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依托易班平臺,推動“三全育人”工作與新時代新媒體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文章通過探究“三全育人”的理論基礎和總體目標,剖析了易班的發展現狀和學生使用新媒體平臺的特點,提出了依托易班平臺構建“11335”三全育人模式(1個易班平臺,1套制度體系,家庭、學校、社會3個主體,入校、在校、離校3個階段,德智體美勞5個方面),分3個階段(建設階段、完善階段、深化階段)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路徑,使之形成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育人工作體系、教育教學體系和師德養成體系并不斷優化。
關鍵詞:新媒體 易班 “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F061.3;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5-150-03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三全育人”的戰略目標,對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易班是集“思想引領、教育教學、文化娛樂、生活服務”為一體的網絡互動社區,它是新媒體時代凝聚學生、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的新探索,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依托易班平臺,推動“三全育人”工作與新時代新媒體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創新工作理念、內容、方法和載體,革新思政育人理念,形成整體育人格局,使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一體化育人工作體系、教育教學體系和師德養成體系不斷優化。
二、“三全育人”的理論依據及總體目標
(一)“三全育人”體系的理論依據
“三全育人”體系有著深厚的理論根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提出,充分地結合和依據了相關原理,并極大地汲取這些經典理論的精華,結合我國教育的國情應用到實踐當中。
系統論目的性原理指出,組織系統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圍內其發展變化不受或少受條件變化或途徑經歷的影響,堅持表現出某種趨向預先確定的狀態的特性。因地制宜,與時俱進。“三全育人”體系在提出的初期,“全員育人”指的是學校中的所有部門、所有教職工都有育人的職責。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三全育人”的理念中在承擔育人責任和義務的角色里除了學校以外,還包含家庭、社會和學生本身,他們各自在育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協調控制理論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在受到教育主體自覺影響的同時,也會受到教育環境的各種自發影響。“三全育人”的理念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大學生進校、在校、離校發展的全過程,大學生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會受到來自教育主題和各個階段環境的不同影響,協調控制各種影響的交互作用,因時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強調人要全面、和諧、自由和充分地發展。“三全育人”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育人為核心,全面發展為追求的目標,運用豐富的原理作為理論基石,形成“三全育人”的育人體系,強調“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育人。
(二)“三全育人”的總體目標
“三全育人”工作的總體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匠心守護“立德樹人”初心使命,遵循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把學生成長和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國家未來發展方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依托易班平臺,推動育人工作同新時代新媒體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從廣度和深度上實現“易班+三全育人”的融合。建設四個特色的工作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研究的總目標。一是形成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并不斷優化。使工作理念、內容、方法、載體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和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二是形成一體化的育人工作體系。依托“十大育人”體系,使“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等育人內容全方位多層次,不斷完善。三是形成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教學體系。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教學,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德智體美勞”貫穿教學教學全過程。四是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師德養成體系,不斷提升育人主體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
三、易班平臺的現狀和學生使用新媒體平臺的特點
(一)易班平臺的發展現狀
易班是集思想教育、教育教學、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實名制綜合性網絡互動社區。自啟動建設以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中央網信辦、國家教育部大力支持下,易班已經在全國高校實現覆蓋,易班已經成為了各省各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且易班平臺擁有安全的網絡環境、功能多樣性、操作便捷、針對性強等特點,為學生提供教育教學、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等全方位的校園服務,實現潛移默化的思想引領。
(二)學生使用新媒體平臺的特點
1.選擇多樣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大學生都是伴隨著豐富多樣的新媒體平臺而成長的,接觸到諸如微信、微博、B站、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眾多,因此也能更方便地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容易開闊眼界,了解最前沿的信息。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多數是商業化平臺,也容易給大學生在選擇的時候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和誤區,從而也增加了依托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易班作為國家推動和發展的一個非商業性平臺,是開展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在一定程度上使這個問題得到了優化。
2.信息復雜性。各類新媒體平臺的信息魚龍混雜、資源分散,不同的平臺打造的主題和特點各不相同,大部分大學生的辨別能力有限,極易被誤導,甚至踩坑,而各類新媒體平臺也能抓住人的使用心理,通過最新的技術和手段不斷地去完善和開發,更好的供使用者去選擇,使之能極易影響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易班平臺擁有信息過濾和能進行資源整合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篩選出較為客觀積極的信息資訊供大學生瀏覽,有較為清朗的網絡空間。
3.安全隱患大。各類電信詐騙和利用新媒體平臺的詐騙層出不窮,無論家庭、學校如何加大力度進行防詐騙教育,甚至公安機關進校作反詐宣傳,還是有很多大學生在各大平臺上被騙,損失慘重,甚至有些威脅到生命健康安全。而易班作為一個非商業性質的平臺和開展網絡育人的重要載體,它在具有可以整合和共享其他平臺的正面信息和資訊的同時,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這類安全隱患,具有較強的安全性。
四、易班推動“三全育人”建設的實施路徑
依托易班構建“11335”三全育人新模式。依托1個平臺(易班),建立1套制度體系,通過3個主體(家庭、學校、社會),圍繞3個階段(入校、在校、離校),從5個方面(德智體美勞),構建“11335”三全育人新模式。分階段(建設階段、完善階段、深化階段)創新工作理念、內容、方法和載體,革新思政育人理念,依托易班平臺,形成整體育人格局,形成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育人工作體系、教育教學體系和師德養成體系并不斷優化。
(一)建設階段
一是建設學校育人主體“易”家。根據各職能部門的性質特點,在易班建立各部門的“三全育人”工作群,全員入駐建設學校育人主體“易”家,打造育人網絡空間,打破時空限制進行交流、互動和學習,育人的同時,注重育人隊伍素質的提升,實現五育融合在不同主體間的呈現、流動和銜接,提升成員的向心力,強化育人主體凝聚力和師德師風建設。二是對育人工作群進行“精裝”。在各易班育人工作群分別構建課程、實踐、文化等為載體的“十大育人”體系子內容,將實施內容、路徑與方法具體化,增強吸引力,使“十大育人體系”成為學生“五育”全方位發展的具體舉措。三是做好制度建設。制訂配套制度貫穿學生進校、在校、離校的全過程,明確教師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職責,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持續開展,為“11335”三全育人新模式的建設提供制度的保障。
(二)完善階段
一是利用易班提高學生的“自育”能力。利用易班的雙指數、網薪、經驗值等監控功能,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更好地自我監督,培養學生愛國、愛校、愛班的精神,還有自覺維護班級利益、管理好自我的決心。抓好學生骨干隊伍建設,促進班級的和諧穩定,充分提高班級學生的內驅力,學會“自育”。二是做好“易班+課堂”建設,促進五育融合發展。做好“易班+第一課堂”建設,結合大學三年不同階段的特點,將新生入學、專業認知、職業素質、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引領有機結合,貫穿從入校到畢業的始終,并在第一課堂基礎上進行延伸,健全“易班+第二課堂”的根本,把智育作為教育的關鍵,把體育作為教育的基礎,把美育作為教育的靈魂,把勞動教育作為教育的導向,一體化推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教育,加強“五育”活動設計。三是打造“易班+文化提升”工程建設。制定校園文化建設的總規劃,通過易班將校園文化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滲透在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育人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優越感,打造文化提升工程,提升“全方位育人”的成效。
(三)深化階段
一是通過易班打開家校育人窗口,增強家校聯系。以易班為載體,給家長開放端口,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思想動態,發現問題,減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情況的盲區,引導家長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家長配合學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家庭與學校相互溝通的氛圍,打造家校共同育人。二是建立“易班+校企合作”,發揮社會育人功能。在家庭、學校的基礎上,通過易班的易智招聘和優課模塊讓社會企業加入進來,線上線下結合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和就業創業教育,增強校企合作,為學生增加更多鍛煉機會,提升綜合素質和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為學生正式步入社會打好基礎,更好地發揮社會育人功能。三是完善考核機制。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明確職責和責任,科學、規范地進行考核,把育人職責的落實、功能的發揮等納入各項考核、評價,獎勵先進,懲戒落后,使“要我做”和“我要做”協同發揮作用。
五、易班助推“三全育人”開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高校要加強組織領導與分工負責相結合。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工作的領導,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完善相關工作方案,將每個育人項目責任落實到部門,牽頭部門對承擔的育人項目負總責,進一步明確工作計劃、推進的時間、落實每項任務的責任人。
(二)提供政策保障
健全考核體系,落實配套政策。系統梳理各個群體、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為職責要求和考核內容融入整體制度設計和具體操作環節,健全評價體系,堅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工作評價和效果評價相結合,研究制定內容全面、指標合理、方法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化發展,確保工作高質量的實施。
(三)落實經費保障
加大資金資源投入,保障經費到位。搭建相應的工作平臺,在制度、設施等方面提供支持,整合校內,引進校外資源進行應用開發。增加“易班建設”專項經費和“三全育人”各項目的經費投入,擴大場地規模,設立“易班”“三全育人”等專項研究課題,支持思政工作隊伍開展研究,并提供科研經費支持,確保經費保障落實到位。
(四)確保人員保障
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表彰獎勵納入各級教師、教育工作者表彰獎勵體系,加強專門力量建設,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名師工作室,大力培育領軍人才,提升育人隊伍的整體素質,引入專家、社會人員和家長參與育人工作,確保全員參與。
[基金項目:1.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互聯網+”視域下易班助推“三全育人”研究(廣東省教育廳立項,編號:2021GXSZ194);2.省級網絡文化工作室:“易傳嶺南”網絡文化工作室——廣東省第三批廣東高校網絡文化工作室(重點項目);3.學校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立項課題,《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方案》]
參考文獻:
[1] 楊曉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論意蘊、現實難題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8(18):4-8.
[2] 胡守敏.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68-70.
[3] 滕菲.“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路徑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0,36(12):30-34.
[4] 弋鵬,田仁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三全育人”的視角[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1):33-36.DOI:10.16335/j.cnki.issn1672-2604.2022.01.009.
[5] 包薩如拉,思勤途.“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中國軍轉民,2023(04):60-61.
[6] 孫穎.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易班和第二課堂融合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19(25):64-66.DOI:10.19980/j.cn23-1593/g4.2019.25.020.
[7] 韋夏利.“三全育人”理念下基于易班平臺的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探討[J].廣西教育,2020(11):143-144.
[8] 李愛華.“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易班平臺建設的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2):77-78.
(作者單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 廣東佛山 528137)
[作者簡介:歐舒馨(1991—),女,漢族,廣東韶關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財會課程思政研究。](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