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杰
【摘 要】體育家庭作業和家校互動對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體育教育中存在家庭作業完成度和質量難以保證、家校互動渠道和方式不足等問題。為此,必須加強家庭作業引導與監督作用,健全家校互動平臺與機制,并通過研究分析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家校互動模式,為教師和家長提供有益的參考,以促進學生體育素養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體育教學 體育家庭作業 家校互動
一、引言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實施了“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體育課程也開始逐步減負。此舉引發了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家庭作業和家校互動模式的廣泛關注。
體育家庭作業和家校互動作為體育教學中重要的環節,尤其在“雙減”背景下,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體育家庭作業,家長可以起到監督和指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家校互動則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并增加了家長對學生體育發展的關注度。
然而,在實踐中,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和家校互動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家庭作業完成度和質量難以保證、家校互動渠道和方式不足等。因此,有必要對“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家校互動模式進行深入分析,以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推動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
二、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的意義
首先,體育家庭作業能夠提供額外的鍛煉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通過家庭作業的實踐性任務,學生可以在家中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如練習技巧、進行運動訓練等,從而提高體育素養和運動技能。
其次,體育家庭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需要有計劃地組織自己的時間和行動,探索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培養自我約束和自律能力,這些都是促進學生體育素養提升的重要因素。
此外,體育家庭作業也能加強家校互動與合作。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參與家庭作業,分享運動經驗,提供支持和指導,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和體育文化。學校教師可以通過作業的布置和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家長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體育素養發展。
三、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家校互動
(一)家校互動的概念與重要性
1.家校互動的概念
家校互動是指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共同關注學生的發展,分享教育資源與信息,并在教育過程中形成有效的互動和合作模式。這種互動不僅包括信息的傳遞和接收,還包括共同制訂教育目標、規劃教育計劃、參與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過程等。
2.家校互動的重要性
家校互動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家庭作業中至關重要。通過加強家校互動,學校和家庭可以合力促進學生體育素養和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家校互動可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家庭中的體育資源,豐富學生的體育家庭作業內容。同時,家校互動還可以促進信息交流與共享,使學校和家庭共同協商解決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此外,家校互動還能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學校更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家庭背景,就能更有針對性地設計體育家庭作業和制訂教學計劃。
(二)現有家校互動模式的分析
1.家庭作業批改與評價
通過家庭作業的批改和評價,學校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從而個性化地指導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而家庭作業批改和評價能夠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學校共同關注孩子的發展。通過家庭作業批改和評價,學校和家庭可以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學生需要進行某項運動的動作練習,家庭作業要求學生錄制視頻并上傳。家長可將視頻提交給教師批改。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評價,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給予具體的改進建議,如調整姿勢、加強核心力量等。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及時回復,鼓勵學生,并提供積極的指導和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2.家長參與的方式和程度
家長積極參與監督和指導孩子的體育家庭作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體育學習情況,為孩子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同時,家長的參與也能夠增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系和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約定每天一起鍛煉一小時,然后記錄下鍛煉的內容和效果,并反饋給教師。同時,家長可以參與學校或社區組織的體育活動,例如家庭體育比賽、家庭運動會等,與孩子一起參與體育鍛煉,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也提高孩子的體育素養,促進其身心發展。
3.家校溝通與反饋渠道
通過有效的家校溝通與反饋渠道,學校和家庭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共同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家長在獲得反饋后,能更好地指導和支持孩子的體育學習,教師也能了解家長的意愿和需求,進而優化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這種家校互動模式有助于形成緊密合作的“學校—家庭—學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學校可以建立在線平臺,家長可以在平臺上查看孩子的體育作業和教師的評價。如果家長有任何疑問或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及時回復答疑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
四、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家校互動模式的優勢和挑戰
(一)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家校互動模式的優勢
1.學生課余時間利用率提高
體育家庭作業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與體育活動,提高了他們的課余時間利用率。學生可以在家中進行鍛煉和練習,鞏固和提升體育技能,從而增強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2.家庭作業的自主性增強
體育家庭作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學生需要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和策略,培養自我約束和自律能力。這種自主性的作業形式有助于學生增加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3.促進家長關注學生體育發展
學校和家長的溝通與反饋互動,促進了家長對學生體育發展的關注。家長在收到學校的反饋后,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并給予指導和支持。同時,學校教師也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合作,更加了解家長對學生體育發展的期望和需求,促進了家庭與學校的緊密聯系。
(二)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家校互動模式的挑戰
1.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度和質量難以保證
由于缺乏監督和指導,學生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度和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那些沒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他們可能缺乏足夠的動力和紀律去完成體育作業。家長需要承擔起監督和激勵學生的責任,并確保他們充分利用時間完成體育作業。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時提供明確的任務要求和標準,以保證學生的作業質量。
2.家庭作業對家長的要求和壓力增加
在“雙減”背景下,家長需要更多地參與監督學生的體育作業,給予指導和支持。然而,對于一些家長來說,他們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很難給予有效的指導,這給家長增加了額外的要求和壓力。學校可以為家長提供相關的培訓和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引導學生完成體育作業。
3.家校互動的有效渠道和方式不足
體育家庭作業的家校互動需要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方式。然而,學校和家長可能面臨著信息傳遞不及時、溝通不順暢的問題。這可能影響家長對學生體育發展的了解,限制了有效的家校互動。學校可以探索和建立多樣化的溝通渠道,如線上平臺、家校聯絡本等,以促進家長與學校的互動和合作。此外,定期召開家長會或舉辦體育活動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增強家校溝通和互動。
五、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家校互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引導和監督
1.制訂明確的要求和標準
學校應制訂明確的家庭作業要求和標準。通過明確的任務要求,學生和家長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體育作業的目標和內容,這有利于作業的完成度和質量的提升。同時,學校可以提供詳細的作業說明,指導學生和家長掌握在家完成體育作業的方法和技巧。
2.提供家長指導手冊和培訓課程
為了便于家長指導,學校可以編寫家長指導手冊,提供有關體育作業的指導和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引導孩子完成作業。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家長參與培訓課程,提供專業知識和技巧,幫助家長更好地支持孩子完成體育作業。
3.聯動學校和社區資源,開展家庭作業指導活動
學校可以聯動學校和社區資源,開展家庭作業指導活動。通過與社區合作,學校可以邀請專業教練或志愿者來學校或社區開展體育作業的指導活動,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實時指導和支持。這樣的活動可以提供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增強家校互動的效果。
(二)健全家校互動平臺和機制
1.建立在線互動平臺,提供實時溝通和反饋渠道
建立一個在線互動平臺,為學校、家長和學生提供實時溝通和反饋渠道。通過建立一個專門的平臺,家長和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問并尋求指導,還能及時獲得反饋和回復。這種平臺可以幫助提高家校互動的效率和透明度,解決溝通障礙,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遞。
2.制訂家長參與體育活動的具體計劃和安排
學校可以在課程中安排特定時間,邀請家長參與體育活動,如戶外運動、運動比賽等。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的體育活動,如家庭運動日。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增強家長的參與感,還可以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互動。
3.開展家庭作業展示和交流活動,增強家長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家庭作業展示和交流活動,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臺。家長可以分享他們幫助孩子完成體育作業的經驗和故事,互相學習和借鑒。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家長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提高體育家庭作業的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六、結束語
家校互動模式可以提高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率,使他們更好地參與體育活動,提高其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家庭作業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與此同時,家校互動也有助于家長關注學生體育發展,更好地提供支持和指導,加強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系。
然而,家校互動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學生在家完成作業可能導致作業完成度和質量不穩定,需要家長承擔更多的責任來監督和激勵學生;一些家長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經驗,無法給予有效指導。此外,有效的家校互動渠道和方式不足,限制了信息傳遞和溝通的順暢性。
為應對這些挑戰,學校、家長需要共同努力。學校應提供明確的作業要求和指導,并監督學生完成作業。同時,學校應為家長提供相關的培訓和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引導學生完成體育作業。家長應積極參與,給予指導和支持。此外,雙方應共同探索更多的家校互動渠道和方式,促進信息傳遞和溝通的順暢性。
學校、家長合作,可以克服挑戰,使體育家庭作業的家校互動模式更加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育素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