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年制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相對綜合、全面的知識與能力的特點不同,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能與實際應用能力,具有更強的應用性、社會性特點。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職業素養的培育與提升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闡述了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相關內容,并針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關措施。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職業素養;問題
當前五年制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各高職院校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認識到當前社會更加需要具有專業知識技能與職業道德操守的全面型會計人才,必須加快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與提升的進程。
(一)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自覺恪守崗位職責,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人員更是如此。會計職業相比其他職業,會有更多機會接觸大量的財產與金錢,這就導致該行業存在較大的利益誘惑。面對這種誘惑,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堅守道德本心,嚴格按照會計相關法律法規行事,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
(二)熟練的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
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應該充分掌握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稅務處理等會計專業技能,并且學會與時俱進,重視當前會計人員核算與管理并重的特點,在學習基本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并掌握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等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便以后更好地進行會計工作。
(三)掌握會計工作所需的信息技術
如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會計核算、報表編制等基礎工作都可以用信息技術完成。因此,現代意義的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充分掌握會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掌握會計工作所用到的信息技術,實現“云計算”。
(四)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新時代教育不斷呼喊的統一口號,面對不斷發展的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技術,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更應不斷適應政策變化與制度改革,時刻準確把握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不斷在變化中實現優化與創新,精確完成會計工作。
(一) 會計專業師資匱乏
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忽視,這也導致高職會計專業教育難以順利開展。在師資方面,有許多會計專業教師本身并不是會計專業出身,而是由其他相關專業轉來的,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教師自身專業性不強,教學水平不高。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一些問題,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計具有自主隨意性,沒有進行統一,導致學生無法從整體上全面了解會計專業的內容,所學的知識呈現碎片化特點,無法真正應用于會計實踐。
(三)會計專業教學方式單一且落后
當前高職院校很多教師在進行日常會計教學時,仍舊采用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教師以自己為主導,向學生灌輸會計知識,很少關注學生的情緒,不僅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與探究,而且面對學生的課堂提問,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四)校企合作沒有真正形成職業素養培育的校企互動機制
部分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沒有通過合作真正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而現實往往是學生難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
(一)加強會計專業教師團隊建設,提高培育學生職業素養的效果
1.拓寬優秀會計專業教師引入途徑
高職院校要想有效培育學生職業素養,可以先通過認真選拔、優化會計專業教學團隊。可以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吸納社會中具有多年會計工作經驗并且能夠成為教師的優秀人才到學校任職;也可以放眼于全國的師范院校,聘請其中會計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到校任教,不斷充實與擴大會計專業教師規模。
2.加強培訓管理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加強對會計專業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一方面,學校可以對新招聘的會計專業教師進行入職培訓。在教學工作中,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更新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升其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組織會計專業教師在課余時間到企業實踐,使他們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同時提高企業會計崗位的操作技能,以此為基礎向學生傳授經驗。
(二)優化會計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培育
1.會計基本素養課程
對于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育,可以利用各種社團活動、藝術節、辯論賽等多樣化活動,對學生思想道德、人生價值、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重要性進行講解宣傳,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美好的品德與品性,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會計專業指導的相關課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
2.會計專業技能課程
專業技能是指學生從事會計工作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會計核算基礎、成本核算、出納實務、財務軟件應用等。五年制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束縛,不單單限于對學生進行簡單記賬、報賬等方面的教學,更應該培養他們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等各方面理論知識的能力,并能夠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
3.會計拓展能力課程
為適應市場需求,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應該開創如市場營銷、商務禮儀、口才訓練、會計應用等貼合社會發展實際的拓展課程,讓學生進行自由選修。
(三)優化與創新會計教學方法,提高培育效果
1.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積極對待學生的質疑提問
教學是“教”與“學”的高度統一,在對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育時,教師應該積極對待學生在課堂上的質疑提問,讓其充分發揮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學到會計專業相關知識。
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促進“教、學、做”的一體化發展。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廣大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活動要以職業活動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不斷通過課堂知識的學習、課堂操作的實踐,逐步提高他們的綜合職業能力。
(四)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屬于專業技能型人才,要想促使他們的會計職業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還需要開展校企合作。學生自主去認識與了解現實企業中的行業標準以及行業規范等,利用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培育學生的會計職業素養,讓他們在企業中體會會計工作不僅是依靠知識能力完成的,職業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實操能力的重要過程。會計這一職業,對從業人員的操作能力要求較高,他們不僅要熟悉會計記賬的各種方式方法,還要熟悉會計工作中涉及的各種流程與處理方式。因此,學校要重視對剛畢業學生的實習管理工作。而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崗位就是之后自己將要從事的崗位,通過實習,學生擁有會計實際應用能力,以及愛崗敬業的精神,這些可為學生畢業后參加工作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對于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積極有效培育,是一項系統、長期的任務,目前已成為當代職業教育關注的重點。因此,高職院校要對此加強重視,動員全體教師做好統籌規劃,確保學生在掌握專業會計技能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與道德,使他們能夠快速適應當代社會不斷更新的用人機制,滿足企業不斷發展變化的用人需求,最終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得到企業的重用,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1]陳兆芳.“工匠精神”培育、會計職業素養提升與交融探索[J].商業會計,2021(1).
[2]李丹.高職會計職業道德培養的缺失及強化措施研究[J].中國市場,2020(21).
(作者:程昱沁,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財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