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杰
摘 要:武術套路的學習與實踐不僅僅是對一系列動作的機械記憶和重復更是對精神、意念與呼吸的內在和諧的追求,整個教學與訓練過程是一個不斷鞏固和提高技術規格與演練水平的過程,學生需要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挑戰新的技術難度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借助于針對性的訓練原則來幫助學生不斷調整和改進武術技巧。基于此,本文總結了幾條科學的訓練原則來幫助學生克服訓練中的困難以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
關鍵詞:武術教學;運用;訓練原則
在多年的武術教學實踐中,我逐漸總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這些原則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術動作而且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具體來說,這些原則包括自覺性原則、直觀性原則以及區別對待原則等八大內容。通過將這八大內容應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做到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強化其武術素養從而有利于確保教學內容適合學生的發展需求。故此現將這八大內容闡述如下。
一、自覺性原則
教師需要通過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來激發他們刻苦訓練的熱情,進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武術觀念,明白習武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培養毅力和團隊精神的過程。其次教師還需根據教學安排提出實際可行的任務和以激發學生的習武積極性,比如說可以通過組織競賽、測驗和表演等多種教學手段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習武熱情[1]。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因材施教,從而使他們在訓練中不斷發現自己的潛力以實現自我突破。
二、直觀性原則
教師應該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套路動作,以便能夠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每一個動作的細節并理解每一個動作的技術要領。教師的正確示范是直觀性教學的基礎,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可以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動作的基本要領。首先,視覺輔助材料(如圖片、錄像以及電影等)是直觀性教學的重要工具,它們可以幫助學生全面觀察動作的細節以理解動作的技術特點。此其次,教師應通過觀摩訓練來幫助學生觀察他人動作,通過觀摩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動作進行動作正誤對比以便發現并糾正自己的錯誤。此外,競賽和表演是學生直觀展示自己技術狀況的舞臺,通過競賽和表演可以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技術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三、區別對待原則
在教授少年兒童武術時應側重于精講多練并以動態練習為核心,避免長時間保持靜態動作,同時融入高低動作練習以促進骨骼生長。教學內容需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調整,如針對柔韌性好的學生加強力量和速度訓練,對力量和速度好的學生則增加柔韌性練習。對于男學生,教學應注重動作的放松和舒展以防止僵硬。而對于女學生,則需強調用勁、避免動作過于松散并特別注意在月經期間的安全訓練安排。針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激勵他們追求卓越以避免產生消極情緒。而對于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和熱情支持并投入時間進行個別輔導以防止其被忽視。在選擇套路訓練時,對于身材矮小但力量和速度優秀的學生可側重于訓練刀、棍等動作激烈套路。而對于身材高大且柔韌性和協調性好的學生則可以選擇槍劍等套路以展現其飄逸風格。通過這樣的個性化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在武術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系統性原則
在設計和實施武術教學與訓練計劃時必須考慮到內容的連貫性、步驟的合理性以及難度的逐漸增加。首先,學生必須從基本功開始學習,包括各種手型、手法以及步型和步法。這些基本功的練習為學生后續學習更復雜的動作和套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動作之后,他們應該逐步過渡到基礎套路(如“五步拳”),這樣的套路不僅能夠鞏固學生對基本功的掌握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開始理解武術的動作組合和節奏。隨著技術的逐漸熟練,學生可以開始嘗試學習初級長拳、規定拳等稍復雜的套路,這是他們在技能上逐漸深入的過程。此外還需幫助學生認識到各套路之間的相互關系:基本功是套路的基礎,拳術套路是器械套路的基礎,單練套路是對練套路的基礎。通過系統的教學與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這些套路之間的相互聯系。
五、鞏固與提高相結合原則
學生在初始階段就需要熟練掌握并鞏固各種動作和套路以形成穩定的動作技術規格,即“動力定型”。在反復練習中,教師應強調動作的要點和重點以避免單純追求練習次數而忽視質量。每次練習都應認真對待以確保有成效并及時糾正錯誤動作。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動作的熟練程度上達到一定的水平,從而為后續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3]。隨著練習的深入,學生不僅要熟練套路順序更要注重手、眼以及身法和精神氣力的協調配合。這是不僅演練的深入也是技術規格提升的重要環節。
六、長期性與周期性原則
要顯著提高武術的訓練效果關鍵在于精心設計并嚴格執行一套系統的訓練計劃,該計劃應遵循一定的周期性。在初始階段需要構建一個長期訓練大綱,一般以一年為周期進行規劃。該大綱應涵蓋準備、基礎和轉換三個階段并且每個階段都應該有其獨特的訓練目標、內容、運動量以及教學方法。例如對于一個為期六年的業余武術學校的訓練計劃,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二年為基礎建設期,第二三年為技能專業化期,第四六年為技術提升期。年度計劃的制定則是在長期規劃的基礎上結合上級分配的任務目標來具體化。年度計劃應明確訓練目的、具體訓練內容以及預期達到的指標。在準備期,重點應放在身體素質和基礎技術的訓練上并輔以套路技術的初步指導。進入基礎期后,套路技術訓練應成為核心同時對基礎技術的深化應用以提升套路技能水平作為訓練焦點,力求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過渡期則需要對現有武術套路進行創新同時總結全年的訓練成果并據此規劃下一年的訓練目標和計劃。
七、全面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原則
在訓練中不僅要重視基于基本功的全面訓練也要重視專項訓練,通過系統的武術基本功訓練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身體各部位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在提升身體素質方面,腰、腿、臂、樁四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基本功訓練可以增強腰腿力量、提高手臂柔韌性和耐力以及加強身體穩定性。通過這些訓練,運動員可以在速度、力量以及耐力和靈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為了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和彈跳素質,可以采用多種訓練方法(如變速跑、沖刺跑以及高抬腿跑)。這些訓練方法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身體爆發力和速度、增強耐力并提高彈跳能力。此外還需要關注下肢力量和耐力的專項訓練。通過爬山以及跑臺階等訓練能夠顯著地發展下肢部位所具備的力量和耐力。這對于提高武術運動的表現至關重要,因為武術運動中有很多下蹲、跳躍和奔跑的動作而需要強大的下肢支持。
八、從難、從嚴、從實際出發和大運動量訓練原則
(1)從難訓練的原則:通過增加訓練難度(如調整器械重量以及進行野外高難度動作訓練)來有效提高技術水平,同時為了確保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安全必須加強保護措施。(2)教師需要嚴格監督學生的思想情緒、學習和訓練情況并對武德以及訓練作風提出嚴格要求:這樣的管理方式可以確保技術規格和計劃任務的完成質量從而培養出具備優秀品質和技藝的武術運動員。(3)訓練應該從實際出發:通過嚴格訓練套路動作規格并針對運動員在比賽中可能出現的緊張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如安排測驗賽、表演等)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4)大運動量訓練:在大運動量訓練中應以加大強度和密度為主,同時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大運動量以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武術訓練的效果從而培養出優秀的武術運動員。
九、結語
武術教學不僅應該建立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以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還應該具有長期性和周期性以實現持續發展。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全面發展也要進行專項訓練。值得強調的是,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重復和復習才能將動作內化為自己的技能從而建立起堅實的拳術套路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安全有效地進展到武術器械套路和對練套路的學習,因為這些都是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之上的。
參考文獻:
[1]周活新.新時代少兒武術教學與訓練策略研究[J].體育師友, 2019, 42(2):3.
[2]張洪圓.淺談自我訓練法在小學體育武術教學中的運用[J].休閑, 2021, 000(20):1-2.
[3]耿小雯.高校武術教學與武術訓練關系探索[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 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