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婉貞
摘 要:班主任做好一年級班級管理工作,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需要教師做好開學準備工作,發揮活動的育人作用引導學生,重視學生的常規教育,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讓學生得到全面提高和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常規教育;共育共贏
班級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探索,潛心鉆研,把握分寸,努力使班級管理工作上一個新臺階。上一年,筆者擔任了一年級數學科教學和101班的班主任工作,下面分享筆者是如何進行班級管理的。
一、做好開學的準備工作
(一)家校溝通促了解,引導學生調整作息時間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假期居家情況,以便班主任教師在新學期更快、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開學前一周,班主任教師要做好家校溝通的工作。可以通過在線問卷調查、電話家訪、上門家訪、面談等方式與家長加強溝通,了解學生假期居家學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及時對家庭出現特殊情況,或學習、身體、心理狀態不佳的學生,制定有效的個體輔導方案,幫助班級學生盡快找回狀態。恢復到開學時的作息時間,是學生和家長要完成的首要任務。
(二)班級衛生環境大掃除,精心布置教室
開學前,班主任要身體力行,精心布置好我們的教室。先要組織學生進行大掃除,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教室的黑板、墻面要有“新學期”內容,當學生背著書包走進教室時,干凈整潔的環境讓學生心情舒暢,而新鮮出爐的展板、墻面內容讓學生很有新鮮感。班主任再在柜上擺上幾本新課外書、幾盆綠油油的植物,就更給人以新學期新氣象的美好感受。
(三)制定班級計劃,打造班級文化
開學第一周,我們需要思考:新學期我們希望班級成為怎樣的班級?學生成為怎樣的學生?我們準備采取哪些新措施、運用哪些新方法來實現這些目標?班主任要充分準備好開學第一課的講話內容、開學第一天的班會內容,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公約,民主選舉班級班干部,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合理分配,并對班干部進行培訓。同時,新學期的第一周,班主任教師還要做好班科任教師的溝通、班級值日安排、班務欄的設置等常規工作,以便引導學生更快融入新學期的氛圍中,讓班級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二、樹立“班級主人翁思想”,發揮活動育人作用
一年級的小學生仍沒有特別適應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沒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對于他們來說有些規章制度是較為陌生、疑惑的。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地引導,并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利用晨會及班隊會的時間學習《小學生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可以在班級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于每周星期五進行一周總結,評出“班級小明星”,給予獎勵,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班主任應盡可能引導每個學生樹立“班級主人翁思想”,讓每個學生知道班級就是自己的家,讓每個學生可以自覺遵守班級紀律,盡量做到讓班里學生各有安排,人盡其才,班長、組長、科代表、圖書管理員、午托隊長……每個人都在班集體里找到自己的角色,對班集體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另外,當班級獲得榮譽時,如每周的流動紅旗,筆者讓全班學生按學號順序上臺代表班級領獎,讓筆者把流動紅旗掛在課室前面的墻壁上后,筆者還會讓當次領獎的學生站在流動紅旗旁邊再拍一張照片,記錄他(她)的“光榮時刻”,然后把照片分享給家長。個別學生略顯羞澀,大部分學生能大膽地表現自己,露出燦爛的笑容,有的擺出“剪子手”,有的擺出“超人”的造型。其他學生都顯得尤為興奮,特別羨慕學號靠前的同學,那么快就可以代表班級登上領操臺領獎了。一些學號在后面的學生顯得有點失落,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輪到他們上臺領獎,筆者鼓勵大家:只要全班同學一起努力,為班級多爭取榮譽,那很快就輪到你們了。于是大家都憋足勁,期盼著自己上臺領獎的那天能快點到來。
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育人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比如:可以利用校園紅領巾廣播站、流動紅旗的評比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另外,還要充分發揮教室內的板報的教育作用,采用靈活多樣的欄目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例如,針對每月的節日替換一次課室展板的學生作品,可以是書法、美術、手工制作等,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對于學生的書寫讀的姿勢采用“誰的小樹長得最直”的活動進行監督,并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與幫助;在開學第一周組織開展一節主題為“新學期·新起點·新期盼”的班會課,引導學生根據上學期自身在學習、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優勢和不足,制定新學期的成長目標;開展包湯圓、制作家鄉美食、做家務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能引導學生主動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三、團結科任教師,為班級助力
開學第一天,筆者就告訴學生:“你們在學校的任何事,都和我有關。我不但要管你們數學,你們的語文、英語、科學、美術、音樂、體育,都要管。”筆者說這話,是要讓學生知道,不是只學好班主任那科,守班主任那科的紀律就可以了。而是要遵守每一科的紀律,綜合發展,特色發展。與筆者同事的很多科任教師認真負責,經驗豐富,他們有自己管理和教學的妙招。大多數學生無須操心。個別學生出現違紀行為,除了科任教師教育,筆者也會適時找其談話。平時吃飯,或偶爾遇到,或在課后,也常和科任教師溝通,了解學生在校情況,適時反饋。
在多方合作下,筆者帶的班級課堂紀律在經過一段時間后都有明顯的轉變。在上課前由科代表領讀,除了語文、數學、英語是讀各自的學科知識外,其他學科是背《弟子規》。科任教師到班后,聽到瑯瑯書聲,非常高興,上課自然也會投入。筆者和各個科任教師常通過電話或面對面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聽從科任教師的看法,協助管理。有的科目一周一兩次,科任教師班級多,名字叫不全,筆者會在講臺上貼上座位表,再把座位表發給科任教師。班主任工作本來就非常忙碌、勞累。前期辛苦一些,班級穩定了,班風形成了,班主任就輕松一些了。教育本來就是互幫互助的事業。為學生好,不僅要“耕好自家田”,還要團結科任教師。
四、繼續抓好常規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根在《習慣論》中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成長軌跡。好的習慣,如同種子,在時間的滋養下生根發芽,最終開出絢爛的花朵;而壞的習慣,則像雜草,一旦滋生,便難以根除,給學生的未來蒙上陰影。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用心去觀察和發現他們的行為習慣。當學生表現出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我們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好習慣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當學生出現不良習慣時,我們要耐心地引導和糾正,幫助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習慣,就像雕刻一件藝術品,需要精雕細琢,不斷地打磨和完善。只有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學生才能真正將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當我們每天都堅持和學生一起閱讀,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會對閱讀產生興趣,形成閱讀的習慣;當我們每天都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會形成自律的習慣;當我們每天都以身作則,展示出良好的行為舉止,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會模仿我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復抓,并不意味著簡單的機械式操作。在反復抓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培養哪些習慣,以及如何培養。創造有利于習慣養成的環境,可以是整齊有序的學習空間,也可以是鼓勵探索和嘗試的家庭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更容易模仿和學習到積極的行為模式。要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習慣的培養。家長和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不容忽視。孩子們是天生的模仿者,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身邊大人的行為。當我們自己也能堅持良好的習慣時,孩子們自然會跟著學習。要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讓孩子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行為重復21天,即可形成習慣。這種觀點也可以參考。第一個21天習慣還不能形成,再來第二個21天,第三個21天……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形成良好的習慣,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抓好常規教育,課間安全是班級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孩子是天生的游戲家,學生從玩中感受,從感受中發現,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能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并小結出這學期玩過的課間游戲,選出適合學生的文明、安全的課間游戲。
五、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實現家校共育共贏
有學者指出:“家庭教育應該從自發走向自覺。”“家校合作不是單向的過程,而是雙向的互動”。小學時代,就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有絢麗色彩的時代,又是人生走向社會的第一個黃金驛站。如何使孩子的小學生活有一個好的開始,引導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非常重要,應該引起每個家長的重視。每隔一兩個星期,筆者會在班群里分享一兩個有關家庭教育的鏈接給家長,慢慢地,家長們也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他們也學到了更多科學的育兒方法,都愿意為家校共育出力,成為與教師并肩的“盟友”,非常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家長給孩子樹立目標,鼓勵他們奮斗和堅持,從而培養孩子主動守紀律的習慣;家長教育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分享和合作,學習社交禮儀,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識。通過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教育是一場美麗的遇見。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平凡的崗位上,引導學生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帶領班級不斷成長,我們也將遇見教育的美,遇見教育的真諦。面對學生的管理,作為班主任,我們的方法有很多,筆者的經歷和方法,也許不夠科學,但是筆者堅信,只要尋覓到合適的辦法,定能把一個班級管理好,總能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2]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3]李家成.敬畏家校合作的力量——基于促進學生成長的立場[J].人民教育,2014(06).
[4]朱永新.我國家校共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研究,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