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要: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不僅需要教師能夠有效把握教材當中的實驗探究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而且教師要善于通過引入生動的初中生物案例引發學生運用科學思維得到具有創造性見解的結論。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在合作當中運用創新思維來進行科學思考,在科學思考當中通過團隊合作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發展;科學思維
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想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不僅要引導學生在認識生物解決生物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能夠尊重事實證據,基于證據和邏輯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而且要能夠在解決初中生物問題的過程當中崇尚嚴謹求實,學會運用分析、比較、歸納、演繹、綜合建模等多種思考方法進行獨立以及合作的思考和判斷,并且學會理性思考、科學思維,從多角度多側面辯證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已經具有的既有觀點和結論學會批判,學會質疑,學會包容,學會創造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一、把握教材當中的實驗探究,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提升學生理性思維和批判質疑的能力。
發展學生科學思維是初中生物教師提升學生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緊扣教材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教材當中的實驗探究元素全面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的發展。教師應該深入理解并把握教材當中的科學思維培養元素,引導學生通過教材當中的重要資源來完成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訓練,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運用邏輯思考和實踐操作來發現科學規律,提升科學探究能力。教師要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理性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有效探究,鼓勵學生質疑思考,讓學生在理性思維當中提升科學思維能力。初中生物教材當中有許多實驗探究教學內容。實驗探究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是讓學生通過科學實驗來奠定理性思維與批判質疑能力的基礎。生物實驗探究讓學生實驗當中給出事實證據,在嚴謹求實的實驗結果當中基于實驗證據和實驗邏輯獲得實驗結果。學生通過生物實驗來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在質疑和包容當中提出實驗結果。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通過實驗掌握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學會在實驗中練習獨立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能夠清晰觀察到物像。學生真正通過實驗探究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那么就很容易能夠關注到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的關系,能夠在認同顯微鏡主要作用的同時愛護顯微鏡。學生通過識記、檢測、分析、操作等實驗探究手段來進行科學思考,并在自評和互評過程當中強化多角度多維度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批判審視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方法,最終獲得科學思維的提升。
二、通過引入生動的初中生物案例,引發學生運用科學思維得到具有創造性見解的結論。
初中生物教材當中有許多生動的生物案例,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這些豐富的生物案例來引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能夠通過分析和討論來獲得創造性的見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生物學知識。不同的教材教學內容可以有不同的生動的生物案例知識生長點,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整合和思考來激發學習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在案例引領下通過科學思維來獲取知識,來感悟知識形成的過程。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科學思維不同的生長點,讓學生在同一個生物案例當中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科學思考當中去感悟科學思維的形成過程,學會運用辯證的思考去解決生物實際問題,運用創造性的見解去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把握不同年級不同教材當中生動的生物案例來引發學生的科學思考,讓學生運用科學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在《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這一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這個實際案例來感悟外界氣體是如何在肺部發生交換的,引發學生對血液循環過程的思考。學生通過呼吸模型感悟生命科學,應用科學思維去探究肺與外界氣體發生交換的過程。學生不僅要動腦思考,而且要動手操作呼吸模型來探索生命的奧秘,運用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感悟呼吸現象。學生的科學思維為獲得科學結論提供了根本保障。學生通過生動的生物案例來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學會運用科學思維來分析和解決生物問題,在崇尚事實和邏輯證據的基礎之上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
三、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生物項目,在團隊合作當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在生物知識形成的過程當中,學生通過親自參與邏輯知識的建構,在分析和觀察當中總結生物知識的形成邏輯,在充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力的基礎之上運用科學思維去感悟生物知識的結論形成過程。鑒于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以及科學思維能力的不同,在相同的教學任務當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各不相同,為了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完成科學思維的碰撞,在團隊協作當中通過溝通和創新提升科學思維能力,在共同完成生物項目的過程當中引領學生形成邏輯化的、系統化地科學思考和科學探究。如在《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以及特點,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觀察和飼養家蠶等的實踐活動,來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學生在合作中進行知識的歸納和概括,通過科學的觀察和思考來感悟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當中的作用。正是因為團隊合作來共同記錄昆蟲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學生才能夠在團隊思考當中完成科學思維的碰撞,深入理解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知識點。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就要引發學生在生物學習的過程當中運用科學思維去進行反思和討論,去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運用批判性的思維去分析和解決生物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慧連.以學生科學思維發展為導向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外交流,2022(23):104-105.
[2]張琴.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思維發展的培養[J].教師,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