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師要在傳授學生基本知識技能的基礎上,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數學思維包括抽象思維、推理思維、創新思維等,通過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既可以提升數學學習效率,鍛煉分析思考能力,又能夠為學生的后續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貫徹新課標要求,全面改進教學方法,科學、高效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2022年版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學科的性質與目標,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方針,綜合運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變革傳統教育理念,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與思維發展規律,靈活創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索數學問題,幫助學生高效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循序漸進地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引入信息技術與加強動手實踐,培養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指的是主體在感知客體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自身的認知情感以及文字圖畫等對新形象進行創造。通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夠讓學生長時記憶數學知識,掌握相應問題的解決模式。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近些年來,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依托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呈現數學知識,既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夠動態、直觀地展示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新課標倡導數學教師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運用于各個教學環節,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開展趣味、多樣的探究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例如,在學習“正方體”知識時,很多學生無法直觀了解正方形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難以在紙上畫出正方體。對此,數學教師可利用動畫形式向學生直觀呈現正方形向正方體的動態轉化過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加工處理視覺形象,之后在紙上進行抽象呈現。在課堂引入多媒體動畫,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二)開展課堂實踐活動
新課標倡導數學教師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取數學經驗,深刻理解數學知識與思想方法。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大量的實踐,才能夠培養學生的提出、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知識時,為幫助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特點,教師可向學生提供小棒、剪刀、紙張等工具,引導學生自主制作平行四邊形。在認真觀察后,判斷是否能夠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其他圖形,利用實踐驗證自己的猜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實實在在的東西轉化抽象的概念,對比分析頭腦中的圖形表象與轉化后的直觀圖形,既可以深度認識平行四邊形,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二、依托知識邏輯與思維導圖,培養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指的是人們利用定理、概念等對客觀事物之間的穩定性聯系作解釋,具備明顯的內隱性特征。從本質上來講,邏輯思維屬于理性認識的范疇。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科學地分析具體事物,對事物的內部規律有深層次把握。
(一)依托知識內在邏輯
小學生的認知活動具備由淺入深的特點,只有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才能夠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班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發展水平,選擇教學內容與方式,動態、持續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學科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邏輯性,各年段的數學知識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態勢,知識之間的聯系較強,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在學習“比”的知識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小明手拿小卡片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內容,自主提出一些問題,包括“小卡片的長度比寬度多多少”“長度是寬度的幾倍”等,引出“比”的概念。之后,再依托具體事例引出“同類量的比”“不同類量的比”等知識,以線性方式鋪展知識點,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此種教學模式具有層層遞進的特點,與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相符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二)善于利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其能夠利用表格、樹形等形式直觀表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圖形及說明文字等形式,有層次地表達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促使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提升,邏輯思維得到發展。特別是部分課時的知識點繁多,小學生難以系統高效地記憶。對此,教師可帶領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單元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建構知識脈絡,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圓”的知識時,此單元涉及較多的知識點,為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和羅列關鍵知識點。在具體實踐中,可將“圓”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之后按照圓的概念特征、面積計算方法等順序繪制分支,回顧、梳理、總結相關知識,構建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深層次地掌握與運用單元知識。
三、依托發散聯想與數形結合,培養直覺思維
小學生的數學運算活動對現有的事物模型十分依賴,如果撤除數學模型,則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靈活引入一系列直觀的數學模型與數學圖片,在為學生數學運算提供支持的同時,鍛煉與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具體來講,直覺思維指的是尚未深度分析問題,即可依托內因的感知快速判斷、猜想問題的答案,或面對一些疑難問題,突然產生靈感。
(一)重視發散聯想
聯想能夠對人類記憶最深處的思考進行激發,有機聯系心理空間與其他事物,促進創新活動的實施。如果缺乏聯想思維,則只能獲取零星的知識,難以有機串聯與整合所學內容。而通過培養聯想思維,則能夠讓學生有機整合所學知識,打破已有思維的束縛,從更多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似特征,引導學生在新知識學習中聯想和應用舊知識,這樣既可以促進知識的整合與建構,又能夠鍛煉學生的直覺思維與發散思維。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四則運算”知識時,教師先讓學生回顧、聯想整數的四則運算知識,包括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引導學生分析整數與小數的四則運算之間是否具備一定的關系,鼓勵學生利用實例驗證。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可幫助學生遷移應用已有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二)滲透數形結合
數學新課標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基本思想,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數形結合是數學基本思想之一,它指的是通過轉化數與圖形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且適用各階段的數學學習。數形結合利用直觀的圖形表現抽象的數學問題,能夠有效降低復雜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難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章節知識重點,靈活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幫助學生高效掌握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例如,在學習“位置”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含有豎線與橫線的方格紙繪制平面圖,找出相關物體的位置,用數對形式進行標識。此種教學模式有效簡化了復雜的抽象問題,有利于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學生看到數對,也可依托直覺思維快速想象對應的位置。
四、利用一題多解與小組合作,培養發散思維
具體來講,發散思維指的是依據已有信息對信息之間的聯系進行尋求,構建開放性、有意義的信息結構。其中,思維的靈活性與變通性是發散思維的主要特征。通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夠打破原有思維的束縛,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明確發散思維的培養意義,采用多樣性方式鍛煉與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一)一題多解
現階段,一些數學教師讓學生按照固定的思路尋求問題的標準答案,且不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導致學生的發散思維得不到培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待學生順利解決問題后,可鼓勵學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解答辦法,拓寬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知識時,多邊形往往能夠分割為多個常見圖形,教師不需要限制學生的思考,而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切割圖形,分別計算各個圖形的面積。在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形,分析是否有其他切割方式,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和驗證。
(二)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之間形成激烈的思維碰撞,更加深入地認識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與發散思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活動,設計具備討論和探究價值的任務問題,引導各小組成員之間熱烈討論與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復雜問題。
綜上所述,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師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而思維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組成。只有科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可以改善數學教學效果,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掌握學生的身心特征與思維能力發展規律,優化教學理念和方法模式,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何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 今天,2022(15).
[2]林景煌.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圖形與幾何”為例[J]. 天津教育,2022(25).
[3]陳紅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 求知導刊,2022(14).
[4]李靜. 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