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香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縣域高中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市域內縣域高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統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推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以上。”普通高中是縣域內基礎教育的龍頭,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寄托著廣大農村學生對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辦好縣域普通高中,要找準發展定位,確立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打造振興縣域普通高中的新引擎,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帶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服務國家鄉村振興和人才發展戰略,促進縣域教育生態健康發展。
強化保障抓投入,增強發展“新動能”。振興縣域普通高中教育,要堅持把改善縣域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作為促進普通高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在用地上優先保障,資金上優先安排。要依托“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教育強國”等項目,實施好新建、改擴建和設備采購項目,建設項目要向薄弱高中傾斜,提升縣域普通高中基礎建設水平,促進縣域普通高中優質均衡發展。要充分發揮評估機制的助推作用,通過示范性普通高中評估等方式,充分發揮縣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強化發展保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整體水平和辦學質量。
優化資源抓隊伍,鍛造發展“金剛鉆”。促進縣域普通高中發展需要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發展注入不竭動力。要把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促進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的重中之重,按照“新高考”改革要求,出臺優惠政策,積極引進緊缺學科和高水平人才,不斷優化教師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和學歷結構;要高度重視教師業務能力提升,建立中青年教師最近發展區,積極創造條件組織校長和教師外出考察學習交流,加大管理人員和教師外出跟崗培訓、“師帶徒”、跨校教研等活動力度,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加快中青年教師成長步伐;要關心教師生活,逐步提高教師待遇,通過改善工作生活條件、評優選先等辦法,充分調動廣大高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學校的整體發展能力。
細化管理抓質量,守牢發展“生命線”。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也是衡量區域教育教學發展水平的“尺子”。辦好縣域普通高中,要始終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直面弱項短板,大力推進“名師課堂”“高效課堂”建設,強化課前、課中、課后管理,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發展新模式,堅持教學、督查、評價、研究相結合,全面提升高中學校課堂教學水平。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分層培養,做到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靶向施策、精準“滴灌”,堅持以文化人、啟智潤心,通過開展社團、研學、社會實踐等活動,走科技、藝術、體育、人文等特色多樣化發展的路子,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促進縣域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
深化改革抓提升,按下發展“快進鍵”。縣域普通高中要秉持“敞開大門辦教育”的原則,開展與名校全方位、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實現借力發展,快速提升。要加快建立縣域內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實施督導、教研“兩輪”驅動,縣級教研部門和高中學校教研組牽頭抓總,組織教師開展“新高考”教學研究,積極探索高中學校聯盟辦學,不斷增強學校和教師的自我發展能力。在高中學校建立一批名師工作室,充分調動特級教師、隴原名師、學科帶頭人等名師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推行線上跨校區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有效破解縣域高中學科薄弱的問題,促進學科交融和整體構建。
(作者系中共甘谷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