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泓 莫恬靜 莫贊
摘?要:“融合”和“創新”是新文科建設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潮流。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使得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缺口迅速擴大,而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面臨不少問題,這就要求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應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知識復合、學科融合、實踐創新能力強的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文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7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16-018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6.047
1?引言
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迫切需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這也是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新創業的重要舉措[1]。創新創業素質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前提條件,高等學校通過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以及素質能力,以創新創業帶動大學生就業,促進高等學校學生就業工作更高質量發展[2]。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大數據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對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如何培養符合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創新創業人才,是高等學校教育改革急需解決的難題,新時代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要求高等學校必須在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下功夫。
2?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存在的問題
隨著數字化轉型步伐的加快,互聯網行業將進一步推動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推進器,促進新的消費需求和就業增收新渠道不斷增加,推動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新平臺,同時促進了電子商務與制造業的快速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加速電子商務新興業態的形成,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新的原動力,也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契機。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到創新創業實踐,其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如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也經常出現。
2.1?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不全面
李紅艷(2023)?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某高校420名在校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雖然對創業有所了解,但對創業的認知仍然處于比較模糊狀態,對創新創業的認識不夠深入,認為創業就是浪費錢,沒有正確認識到創業的真正價值,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參與創業的積極性[3]。加上大學生創業經驗相對缺乏,抗風險能力低,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得不到很好的幫扶,部分學生在創業中遇到各種難題時比較無助,他們參加創新創業實踐的信心和意愿明顯不足,有的認為只有畢業后實在找不到工作才會考慮創業,這不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2.2?大學生創業融資難
電子商務發展至今,吸引了大量的電子商務方面的優秀人才。在校大學生在技術、專業、資金和管理等方面與那些具有多年電子商務工作經驗的創業者相比明顯缺乏競爭力。創新創業離不開資金,融資是創業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融資難”是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政府政策、學校指導、自身創業項目及融資渠道等方面。近年來,為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國家和各級政府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財稅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措施。然而,很多大學生對創業相關優惠政策不了解,主要原因是在創業政策宣傳方面力度不夠,相關政策執行難以落地。加上一部分創業項目缺乏技術創新性,無法吸引風險投資和機構投資,融資能力薄弱。政府及高校扶持基金可以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但無法成為持續的資金來源[4]。
2.3?創業指導師資匱乏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未配備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5],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基本上由輔導員或者其他非創新創業專業教師擔任,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不被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滯后,部分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也比較單調。有的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學任務認識不全面,導致在落實教學任務時出現偏差,這不利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培養創新創業型的電子商務人才,需要具有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提供專業化的指導。
3?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
3.1?新文科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
“四新”建設(高校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新醫科建設)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最具影響力的改革與創新。新文科建設作為“四新”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其以交叉與融合、繼承與創新、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有效促進跨學科和跨專業的深度融合,核心要素是創新;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要義也是“創新”,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創業則是創新的體現和延伸[6]。“創新”作為新文科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共同的價值核心,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注重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創新意識+創業技能”的培養,強化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人才培養理念,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更高質量就業[7]。
3.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3.2.1?多學科交叉融合,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電子商務專業學科體系建設
新文科建設要求與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深度交叉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科學技術,不斷拓展文科研究方法和開拓新的應用領域,豐富創新成果,持續增強文科的硬實力,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符合學科融合、知識復合、實踐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廣東工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在廣州校區及揭陽校區均有設置,電子商務專業基于學校雄厚的工科基礎,借助跨校區辦學特色所賦予的跨學科融合的有利條件,順應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積極探索電子商務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創建以創新創業為導向、以電商物流供應鏈實踐為基礎,集工程應用、智能制造、產品設計、物流運輸、大數據分析等于一體的多學科交叉融合育人體系,培養能夠勝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新文科人才。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實訓實習鍛煉、電子商務創新比賽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知識的培養,極大地提升自身知識融通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拓展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增強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順應時代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高人才競爭力,促進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
隨著新零售、新媒體、社群電商、農村電商、工業電商、跨境電商、人工智能、智慧商城等電子商務新業態的不斷出現,推動電子商務專業創新發展。基于新文科建設理念,學校通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創新創業能力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凝練學科特色,優化學科布局,推動“電子商務+X”多學科交叉融合,健全集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完善電子商務學科體系建設。精心設置、合理設計和組織基本素質學習、專業技能培養、綜合創新能力拓展等不同階段的知識模塊,建立富有彈性、結構合理的開放式課程體系,引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商務智能等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成果,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充分利用學校辦學優勢,積極尋求外部力量,有機融合技術、商務和管理三個方面,制訂以質量為核心、勝任互聯網創新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3.2.2?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廣東工業大學電子商務本科專業2002年設立,并于2016年、2021年分別被評為廣東省電子商務特色專業和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該專業順應數智化轉型趨勢,以粵港澳大灣區電子商務實踐為基礎,依托學校工科技術和創新創業教育優勢,將商務智能和供應鏈運營相結合,深化產教融合,培養責任擔當、極具創造活力的數智化商務管理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電子商務專業所在揭陽校區設有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現代科研算力服務平臺,在粵東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校內實踐場地,強化大學生實驗、實習、實踐“三位一體”的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同時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專業所在揭陽區域的電商優勢,為專業充分搭建校外實踐平臺,聯合有關企業、行業建設一批大學生“雙創”實踐教學校外基地,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建設使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能夠順利進行,并取得很好的教學成果。目前,揭陽市共有20多萬家各類電商經營主體,電子商務發展具有很好的區域優勢,到2022年年底,揭陽市已有“中國淘寶鎮”38個(位居廣東省第一)、“中國淘寶村”181個(位居廣東省第三),2022年獲國務院批準設立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所在地的惠來縣,2021年成功入選為全國第三批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2022年入選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和廣東省“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省級試點縣,2023年入選廣東省首批“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縣鎮村。揭陽市的電商優勢為廣東工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提供寶貴的學習資源,為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保障,通過加強各類“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協作實踐基地建設,強化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機制。
3.2.3?弘揚潮商精神,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
新文科背景下要堅持立德樹人,立足時代需求,面向未來發展,注重價值引領,培養具有現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團隊精神的新時代文科人才。潮汕地區位于我國東南沿海,自古以來商貿經濟活動就十分繁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潮汕地區成為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海內外的潮人在長期的經濟貿易活動中,有力推動國內家鄉和海外潮人居住地經濟社會發展,并在對外商貿、文化交流活動中逐步形成了潮汕文化以及潮商精神,潮汕文化特色鮮明、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開拓創新的潮商精神是培養復合型經管人才的知識寶庫。揭陽市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可以深度學習潮汕文化,海內外潮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奮力拼搏、誠信經營、樂于奉獻的精神,為在校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好榜樣。
3.2.4?加強專創融合實踐,增強創業就業能力
新文科建設賦予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理念,即重視學科交叉融合,創新人才培養;體現中國特色,堅持中國道路,促進專業與人文素養雙提升;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推進專創融合實踐。新文科人才培養注重問題導向和跨學科合作,發揮高校多學科融合協同優勢,構建一流人才培養體系,要求面向未來發展的人才需要具有多學科知識儲備、動態適應與跨界整合、終身學習以及創新創業的能力和素養。廣東工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要求學生具有經濟、管理、電子商務原理與管理、電子商務系統的建設與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并參加電子商務管理、電子商務系統分析、現代經營管理、設計及開發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同時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培養模式采用“2+1+1”,即學生第1~2年學習基礎知識;第3年采用項目小組制,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研究,培養學生創新協作的科學精神、系統開發與項目管理能力;第4年到校企實踐基地實習,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學生通過專創融合實踐鍛煉,并通過參加“互聯網+”大賽、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比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等各級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學生的綜合創新素質與能力得到提升。近年來,廣東工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多次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智慧供應鏈創新創業挑戰賽、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設計大賽、全國高校企業價值創造實戰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中獲得好成績,如2023年筆者和另一位老師指導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代表隊獲得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跨境電商實戰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廣東省賽特等獎。學校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職業資格的培訓、考試,獲取多種資格和能力證書,增強創業就業能力。
3.3?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強有力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學校要加大創新創業背景和教學能力專業人才的引進工作,充實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也可以通過在校內培養專業化的從事創新創業教學的知識普及型教師,將相關學科教師轉化為創新創業教師,強化創新創業教師技能培訓,擴大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定期選派青年教師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相關機構進行合作研究與開發,推動校內專任教師到相關產業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大力深化產教融合,增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8]。還可以吸收具有專業背景的企業優秀電子商務人才加入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共建、優勢互補的導師團隊;聘請行業資深專家、知名電商企業高管到校兼職授課、合作講學、交流培訓,傳授前沿知識和行業動態,充分利用他們熟悉社會需求、實際經驗豐富的優勢,提高本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學水平。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的老師大多數住在學校,學科之間、師生之間交流非常便利;跨專業的班導師制度,特意選不同專業的老師做班導師,導師的管理文件建立起來并已實踐,吸納具有專業背景的企業優秀電子商務人才,建設校企共建、優勢互補的導師團隊。
3.4?推進電子商務現代產業學院建設
現代產業學院面向產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以強化學生職業勝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致力于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9]。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應聚焦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群,圍繞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加強高等院校與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協會等雙方或多方協作,共建共享新型協同育人平臺,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促進高等院校電子商務高水平學科建設,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知識復合、學科融合、實踐創新能力強的電子商務專業高素質人才,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廣東工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所在先進制造學院的學科優勢和揭陽市電商的區域優勢為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電子商務現代產業學院提供良好的基礎,通過加強學校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緊密對接,有利于培養符合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4?結語
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應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思想貫穿其中,精準連接專業理論與特色實踐,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知識復合、學科融合、實踐創新能力強的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更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23-07-28].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
[2]顧自衛.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能力培養與提升策略[J].中國市場,2022(6):98-99.
[3]李紅艷.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困境與對策思考[J].就業與保障,2023(4):115-117.
[4]?張紫輝,李亞杰.淺析大學生創業融資困境[J].產業創新研究,2020(21):165-167.
[5]?李紅艷.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困境與對策思考[J].就業與保障,2023(4):115-117.
[6]?楊立英.新文科視域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23(合刊1):65-68.
[7]?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EB/OL].[2023-07-2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
[8]莊巖,劉洋.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2(18):36-38.
[9]國務院.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3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28/content_5538105.htm.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粵教高〔2023〕4號:1130)。
[作者簡介]張佳泓(1996—),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教學與研究;通信作者:莫贊(1962—),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信息管理、工業企業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