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DOI:10.16661/j.cnki.1672-3791.2312-5042-9884
作者簡介:余曉青(1993—),女,碩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摘 ?要:以廈門市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踐為基礎,梳理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發展歷程,總結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發展策略:加強服務協作協調、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文獻信息聯合編目、閱讀推廣活動互聯互動、創新技術運用和智慧場景、拓展新型閱讀空間,分析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提出對未來的展望,以期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體系建設 ?發展策略 ?服務成效
中圖分類號:G258.2;G252
2005年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提出“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由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為國家文化戰略部署并啟動。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標志著圖書館服務體系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總分館制作為一種社會性政策制度在我國市、縣(區)全面鋪開[1]。本文以廈門市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踐為基礎,梳理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發展歷程,總結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發展策略:加強服務協作協調、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文獻信息聯合編目、閱讀推廣活動互聯互動、創新技術運用和智慧場景、拓展新型閱讀空間,分析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提出對未來的展望,以期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供參考。
1 ?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發展歷程
廈門市位于臺灣海峽西南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是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設有6個行政區,總面積1 700.61 km2。為推進廈門市島內外一體化協同發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模式,努力打造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桿城市,于2013年入選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供了堅實的文化支撐,也為廈門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
作為廈門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廈門市圖書館于2008年6月牽頭構建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采用“中心館+成員館”和“總館+分館”兩種組合模式搭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通過完善建章立制、搭建技術平臺、拓展服務網絡,將分散的、隸屬不同行政系統的廈門市各級各類公共圖書館組成正式的、相對固定的、聯系緊密的圖書館網絡組織。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是廈門市各級公共圖書館為實現資源共享而成立的公共圖書館業界聯盟組織[2]。目前已形成由1個中心館、9個成員館以及254個聯網分館、聯網流通點、街區自助圖書館以及汽車圖書館現場流通點等共264個網點的一卡通服務體系。
2 ?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發展策略
經過15年的發展,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協作模式不斷升級,運行機制日趨成熟,已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書目數據統一檢索、文獻集中編目、借書證一證通用、圖書通借通還、文獻物流統一配送、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讀者活動互聯互動等聯合服務。
通過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建設實踐研究,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建設模式,可為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2.1 加強服務協作協調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構建具有鮮明特色和現代意識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必須根據新的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系統的制度保障[3]。為加強管理,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設立了由管理委員會、協調辦公室、成員大會和業務管理機構組成的組織機構。同時,還采取了以下舉措:服務聯合體各成員館簽訂協議;整合書目數據,重新加工全市所有館藏文獻;以社保卡為借書證,所有服務網點“一卡通用、通借通還”;建立統一認證平臺,實現書目數據和數字資源統一檢索。
廈門市圖書館充分發揮中心館的業務引領作用,通過統一服務標準、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規范化和精細化。例如:2017年首推“飛鴿傳書”項目,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物流+新媒體”的模式,實現讀者線上下單、線下24小時配送到家。為了進一步增加服務供給,增強文獻保障能力,提升服務體驗,2022年進行全面系統升級,把“飛鴿傳書”直接嵌套入OPAC,讀者選書范圍從一個書庫擴展到集美新城館區的對外開放區域,并按照分級閱讀要求,開辟了針對少兒線上下單的 “少兒圖書專區”“低幼圖書專區” 。2018年推出“信用借閱”,將免押金辦理借閱證項目納入廈門市政府打造的“白鷺分”信用體系中,成為廈門市第一個“白鷺分”應用服務。白鷺信用分600分(含)以上的市民,在廈門市所有公共圖書館,可免押金一次借閱40本書,并已實現各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市民可就近還書。2022年,廈門市圖書館與廈門市社會保險中心合作,市民在全市500多個銀行網點辦理社保卡時可同步開通辦理白鷺分信用借閱功能。
2.2 ?數字資源共建共享
文獻資源建設是公共圖書館開展一切服務的基本保障[4]。廈門市圖書館作為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中心館,制定《廈門地區公共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明確數字資源采購標準,數字資源以市圖書館為主采購,開放共享給所有成員館使用,各成員館根據業務特點和服務對象需求采購少量數字資源,同時根據各自館藏特點,建立地方特色數據庫提供共享。如廈門市圖書館的“廈門記憶”、集美圖書館的“嘉庚文獻”、湖里區圖書館的“印象廈門”等。同時,依托“統一認證平臺”,整合全市公共圖書館70多個數據庫、資源庫,實現了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讀者登錄“統一認證平臺”即可訪問、下載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數字資源利用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2.3 文獻信息聯合編目
建立以廈門市圖書館為主的文獻聯合編目中心,制訂《廈門市公共圖書館公共服務聯合體文獻編目工作規則》,實施統一編目,部分成員館在統一編目系統上還進行聯合編目。通過搭建“中央書目數據庫”,將各成員館分散的書目數據、讀者數據等整合到同一平臺上共享。廈門市圖書館主要負責所建數據庫相關標準的制定,以及書目數據審校、質量控制以及數據庫維護等,各成員館可下載、上傳書目數據。此外,在聯合編目的基礎上,部分成員館還實現文獻集中編目。文獻聯合編目、統一檢索不僅實現了文獻編目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還方便讀者檢索利用。
2.4 ?閱讀推廣活動互聯互動
通過設計同一主題、不同形式、不同場景,融合線上線下模式,多館同步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例如:每年結合4.23世界讀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六一兒童節、書香鷺島活動月等重要時間節點,廈門市圖書館均聯合各成員館開展全市性的閱讀推廣活動,如“品味經典 全城共讀”“讀吧!廈門”“快樂繪本秀——家庭閱讀推廣大賽”等,同時各成員館間還通過開展巡展、巡講活動,共享展覽、講座等活動資源,提升閱讀推廣活動服務效能和影響力。
2.5 ?創新技術運用和智慧場景
為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充分利用技術賦能,創新使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其資源、設施設備、服務和管理等進行整合和提升,增強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首先,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升級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管理系統,建立區域圖書館群的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化立體信息空間,實現館際合作、資源共建共享。其次,提高服務便捷性程度。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及大部分鎮街圖書館均利用RFID實現自助借還書;各館均通過建設線上服務平臺,打造移動圖書館服務終端,實現讀者一站式享受自助辦證、資源檢索、文獻薦購、數字資源閱讀等服務,精準對接讀者文獻信息需求,建立自助式圖書館體驗生態。最后,拓展智慧場景。首創“智能藍牙導航系統”,通過對館藏文獻和館內所有硬件設施進行編碼定位,進行精準導航,幫助讀者以最短的路徑和時間找到圖書和服務空間。原創開發“采書柜”和“預約柜”等智能設備,實現圖書薦購智能化。建成包括“智能樓宇”“在線服務”“智慧流通”“智慧管理”“互動體驗”5個系列的34個智慧服務場景,提升智慧化服務水平。以上舉措有利于構建“智慧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全面立體感知和即時的交流互動,為讀者展現出更深、更廣的智慧化、泛在化、可視化、實時性、互動性特征,大幅度地提高服務與管理的效率和效能。[5]
2.6 ?拓展新型閱讀空間
各成員館均打破傳統閱讀服務邊界,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共建一批有文化、有特色、有韻味的城市書房、鄰里書屋等新型閱讀空間。其中,廈門市圖書館與興業銀行廈門分行、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等銀行開展“館銀合作”,在銀行網點設立“近鄰圖書館”等新型閱讀空間;廈門市集美區委宣傳部與人民日報出版社等單位跨界共建 “嘉庚書房”;湖里區探索“公共圖書+文創空間+關聯服務”的三嘉悅讀體驗服務模式;翔安區則與社區、學校合作打造鄰里書屋等公共閱讀空間。這些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為市民提供圖書自助借還、閱讀學習、藝術鑒賞、文化宣傳與交流等服務,擴展延伸了公共圖書館服務范圍。同時,作為愛心驛站,為城市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提供休息充電、文化休閑服務。
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實施以來,充分發揮圖書館集群優勢,一體化推進圖書館整體協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促進全市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大幅提升,詳見表1。
2022年,在各館因疫情預約限流的情況下,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一卡通服務網點共接待讀者716萬人次,年人均到館次數1.35次;年外借文獻1258.2萬冊次,年人均外借文獻2.37冊次;圖書流通率119%;持證讀者數量126.3萬人,占比24%。各項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服務質量得到提高。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成立后,廈門市圖書館搭建了統一檢索平臺、制訂了統一服務標準并承擔服務聯合體書目審校、圖書物流配送以及統一檢索平臺技術維護和數字資源庫維護等業務保障和技術保障工作,使各成員得以把有限的人手集中到一線開展讀者服務,既緩解了基層圖書館人手不足的問題,也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成功實踐表明,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可以提高不同層級、不同類型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效用,大幅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效益和服務質量,有效促進城鄉圖書館事業的均衡發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標準化水平。
3 ?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回顧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發展歷程,也帶來了一些反思。首先是體制壁壘帶來的問題。一是因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分屬不同級別的財政預算,無法實現實體文獻聯合采購,數字資源采購主要以中心館廈門市圖書館為主,提供給所有成員館共享;二是區圖書館屬于區級會計中心結算,辦理借書證退押金業務無法實現通退。其次是部分區館單位性質改變帶來的限制。部分區館被合并入區文化中心,非獨立法人,業務發展受到較大影響,如500元以上的業務經費開支都需要中心審批。最后是基層服務網點運營困難。基層服務網點資源有限,受人、財、物等客觀因素影響,開放時間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僅能提供簡單的圖書借還服務,服務效益較低。農家書屋無人員和日常運營經費投入,無法納入服務聯合體統一運營管理。
4 ?結語
歷經15年的發展,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在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發展策略:加強服務協作協調、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文獻信息聯合編目、閱讀推廣活動互聯互動、創新技術運用和智慧場景、拓展新型閱讀空間。未來,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將繼續秉承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深化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一體化協同發展,為新時代文化發展貢獻圖書館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東來.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深化與區域協作思考[J].圖書館學刊,2023,45(3):1-8.
[2]林志軍.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模式與發展策略[J].圖書館,2014(3):35-37.
[3]劉艷.文化治理視角下公共圖書館轉型發展路徑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2):29-34.
[4]查志強,姚春燕.“十四五”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43(10):45-51.
[5]楊革,馬迎春,楊秀英,等.“智慧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蘭臺世界,2023(11):107-111.