花瓶、玩偶,甚至是小學科學實驗等,成為幼兒的創意玩具和實用工具,讓廢舊物品煥發新生。此外,在開放性區域中,還可以利用紐扣這一有趣的廢舊材料,根據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紐扣,引導幼兒將其制作成手工藝品,或將其與數學游戲等活動相結合,讓廢舊的紐扣找到新的用途,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與創造力。
(四)開發創意性角落
開發創意小角落這一策略的核心思想,旨在為幼兒提供一個專門激發創造性思維與提高動手能力的游戲場所。在這個角落中,教師需要引入各種開放性材料,設置各種專注于創意發展的區域,包括繪畫墻、手工藝制作區和搭建角等,讓幼兒能夠在創意角落自由發揮想象力。
在繪畫墻區域,教師可以提供大型涂鴉板或墻壁,再搭配不同顏色的畫筆、顏料和紙張,使幼兒能夠在這一角落的繪畫墻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對色彩和形狀的認知。而在手工藝制作區域,則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手工藝材料,如彩紙、貼紙、剪刀等,鼓勵幼兒通過手工藝制作表達自己的創意,再設置一個手工藝角落,供幼兒展示制作的手工作品,如折紙動物、串珠項鏈等。通過這樣的創意活動,幼兒既能夠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又能夠培養細致耐心的良好品質。此外,還可以在創意角落的搭建角中,提供如積木、磁力片、橡皮泥等搭建材料,鼓勵幼兒通過搭建與組合,建造出房屋、橋梁、城堡等,培養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5]。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開放性材料引入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深入探究,能夠深刻認識到這一教育創新,對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新的理念與方法,更在實踐中為幼兒園教育帶來了一定幫助。開放性材料的引入也不僅僅是教育內容的改變,更是教育思維的顛覆,但同時教師也需要認識到,這一創新舉措是一個不斷探索與優化的過程,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仍然需要進一步挖掘開放性材料的潛在價值,不斷豐富和完善這一教學方法,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為每個幼兒提供更為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共同推動幼兒園教育的不斷創新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楊曦婧.主動探究,樂享創造——開放性材料引入幼兒園區域游戲初探[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2022(9):46-48.
[2]殷翅.開放性材料在幼兒游戲中的運用——記幼兒園教研沙龍研討[J].幼兒100:教師版,2021(4):63-66.
[3]繆紅梅.淺談材料投放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深度學習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52.
[4]范琳.開放性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投放與管理策略分析[J].好日子,2022(4):118-120.
[5]周斌.開放性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投放與管理策略[J].情感讀本,2019(26):97.
作者簡介:
羅穎(1976年10月—),女,漢族,四川射洪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