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晉寧
摘 要:隨著財政部陸續出臺推動會計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對高校財務管理提出新的挑戰,打造業財融合對高校財務管理改革的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分析企業與高校的業財融合主要差異,探討高校業財融合實現的路徑,提出構建業財績一體化系統,實現對于業務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從而實現高校的業財融合,助力高校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化 業財融合 高校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5-067-02
一、引言
財政部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確指出要“積極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1],“深入推動單位業財融合和會計職能拓展,加快推進單位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2],由此可見,數字化轉型的全面開啟,高校會計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打造業財融合成為了高校財務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深度應用,實現高校財務與業務的無縫對接,打造高校財務的業財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和決策質量,是高校財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高校財務業財融合概念及現狀
(一)高校財務業財融合內涵
業財融合政策依據來源于2014年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需要“有機融合業務與財務活動”[3],2016年發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提到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應該遵循原則中“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4],因此,單位財務應遵循融合性原則,將財務和業務為融合,也被業界稱為業財融合。
對于如何實現業財融合,財務在業財融合中扮演的角色研究中,業界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第一,財務應向業務融合,王斌(2018)認為,業務與財務之間的關系是業務主導財務。業務經營驅動財務的發展。[5]張慶龍(2022)認為,業財融合是業務和財務的融合,而不是財務和業務的融合。如果是財務和業務的融合,那是“財業融合”而不是“業財融合”。這種業財融合財務和業務都不是居于主導地位,而是數據導向。[6]第二,財務和業務是合作制衡關系[7],殷起宏等(2015)認為,業務和財務是一種制衡與合作的關系,合作是指在業務決策中需要財務提供支持,制衡是財務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需要對業務進行監督和評價[8]。
目前,業界對于業財融合的理論和實踐都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特別是對于企業業財融合方面,但對于高校財務在業財融合中具體扮演的角色和定位還不明確,整體實施路徑還不是很明確。基于業界的觀點,對于業務與財務在業財融合關系,誰站在主導地位這個觀點還是有分歧的。筆者認為企業會計與高校及行政事業單位還是不能混為一談,因為企業與高校及行政事業單位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資金來源,企業的資金來源產生于業務,資金從業務中來,搭建業財融合理應以業務流為基礎,財務圍繞業務與其融合,但是行政事業單位則不一樣,例如,高校資金來源主要是由財政撥款加事業收入,財政撥款又包括生均撥款和財政專項,高校每年可統籌資金基本可以提前確定,高校的資金來源不像企業一樣,資金流隨著業務流實時變動,企業業財融合得目的是圍繞企業價值創造,創造更大的資金流。因此在談論業財融合時候,不能拋開資金來源,高校資金來源與企業不一樣,高校財務扮演的角色不一樣。因此,筆者認為對于高校業財融合業務和財務應為一種制衡與合作的關系,應該財務占據主導地位,以合作制衡的關系面向業務,通過對財政資金預算與核算的集中管控,然后在業務決策中財務提供支持,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需要對業務進行監督和評價,以此為信息決策提供服務和實現財務價值。
(二)目前高校業財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1.業財融合缺乏統籌規劃,實現的路徑還不明確。高校在業財融合上缺乏系統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導致信息化建設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距?,F在業財融合很多停留在系統對接上,例如,學費系統和教務系統實現學生基本信息和繳費數的傳輸據,科研系統和財務系統的對接實現科研立項信息和預算信息的傳輸。因為缺乏對全校業財融合統籌規劃,這也導致了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建設信息化的目標不一致,建設信息系統的時候時重點考慮如何把本部門線下的工作搬到線上,并不一定從高校整體信息化部署出發,忽略了后續與校內各個業務系統及財務系統之間的對接以及交互問題。有些高校信息中心已經搭建了數據中心,但對于全校的業財融合缺乏統籌規劃,沒有明確的業財融合目標,缺乏系統的規劃如何逐步實現業財融合,最后造成的是數據堆積,信息中心很多數據并沒有充分被利用,乃至一些高校圍繞財務再建數據中心的現象,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業財融合在高校實踐中面臨諸多挑戰,如信息孤島、組織信息無法共享等問題。經過多年的發展,高?;旧贤瓿闪诵畔⒒ㄔO,但是多數的信息化都是由各個業務部門去主導建設本部門信息系統,業務部門往往缺乏建設經驗,一般通過調研走訪其他高校,采用其他學校的系統出現了不符合學校業務的情況;同時業務部門缺乏系統的思維沒有對業務系統進行統籌規劃,甚至沒有考慮后續跨系統共享聯動,因此各個系統信息化化的數據標準不一致,導致了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對接難度加大,形成信息孤島、各個部門之間信息無法共享。正因為各個系統獨立無法共享,無法為學校高層決策時提供完整的全盤綜合數據,每當學校高層決策時都需要各個部門在后臺長時間的整理才能獲得結果。
3.高校信息化建設水平不均衡,部分單位的信息系統未能有效支撐業務和管理。雖然學校業務系統眾多,但是仍然有很多業務仍未完成信息化的,例如,部分高校編制預算仍需要財務人與通過excel表格對各二級單位的預算申報進行匯總,編制預算報表,在預算下達時仍需要人工錄入核算系統。同時對于預算執行監控績效考核,也是沒有系統。由于這部分信息化的欠缺,影響了預算執行的效率,同時也很難保證預算監控績效數據的質量。各個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沒有對接,在業務執行過程中,預算管理系統無法監控業務具體執行及資金使用的情況,無法發現問題并進行預警,從而無法實現監控業務全過程。特別是對于項目庫管理,大部分高校的項目庫管理尚未建立信息系統,甚至部分高校尚未開展項目庫建設工作,項目庫歸口管理部門仍未落實,財務項目支出情況存在滯后性無法實時監控,往往需要向執行部門、歸口管理部門等多個部門長時間的整理才能獲得結果。
另外,高校沒對各業務部門的工作計劃進行完成信息化改造,財務編制預算時通過收集各部門上報預算需求進行匯總,沒有對各個部門工作計劃進行歸集。預算編制與工作計劃脫節,預算編制依據不充分,都會使得業務工作開展時預算執行不順暢、預算調整頻繁、預算管理與業務活動管理要求相沖突等不利情況,影響學校整體發展規劃目標的實現[9]。
三、高校業財融合路徑
實現業財融合,數字化轉型是前提保障,業務與財務的融合需要數據對接來驅動,通過各個業務環節的業務數字化,打破原來財務和業務之間的信息孤島,打通數據通道,實現數據的聚合。因為高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與企業資金來源的本質區別。因此,高校應該以財務為主導,圍繞預算打造業財融合,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把業務系統、財務系統數據進行有效對接和共享,讓財務融入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業務事前主要是指前期計劃與預算,業務的事中是指業務計劃執行財務核算與監督,業務的事后是指業務結束和績效考核。讓財務融入業務的事前、事中去還需要搭建一個業務工作計劃與執行系統,財務的預算要根據業務的需求工作計劃去進行編制,預算編制完成后也直接能生成業務工作的執行任務表,督促業務按照工作計劃去執行,根據業務的執行去進行績效考核。通過構建業財績一體化系統,預算指導業務制定計劃,核算監督計劃執行,最后形成績效考核和結果反饋,為校領導提供決策依據,指導下年度預算安排與業務計劃制定,形成完整業務與財務融合閉環。
(一)事前:預算編制與工作計劃
通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財務信息系統與資產、基建、采購、科研、教學、人事等業務系統的對接[10],財務在編制預算時,可直接提取所需的基礎數據、如學生情況、教職工情況、招標采購情況、科研情況等。在編制校內預算時,各職能部門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圍繞學校教學科研、學科發展、民生事業制定年度的工作計劃, 預算的編制需要依據職能部門工作計劃、業務數據、財務核算數據、績效考核數據,通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融合業務、財務和績效系統的數據,提供給預算管理系統,財務部門結合各個職能部門業務工作計劃數據,依據學校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進行資金的安排與分配。結合財政部近年來“過緊日子”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資金使用的績效,精打細算,財務通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提取績效考核數據進行資金分配決策。此外,職能部門在制定工作計劃時候往往會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不明確,財務部門通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預算職能務部門制定工作計劃及資金執行計劃。
(二)事中:預算監督與工作執行
通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進一步強化預算的執行監控,實現預算執行全過程監控預警。完成核算系統與工作計劃執行對接,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在報銷時會計可依據工作計劃判斷每一筆支出是否合理?,F行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都是在月末或者季度末去統計核算系統資金支付的執行情況,這存在嚴重的滯后性。且對于一些用于大型項目建設,因為招投標、建設、驗收的流程較長,財政預算批復一般在每年2月左右,雖然前期立項論證等工作可以提前進行,但招標等工作需要等待財政的預算批復,招投標、建設、驗收等工作需要在預算年度內完成,程序長且時間緊,需要由詳細的工作計劃并督促業務部門執行。財務按資金執行進度去監督項目執行存在滯后性,因此需要財務去融入工作計劃執行的過程,財務預算管理系統與工作計劃執行系統對接去監督工作計劃執行的過程,把對資金執行進度的監控過程前移,直接監督工作執行,例如,是否及時開展招投標程序是否出現流標等,通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財務可以直接獲取工作計劃執行的進度,及時發現預算年度無法執行的項目,提前對資金進行謀劃。
(三)事后:績效考核和工作評價
業財績一體化系統,需要構建符合學校發展的預算績效考核指標與業務考評,通過收集財務及各個業務系統里面的數據并計算相應的預算指標,對每個業務的精細化考核。完善業務考評系統,把業務執行取得的成效都納入到業務考評系統,比如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取得的效果,教師科研教學,學生競賽,在校表現,學生就業率等進行數字化歸集。業務結束,財務部門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業務考評還得與預算績效考核,完善成本效益指標后再與其掛鉤,是否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達到了最大化的社會效益,對學校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的貢獻度最大化。以往預算績效考核高校多有財務部門完成,業務部門一直參與度不高。通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讓業務部門也參與到績效考核來,還可以把預算績效考核與業務考評的結果還可以納入學校的部門及個人考核,督促職能部門院系及個人嚴格執行預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于財務部門,可以通過績效考核情況和工作評價情況作為重要的編制預算參考依據。
四、結語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推進,以及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高校的財務管理模式必然帶來新的變革,通過業財融合建設對高校財務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應從學校層面認識到高質量發展內涵,緊跟數字化時代的步伐,聚焦打造業財融合系統。本文探討將高校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進行重構,融入工作計劃與執行系統的對接基礎上,通過針對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圍繞財務構建基于業財績一體化系統。希望能為高校財務數字化轉型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S].2021.
[2] 財政部.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S].2021.
[3]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S].2014.
[4] 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S].2016.
[5] 王斌.論業財融合[J].財務研究,2018(3):3-9.
[6] 張慶龍.業財融合到底融合了什么[J].施工企業管理,2023(08):101-102.
[7] 田高良,高軍武,高曄喬.大數據背景下業財融合的內在機理探討[J].會計之友,2021(13):16-21.
[8] 殷起宏;胡懿.VBM框架下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中業財融合的分析體系研究[J].商業會計,2015(02):16=20.
[9] 李志恒.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高校預算管理模式探究[J].經濟師,2022(06):105-106.
[10] 劉銳軍,羅德慧.大數據時代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探索[J].商業會計,2022(06):67-70
(作者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財務部 廣東茂名 525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